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脑星形胶质瘤HSP70的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与脑胶质瘤增殖及凋亡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HSP70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及阻断HSP70表达后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28例人脑胶质瘤手术标本中25例有HSP70表达,表达强度与肿瘤恶性程度成正相关。结论 人脑星形胶质瘤广泛存在HSP70过度表达,HSP70可以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HSP70可作为肿瘤实验治疗的一个靶指标。  相似文献   

2.
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晨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2):62-62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HSP70)在肝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HSP70 43例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SP70阳性表达在肝癌组织中较正常肝组织高。淋巴结转移组HSP70表达高于无转移组.肝癌组织中喝酒组HSP70表达高于不喝酒组。结论:HSP70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癌细胞的增殖转移有关,可能是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重要基因,可作为肝癌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PCN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人脑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对 2 5例侵袭性垂体腺瘤、2 2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病理蜡块和 4例正常脑垂体标本。检测 PCNA的表达及侵袭性垂体腺瘤复发情况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 PCNA表达显著大于非侵袭性腺瘤 (P <0 .0 5 )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复发组 PCNA表达明显高于非复发组 (P <0 .0 5 )。结论 :腺瘤组织中的 PCNA的异常表达能够准确地反映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及侵袭潜能 ,可为临床上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复发、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VEGF、PCNA在骨巨细胞瘤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 VEGF、PCNA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 Jaffe分级和预后的关系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46例骨巨细胞瘤中 VEGF、PCNA的表达。结果显示 ,46例骨巨细胞瘤中 VEGF高表达者 2 1例 (45 .6% ) ,PCNA高表达者 2 5例 (5 4.3 % ) ,二者呈正相关 (r=0 .88) ,并且随 Jaffe分级增高 ,表达增强 ;VEGF和 PCNA均为高表达组术后 5年复发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 (p<0 .0 5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45例脑星形细胞瘤组织标本PCNA与EGFR的表达。结果 正常脑组织无PCNA和EGFR阳性表达,脑星形细胞瘤组织PCNA LI与病理分级明显呈正相关(r=0.863.P〈0.05),EGFR阳性细胞率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r=0.671,P〈0.05);PCNA LI与EGFR阳性细胞数无显著相关性(r=0.063,P〉0.05)。结论 PCNA和EGFR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呈一致性改变,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病理评价脑星形细胞瘤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转酮醇酶样基因1(Transketolase-like gene1,TKTL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54例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标本,6例正常脑组织,通过Realtime-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TKTL1在54例胶质瘤、6例正常垂体组织的表达.结果:Realtime-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发现TKTL1在胶质瘤组织其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在高级别胶质瘤中和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KTL1的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表明TKTL1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示TKTL1有可能是预测胶质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胡庆军  周力  车筑平 《贵州医药》2001,25(2):113-115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消化道肿瘤 ,尤其是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对胃癌、食管癌、大肠癌和良性对照组织标本中PCNA的含量进行半定量检测 ,观察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1)在良性对照中 ,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 (PCNALI)为 (2 7 80± 12 2 0 ) ,明显低于各种肿瘤组 ,P <0 0 1。 (2 )在胃癌组、食管癌组和大肠癌组中 ,PCNALI分别为 (5 2 73± 12 2 5 )、(5 1 5 4± 10 2 4)和 (5 7 19± 7 78) ,相互之间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5。 (3)PCNA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和大体分型无关 ,同时也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及其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 (4 )PCNA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 ,P <0 0 5。结论PCNA的检测可作为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预测淋巴结转移的趋势、指导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的有益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皮钙依赖黏附蛋白(E-ca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膀胱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995~2010年76例膀胱恶性肿瘤和12例良性肿瘤,计算每例切片中癌细胞E-cad的异常表达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指数(PLI)。结果 E-cad在76例膀胱恶性肿瘤和12例膀胱良性肿瘤中异常表达率分别为84.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良、恶性肿瘤中PLI增殖指数分别为(35.85±8.20)%、(80.24±1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膀胱恶性肿瘤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E-cad与膀胱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转移潜能的指标,PCNA可作为恶性肿瘤增殖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外科赵文新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陈红,邱晓明指导陈大良甲状腺癌为常见恶性肿瘤,临床上应用PCNA表达探讨细胞增殖状态以及肿瘤预后等方面工作,国外已有很多报道[1~5]。Shim...