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危重症及其死亡高危因素,为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2019年1至10月收治的75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按照病情分析分为重症组和危重症组,采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对比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危重症及其死亡的高危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5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中男52例、女23例,年龄为3月龄至8岁,重症组30例、危重症组45例。鼻咽拭子腺病毒抗原阳性率为21%(15/72),血清腺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13%(10/75),鼻咽拭子腺病毒核酸阳性率为75%(21/28)。血浆和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阳性率分别为92%(33/36)和96%(54/56),95%(63/66)确定为腺病毒7型。采用较大剂量利巴韦林和综合治疗措施(呼吸支持、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器官功能维护等),治愈率为77%(58/75),好转率8%(6/75),病死率为15%(11/75)。危重症组的利巴韦林治疗后发热>3 d比率明显高于重症组[51%(18/35)比8%(2/26),χ2=12.949,P<0.05]。重症病例发生危重症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4岁、入PICU前发热时间、入PICU后发热时间、氧合指数(P/F)<300 mmHg(1 mmHg=0.133 kPa)、铁蛋白>1000μg/L、乳酸脱氢酶(LDH)>1500 U/L、5个肺叶受累、并发胸腔积液和(或)气漏(均P<0.05)。其中,5个肺叶受累为独立高危因素(校正OR=49.641,95%CI 4.186~588.618,P=0.002)。危重症病例的死亡高危因素包括入PICU后发热时间、P/F<100 mmHg、铁蛋白>2000μg/L、白细胞介素(IL)-6>100 ng/L、LDH>1500 U/L、并发胸腔积液和(或)气漏(均P<0.05)。其中,IL-6>100 ng/L为独立高危因素(校正OR=16.094,95%CI 2.059~25.787,P=0.008)。结论腺病毒7型所致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病死率较高;鼻咽拭子腺病毒核酸和血浆或肺泡灌洗液mNGS检出率高,有助于早期诊断,后者可用于分型;对于4岁以下儿童,持续发热、肺部广泛病变和IL-6水平明显增高者应高度警惕危重症和不良预后;早期较大剂量利巴韦林联合综合疗法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SCHE)对重症腺病毒肺炎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93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SCHE水平,患儿分为SCHE正常组(SCHE≥4 650 U/L,39例)和SCHE降低组(SCHE 4 650 U/L,54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93例患儿中男60例、女33例,中位年龄14.0(9.5~24.5)月,平均体质量(10.5±3.9)kg。61例患儿出现脓毒性休克,中位SCHE水平为4 393.0(3 475.0~5 609.5)U/L。与SCHE正常组比较,SCHE降低组脓毒性休克发生率更高,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以及Murray肺损伤评分更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更高,而白蛋白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HE与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35,P=0.039)。以SCHE预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28天生存情况,曲线下面积(AUC)为0.707,最佳截断点3 475U/L,灵敏度81.3%,特异度61.5%。结论 SCHE可反映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且对预后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细菌性脑膜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n=122)与预后不良组(n=30),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首发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不良组极低出生体重、外周血WBC < 5×109/L或 > 20×109/L、C-反应蛋白 > 50 mg/L、脑脊液WBC > 500×106/L、脑脊液糖 < 1 mmol/L、脑脊液蛋白 > 2 g/L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 < 0.05),血培养和/或脑脊液培养阳性率、革兰阳性菌及无乳链球菌培养阳性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糖 < 1 mmol/L、脑脊液蛋白 > 2 g/L是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脊液糖 < 1 mmol/L、脑脊液蛋白 > 2 g/L是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出生胎龄≥34周新生儿呼吸衰竭短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选择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143例出生胎龄≥34周的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当次住院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呼吸衰竭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43例患儿中,预后良好组105例、预后不良组3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娩方式、小于胎龄儿、5分钟Apgar评分7分和原发疾病为感染性肺炎/脓毒症与不良预后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上述因素引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小于胎龄儿(OR=23.87,95%CI:3.149~180.9)、感染性肺炎/脓毒症(OR=2.996,95%CI:1.514~5.928)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于胎龄儿、原发疾病为感染性肺炎/脓毒症是34周及以上胎龄新生儿呼吸衰竭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麻疹患儿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PICU救治的55 例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1 例并发ARDS。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ARDS 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ARDS 组和非ARDS 组患儿入院时吸氧方式(鼻导管/面罩)、合并脓毒症比例、血C 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脓毒症和血CRP 水平增高是麻疹并发ARDS 的主要危险因素(OR 分别为116.444、1.050,P<0.05)。结论 合并脓毒症及血CRP 水平增高的麻疹患儿并发ARDS 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患儿的低蛋白血症与其病情危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住院治疗的119例严重脓毒症患儿的资料,依据入住PICU 24 h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重度低蛋白血症组(≤25 g/L),中度低蛋白血症组(~30 g/L),轻度低蛋白血症组(~35 g/L)和正常白蛋白组(35 g/L)。分析不同白蛋白水平与其危重度及预后的变化。结果严重脓毒症患儿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为71.43%。(1)严重脓毒症患儿白蛋白水平越低,器官衰竭数目越多,病死率越高(r=-0.457,P=0.000)。