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为例,从测定指标的选择、动物模型的选择、给药方案的制定、测定方法的建立及评价、模型的确定及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对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实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是近年来中药复方研究的重点内容.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对于阐明中药复方的组方原理、作用机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备受关注.自1979年第一篇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报告发表以来[1],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李端[2]、赫梅生[3]等先后将药理效应、药物累积法等引入药物动力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开展.而近10年来,随着高、精、尖分析测试手段的应用,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出现了一个新局面.本文拟根据近10年来国内研究文献,对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方法学的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是近十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药学新领域。中药药物动力学主要是研究中药单体、单方、复方在体内过程动态变化的规律,用数学方程式和药物参数来表达应用,指导中药新制剂的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有效单体不明确,血药浓度低,检测方法欠缺,单体成分的药动学参数难以完整地表达中药复方药物的体内作用规律,中药复方药物药动学研究受到限制。中药复方药物药动学研究主要以在实验动物药物动力学水平上的单药和复方药物中的单一成分研究为主。中医药理论提倡整体观念,临床用药以复方为主,中药复方药物能体现中药配伍的整体性,发挥综合性作用,临床疗效好;因此,探讨中药复方药物的药动学规律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自1994年以来,研究提出各种假设和学说,如黄熙等提出“辨证药动学”新假说,新学说有时辰药动学、群体药动学、中药复方药动学、临床药动学等。  相似文献   

4.
在综论现代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现状作了全面的评价,并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作了阐述,认为只有建立中医复方药效动力学的临床研究方法及相应的学科--中医复方临床药效动力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医临床复方给药的量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血清药物化学在中药复方物质基础、配伍规律、质量标准及复方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面的现状,并对今后血清药物化学应用于复方的研究思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的研究体内药物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其研究方法已在新药设计,优选给药方案,改进药物剂量,提供高效、长效、低毒、低副作用的药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日益推进,运用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理论研究中药和中药复方作用机制、设计及优选给药方案,促进其新药开发、剂型改良及标准化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但因中药及其复方成分复杂,药理作用的多样性,让中药的药动学研究较通常的化学药物更为困难。综观近些年的文献资料,本文试对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日益推进,运用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理论研究中药和中药复方作用机制、设计及优选给药方案,促进其新药开发、剂型改良及标准化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对阐明中药复方配伍药理机制、促进中药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即利用拆方、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指纹图谱、药物动力学和代谢物组学等方法,对单体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进行研究,为探讨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药物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动态规律,在西药新药设计,优选给药方案,改进药物剂量,为临床提供高效、速效、长效、低毒、低副作用的药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是在西药药物动力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主要研究中药有效成份、单方及复方在体内的转运及代谢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组分、单味药和复方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新兴学科。开展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对阐明和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设计及优选中药给药方案,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剂型改进及质量控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药对"是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或三味药的配伍形式,它既可以作为组成方剂的基本单元,又可以单独成方;它虽然组合简单,但内涵丰富,符合中医药理论,是中医遣药组方的独特形式之一。急腹症如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等疾病属于中医理论的"腹痛""胁痛""肠痈"等范畴。文章选取急腹症常用有关药对,从中医配伍理论,或现代中药化学、药理学、药动学等方面,对其逐一简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滋阴中药方剂治疗鼻咽癌急性放射性口咽炎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西药组:28例,采用呋喃西林含漱治疗;中药组:30例,采用滋阴中药方剂含服治疗.观察、分析两个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不良作用.结果:滋阴中药方剂治疗急性放射性口咽炎疗效与呋喃西林含漱疗效基本相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呋喃西林含漱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25.5%,低于中药方剂治疗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呋喃西林液含漱组,2例患者并发真菌感染,中药方剂组无1例并发真菌感染.结论:中药方剂可作为防治鼻咽癌急性放射性口咽炎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思路的开拓,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涌现。目前,药代动力学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逐渐从宏观(血浆和组织)拓展到微观(细胞药代动力学)、从单组分体内过程(化学药的单一组分)跨越至复杂组分体内过程(中药多组分药代动力学)、从单靶点(药物的靶向分布)延伸到多靶点(内源性物质的整体调节,即代谢组学)。本文将从细胞药代动力学、中药药代动力学和代谢组学3个方面阐述药代动力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参照HL7 CDA文档规范的表示方法,对中医处方中中草药处方的数据进行建模,并建立中草药处方的CDA文档规范,使其能够完整地表示中草药处方的信息。方法:通过研究中医电子病历处方信息特征及组成结构,将中医电子处方信息抽象提取相应的信息元素,参照HL7 CDA模板构建中草药处方文档规范,使其能够充分表达中草药处方信息的概念与属性。结果:通过将中草药处方数据元素与CDA模板进行映射来完成中草药处方的数据表达具有可行性,为中医处方信息规范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沈洪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便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临证时针对不同的人群辨证论治,善于调理气机,衷中参西,尽量避免中药在治疗慢性便秘过程中的毒副作用,强调中病即止.沈师用药精炼,化裁古今,为辨证论治慢性便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利用复杂网络与点式互信息法分析挖掘名老中医用药经验。复杂网络方法主要用于总结名老中医临床核心处方及常用药物配伍特点,点式互信息法用于分析临床随症、随证、随病加减变化规律,两法结合,可较完整地总结名老中医处方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中药扶正配方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中药“扶正方”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对荷瘤消化道肿瘤建模小鼠进行实验,并同时收集消化道肿瘤术后病人53例。通过服药测定IL-2、TNF和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AS)的活性,以了解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结果:IL-2,TNF,2-5AS的活性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药扶正配方在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中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8.
陈磊  陆茵  郑仕中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6):841-843,882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经典方剂二次开发,尤其是针对已有中成药进行的二次开发,成为许多制药企业研发重点。在经典方的二次开发中,药物代谢动力学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目前我国对经典方的药动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解释方剂配伍的合理性,以及指导临床用药这两方面上,较少的以此为突破口进行经典方的二次开发。尝试从中药、天然药物新药分类的角度,浅析药动学在经典方二次开发中的应用,以探寻可以申报新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