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男,46h,因呻吟、呼吸不规则26h入院。G2P2,足月顺产,无窒息。羊膜早破26h,羊水、脐带及胎盘正常。出生体重3500g。生后6h开始哺乳,生后20h无诱因出现呻吟,呼吸不规则,当地予氨茶碱、碳酸氢钠、抗生素等治疗无好转来诊。病前哺乳及二便正常。母亲健康。第一胎男孩,出生史正常,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B2治疗有效的晚发型戊二酸尿症Ⅱ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ang Y  Liu L  Wei H  Luo XP  Wang MT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2):916-920
目的 探讨戊二酸尿症Ⅱ型(glutaric aciduria typeⅡ,GAⅡ)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GC-MS)对2例肌无力患儿的尿滤纸片标本进行有机酸分析。确诊为GAⅡ型后,在低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应用VitB2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生化及尿有机酸分析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1)两患儿尿滤纸片标本有机酸分析检出大量戊二酸、异戊酰甘氨酸、乙基丙二酸及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等二羧酸,提示为戊二酸尿症Ⅱ型;(2)经饮食控制和VitB2治疗后,2例患儿的肌无力症状明显好转,肌力明显增强,四肢肌张力恢复正常,尿有机酸分析显示上述有机酸的排出量逐步降低、甚至消失,血清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以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氨基本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戊二酸尿症是一种严重的先天代谢障碍性疾病。部分本症患儿在低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应用VitB2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回顾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收治的1例迟发型戊二酸血症Ⅱ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患儿,女,以进行性近端肌无力加重为主要表现,伴呕吐、腹痛、肝大,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肌酸激酶增高,高血氨,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血液氨基酸及酰基肉碱谱分析见多种酰基肉碱升高,肌肉活检为脂质沉积性肌病,全外显子组测序显...  相似文献   

4.
戊二酸尿症1型为罕见的有机酸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CDH)基因缺陷导致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活性降低或缺陷,导致戊二酸、3-羟基戊二酸在体内蓄积,引起纹状体等神经核团损害,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表型及基因型复杂,个体差异显著,胎儿期至成年均可发病,轻症患者发病前几乎无临床症状,重者表现为严重的急性代谢性脑病,导致死亡或残障。婴幼儿时期常因发热、外伤、饥饿、高蛋白饮食、疫苗接种等诱因引发急性脑病。患者发病年龄越早症状越重,预后越差。尿有机酸、血液酯酰肉碱谱分析及GCDH基因检测是诊断戊二酸尿症1型的重要方法,新生儿筛查是早期诊断、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Ⅰ型戊二酸尿症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儿男,8个月。因头竖不稳1个月来我科门诊。患儿系第一胎足月,因胎盘老化剖宫产出生。1分钟Apgar评分10分,出生体重3800g。母乳喂养,6个月添加米粉。患儿出生6个月内发育基本正常,2个月能抬头,4个月能背靠物体坐稳。但7个月时发现患儿头竖不稳,至今不能独坐。曾在外院作头部CT和脑电图未发现异常,发育商(DQ)71分(为临界值),诊断为“脑瘫”。予以康复治疗无明显好转,来我科门诊。患儿既往体健。父母均体健,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也无其他遗传性疾病史。体查:头围41.0cm、体重8.20kg、身高67.0cm。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戊二酸尿症Ⅰ型的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戊二酸尿症Ⅰ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女性患儿,1岁11个月,主要表现为腹泻及抽搐。血戊二酰肉碱水平(0.78μmol/L)及尿戊二酸显著增高。二代测序发现GCDH基因两处变异,c.271+1GA(IVS4+1GA),为父源性剪切变异;c.938GA为母源性错义变异。两处变异的致病性均已有文献报道,但均是国内首次报道。结论扩充了国内戊二酸尿症Ⅰ型的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7.
