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莲  王丽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5,(13):2475-2477
摘要:目的 比较肾血管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诊治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43例设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即24小时、白昼、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测定平均值,脉压测定平均值,动态血压负荷情况和夜间血压下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动态血压即24小时、白昼、夜间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测定平均值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动态脉压测定平均值比对照组高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动态血压负荷情况即24小时、白昼及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夜间血压均发生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对照组血压降低平均值多于研究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检测值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夜间有所降低但不明显,临床应加强对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  相似文献   

2.
张颖  韩素霞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200-2202
目的探讨早晨或夜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2级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早晨服药组(A组)和晚间服药组(B组)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 (1)两组患者的诊室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之间诊室血压下降差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早晨服药和晚间服药均能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夜间舒张压(n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晚间服药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和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明显低于早晨服药组患者(P〈0.05)。结论早晨或晚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均能有效降低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晚间服药组患者能更有效的降低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血压变化状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MOBIL-O-Grap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组)和3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DM组)患者24小时血压,比较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结果:24hSBP、24hDBP、dSBP、dDBP、白天血压负荷值无差异(P〉0.05),nSBP、nDBP、夜间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存在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血压升高,夜间负荷值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时间点服药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06月~2016年08月收治的10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每组51例,根据给药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试验组于晚上服药,对照组于清晨服药。分别于服药前后监测患者动态血压,比较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与服药前相比,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d SBP、d DBP、n SBP、n DBP、24h SBP及24h DBP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24h SBP和n S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间服药能够有效纠正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夜间血压,改善血压的节律性,抑制晨峰现象的出现,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探讨血压异常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高血压组)和94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两组患者的24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患者24h、日间、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及sBP和DBP负荷值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日间SBP变异性高于单纯高血压组[(15.84±4.56)mm Hg(1 mm Hg=0.133 kPa)比(14.21±4.29)mm Hg],SBP和DBP夜间下降率低于单纯高血压组[(5±8)%比(9±11)%,(7±6)%比(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增高及血压昼夜节律性消失与脑梗死相关.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血压与超重和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阐明儿童青少年时期高血压与超重和肥胖的相关性,为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利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2004年监测结果,应用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146211名7~17岁儿童青少年的血压和体重指数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各年龄组SBP和DBP均值均呈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趋势;男生体重正常组高血压患病率为1.6%,超重组为4.2%,肥胖组为9.9%,女生高血压患病率也为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BMI与SBP及DBP进行相关分析,BMI与SBP的相关系数为0.392,BMI与DBP的相关系数为0.305(P〈0.05),与SBP和DBP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40和0.171(P〈0.05)。同时,对各省城乡儿童青少年的血压偏高患病率与超重肥胖患病率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省城乡儿童青少年收缩压和舒张压都高的患病率与肥胖患病率都有显著相关。结论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有显著的相关性。预防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应从预防超重和肥胖做起。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靶器官损害的相关因素。 [方法 ]  2 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靶器官损害组 (TOD组 )和无靶器官损害组 (NTOD组 )。对两组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 )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 TOD组夜间血压下降率SBP和DBP分别为 4.0 %和 5 .6% ,明显低于NTOD组的 10 .9%和 11.2 % (P <0 .0 1) ,TOD组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者为 69.7% ,明显高于NTOD组的 3 9.2 % (P <0 .0 1) ,夜间SBP负荷值增高TOD组 68.3 %高于NTOD组 5 3 .6% (P <0 .0 5 )。 [结论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88例高血压患者及16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按年龄分为老年高血压组与中青年高血压组,老年健康组与中青年健康组,对各组的动态PP、动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比较.结果 (1)在不考虑年龄的情况下, 高血压组动态PP、SBP、DB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无论是老年高血压组还是中青年高血压组,动态PP、SBP、DBP水平均显著高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3)老年高血压组动态PP显著高于中青年高血压组,两组间动态SBP比较无明显差异,而老年高血压组动态DBP显著低于中青年高血压组.(4)老年健康对照组与中青年健康对照组比较,动态PP水平显著增高;SBP水平无明显差异;DBP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动态PP随增龄而增大.老年高血压与健康对照组动态PP增高主要与动态DBP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讨肾血管性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的差异性。