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弧形切割闭合器在低位结直肠癌切除双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6年8月对138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双吻合术,其中76例用直线闭合器行双吻合术,62例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行双吻合术。结果全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4.3%(10/138),无手术死亡,直线闭合器行双吻合术的吻合15漏发生率为11.8%(9/76),吻合口距肛门平均距离为7.0cm,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行双吻合术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6%(1/62),吻合口距肛门平均距离为5.5cm。结论 弧形切割吻合器的应用能扩大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应用范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双吻合器吻合法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总结6年以来采用该技术行直肠癌手术142例。癌肿下缘距肛缘4-7cm115例(81.0%,115/142),8cm以上者27例(14.29%,27/42)。结果 所有患者吻合器切割圈完整,术后吻合漏2例(1.4%),为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以下,肿瘤距肛缘5cm的患者。无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3例(2.1%,3/142),局部复发2例(1.4%,2/142)。结论 双吻合器吻合法能帮助外科医生顺利完成以往手法缝合不易完成或难以完成的低位结直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3.
双吻合器技术在全系膜切除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过选择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双吻合器技术在全系膜切除保肛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对距肛缘4~7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56例行结直肠吻合保肛手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1.8%),吻合口狭窄7例(12.5%)。术后局部复发3例,其中2例为吻合口复发,1例为盆腔复发,总局部复发率为5.4%。结论只要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全系膜切除结合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全直肠系膜切除与双吻合器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价全直肠系膜切除、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采用直肠全系膜切除、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漏6例(3.7%),吻合口狭窄3例(1.9%),吻合口出血2例(1.2%)。术后随访6个月~7年,局部复发11例(6.79%)。结论: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能降低局部复发,而双吻合器的应用能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双吻合器的应用,超低位直肠前切除保肛的患者越来越多,但术后吻合口瘘仍是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27%。辅助性回肠造口可有效地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我科2008年3月~2009年9月对33例高危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同时行保护性单腔回肠造口,术后给予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管状吻合器、荷包钳在基层医院开展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经济性、安仑性和实用性。方法总结5a中采用管状吻合器、荷包钳行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26例。结果全组行结一直肠吻合(即前切除术Dixon)均1次成功,吻合器切除圈完整,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吻合口漏,术后吻合口狭窄1例(3.85%),无术后吻合口出血,无术后排尿机能障碍,尤局部复发,2例发生肝转移。结论联合应用管状吻合器、荷包钳在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中的应用具有使用方便、易于掌握、吻合效果确切、总体费用低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吻合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采用双吻合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32例,并与同期未行保护性回肠造口的46例双吻合术比较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 46例未行保护性造口回肠双吻合组6例发生吻合口漏,32例行保护性回肠造口双吻合组1例发生吻合口漏。结论 保护性回肠造口可显著降低超低位直肠癌双吻合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本法可作为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林楠  廖渊 《临床医学》2011,31(9):22-23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行回肠造口能否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新野县人民医院普外科2004年4月至2010年4月间78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同时行回肠造口术分为两组:A组(同时行回肠造口)38例,B组(未行回肠造口术)40例,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共发生吻合口瘘9例,其中A组1例,发生率为2.6%;B组8例,发生率为20.0%。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9,P=0.016)。结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同时行回肠造口可能会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低位直肠癌46例保肛手术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TME)原则行直肠癌切除术,切除直肠系膜距癌肿下缘不少于5 cm,吻合器或手工吻合切断肠管。结果本组患者无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1例,经相应治疗后均痊愈。结论低位直肠癌采用TME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低位直肠癌术后预防性造口手术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估低位直肠癌术后预防性造瘘手术适应症、优点及术后相关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90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相关病例,其中61例未行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A组),吻合后行漏气实验以确认缝合严密,并内置肛管,顶端达吻合口上方3~5cm,29例行预防性造瘘(B组)。结果A组术后发生吻合口漏5例,吻合口出血2例,肠梗阻1例;B组未见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及吻合口出血,术后造口旁疝2例,废用性肠炎4例,肠梗阻2例。结论在直肠癌肿瘤距肛门5cm以内、病理类型恶性程度较高患者,建议行术后预防性造瘘术,降低吻合口漏发生几率,其余情况鉴于预防性造瘘术后并发症较多,应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下段直肠癌行低位前切术保肛治疗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下段部直肠癌行低位前切术(AR)进行保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2004年手术的20例直肠癌的病人,病变部位均位于中下段直肠,距肛缘的距离在10cm以内。均一期行低位前切术,利用吻合器技术行保肛治疗。结果本组20例病人均一期保肛成功,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术后常规行化疗。随访3—5年,5年生存率为65.0%,3年生存率为75.0%(2例并发肝转移死亡)。结论中下段直肠癌行低位前切术保肛,预后效果好,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在基层医院,尤其是普通患者,经济压力大的,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2.