戊二酸尿症Ⅰ型是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基因缺陷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儿常因急性脑病危象诱发严重的纹状体退行性变化及锥体外系后遗症.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缺陷致戊二酸、3-羟基戊二酸等代谢物在体内异常蓄积,尤其是脑部,致神经毒性.但是基因突变所致的残留酶活性和表型间并无相关性,该病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研究表明戊二酸等代谢累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生成且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而在脑内蓄积致神经毒性.目前,对神经毒性机制的研究除了兴奋性损伤、能量代谢受损和氧化应激三大方面,还包括胶质活化、血管损伤、炎症因子等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戊二酸尿症Ⅰ型(GA1)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1例GA1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例中男7例,女4例;诊断年龄8 d~2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育落后、感染或惊厥发作后发育倒退、全身性惊厥发作、慢性腹泻或呕吐等.异常体征包括大头畸形、肌力下降、肌张力异常.实验室检查示血乳酸增高、血气分析提示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所有患者尿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有机酸分析均提示戊二酸和3-羟基戊二酸排泄量明显超出正常范围.头颅MRI均提示有额颢叶脑萎缩或蛛网膜下腔著明以及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异常信号,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脑白质异常信号、颞叶蛛网膜囊肿以及硬膜下积液或积血.10例患者诊断后均给予限制蛋白饮食、补充维生素B_2、补充肉碱治疗,并进行随访.其中2例死亡,1例无症状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1例新生儿期发病患者,出院后家长未按医师指导用药,其余7例患儿规律用药,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大头畸形、智体力发育落后、感染或惊厥后发育倒退、惊厥发作、肌张力异常、头颅MRI的特征性改变等是戊二酸尿症Ⅰ型的主要临床特征;GC-MS法尿有机酸分析是早期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确诊后长期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伴有硬膜下积液的戊二酸尿症-Ⅰ型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儿男,10个月,因智体力发育落后10月,腹泻1周,伴智体力倒退,抽搐2次入院。患儿因头大足月行剖宫产,生后无窒息。智体力发育落后于发育正常同龄儿,5个月会抬头,7个多月会独坐。6个月大时曾因头大于我院就诊,行头颅磁共振示双侧大脑半球结构对称,中线无偏移,额、颞叶体积较小,双侧颞极脑脊液集聚,双侧苍白球呈对称性长T2信号,  相似文献   

10.
11.
《中华儿科杂志》2022,(6):533-538
目的分析经典型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和CBS基因变异情况, 探讨个体化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的13例经典型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头颅影像学、CBS基因变异特点、诊断及治疗等资料。结果 13例患儿中男6例, 女7例, 确诊年龄为10日龄至14岁。3例为新生儿筛查检出, 无症状时开始治疗, 余10例于1~6岁发病, 5~14岁时确诊, 主要表现为马凡综合征样体型、晶状体脱位和(或)近视、发育落后、骨质疏松及心脑血管疾病。4例脑磁共振成像示不对称梗死灶, 1例示髓鞘形成低下。13例患儿血清蛋氨酸、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及尿液总同型半胱氨酸均增高, 尿液甲基丙二酸正常, 符合经典型同型半胱氨酸尿症。13例患儿CBS基因共检出18种变异, 其中10种为新变异、8种为已知变异。仅1例为维生素B6部分反应型, 12例为维生素B6无反应型, 均以低蛋氨酸饮食及甜菜碱治疗为主, 3例疗效不良患儿分别于3、8、8岁进行了肝移植治疗, 术后1周内血液蛋氨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恢复正常。1例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 lyase deficiency,HLD)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方法:收集1例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儿科2019年4月确诊的1例HLD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等临床资料,并以"3-羟基-3-...  相似文献   

13.
潘华  侯梅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12):1003-1004
患儿,男,11个月,因生后至今运动、智力发育落后,轻咳4d,憋气2d入我院神经康复科.患儿自幼体软无力,主动运动少,运动发育落后于同龄儿,5个月时可伸手抓物,7个月竖头稳,10个月独坐、翻身,至今不能站立、不会爬,语言、智力亦明显落后,2个月可逗笑,4个月笑出声,现可发"a、o、ba、ma"音,认母不明确,不分生熟人.自新生儿期反复腹泻、呕吐、喂养困难.5月龄时行尿代谢筛查示戊二酸尿症Ⅱ型,予左旋肉碱、VitB2、辅酶Q10治疗,辅以家庭运动及认知康复,症状有所缓解,后自行停药.6月龄时拟住院康复治疗,但对训练强度耐受能力差,仍动员其酌情坚持家庭康复,运动、智力缓慢进步.期间行心肌酶谱示血清谷草转氨酶( AST)45 U/L(参考值0~4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40 U/L(参考值0~35 U/L)、肌酸激酶(CK) 150 U/L(参考值0~ 170 U/L)、乳酸脱氢酶( LDH)210 U/L(参考值80~220 U/L);心脏彩超示心内结构及血流未见异常,心功能轻度减低,射血分数56%;复查尿代谢筛查结果正常,血氨基酸分析和肉碱分析正常;心电图及脑电图均未见异常.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咳伴稍气促、精神差、懒动、纳差,就诊于我院门诊.血气分析示pH 7.320,PCO2 31.4 mm Hg,PO2 98 mm Hg,BE -9 mmol/L,HCO3 - 17.6 mmol/L,TCO2 19mmol/L,SO2 98.5%,提示代谢性酸中毒.予5%碳酸氢钠纠酸及补液等对症处理,同时嘱其继续口服左旋肉碱、维生素B2,效果不明显;2d前患儿出现憋气,伴轻咳、气促,双足水肿,遂住院治疗.患儿系第2胎第1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2 kg.围产期无异常.母孕期体健,父母非近亲结婚,无相关家族史和其他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14.
