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探讨和分析其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52例ASAI~II级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76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加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结果患者在术后都平稳地拔管,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在拔管之后,两组患者的OAAS评分都出现增加,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后的瞬间和10 min时的OAAS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的苏醒和拔管时间,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和负。  相似文献   

2.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效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诱导、维持和辅助镇静中,新合成的阿片类药瑞芬太尼效应短暂、镇痛作用强,二药均具有持续输注半衰期短、术中调整方便、术后苏醒迅速舒适等静脉麻醉的优点,联合应用可达到最佳效应。另外,随着靶控输注技术的推广及静脉麻醉深度监测水平和调控水平的提高,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Propofol-Remifentanil,P-R)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临床应用逐渐增多,现将其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安全、有效九痛胃镜检查术的药物选择和剂量,选用最新的μ阿片受体激动药瑞芬太尼和短效静脉麻醉药丙泊酚组合,采用对照的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患者,静脉麻醉药按公斤体重用药配制,分成4组,Ⅰ组丙泊酚(即得普利麻,下同)2mg/kgiv;Ⅱ组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mg/kg iv;Ⅲ组瑞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1.5mg/kiv;Ⅳ组瑞芬太尼0.75μg/kg+丙泊酚1mg/kg iv。观察指标:起故时间,麻醉深度,术中HR、R和SpO2的变化,有尤呛咳、喉痉挛等副作用,术毕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以及术后有九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Ⅳ组与其他各组比较,起效时间,清醒时间,离院时间,麻醉深度,术中呼吸抑制等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选用瑞芬太尼0.75μg/kg与丙泊酚1mg/kg复合的静脉麻醉配方用于胃镜检查起效快,清醒快.麻醉深度合适,术巾、术后副作用少,适用于胃镜检查,只要注意预防药物的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可控性强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肺叶切除手术麻醉苏醒期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μ阿片受体激动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强,恢复迅速的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就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开胸肺叶切除术后麻醉苏醒期做一比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6例ASAⅠ~Ⅱ级肺癌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均为男性,年龄56~74岁,术前心脏彩超EF50%,无内分泌及肝肾疾病,术前无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的患者。随机分两组:瑞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每组38例病人。两组病人均为在侧卧位下开胸行肺叶切除。1.2麻醉方法患者术前均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安定10mg,入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  相似文献   

5.
近期我院在胃镜检查中采用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行静脉麻醉,观察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安全性、检查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08~10,将100例胃镜检查患者分为两组:80例要求无痛胃镜检查(A组),20例自愿普通胃镜检查(B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观察组)和芬太尼组(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各时间节点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糖水平的变化和术毕恢复不同时间节点的镇静评分。结果:观察组T1心率,T2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他时间节点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苏醒、拔管时间和OA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30min后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麻醉,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快、可控性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Ⅱ宫腔镜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观察血液动力学变化、VAS评分等。结果:瑞芬太尼较丙泊酚的术中SBP、HR、RR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及丙泊酚都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但瑞芬太尼更适合宫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和芬太尼持续泵注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麻醉方法 随机分为A组(40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 ng/ml)复合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 μg/ml);B组(40例):持续泵入芬太尼[3 μg/(kg·h)],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 μg/ml);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成功后(T1)、插管后(T2)、切皮时(T3)、停药时(T4)、睁眼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手术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患者麻醉诱导成功后(T1)至停药时(T4)HR与麻醉前(T0)相比明显减慢(P<0.01),睁眼时(T5)HR较麻醉前明显增快(P<0.01);B组HR在麻醉过程中与麻醉前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HR在T0~T4期间未见明显差异,T5时A组高于B组(P<0.05).所有患者T1~T4期间MAP、BIS比T0均明显下降(P<0.01),SpO2未见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在MAP、SpO2、BIS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早于B组,VAS评分A组高于B组(P<0.01),而在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能够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术后苏醒快,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9.
