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检出23S r RNA V区A2063G突变基因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确诊为MPP且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并对BALF标本进行23S r RNA V区A2063G突变基因检测的29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检测到突变基因分为突变组和未突变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297例患儿中,155例BALF中检测到23S r RNA V区A2063G基因突变,阳性率52.1%。突变组和未突变组患儿在性别、年龄、血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影像学胸腔积液/胸膜增厚比例、纤维支气管镜下出现严重病变(糜烂/塑型/黄白色痰栓)比例、混合感染发生率、重症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未突变组,突变组患儿住院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延长,BALF中支原体DNA(MP-DNA)拷贝量高,且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MP-DNA拷贝量下降缓慢、退热时间长,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的退热时间及MP-DNA载量与23 S r RNA V区A 2063 G突变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观察MPP患儿BALF中MP-DNA载量高低以及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的退热时间可能对识别23S r RNA V区A 2063 G基因突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性大叶性肺炎肺泡灌洗液(BALF)中23S rRNA V区耐药突变位点的检出情况,比较位点突变组及未突变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69例确诊为大叶性肺炎且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P)法对上述标本行MP-DNA及23 SrRNA V区突变位点(A2063G、A2064G、A2063C及A2063T)检测。根据结果将MP阳性患儿分为位点突变组及未突变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MP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中,共37例(77.1%)检测到位点突变,突变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2063G、A2064G、A2063C、A2063T;突变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较未突变组高,合并肺外并发症比例增多,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应用天数及退热天数延长,且应用甲泼尼龙、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比例显著增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地区MP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23S rRNA V区耐药突变位点检出率高,仍以A2063G、A2064G为主,且同一患儿体内存在多种耐药突变位点;对于血清CRP、PCT及LDH水平显著增高,肺外合并症多、平均发热及住院时间长的大叶性肺炎患儿应考虑MP耐药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耐药性的实验方法并应用于临床以了解MP耐药现状.方法 应用巢式PCR直接检测咽拭子标本MP-23S rRNA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或DNA测序分析;通过MP培养及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临床分离株的红霉素最小抑菌浓度,以验证23S rRNA基因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200例临床标本经MP-IgM抗体、咽拭子MP种特异性16S rRNA基因巢式PCR扩增和MP分离培养测定证实为MP 64例.应用巢式PCR技术扩增MP-23S rRNA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基因序列与基因库中MP标准株基因序列进行比较,与标准株序列相同的共计26例,其余38例存在23S rRNA点突变:35例在2063位点发生了A到G的点突变,1例在2063位点有A到C的点突变,2例在2064位点有A到G的点突变;耐药率为59.4%.MP耐药基因检测方法灵敏度达102 ccu/ml,MP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证实23S rRNA基因检测结果可靠.结论 建立的MP耐药基因检测方法能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的MP耐药基因.59%的受检标本23S rRNA基因发生点突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生与基因分型以及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突变分型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检测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的620例CAP患儿MP感染情况, 对MP阳性者行P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1-RFLP), 分析阳性者及P1 Ⅰ型、P1 Ⅱ型在不同年份、性别、年龄、季节中分布的差异。检测M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突变情况, 分析23SrRNA结构域A2063G、A2064G突变在不同年份、性别、年龄、季节中分布的差异。结果 620例CAP患儿中, 198例MP阳性, 感染率为31.94%。2018至2021年各年MP阳性率差异不大。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M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 以学龄前期、学龄期感染率最高。夏秋季感染率明显高于春冬季。198例患儿中, P1-RFLP分型P1-Ⅰ型157例(79.29%), P1-Ⅱ型41例(20.71%)。Ⅰ型、Ⅱ型在不同年份、性别、年龄、季节中分布差异不大。对其中143例患儿行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检测, 其中125例出现耐...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MP)耐药基因和13种呼吸道病原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0例MPP患儿的BALF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核酸及其耐药基因,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测定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_(1)N_(1)、甲型流感病毒H_(3)N_(2)、乙型流感病毒、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人博卡病毒、人鼻病毒、肺炎衣原体、人偏肺病毒、MP、人冠状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采用 χ^(2)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100例BALF标本,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及耐药基因,83例(83.00%)MP阳性,其中78例(93.98%)耐药,均为23S rRNA结构域V区A2063G的点突变。多重PCR法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89例(89.00%)阳性。79例(79.00%)检测到MP,其中74例(74.00%)仅检出MP,5例(5.00%)同时检出MP合并其他病原。10例(10.00%)检测出其他病原。0~4岁组病毒检出率高于>4~6岁组( P=0.042)和>6岁组( 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MPP患儿的BALF标本绝大部分可检测到MP,耐药现象严重,以A2063G的点突变为主。少数BALF标本中可检测到其他呼吸道病原和2种或3种病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治疗方案。方法 采集13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咽拭子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3s rRNA编码基因2063/2064 A:G突变情况,依结果分为突变耐药组(耐药组,n=81)和野生型敏感组(敏感组,n=55),分析两组患儿的年龄构成、呼吸道症状、肺外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改变、治疗方式及住院天数。结果 耐药组较敏感组发热时间、高热时间延长,有血氧饱和度降低的例数多(P < 0.05);耐药组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高于敏感组(P < 0.05)。