枫糖尿症(maple syrup urine disease,MSUD)是一种较常见的氨基酸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通常在新生儿期至婴幼儿期发病,学龄期以急性脑病起病的病例未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MSUD患儿,8岁6个月首次发病,以感染后急性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于发病第2天时来院,一般化验发现代谢性酸中毒、血尿酸增高、脑脊液蛋白质降低,头颅磁共振扫描显示双侧小脑齿状核、脑干、双侧丘脑、壳核、尾状核及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呈现长T1,长T2信号,头颅弥散频谱(DWI)示以上部位呈明显高信号。血代谢检查示:血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显著高于正常范围;尿液代谢结果示:2-羟基异戊酸、2-羟基丁酸、2-酮异戊酸和2-酮异己酸亦显著增高,提示MSUD。同时游离肉碱明显降低,提示继发性肉碱缺乏、酮症。经控制氨基酸摄入,予大剂量维生素B1、葡萄糖、左旋肉碱静脉点滴,入院后第5天病情明显好转,第7天病情完全恢复,未遗留任何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根据患儿治疗效果考虑为硫胺有效型。继续给予维生素B1口服,控制蛋白质饮食(每日1 g/kg)治疗1个半月后复查,血、尿代谢结果完全正常,复查头颅MRI结果明显改善。对以急性脑病起病的病例,要警惕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可能。如能及时诊断、正确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型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H1)患儿的临床、影像、分子生物学特征,及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肾内科住院经基因检测确诊为PH1的7例患儿(男4例、女3例)病例资料,分子生物遗传学检测方法采用对先证者进行肾小管疾病相关靶向基因外显子测序并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家系进行验证,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肾钙质沉着与肾功能的关系.结果共纳入来自6个家庭的7例患儿,发病中位年龄5月龄,确诊中位年龄8月龄,5例已进展至终末期肾病、1例为慢性肾脏病2期、1例为慢性肾脏病1期.死亡4例、维持性透析1例、非透析随访患儿2例.婴儿型PH1患儿4例,儿童及青少年型1例,家族型1例,分类不明1例.2例为胞生姐弟,其中弟弟为先证者,因尿毒症而被确诊,姐姐继而因家系验证被确诊,为轻度肾功能不全,两人均有延迟诊断,弟弟延迟5年、姐姐延迟3年.7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尿蛋白升高(随机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的平均值为1.1)及镜下血尿、无肉眼血尿,3例患儿出现高钙尿症.综合CT、磁共振成像、X线片及超声等多种影像学检查,确诊4例单纯肾钙质沉着症、1例肾钙质沉着症伴肾石症、1例单纯多发肾结石及1例肾髓质小结晶,但其中超声检查能明确肾钙质沉着症的只有1例,其余4例由CT等放射性影像检查确诊,而且肾钙质沉着是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5,95%CI 0.7~1.2,P<0.05).基因检测7例均为AGXT基因变异,其中纯合变异4例、复合杂合变异3例.共发现9个变异基因型,有4个基因型出现在6号外显子变异,其中c.679_680del缺失变异3例(2例为胞生姐弟),c.679_680+2del缺失1例.结论PH1患儿以婴儿型为多见,病情进展迅速甚至以肾功能不全起病预后极差,是临床表型与基因型高度异质性疾病;肾钙质沉着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放射性影像检查对于肾钙质沉着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国内儿科领域PH1的漏诊及延迟诊断仍较突出,普遍开展尿草酸定量测定对降低漏诊率及追踪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Wang HM  Zou LP  Lü JL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4):313-313