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危重患者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老年危重患者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ASAⅡ~Ⅲ级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Ⅰ组为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0.5μg/(kg·min)泵注诱导、0.2μg/(kg·min)泵注维持;Ⅱ组为芬太尼组:芬太尼3μg/kg静注诱导、0.03μg/(kg·min)泵注维持。术中监测ECG、MAP、SpO2、PETCO2,并记录术中HR、MAP以及停药后自主呼吸、意识、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诱导后两组病人HR、MAP均显著降低(P<0.01)。插管即刻及插管后、探查时Ⅰ组的所有患者均接近诱导前水平,Ⅱ组HR、MAP升高幅度显著>Ⅰ组,停药15min后Ⅰ组患者均恢复自主呼吸,而Ⅱ组较Ⅰ组意识及定向力恢复、拔管时间明显延迟,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循环稳定,效价比高,应激反应抑制良好,苏醒快,但无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神经外科麻醉的应用。方法40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静吸复合组20例,全凭静脉麻醉组20例。静吸复合组诱导后给予异丙酚3mg·kg^-1·h^-1,同时吸入1%~2%的七氟烷维持,全凭静脉组诱导后给予异丙酚8mg·kg^-1·h^-1,瑞芬太尼0.25ug·kg^-1·min^-1持续泵入,根据血压调节,直至手术结束。观察麻醉维持及苏醒、拔管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记录拔管、苏醒以及清醒时间,苏醒期躁动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全凭静脉麻醉术中血液动力学较平稳,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清醒时间明显短于静吸复合麻醉组,同时苏醒期躁动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结论全凭静脉麻醉较静吸复合麻醉更适合应用于小儿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观察组)与瑞芬太尼复合异氟烷组(对照组)各40例。静脉麻醉诱导插管后,观察组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25~1μg/(kg·min)和丙泊酚50~75μg/(kg·min)维持麻醉;对照组泵入瑞芬太尼0.25~1μg/(kg·min)复合吸入异氟烷1.5%~2.5%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麻醉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具有麻醉起效快、可控性强、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早、意识恢复快和无躁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单肺通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TIVA)下行单肺通气(OLV)对患者呼吸、循环和应激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36例,年龄18~65岁,ASAⅠ~Ⅱ级.随机等分2组:对照组为静吸复合麻醉组(Ⅰ组),麻醉维持以吸入1%~2.5%异氟烷和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为主.实验组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TIVA组(Ⅱ组),麻醉维持以血浆靶控丙泊酚1~3 μg/ml和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5 μg/(kg·min)为主.连续监测血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麻醉深度指数和呼气末CO2分压.在麻醉前基础值(T0)、手术切皮前5 min(T1)、切皮后5 min(T2)、切皮后(OLV期间)30 min(T3)和术毕前10 min(T4)采桡动脉血3 ml,进行血气分析并测定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胰岛素和白细胞介素-6浓度.结果 SpO2在T3Ⅱ组比Ⅰ组高(P<0.05),PaO2在T1、T2和T4Ⅱ组比Ⅰ组高(P<0.01),SBP在T1Ⅱ组比Ⅰ组低(P<0.01),DBP在T1和HR在T1、T4Ⅱ组比Ⅰ组低(P<0.05), Cor在T3和T4Ⅱ组比Ⅰ组低(P<0.01和P<0.05),AⅡ在T4Ⅱ组比Ⅰ组低(P<0.05),IL-6在T1、T2和T4Ⅱ组比Ⅰ组低(P<0.01).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TIVA与静吸复合麻醉下行OLV相比,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平稳、应激反应轻微,未见明显的术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我院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实施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喉罩麻醉在双上肢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60例双上肢手术患者均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快速诱导后插入喉罩,术中予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持续泵入维持麻醉。观察喉罩的使用情况及所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术中喉罩使用效果良好,患者在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喉罩麻醉效果良好,而且大大减少了双侧臂丛神经阻滞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其又有麻醉苏醒快而且完善、并发症少等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小儿整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整形手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试验组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对照组应用异氟醚吸入全麻,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3.95±1.23)min,拔管时间为(7.12±1.63)min,意识恢复时间为(9.51±1.65)min,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以上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应用于小儿整形手术,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海拔地区不同剂量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对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方法:择期腹部全麻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诱导用药方法相同,麻醉维持分别以丙泊酚4mg/(kg.h),5mg/(kg.h),6mg/(kg.h)作持续静脉输注,三组均复合瑞芬太尼0.2μg/(kg.min)。记录切皮前即刻和切皮后1min时的MAP、HR和BIS值。结果:切皮前即刻C组患者MAP下降较A组、B组明显,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切皮后1minA组患者MAP、HR值升高明显,与基础值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海拔地区丙泊酚5mg/kg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不仅满足患者术中无知晓且血流动力学反应较平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躁动(EA)发生的相关因素,为手术患者安全苏醒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我院2012年3~10月择期手术的631例全麻苏醒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EA发生率15.69%(95%CI:12.84%~18.53%)。(2)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18.40%),年龄<18岁(22.67%),18~60岁(17.55%),吸入麻醉维持(21.40%),疼痛刺激(17.33%)和术后无镇痛(21.90%)者发生EA的构成比高于女性(12.59%),年龄>60岁(9.65%),静脉(10.80%)/静吸复合(11.96%)麻醉维持,无疼痛刺激(7.55%)和术后镇痛(8.10%)者,P<0.05,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全麻维持方式(OR=2.036),疼痛刺激(OR=2.202),年龄(OR=0.416)和术后镇痛(OR=0.314)与EA发生独立相关。结论全麻术后具有较高的EA发生率,EA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疼痛刺激、吸入维持麻醉增加EA发生的风险,老年和术后镇痛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