(2)单因素分析发现,随着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降低,儿童死亡危险因素评分(PRISMⅢ)呈显著升高趋势,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ICS)呈下降趋势;机械通气时间、入住P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呈升高趋势。(3)多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25 g/L、器官衰竭数目≥3个为严重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重脓毒症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器官衰竭数目及病情危重程度呈负相关,白蛋白水平越低,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气道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116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纤维支气管镜下黏膜损害情况分为黏液栓组(67例)和对照组(49例),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热程、有无胸腔积液、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发病后开始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时间、首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时间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黏液栓组的年龄、总热程、CRP和LDH水平、合并胸腔积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OR=7.45,95%CI:1.52~36.71),热程≥10 d(OR=4.01,95%CI:1.58~10.20), CRP≥40 mg/L(OR=5.41,95%CI:1.87~15.67)和LDH≥350 U/L(OR=3.63,95%CI:1.35~9.75)是MPP患儿气道黏液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95%CI:0.773~0.919,P=0.000).结论 当MPP患儿年龄≥3岁、热程≥10 d、CRP≥40 mg/L、LDH≥350 U/L时,有气道内黏液栓形成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及不良预后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8月至2019年8月NICU诊治的236例VAP患儿的临床资料。 根据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病原学情况,分析不良预后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1)236例VAP患儿预后良好组182例,预后不良组54例;两组气道分泌物共培养出病原菌25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40 株(93.02%);两组病原菌均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为预后良好组检出最多的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为预后不良组检出最多的病原菌。(2)两组临床资料对比显示预后不良组患儿上机时长>5 d、上机或撤机后再恶化、发热、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氯血症、肺不张、肺出血及机械通气时最低血清白蛋白≤30 g/L发生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3)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上机或撤机后再次恶化、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及机械通气时最低血清白蛋白≤30 g/L为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NICU中预后不良的VAP 患儿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减少上机或撤机后再次恶化次数、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增加营养储备可改善VAP患儿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严重手足口病(HFMD)并发心肺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79例严重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患儿是否并发心肺衰竭分为心肺衰竭组33例、不伴有心肺衰竭14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HFMD合并心肺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震颤、意识障碍、呼吸节律不齐、四肢无力、心率过慢、血压高、外周循环障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咽反射、频繁呕吐、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异常、脑钠肽(BNP)增加、EV-71感染、S100β蛋白增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增加、肌钙蛋白增加等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频繁呕吐、外周循环障碍、肠道病毒EV-71感染、呼吸节律不齐、BNP水平升高是严重HFMD合并心肺衰竭的5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频繁呕吐、循环障碍、EV-71感染、呼吸节律不齐、BNP水平升高预示着严重HFMD患儿可能并发心肺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严重手足口病(HFMD)并发心肺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79例严重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患儿是否并发心肺衰竭分为心肺衰竭组33例、不伴有心肺衰竭14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HFMD合并心肺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震颤、意识障碍、呼吸节律不齐、四肢无力、心率过慢、血压高、外周循环障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咽反射、频繁呕吐、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异常、脑钠肽(BNP)增加、EV-71感染、S100β蛋白增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增加、肌钙蛋白增加等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频繁呕吐、外周循环障碍、肠道病毒EV-71感染、呼吸节律不齐、BNP水平升高是严重HFMD合并心肺衰竭的5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频繁呕吐、循环障碍、EV-71感染、呼吸节律不齐、BNP水平升高预示着严重HFMD患儿可能并发心肺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性胸腔积液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炎旁胸腔积液(PPE)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支原体感染与非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差异,并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各指标的诊断界值及回归模型的诊断准确度。结果支原体感染与非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免疫球蛋白IgA及IgM,胸腔积液中多核粒细胞比例、葡萄糖及乳酸,以及胸腔积液纤维分隔形成、胸膜增厚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血清IgM及LDH,胸腔积液中乳酸(LAC)在支原体感染组及非支原体感染组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界值分别为ROC曲线下面积(AUC)=0.887(95%CI:0.830~0.944,P0.001)。