患儿女,3岁4个月,因“智体力落后2年3个月,反复搓手1年10个月,发作性跌倒5个月”入院。入院前2年3个月(约1岁1月龄时),父母发现患儿与人缺少交流,动作笨拙,能听懂简单指令,能发音,但无语言表达。1岁3月时会走路后还表现出走路不稳,运动明显退步。1岁6月龄时,出现搓手和双手甩打动作,渐不能持物、取物。不仅仍无语言,而且理解力明显下降。平日表情愉快,甚少哭闹,伴流涎、用嘴呼吸、过度换气、咬牙等表现。2岁11月龄时出现跌倒发作,表现为四肢无力,倒地(没有固定方向),意识未完全丧失,无面色改变,持续约1min即可缓解,1—2次/d。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迟发型非典型异戊酸尿症患儿的临床、治疗及IVD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3例非典型异戊酸尿症患儿,经尿液有机酸、血液酯酰肉碱谱分析发现异戊酸尿症,并经IVD基因突变检测确诊。患儿给予左卡尼汀、甘氨酸补充治疗及限亮氨酸饮食干预并进行随访。结果 3例患儿于1~2岁间发病,有不明原因呕吐、嗜睡,伴汗脚样体臭及代谢性酸中毒。3例患儿智力正常,均伴随显著的白细胞减少症,其中1例伴红细胞减少症。3例患儿血液异戊酰肉碱水平显著增高(4.6~8.2μmol/L),尿液异戊酰甘氨酸水平显著增高(36.1~1 783.56 mmol/mmol肌酐)。3例患儿IVD基因共检出6种突变,其中已知突变4种(c.157CT,c.214 GA,c.1183CG,c.1208AG),新突变2种(c.1039GA,c.1076AG)。经治疗后患儿顺利康复,目前1岁7个月~14岁,智力、运动及体格发育正常。结论迟发性异戊酸尿症临床表现复杂,于婴幼儿期发病,可有反复呕吐、酸中毒,通过血液酰基肉碱谱、尿液有机酸分析及基因分析确诊,左卡尼汀及饮食干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是一种罕见的有机酸代谢病,病因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导致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陷。患者通常在新生儿期至婴幼儿期发病。本研究报告1例晚发型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导致的脑白质病。患儿为7岁男孩,急性起病,表现为头痛、困倦、呕吐, 进行性加重,一般化验发现肝损害、酮症、白细胞减少,脑磁共振扫描示双侧脑白质对称弥漫性病变。血液羟异戊酰肉碱、乙酰肉碱显著增高。尿液3-羟基-3-甲基戊二酸显著增高,3-甲基戊烯二酸、3-羟基戊二酸、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增高。经静脉滴注葡萄糖和左旋肉碱症状缓解。维持治疗半年后复诊,尿3-羟基3-甲基戊二酸降低,全身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9.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一家系IDS基因分析及产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Ⅱ,MPS Ⅱ)一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并对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先证者、胎儿及部分家系成员艾杜糖-2-硫酸酯酶(iduronate-2-sulfatase,IDS)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与内含子交界处序列进行检测;对测序发现的性质未知的碱基改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enatr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在正常人群中进行筛查.结果 检测到先证者IDS基因3个碱基改变:5号外显子c.684A>G,6号外显子c.851C>T,7号外显子c.892C>T;先证者母亲和外祖母的IDS基因存在c.684A>G杂合改变,c.851C>T杂合改变及c.892C>T杂合改变;100例家系外正常男性未发现IDS基因5号外显子c.684A>G和6号外显子c.851C>T的碱基改变;胎儿基因型与先证者相同.结论 IDS基因c.892C>T突变是该MPS Ⅱ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产前诊断证明胎儿为男性患病胎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儿童特发性高钙尿症(IH)流行病学、临床分型、代谢特点及肾功能状况。方法 对上海地区640 例6 ~13 岁正常儿童行尿钙/ 肌酐(Ca/Cr) 比值、24 小时尿钙定量、钙负荷试验筛查IH;对筛查出的16 例IH儿童行血、尿生化及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检查。结果 尿Ca/Cr 值呈偏态分布,与性别无关,但与年龄相关;9 岁前和9 岁后其第95 百分位值分别为0-26 和0-17;IH 儿童检出率为2-50 % ,以吸收型IH 为主;IH 与家族泌尿系结石的发生密切相关;16 例IH 儿童尿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增高6 例,尿转铁蛋白增高2例,尿微量白蛋白及IgG 增高各1 例,而尿常规均正常。结论 本地区儿童IH 并不少见,无症状性IH 可引起肾小管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