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胃痛"、"胃痞"等范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或癌前疾病.表明CAG已成为极受医学界重视的一个疑难杂证.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中医界对CAG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其易发生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容易发生癌变,严重地威胁人们的健康,国内有资料报道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发肠化和不典型增生者癌变率为4.5%~13.8%[1].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和难治病之一,属于慢性胃炎中的一种类型,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缓慢进展等特点,是以胃黏膜上皮萎缩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固有腺体数量减少或消失为病理特点的疾病,常伴有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和异型增生(dysplasia,Dys)。临床以上腹胀痛、纳少、嗳气、消瘦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其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诊治现状,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总结、分析、概括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文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作出详尽的阐述. 结论 中医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治疗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治愈率还不能令人满意,今后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概况,表明中药分型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为外邪犯胃、饮食失调、情志内伤、体质素虚,为本虚标实之证.发病之本为脾胃虚弱,发病之标为气滞、痰湿、血瘀.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注重辨证施治、因人施治,同时结合胃镜和病理检查的“望诊”,拓展其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整体调控、施治灵活和手段多样是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色及优势,可以有改善胃黏膜组织,逆转、防治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报》2019,(12):2570-2575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应关注以下几点:各医家从自身认识和经验总结用药,在治则治法上不尽相同,多在经方的基础上衍生经验方和自拟方;既往研究往往缺乏大样本微观辨证及相应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导致结果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既往研究中的疗程长短、疗效判定标准不一,疗效的可重复性较差,且远期疗效的观察研究较少;中医药对本病病机、治疗作用机制缺乏深层次的研究,治疗是多靶点、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难以用现代医学解释其治疗作用途径;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临床表现多样、缺乏典型性、临床症状与萎缩性病变程度不匹配的现象,单纯以传统的宏观辨证不能准确地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缺乏公认的胃镜像中医证候属性概念及简明实用的微观辨证方法,导致微观辨证与临床宏观辨证脱节,缺乏广泛认可且简明实用的微观辨证方法,临床诊疗推广不足。因此,需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利用胃镜、病理等检查方式,更深入地说明疾病的本质及变化。  相似文献   

9.
李昊 《吉林医学》2010,31(2):209-210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典型增生,特别是中-重度癌变,癌变率达2.55%~7.4%。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黏膜活组织  相似文献   

10.
张佳艺  丁杰  杜璐瑶  沈阳  王丽娜 《中医学报》2019,34(12):2570-2575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应关注以下几点:各医家从自身认识和经验总结用药,在治则治法上不尽相同,多在经方的基础上衍生经验方和自拟方;既往研究往往缺乏大样本微观辨证及相应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导致结果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既往研究中的疗程长短、疗效判定标准不一,疗效的可重复性较差,且远期疗效的观察研究较少;中医药对本病病机、治疗作用机制缺乏深层次的研究,治疗是多靶点、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难以用现代医学解释其治疗作用途径;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临床表现多样、缺乏典型性、临床症状与萎缩性病变程度不匹配的现象,单纯以传统的宏观辨证不能准确地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缺乏公认的胃镜像中医证候属性概念及简明实用的微观辨证方法,导致微观辨证与临床宏观辨证脱节,缺乏广泛认可且简明实用的微观辨证方法,临床诊疗推广不足。因此,需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利用胃镜、病理等检查方式,更深入地说明疾病的本质及变化。  相似文献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被列为胃癌的高危因素。目前,现代医学对CAG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亦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CAG有一定的优势,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阻断、逆转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AG的相关研究,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专药、针灸治疗等方面阐述中医药治疗CAG的研究进展,希望对从事该病研究的广大临床科研工作者有所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孙波 《医学综述》2002,8(6):364-365
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是以胃粘膜萎缩变薄 ,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 ,属中医“胃痞”、“胃脘痛”、“胃胀”等范畴 ,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CAG属癌前病变 ,多伴有异型增生 (ATP)和肠上皮化生 (IM)。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 ,国内对CAG的中医治疗卓有成效。现将近 5年中医药对CAG的治疗概况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陈福如[1 ] 认为饮食不节 ,劳倦所伤是导致该病发生的最常见病因 ,脾胃虚弱 ,运化无权是决定性因素 ,七情所伤 ,气血不和 ,经络瘀阻是常见病机之一 ,且慢性浅…  相似文献   

13.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病证范畴。由于本病主要依靠胃镜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其症状表现复杂而无特异性,因此分析和研究本病的辨证规律对确立理法方药,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指导意义。1资料和方法1.1一...  相似文献   

15.
西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理特点是胃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而被列为癌前状态.采取对症治疗为主,效果不甚理想.中医药采用辨证分型论治、经验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能使部分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使胃黏膜细胞异性增生及上皮肠腺化生与腺体萎缩等病理学改善,阻断其向胃癌发展,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多属于中医的胃脘痛、胃痞、痞满、虚痞等病证.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效果尚不很满意,现就近五年来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常见病,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伴有不同程度的胃分泌功能低下,约占胃镜受检病例的14.2%左右,而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癌变率约5.4%。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将CAG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作为重点予以研究。对这样一种对人类威胁甚大,患病率高,癌变率高的疾病,现代医学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学有着丰富的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并自成体系。现对近年来中医对CAG的研究作一综述。1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中医学中对CAG的临床表现多有论述,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  相似文献   

18.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静虹 《中外医疗》2009,28(36):58-5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此基础上联用中药。治疗后复查胃镜和组织学检查,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比单用西药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