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我院从1973年1月~1987年12月共收治直肠类癌64例,主要由体检普查发现,均经住院治疗,现将随访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性别和年龄男性28例,女性36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1岁,平均46岁。临床症状有症状9例占14.1%,其中便血7例,大便习惯改变2例。无症状55例,占85.9%。肿瘤生长情况广蒂息肉15例,细蒂息肉2例,粘膜下无蒂结节47例。直径<1 cm 56例,1~1.9 cm 8例。侵犯粘膜及粘膜肌层61例,侵犯肌层3例。  相似文献   

2.
直肠类癌4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将其按直径大小和肌层有无浸润分别分组,比较各组手术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结果直肠类癌最大径<2 cm组五年生存率为100%,最大径>2 cm组五年生存率为43%,两者有显著差别(x2=21.83,P<0.001),未浸润肌层组五年生存率为100%,浸润肌层组五年生存率为50%,两者有显著差别(x2=16.95,P<0.001).结论直径大小和肌层浸润是影响直肠类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 2 0例直肠类癌进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观察。总结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 直肠类癌无特异临床症状 ,内镜表现与增生性及腺瘤性息肉无法区别。结论 直肠类癌的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治疗取决于肿瘤大小。  相似文献   

4.
《浙江肿瘤》2000,6(1):54-54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总结直肠类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1998年6月收治35例直肠类癌的临床表现、瘤体大小与手术方式选择的相关性。结果 全组35例,误诊5例占14.3%,均予手术治疗。术后复发1例,肝转移1例,死亡1例,肝转移1例 。结论 直肠类癌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是直肠类癌外科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直肠类癌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雅群  田野  罗京伟 《中国肿瘤》2003,12(12):729-731
直肠类癌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其具有潜在恶性的生物学行为,约15%的患者可能发生远处转移。直肠类癌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如何判断其侵袭性是选择手术方式的关键,综合文献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病理学类型等是其主要判断指标。而放疗、化疗在直肠类癌治疗上的作用有限,目前尚无一致结论。  相似文献   

8.
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外科治疗方法及其长期疗效。方法对1966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的74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危险因素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手术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结果 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8.9%、94.3%和89.2%,直肠类癌最大径≤2.0 cm组与最大径〉2.0 cm组的生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侵犯肌层组与浸润肌层组的生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肿瘤大小和肌层浸润是决定直肠类癌手术方式的关键,也是影响预后的两个重要相关因素,肿瘤最大径〉2 cm、肌层浸润的直肠类癌预后不良,应综合考虑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治疗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4岁,于2010年7月25日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外科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直肠距肛门10~13cm处肿物,属低分化腺癌,8/9淋巴结转移.术后在当地行氟尿嘧啶单药两周期化疗.2011年5月,患者肛门处疼痛感加重并出现水肿块且逐渐增大,遂前往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距肛缘1.8~3.2cm肛管前壁可探及低回声实性团块,大小约1.4cm×1.4cm×0.7cm,肿物位于黏膜下层;肿物内探及丰富的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0.
直肠类癌60例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手术治疗及疗效,评价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支气管类癌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最新2004年WHO肺癌病理组织学分类标准分为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TC)和非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并根据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肺癌分期标准进行TNM分期.结果 5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加淋巴结清扫术(97年以前行淋巴结采样切除术,98后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影像类型、病灶大小与临床分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类癌术后总体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0%、68.5%,TC预后明显优于AC(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8%、81.2%和52.7%、52.7%,P<0.05),N0期预后明显优于N1 N2期(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6%、75.0%和40.7%,P<0.05).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影像类型、病灶大小、术后放化疗及复发亦对预后有影响(P均<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N分期是预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改变,诊断最终需要组织病理学依据,支气管镜活组织检查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作用,刷片、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则无诊断意义.病理类型、N分期是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类癌的组织学、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特点和DNA含量的变化。方法 对8例胃类癌组织学标本作光镜、电镜观察,AB-PAS、Masson Fontana、Grimelius染色和DNA含量的测定。结果 光镜下胃类癌有其明显的组织特征,AB-PAS染色显示胃粘膜有中、重度肠上皮化生,Masson Fontana染色全部为阴性,Grimelius染色6例类癌细胞浆有棕色或黑色阳性颗粒,电镜观察:类癌细胞胞浆内有大小不一、群集和散布高密度电子颗粒,DNA含量测定:类癌细胞主要为二倍体和四倍体细胞。结论 “典型”类癌通过组织学观察即可确诊,“非典型”类癌需结合电镜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3.
A 27-year-old woman with a small rectal carcinoid tumor wasexamined by 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 (TRUS) for preoperativestaging. TRUS revealed regional lymph node involvement, in additionto a 10-mm hypoechoic tumor invading into, but not through,the submucosa. The lymph node involvement was confirmed preoperativelyby TRUS-guided needle biopsy. Although the digital examinationfindings indicated local excision was appropriate, in accordancewith TRUS and TRUS-guided biopsy findings, the patient underwentradical surgery. The TRUS findings of lymph node involvementand depth of invasion were confirmed histologically. The patientis alive and disease-free 35 months postoperatively. These observationssuggest that TRUS reveals the regional lymph node involvementand the depth of invasion of rectal carcinoid tumors accuratelyand, therefore, helps in selecting appropriat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肺类癌的临床治疗特点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74年1 月至2005年8 月病例资料完整的肺类癌2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典型类癌15例,不典型类癌12例;无吸烟史12例,有吸烟史15例,其中吸烟指数<400 的2 例,≥400 者13例。临床表现以咳嗽、痰中带血为主;肺类癌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学分类无相关性(χ2=2.87,P=0.091),纤支镜活检22例,有明确病理诊断1 例;共24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分为根治性手术和保守性手术。21例接受根治性手术,其中3 例行全肺切除,18例单纯肺叶切除;保守性袖状切除术3 例。接受术后辅助性化疗或单纯化疗的患者,方案以顺铂或卡铂为主的二联或三联药物。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96.2% 、90.4% 和64.6% 。与肺类癌预后相关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分期(χ2=4.26,P=0.04)和淋巴结转移情况(χ2=4.22,P=0.040)。 结论:肺类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改变,纤支镜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低。肺类癌的预后较好,预后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术后辅助性化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地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直肠癌1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及直肠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直肠癌的病例资料。分析不同分期与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直肠癌中青年患者较多,多位于直肠中下段,Dukes分期以B期,C期居多,5年生存率DukeA,B,C期分别为98.0%,56.0%,22.0%,中下段癌保肛手术,Miles术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3%,21.5%,结论中下段直肠癌保肛手术疗效肯定,在高危人群中筛选早期癌患者和严格按照全直肠系膜切除标准对进展期直肠癌进行手术,是提高直肠癌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258例直肠癌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258例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手术切除癌肿217例,切除率84.1%。根治性切除癌肿205例,根治性切除率79.5%。根治性切除及扩大根治术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6.6%、53.3%;Miles术、Dixon术、改良Bacon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0.0%、66.7%、57.3%;仅做剖腹探查及人工肛门术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8.3个月。  相似文献   