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CNA及AgNOR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图象分析技术,分别检测67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组织学标本中PCNA增殖指数及AgNOR颗粒数。结果 PCNA增殖指数及AgNOR颗粒数在高分化肝癌(10.70±7.12,3.29±1.17)、中分化肝癌(36.50±7.87,3.93±0.90)及低分化肝癌(61.60±16.38,7.07±1.84)中依次呈升高趋势;PCNA增殖指数及AgNOR颗粒数也分别与肿瘤肿块大小及预后有关;PCNA增殖指数与AgNOR颗粒数在肝细胞肝癌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CNA增殖指数及AgNOR颗粒数与组织学分级、肿瘤肿块大小及预后有关,研究肝细胞肝癌组织中以上两种反映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可以评价肝细胞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生物学行为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在雌激素诱导的SD大鼠垂体泌乳素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2 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雌激素组及对照组 ,雌激素组大鼠局麻后 ,分别于大鼠背部植入长 1cm ,直径 1 5mm的硅胶管 (药泵 ) ,管中预装 10mg的 17 β雌二醇 ,而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植入同样大小未装药的硅胶管。随后饲养 4个月 ,断头取出垂体 ,称重 ,同时采血进行血清泌乳素 (PRL)测定 ,垂体石蜡切片进行PCNA检测。结果 雌激素组大鼠重量皆大于 30mg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PRL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PCNA表达阳性。而对照组垂体皆小于10mg ,PCNA阴性表达。结论 PCNA是可取代PRL检测来判定垂体泌乳素腺瘤动物模型建立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评估口腔鳞癌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及转移等生物学特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14例口腔鳞癌和4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的PCNA。结果正常口腔黏膜中PCNA仅在基底细胞层有少量表达,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率为100%,其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06)。结论PCNA的表达可作为临床上评估口腔鳞癌生物学特性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PV-6000通用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53例,其中皮质性白内障24例,核性白内障17例,后囊下白内障12例,正常人晶状体前囊膜6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中HSP70的表达.并进行阳性细胞计数. 结果:老年性白内障与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均有HSP70表达,其中HSP70在老年性白内障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老年性白内障组各亚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SP70可能在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27,HSP27)和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102例(其中皮质型36例,核型35例,后囊下型31例),正常人5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HSP27、HSP70的表达。结果 HSP27、HSP70在老年性白内障和正常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表达有显著性差异,老年性白内障组各亚型间HSP27、HSP70的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HSP27、HSP70可能在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在皮质型、核型、后囊下型白内障发生的作用机制可能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CNA在甲状腺癌组织、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与甲状腺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否等进行比较,探讨其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5例甲状腺癌组织、17例癌旁组织及26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PCNA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8.00%、23.53%和19.23%,经统计学分析,PNCA蛋白在甲状腺癌与癌旁组织(P=0.029)、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P=0.018)之间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差异,而癌旁组织与良性肿瘤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CNA蛋白在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2.86%、1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的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P=0.021)。PCNA蛋白在伴淋巴结转移及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3.33%及28.5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1)。结论 PCNA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PCNA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期关系密切,临床分期越晚,PCNA的表达率越高。伴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PCNA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热休克蛋70的表达。方法: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成7组,6组制作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于伤后2h、6h、12h、24h、48h、72h。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应用West-blot方法观察各个时段损伤脊髓组织HSP70的表达。结果:急性脊髓损伤后2h,脊髓组织内出现HSP70的表达,损伤后24h脊髓组织中HSP70染色达到高峰,并可维持至损伤后72h。结论:在遭遇损伤性刺激后,脊髓组织HSP70的表达明显增加,表明HSP70有可能在阻止脊髓的继发性损伤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癫痫的不同发作级别所造成的神经元损伤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戊四氮致癫痫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按癫痫发作级别又分为Ⅰ、Ⅲ、Ⅴ级组.采用常规病理学染色观察各组海马区神经元的受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级别癫痫发作海马内HSP70表达的变化.结果:Ⅲ、Ⅴ级组与对照组和Ⅰ级组相比,海马结构内存在受损异常神经元,Ⅴ级组更明显(P<0.05).同时Ⅲ级组、Ⅴ级组海马各区的HSP70阳性细胞数亦逐渐增多(P<0.05).结论:戊四氮致癫痫模犁中,随着发作级别的增加,海马结构内神经元损伤逐渐加重,HSP70的表达亦逐渐增加,提示海马结构HSP70的表达与癫痫发作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宫颈癌组织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NF—κBp65、PCNA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NF-κBp65、PCNA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Ⅰb、Ⅱa期宫颈癌组织NF—κBp65、PCNA表达明显高于Ⅰa期宫颈癌组织(P〈0.05),低分化者表达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且NF-κBp65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705,P〈0.05)。结论NF-κB、PCNA与宫颈癌的发病、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