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39例,将其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7例,将其设为对照组,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对两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血压监测,分析其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患者ST-T段压低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比对照组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夜间、白天、24小时DBP和SBP以及血压负荷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血管性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负荷和血压均值均显著增加,比原发性高血压明显增加,其心电图的改变与病人血压状况有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血压自测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的效果及其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社区医院门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家庭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两组患者入组时均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高血压药物治疗,家庭干预组患者进行家庭血压自测的培训,嘱咐患者进行家庭自测并记录结果,每周由专职护士电话随访血压控制情况,监督血压自测。对照组患者未进行家庭自测的要求,每月门诊随访测血压。6个月后全部患者进行第2次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并分析血压变异性的改变。用SPSS 17.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 h DBPV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干预组干预后24 h SBP、24 h SB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干预组患者总体血压达标率为82.8%,明显高于对照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家庭血压自测的培训,使之养成家庭监测血压的习惯,能有效增强高血压控制,改善血压变异性,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水平,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民航飞行人员体质指数(BMI)、腹围(WC)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民航飞行人员861名的体检资料,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均方差估计采用LSD法。[结果]本组民航飞行人员BMI正常者571名,占66.32%;超重者257名,占29.85%;肥胖者33名,占3.83%。WC正常者635名,占73.75%;腹型肥胖者226名,占26.25%。超重、肥胖及腹部肥胖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血压水平随着BMI的增高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随WC增加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舒张压与WC无明显相关性(P﹥0.05)。高血压组的BMI及WC均明显高于正常高值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乏锻炼是导致飞行人员超重及腹部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影响飞行人员血压水平的危险因素。[结论]超重、腹部肥胖及缺乏锻炼影响血压水平,对于BMI达到超重或肥胖标准及腹部肥胖者,尤其是腹型肥胖者,应加强锻炼,限制体重,以达到预防、延缓高血压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左旋氨氯地平给药时机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79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A组晚间用药、B组早间服药,均口服,2.5 mg/d,共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与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24 h动态监测平均值与血压达标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治疗前SBP、DBP的24 h动态监测平均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治疗后,A组SBP、DBP的24 h动态监测平均值分别为(125.4±6.9)、(64.4±4.6)mm Hg(1 mm Hg=0.133k Pa),均低于B组(128.6±7.0)、(69.3±4.4)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白天血压达标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夜间与全天血压达标率分别为62.5%、42.5%,高于B组的30.8%、2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晚间应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可更有效恢复血压昼夜节律,利于血压控制,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得以降低,具有较大临床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不同用药时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为临床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方案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6例,观察A组67例和观察B组67例,对照组每日晨起7:00-8:00顿服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观察A组每日晨起7:00-8:00顿服氨氯地平,晚间19:00-20:00顿服厄贝沙坦,观察B组每日晨起7:00-8:00顿服厄贝沙坦,晚间19:00-20:00顿服氨氯地平,3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3组患者均测量24 h动态血压,记录3组患者24 h、白天、夜间舒张压和收缩压(24 hDBP和24 hSBP、dDBP和dSBP、nDBP和nSBP),计算24 h、白天、夜间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标准差(24 hDSD和24 hSSD、dDSD和dSSD、nDSD和n SSD),比较3组的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晨峰阳性发生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各血压值(24 hSBP、24 hDBP、dSBP、dDBP、nSBP和n 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各血压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24 hSBP、d SBP和n S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之间各血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各血压变异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A组和观察B组24 hDSD、24 hSSD、d DSD、d SSD和n S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压晨峰阳性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A组和观察B组血压晨峰阳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晚分服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并可显著降低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晨峰阳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两种药物联合降压时不同服药方法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2级及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40例,早晨顿服给药,每天早7:00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和替米沙坦40mg;B组40例,早晚分次给药,每天早7:00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晚7:00服用替米沙坦40mg;C组40例,早晚分次给药,每天早7:00服用替米沙坦40mg,晚7:00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各组患者均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两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h平均动脉压(24hMABP)、白昼平均动脉压(dMABP)、夜间平均动脉压(nMABP);所有时间段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平滑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各组的24hSBP、24hDBP、24hMABP、dSBP、dDBP、dMABP、nSBP、nDBP、nMABP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P<0.05).(2)各组之间血压下降差值比较:nSBP、24hSBP、nMABP、24hMABP下降值A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1201,P<0.05),A组下降数值小于其余两组,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2.1201,P>0.05).dSBP、dDBP、MABP、nDBP、24 hDBP下降值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1201,P>0.05).(3)各组之间血压平滑指数比较:nSBP、24hSBP、nDBP、nMABP、24hMABP平滑指数A组小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1201,P<0.05),以上各项血压值平滑指数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 <2.1201,P>0.05).白昼各项血压值及24hDBP的平滑指数三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 <2.1201,P>0.05).结论 两种药物联合降压能够有效地控制2级及以上高血压,早晚分次服药的疗效优于早晨顿服,有效降低夜间高血压,使夜间及24h血压控制更平稳.  相似文献   

15.