结论对于病原不明确的PPE患儿,若存在年龄3.92岁,血清IgM1.29 g/L及LDH367 U/L,胸腔积液LAC4.02 mmol/L时,应高度怀疑支原体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SAP)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0例SAP并HP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临床好转组(n=18),和预后不良组(n=12),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30例SAP并HPS患儿中,男女比例2:1,中位起病年龄为1岁3个月(范围:3个月至5岁),平均热程19±7 d,28例(93%)在1~6月份发病。16例(53%)患儿通过血清感染病原高通量基因检测提示为人腺病毒7型(HAdV-7)感染,另14例(47%)通过咽拭子免疫荧光法提示HAdV抗原阳性,具体分型未知。29例(97%)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24例(80%)出现心血管系统并发症,16例(53%)出现消化系统并发症,9例(30%)出现中毒性脑病。18例(60%)临床好转或治愈,12例(40%)临床未愈,其中3例死亡(10%)。预后不良组发病至确诊HPS病程长于临床好转组(P < 0.05)。预后不良组纤维蛋白原、肿瘤坏死因子-α高于临床好转组(P < 0.05)。预后不良组干扰素-γ低于临床好转组(P < 0.05)。27例存活患儿平均随访6±2个月,11例(41%)临床痊愈,1例(4%)HPS复发,15例(56%)出现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后遗症。结论 SAP可合并HPS,后遗症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最常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腺病毒(ADV)载量对重症腺病毒肺炎(SAP)发展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SAP患儿139例,发展为BO 34例,未发展为BO 105例。利用LASSO-logistic回归、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ADV载量对SAP发展为BO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鼻咽抽吸物ADV-DNA载量、PCT、合并细菌感染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过LASSO-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鼻咽抽吸物ADV载量是SAP发展为BO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7,95%CI:1.088~1.459,P=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鼻咽抽吸物ADV载量的自然对数值与SAP后发展为BO的关联强度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线性检验,P=0.69)。决策曲线分析显示ADV载量对SAP发展为BO的预测有重要临床价值。结论 ADV载量是儿童SAP发展为BO的独立、剂量依赖的危险因素,对SAP发展为BO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腺病毒(ADV)载量对重症腺病毒肺炎(SAP)发展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SAP患儿139例,发展为BO 34例,未发展为BO 105例。利用LASSO-logistic回归、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ADV载量对SAP发展为BO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鼻咽抽吸物ADV-DNA载量、PCT、合并细菌感染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过LASSO-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鼻咽抽吸物ADV载量是SAP发展为BO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7,95%CI:1.088~1.459,P=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鼻咽抽吸物ADV载量的自然对数值与SAP后发展为BO的关联强度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线性检验,P=0.69)。决策曲线分析显示ADV载量对SAP发展为BO的预测有重要临床价值。结论 ADV载量是儿童SAP发展为BO的独立、剂量依赖的危险因素,对SAP发展为BO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重症腺病毒肺炎(severe adenovirus pneumonia,SAP)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并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的125例SAP患儿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根据是否发展为BO将患儿分为BO组和非BO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24月龄80例(64%);热峰≥39℃者115例(94.3%),热程≥10 d者89例(72.9%);气喘82例(65.6%);单纯腺病毒感染35例(28%),72%的患儿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MP)40.8%,细菌35.2%];并发呼吸衰竭32例(25.6%),肺外并发症以循环系统(36%)和消化系统并发症(22.4%)多见。实访122例SAP患儿,53例(43.4%)最终发展为BO。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衰竭和合并MP感染是SAP后BO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 SAP主要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为高热且持续时间长,多数患儿存在喘息,混合感染率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衰竭、 心功能不全、 肝功能损害和中毒性脑病。呼吸衰竭和合并MP感染是SAP后BO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942例住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发生CAL(170例)和未发生CAL(772例)的病例进行组间对照研究,对13种影响CAL发生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热程大于10d(X1)的OR值为1.203(95%CI=1.104~1.312,P<0.001)、血红蛋白(Hb)小于100g/L(X2)的OR值为0.658(95%CI=0.472~0.995,P<0.05)。建立KD发生CAL的危险因素主效应模型是Logit(P)=β0(-2.995)+0.185X1+(-0.378)X2(χ2=16.920,P=0.031)。结论热程大于10d、Hb<100g/L是KD发生CAL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儿童重症7型腺病毒肺炎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儿童重症7型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以期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6月确诊为重症7型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儿中男女比为3:2,中位年龄为14个月,均有反复高热、咳嗽、肺部湿啰音,平均热程为14±4 d,发热至呼吸困难的中位时间为8 d,发热至需要呼吸机机械通气的平均时间为11.6±2.5 d。WBC无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血红蛋白、白蛋白轻度下降;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正常;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均升高。混合病原体检出率为84%。胸部影像学改变以双肺渗出为主(64%)。支气管镜下表现为支气管内膜炎、气管软化、塑形支气管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00%,肺外并发症主要累及循环系统(47%)、消化系统(36%)和神经系统(31%)。16例患儿的给药方案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每日400 mg/kg,连用5 d,平均热程为16±5 d;29例患儿的给药方案为IVIG每日1 g/kg,连用2 d,平均热程为13±4 d;两种给药方案治疗患儿的平均热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总病死率为11%。结论 儿童重症7型腺病毒肺炎病情重,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死率高,需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