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泄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忧以夏秋季较为多见。本病常见于婴幼儿。其病因主要由于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胃功能失调,而致清浊不分,水谷混杂,并走大肠而成。中医根据泄泻的症状分为暴泄和久泄。暴泄有热泻、火泻、暑泻、食泻等,病多骤发,肠鸣腹痛,暴注下迫;久泄包括寒泻、脾泻、肾  相似文献   

2.
小儿泄泻是儿科常见病之一 ,2岁以下婴幼儿更易受病 ,夏秋季节尤较常见。《医宗金鉴》“泻证门”中治疗小儿“火泻” ,首用“玉露散”以清其源 ,为治泻选方提供范例。笔者在 2 0余年临床中 ,曾多次效法 ,加减运用 ,疗效甚佳。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小儿“火泻”115例 ,年龄最小 3个月 ,最大8岁 ;男 68例 ,女 47例。1 2 临床特征 泄泻 ,泻时暴注下迫 ,多为黄水 ,泻出如射 ,粪出谷道犹如汤热 ,泻多涩滞 ,非食泻泻后觉宽之可比 ;肛门焦痛难禁 ,脘腹肌肤灼热 ,肚腹疼痛 ;心烦口渴或壮热烦渴 ,大渴引饮 ;溺赤短少或无尿 ,舌红干苔黄 ,脉数…  相似文献   

3.
泄泻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见于消化器官功能性病变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腹泻,如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等.中医认为,泄泻的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不调、病后体虚、禀赋不足及命门火衰等几个方面[1].一般而言,外邪侵袭,或饮食所伤,多属实证,即急性泄泻;泄泻日久,失治误治,或反复发作,耗伤正气,多属虚证,转为慢性.慢性泄泻时发时止,缠绵难愈,使患者痛苦万分.笔者在门诊自2009年至2011年,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抓住脾虚湿盛这一病机关键,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慢性泄泻6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谢德顺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2):3125-3125
泄泻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甚至如水样为其主要特征,临床证型虽多,各有其特点,辨证施治不难,临床上有一种久泻患者,久泻气阴损伤的发生,常由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或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分利过多,耗伤阴液,或反复发作,耗伤正气所致。除了大便次数异  相似文献   

5.
泄泻是临床常见病证,其病变主脏在脾,病理因素主要是湿,无湿不成泻,脾病湿盛是导致泄泻发生的关键所在。急性暴泻以湿盛为主,多因湿盛伤脾,或食滞中焦所致,病属实证。慢性久泻以脾虚为主,多由脾虚健运无权,湿浊内生所致,病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治疗基本原则是运脾化湿,以恢复脾的运化功能为总旨。具体须审证求因,采用温化寒湿、清热化湿、清暑祛湿、健脾渗湿、抑肝扶脾、补火暖土等法,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6.
慢性结肠炎属中医“久泄”、“五更泄”范畴。临床多见为肾阳虚致阳气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常而致泄泻。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七情不和及脏腑虚弱,但关键在于脾肾阳虚,健运失职。临床多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影响病人正常生活。笔者运用中医辨证理论及经多年临床验证,用自拟的四神补气汤治疗本病88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88例中,男60例,女28例;年龄18~70岁;病程2个月至数年不等。  相似文献   

7.
“泄泻”是夏秋两季常见的病症,根据我在57年夏秋两季门诊人数的统计,患泄泻的人数占治疗总人的23%强。祖国医学对于泄泻施以先后、缓急、标本的治疗,其中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和“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及治本治标、五行生克、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方针。例如:内经标本病传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至真要大论“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后世诸医家又根据大便的颜色、腹疹和全身症状等来分别原因。如:泻下色黄腹痛者,属湿;泻下色白腹痛者,属寒;痛一阵,泻一阵,泻时濇滞者,属火;痛一阵,泻后痛减者,属食;腹中胀痛,泻后不减者,属  相似文献   

8.
慢性泄泻往往是由急性泄泻失治或迁延日久而致,临床往往伴见倦怠乏力,面色少华,或形体消瘦,浮肿气怯等脾虚症状。作者根据临床不同表现,分别采取益气健脾、温肾健脾、疏肝健脾等法,其效灵验,现叙述如下。1脾肾阳虚型症见形寒肢冷,便溏或滑脱不禁,完谷不化,或五更腹泻,肠鸣,泻后则安,苔白滑,脉细弱。治宜温肾健脾,涩肠止泻。  相似文献   

9.
炎热盛夏,人体毛孔张开,出汗量多,是一年中代谢最为旺盛的季节。长夏季节和夏秋之交,炎热多雨、气候暑湿。特别是东南沿海雨水较多的地区,常因感受湿邪而脾困,使人出现倦怠乏力、头重胀而心烦闷、食少泄泻等征象,此称为暑湿。通过适当加强饮食,养生调摄,对增强人体环境适应能力和防治暑湿证很有裨益。盛夏,让我们一起煲一锅除湿好汤。  相似文献   