常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敏感组疗效好,而耐药组更多需要加用激素治疗。结论 耐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单从某一项临床特征无法鉴别,但发热和高热时间延长、血氧饱和度降低,以及ALT、LDH升高有一定提示作用。对于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阿奇霉素配合激素可能是更佳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红霉素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对红霉素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方法对60例临床证实为MP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或咽拭子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药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60例标本中,分离阳性株5例,耐药株4例,占80%。敏感株和标准株的23SrRNA基因序列与基因库的MP基因序列相同,4例耐药株的23SrRNA基因发生点突变,两株突变位点在2063,G替代了A,另两株突变位点在2064,G替代了A。5株分离株erm编码的甲基化酶基因均为阴性。结论MP对红霉素有耐药株产生,4株MP红霉素耐药株的耐药分子基础是23SrRNA基因发生点突变,未发现erm编码的甲基化酶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3SrRNA A2063G基因突变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从而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能力.方法 对36例MPP患儿痰标本进行MP-DNA及23SrRNA基因测序,检测耐药基因,在此基础上分为24例大环内酯类耐药组与12例大环内酯类敏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治疗等资料.结果 36例MPP患儿中24例检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均为23SrRNA V区A2063G突变,12例为大环内酯类敏感组.大环内酯类耐药组患儿在住院时间(P=0.025),总咳嗽时间(P=0.035),总发热时间(P=0.008),抗生素治疗后发热时间(P=0.010)及病程(P=0.048)方面均高于大环内酯类敏感组.大环内酯类耐药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及CRP较大环内酯类敏感组更高.大环内酯类耐药组12例患儿仅应用大环内酯类治疗5d内体温消退,3例需改用喹诺酮类抗感染;另10例联合激素,6例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所有患儿预后良好.大环内酯类敏感组8例患儿在大环内酯类治疗后12h~3d体温消退.结论 相比大环内酯类敏感组,23SrRNA A2063G基因突变引起的耐药MPP患儿在住院时间、总咳嗽时间、总发热时间和抗生素治疗后发热时间、病程上更长,白细胞计数及CRP更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部分耐药MPP治疗有效,病情严重者需联合糖皮质激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或根据病情酌情更改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RNA与DNA核酸检测方法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住院肺炎患儿的呼吸道标本。采用MP核酸及耐药突变位点检测试剂盒进行DNA检测,采用MP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RNA检测。结果:进行MP-DNA检测的1 994例标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肺炎支原体载量指数(MPLI)与血清总抗体在MP 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15 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和400 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荧光定量PCR 与被动凝集法检测MP 肺炎患儿不同病程阶段的MP-DNA 及总抗体水平,并计算MPLI。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MPLI 临界值为6.12。MPLI和MP 总抗体滴度均随病程升高,MP-DNA 则随病程迅速下降;MP-DNA 载量较高组的总抗体滴度显著高于MP载量较低组(P P 结论 MPLI 提供了标准化的MP-DNA 定量值,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R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并阐明23SrRNA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对2010年9月到2011年9月于我院儿科门诊就诊和儿科病房住院的352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并检测对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克拉霉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在3529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者1026例,总阳性率为29.07%。季节分布方面,一年四季均有不同程度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夏秋季节感染率高于冬春季,季节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方面,女性阳性率(30.43%)高于男(28.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患儿年龄增大,阳性率逐渐下降,且各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适宜儿童使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罗红霉素、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菌株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学龄期儿童发病率较低,易发季节为夏秋季。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尽早进行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及药敏检测,使患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减少耐药株出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DNA(MP-D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P-IgM,以及MP快速培养三种方法对儿童MP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MP感染的患儿同时进行三种方法检测。并分别在病程1、3个月时重复检测。结果 MP感染患儿共153例。入院时首次检测,FQ-PCR阳性率为96%,ELISA为71%,MP快速培养法为24%。其中MP快速培养法的检出率在≤3岁组明显高于>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1个月时,MP-DNA检测结果仍有50%以上阳性,而MP-IgM则保持较高的阳性率,此时仍然有44例(29%)患儿存在咳嗽,其中28例(64%)MP-DNA和MP-IgM均为阳性。随访至3个月时有4例(3%)患儿仍存在咳嗽,2例(50%)MP-DNA和MP-IgM均为阳性。结论在三种诊断儿童MP感染的方法中,FQ-PCR检测MP-DNA最敏感,其次为ELISA检测MP-IgM抗体,MP快速培养敏感性最低。MP-IgM检测阳性率至3个月时仍然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23S rRNA A2063G基因变异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表型与胸部影像的关系.方法 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住院的142例CAP患儿为研究对象,用肺炎胸片吸收评价量表对其胸部影像学检查进行评分.同时完善血常规、CRP、MPIgG、MPIgM、咽拭子MP聚合酶链反应等实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咽抽吸物(NPA)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MP)-DNA 检测对儿童MP 肺炎(MPP)诊断的意义。方法 收集164 例MPP 患儿入院24 h 内的NPA 及BALF,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MP-DNA;同时在入院24 h 内及治疗7~10 d 病情好转时采集所有患儿静脉血,ELISA 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IgM。结果 164例患儿NPA的MP-DNA阳性检出率为51.8%,低于双份血清MP-IgM阳性检出率(63.4%)(P=0.044),两者检出一致性中等(Kappa=0.618,PP>0.05),两者检出一致性好(Kappa=0.793,PPKappa=0.529,PPPP结论 BALF 中MP-DNA 检出敏感性高,对临床早期诊断MPP具有重要意义;而NPA MP-DNA 检测可能会引起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