17.
阑尾类癌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6例均以急性阑尾炎就诊.行单纯阑尾切除5例,其中2例术后1~3个月再次手术行右半结肠切除.[结果]术中冰冻病检诊断2例.肿瘤直径8~20mm,5例位于头部.2例再次手术行右半结肠切除者无肿瘤残留和远处转移.全组术后随访1.5~22年,无肿瘤复发.[结论]阑尾类癌术前诊断困难.肿瘤直径≤20mm阑尾类癌远处转移少见,无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结合术中冰冻病检无肿瘤残留行单纯阑尾切除即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对男性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2例男性直肠癌患者行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保留组),其中5例为保留单侧盆腔植物神经术。以22例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未明确保留盆腔植物神经)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保留组术后有勃起、射精功能者分别占87.5%(28/32)、75.0%(24/32),其中保留双侧盆腔植物神经的27例术后有勃起、射精功能者分别为88.9%(24/27)、77.7%(21/27),5例保留单侧盆腔植物神经者,分别为80.0%(4/5)、60.0%(3/5);对照组有勃起、射精功能者分别为31.8%(7/22)、22.7%(5/22)。盆腔植物神经保留组术后排尿功能正常者占84.4%(27/32),对照组排尿功能正常者占31.8%(7/22)。结论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能够有效地保存男性直肠癌患者术后性功能和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19.
刘晶  陈凯  陈奕铭  康悦 《实用癌症杂志》2020,(1):113-115,119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史、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早期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无明显临床表现,中晚期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多有排便习惯及性状的改变。直肠指检是最简便、最直接的检查方法,联合肠镜和活检可使诊断率达到92.7%。根据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大小及浸润深度可进行局部切除术,局部扩大切除以及根治术。6例行内镜下切除术,21例行局部切除术,12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9例行根治术。患者总体1年生存率为100%,3年生存率为92.1%,5年生存率为81.5%。结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肛诊、肠镜及活检可提高其诊断率。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首先手术治疗,根据其大小、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选择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20.
林瑶光  蒋敦科 《肿瘤防治研究》2010,37(10):1170-1173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类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77年12月—2007年10月收治的消化系统类癌41例的诊治经过。按类癌浸润深度分黏膜及黏膜下层、肌层、全层三组;按类癌直径大小分三组,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类癌浸润、转移与年龄、病程、肿瘤直径大小的关系。结果 本组直肠多见有20例(48.8%),其次为胃6例(14.6%),胰腺4例(9.8%),阑尾3例(7.3%),十二指肠、结肠各2例,食管、肛管、肝、后腹腔各1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腹痛、消化道出血、腹泻为主要表现。有远处及淋巴结转移共9例。行胃肠镜检查确诊18例;CT诊断2例;MRI诊断1例;B型超声引导穿刺诊断1例,手术探查确诊19例。类癌直径大小在浸润黏膜及黏膜下层组与肌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全层组与浸润黏膜及黏膜下层组、浸润全层组与浸润肌层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癌转移在浸润黏膜及黏膜下层组与肌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全层组与浸润黏膜及黏膜下层组、肌层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类癌直径的增大,转移发生率增高。治疗:内镜下肿瘤黏膜下切除1例,手术切除37例,拒绝治疗3例。结论 对消化系统类癌的诊断,临床表现是主要指征,对直肠、肛管的类癌行直肠指诊尤为必要;内镜检查和手术探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对消化系类癌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内镜下治疗是一种微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