10.
小儿泄泻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374-1375
小儿泄泻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其主症。其病因多由外感六淫,内伤乳食,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的一种消化道病症。如治疗失时或不当,则可造成阴津枯竭,气阳寝惫,阴阳两伤,甚则危及生命;久而不愈则酿成疳疾病症,严重影响小儿营养,生长发育。“泄”与“泻”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孙思邈《丹台玉案》说“泄者,如水泄也,势犹舒缓;泻者,势似直下,微有不同,而其病则一。故统称为泄泻。”前者病缓,后者病急。《幼科发挥》亦言“泄泻二字,亦当辩之。泄者,谓水谷之物泄出也:泻者,谓肠胃之气下陷也。”这是从两者性质而言。可见泄与泻具有性质轻重缓急的不同,虽然没有详分的必要,但是,临床上对鉴别病因病机,指出预后转归,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儿久泻,中医辨证属泄泻范畴,是小儿常见病症之一。多由于伤食、感染,引起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等泄泻之证,加之治疗不当或因营养、体质种种原因而未能及时恢复,终成缠绵难愈之证。过去我们对该病治疗多采用抗菌素、输液、禁食等措施。由于近年来抗菌素的毒性反应,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使用抗菌素尚需慎重考虑。如肠道菌群失调、耐药菌株的产生等,往往导致病情迁延,致使小儿体质虚弱及消化功能紊乱。治疗比较棘手,不易收效。  相似文献   

12.
结肠炎的中医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主要发生于直肠和结肠粘膜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以腹痛市、腹泻、粘液便、里急后重等主要症状为特征,其病程反复迁延发作。在中医上多诊断为“肠癖”、“泄泻”,认为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脾胃虚寒等因素有关的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多发于青壮年,该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对生活、工作及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往往令病人痛苦异常,精神压力较大。若不及时治疗、误治或护理不当,常常可致结肠癌,我科利用中药灌肠辩证施治结合中医护理在治疗该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休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泄泻在临床上以脾虚多见,故以补脾运中为基本治疗法则,再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用药,审因论治,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1 辨证施治1.1 脾气虚弱:其主证是大便时溏时泻,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不舒,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甚则面部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等。治宜健脾补气,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症见腹中雷鸣,泻清水,完谷不化,肢冷畏寒,脉象沉迟,舌淡苔白滑,治宜温中健脾、暖土散寒,可用附子理中汤、附桂理中汤加减;若因久泻而中气下陷,见气短,小腹部有下坠感,大便溏薄而便意频多,或食后即泻,或脱肛不收,或胃、肾下…  相似文献   

14.
<正> 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慢性肠道疾病。在临床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多存在着治愈期长、复发率高、副作用大等缺点。我们根据“久泻是由泻泄早期失治迁延而成”,“病因多为脾胃虚弱,肾阴不足,寒湿困脾”这一中医理论,参照一民间验方经整理而研制出了以收敛消炎,补脾益气止痛,凉血止血、提  相似文献   

15.
肾小球肾炎为临床常见病、多见病。血尿是其主要症状之一,常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吾师张兆元基于经方中“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随其实而泻之”,热迫血溢,不循常道所致,以降火、清热、利湿为基本原则,若病症迁延日久,气阴两虚,随证加减。治疗上用药平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治疗肾炎血尿的辨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首都医药》2001,(6):69
“五更泻”,顾名思义就是指发生在黎明前(五更时辰)的泄泻,又名晨泻、鸡鸣泻,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其主要症状是,每至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这类泄泻往往积年累月,久作不愈,病人甚为烦恼。  相似文献   

17.
郁晓维 《家庭医药》2006,(11):44-44
中医认为,秋季腹泻的病因主要与外感风寒有关,伤及脾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水湿不得分化,因而导致腹泻。部分体质不足、调护失宜的小儿,脾胃之气本虚,稍有不慎,即可导致腹泻反复发作,形成迁延不愈的“脾虚泻”。秋季腹泻一般起病急,多为暴泻,临床还易出现伤阴伤阳,甚至阴阳两伤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症状,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传统医学将其称其为"久泻"、"脾泻"肾泻"肠癖"虚泻"滑泻"等等。其病因多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营养缺乏和各种维生素缺乏症,其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日久不愈,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1-3]。慢性腹泻主要包括结肠过敏、慢性菌痢和情绪性、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泄泻是婴幼儿期(出生后~2周岁)发生的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如水样为主证的病证。由外感六淫、内伤乳食、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所致。常年都可发生,夏秋两季较为多见。此病属于现代医学消化不良、肠炎的范畴。如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可因营养不良而成疳疾。根据泄泻证候特点、病因、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泄泻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而言。“泄者,如水之泄也,势尤舒缓;泻者,其势直下,微有不同,而其病则一,故名泄泻。”泄泻为一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发生,应注意与痢疾鉴别,特别是温热泻。痢疾以里疾后重,痢下赤白脓血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