吸烟对大学生24h动态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新超  方昆  汪思应  宋伟  王颖 《中国校医》2003,17(5):401-403
目的 探讨吸烟对大学生血压的形响。 方法 随机选择日吸烟量≥ 10支男性大学生 34例为吸烟组 ,不吸烟者 31例为不吸烟组 ,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结果 吸烟组 2 4h、日间及夜间平均血压均高于不吸烟组 ,日间血压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2 4h血压显示吸烟组血压波动范围高于不吸烟组 ,分为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无显著性以及部分时段血压不稳定三个阶段 ;吸烟组吸烟时心率显著快于对照组。 结论 吸烟可致正常血压男性大学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应采取有效措施禁止学生吸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88例高血压患者及16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按年龄分为老年高血压组与中青年高血压组,老年健康组与中青年健康组,对各组的动态PP、动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比较。结果(1)在不考虑年龄的情况下,高血压组动态PP、SBP、DB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无论是老年高血压组还是中青年高血压组,动态PP、SBP、DBP水平均显著高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3)老年高血压组动态PP显著高于中青年高血压组,两组间动态SBP比较无明显差异,而老年高血压组动态DBP显著低于中青年高血压组。(4)老年健康对照组与中青年健康对照组比较,动态PP水平显著增高;SBP水平无明显差异;DBP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动态PP随增龄而增大。老年高血压与健康对照组动态PP增高主要与动态DBP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使用硝苯地平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压(SBP与DBP)、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变化差异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SBP及DB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SBP及D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对照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治疗组为7.5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T2DM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应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5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养血清脑颗粒+贝那普利)和对照组(贝那普利)各293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54%显著高于对照组83.62%(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SBP和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SBP和DB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压(SBP和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黄永秋 《智慧健康》2022,(30):15-19
目的探究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监测中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99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组成观察组,另选同期住院治疗的单纯高血压患者90例组成对照组,患者全部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血压,对比两组患者日间和夜晚血压值以及24小时血压平均值,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发生白大衣高血压的概率。结果观察组24小时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相比于对照组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间与夜晚的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夜间与日间的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小时舒张压总负荷显著大于对照组,24小时收缩压总负荷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白大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监测中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可以获得良好应用效果,患者24小时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变化、波动情况都可以准确记录下来,为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病情进展预测提供了可靠依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非杓型与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杓型与杓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北京同仁光电技术公司的AMR-4型无创伤动态血压监测仪,对60例非杓型与杓型高血压患者及30例对照组健康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24h最高收缩压与舒张压、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昼夜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负荷、收缩压与舒张压昼夜比,非杓型与杓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非杓型组24h最高收缩压、昼夜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及收缩压昼夜比显著高于杓型组(P<0.01).非杓型组心脑血管并发症也显著高于杓型组(P<0.01).结论非杓型组高血压患者24h最高收缩压、平均收缩压、白天与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等参数明显高于杓型组.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相对较低,并发症少,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