国人直肠癌好发于腹膜反折平面以下(约占70%),属低位直肠癌。近年来,临床病理研究证实切除癌肿远端2cm的肠管和远端4—5cm的系膜即已能达到根治要求,因此对低位前直肠癌采用双吻合器根治性保肛、直肠低位前切除和直肠全系膜切除已成为发展趋势,但对无条件使用双吻合器、采用低位前切除后手法一层吻合术仍存有疑虑。本院1998至2005年间作低位前切除手法一层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45例,均获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自1999年1月-2003年12月间治疗的2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1例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36—72岁,平均56岁。根治性切除19例,姑息性切除2例。肿瘤下缘距肛门≤6cm9例≤8cm者12例。全部病例均行GF—Ⅰ型31号吻合器吻合。吻合口漏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采用吻合器行直结肠端端、端侧骶前吻合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靠,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下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13例应用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漏4例(3.5%),吻合口狭窄5例(4.4%)。术后随访5个月~6a,局部复发6例(5.3%)。结论: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能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术后对性功能和泌尿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郭子军  王巍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10):937-939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对5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直肠癌下缘距肛缘距离1.5~7cm进行Dukes分期和病理分型,选择了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改良Parks(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术和局部扩大切除术,其中32例Dixon手术中28例按直肠系膜癌系膜全切除术(TME)原则进行低位Dixon手术;9例行改良Parks;9例行经肛门括约肌直肠癌局部扩大切除。对术后控制排便功能和局部复发率进行了随访。结果无术后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痿1例,发生在使用吻合器组中,其发生率为3.6%(1/28);切口感染5例,发生率10%(5/50),经局部换药,均自行愈合;术后吻合狭窄1例,发生在使用吻合器组中,发生率约3.6%(1/28),经术后定期扩张,吻合口狭窄加重引起排便困难后改行Miles手术。术后控制排便能力均良好。随访50例,随访时间2~22月,平均10.5个月,无一例局部复发,患者均健在。结论保肛手术已经成为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TME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起着重要作用,改良Parks术、局部扩大切除术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中广泛应用,严格掌握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老年直肠癌患者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5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造口组(n=21)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并预防性回肠造口,非造口组(n=37)仅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比较2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造口组为造口排气时间)、耐受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首次化疗开始时间。比较2组生活质量评分及前切除综合征评分。结果造口组吻合口距肛门距离、排气时间、耐受全流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化疗开始时间均短于非造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造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92%(7/37),造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4/21),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造口组术后第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情绪功能评分、腹泻评分及前切除综合征评分均显著优于非造口组(P 0.05)。结论预防性回肠造口可有效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前切除综合征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多、吻合口位置低的患者应常规行预防性回肠造口。  相似文献   

17.
1995年1月至2005年10月本院共收治直肠癌患者89例,其中低位直肠癌56例,43例采用经腹前切除,手法或双吻合器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手术及保肛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3例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28~82岁,其中<40岁5例,40~50岁11例,50~70岁22例,>70岁5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癌肿距肛门7cm以内,腹膜返折以下。Dukes分期A期5例、B期30例、C期8例。1.2手术方式本组患者均采用经腹直肠癌前切除(Dixon术)手法或双吻合器吻合进行治疗。2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生骶前出血3例,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及盆腔感染,术后对38例保肛者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术保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低位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均一期行低位前切除术,利用双吻合器技术行保肛治疗。结果 46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检查,肿瘤周围淋巴转移13例。术后切口感染4例(8.70%),经抗炎、换药等处理治愈;术后吻合口漏3例(6.52%),因吻合口置于腹膜外且有骶前引流,经冲洗及应用抗生素等处理治愈;吻合口狭窄3例(6.52%),经多次扩肛等保守治疗治愈。术后均随访3~6个月,肛门功能:优20例,良24例,差2例,优良率为95.6%。术后10个月局部复发1例,改行Miles手术。结论中下段直肠癌行低位前切术保肛,预后效果好,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直肠癌约70%~75%位于腹膜反折平面以下嘲,属于低位直肠癌。近年来,随着对直肠癌病理形态学的深入了解及吻合器的应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越来越多,但术后吻合口瘘的并发率较高,国外报告为3%~19%,国内报告为2.5%~9.3%。有学者认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加保护性回肠造口能有效降低吻合口瘘发生后的危险性。2007~2008年,本院对53例直肠癌患者行直肠低位前切除加保护性回肠造口术,经手术前后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Golipher报告高达27%,后果较严重,如发现及处理不及时则往往失去保肛机会,而须行横结肠造瘘术,应当引起重视。本文总结我院1989年至1999年58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病例,其中有9例出现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达15.5%,9例吻合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