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制定中国24~42周出生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生长参照标准及曲线,供临床及相关领域研究工作使用。方法于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等城市24~42周出生胎龄的新生儿24 375名。采用基于位置、尺度、形状的广义可加模型(GAMLSS)建立24~42周出生胎龄男、女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百分位参照标准及曲线。将制定的参照标准与我国1988年参照值及国际Fenton2013参照值进行比较。结果受调查新生儿中早产儿12 264名、足月儿12 111名。采用男新生儿13 197名(54.1%)、女新生儿11 178名(45.9%)制定出了出生胎龄24~42周的男、女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百分位数(P)3、P10、P25、P50、P75、P90和P97参照值和曲线图,3项指标均随出生胎龄增加呈增长趋势,出生胎龄37周以后生长速率略有下降,如男新生儿28、32、37、40周出生胎龄体重的中位数依次为1 154、1 805、2 943和3 455 g。各个出生胎龄组男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定中国新生儿体重的身长和体重的头围参照标准及生长曲线, 为新生儿出生时身体比例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横断面研究, 于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天津、沈阳、长沙、深圳13个城市调查出生胎龄24+0~42+6周单胎活产新生儿24 375名, 排除影响参照标准建立的母亲及新生儿因素。采用基于位置、尺度和形状的广义可加模型构建男、女新生儿体重的身长和体重的头围的百分位数参照值及生长曲线。采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方法将研制的参照标准与已报道的体重身长比、体质指数、重量指数、体重头围比、身长头围比5个身体比例指标在小于胎龄儿匀称型和非匀称型判别中进行变量重要性分析。结果 24 375名新生儿中男13 197名(早产7 042名、足月6 155名)、女11 178名(早产5 222名、足月5 956名)。制定出生胎龄24+0~42+6周男、女新生儿体重的身长和体重的头围的百分位数(P3、P10、P25、P50、P75、P90、P97)参照值及生长曲线。在出生体重1 500、2 500、3 000、4 000 g时男性对应的出生身长中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定中国7岁以下儿童体重、身长/身高和头围的生长标准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方法 选择"2005年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中城区儿童为参照人群,采用0~7岁69 760名健康男女儿童的体重、身高(3岁以下为身长)和头围的实际测量值建立数据库.测量数据用标准化的测量方法和质量控制程序获得.采用LMS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拟合修匀,通过L、M、S 3个参数计算产生所需要的百分位和标准差单位数值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曲线的拟合效果评估采用拟合优度χ2检验.结果 制定出了中国7岁以下男、女童按每月龄的年龄的体重、年龄的身长/身高和年龄的头围第3、10、25、50、75、90及97百分位及-3、-2、-1、0、+1、+2、+3倍标准差单位的生长标准图表(数值表和曲线图).此标准略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的5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结论 该套生长标准代表了中国营养良好儿童的生长水平,样本量大、具有国家代表性,测量数据精确,研究方法与国际接轨,可作为21世纪中国儿童的生长参照标准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胎龄25~40周双胎儿出生体重曲线,并探讨其地区差异特征。方法在中国11市(海口、广州、柳州、桂林、泉州、深圳、重庆、成都、长沙、宁波、连云港)选择年分娩量7000例以上的11家妇幼保健院,纳入其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分娩的全部活产双胎儿进行出生体重曲线研制。结果纳入了上述11市合计17256例胎龄25~40周双胎儿进行研究,建立了中国11市合计及各市双胎儿出生体重第3~97百分位数参考值,并绘制了出生体重百分位曲线图。柳州市双胎儿出生体重曲线水平低于11市合计双胎儿;宁波市双胎儿出生体重曲线水平高于11市合计双胎儿;连云港市双胎儿出生体重曲线水平明显高于11市合计双胎儿;其他8个城市双胎儿出生体重曲线水平与11市合计双胎儿曲线水平基本一致。结论制定了中国11市合计及各市双胎儿出生体重第3~97百分位数参考值,可作为该区域双胎儿宫内生长评价的参考标准。部分城市双胎儿宫内生长水平与中国11市合计的水平存在差异。[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8):899-907]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定双胎新生儿宫内生长曲线,研究双胎儿宫内生长状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于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在深圳市两家医院完成了1 296例活产双胎新生儿体格生长现场测量,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顶臀长5项指标曲线拟合应用Lambda-Mu-Sigma(LMS)法。结果 获得了1 296例胎龄27~40周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顶臀长5项指标宫内生长均值及其第3~97百分位曲线;该1 296例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顶臀长5项曲线均低于既往报道的深圳单胎新生儿5项曲线;胎龄越小二者差异值越小,胎龄越大二者差异值越大。结论 该研究获得的深圳胎龄27~40周双胎新生儿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顶臀长宫内生长曲线可作为评估深圳当前人口群体双胎儿宫内生长状况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曲线研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 调查我国新生儿出生体重状况,制定新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标准,绘制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曲线.方法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生儿协作网,收集产科出生的新生儿数据.在全国七大区域23个省、市、自治区,共有63家医院设立监测点.研究对象为2011-2014年各监测点出生的单胎活产儿,采用连续收集的方法收集产科出生新生儿的胎龄和出生体重数据.新生儿生后2h内用电子秤进行裸身体重测量,胎龄判断为母亲末次月经、孕早期超声检查和出生后胎龄评分相结合的方法.出生体重曲线拟合方法采用LMSP方法,利用R2.11.1软件中的基于位置、尺度、形状的广义可加模型(GAMLSS) 1.9-4软件包进行曲线绘制和检验.结果 共收集单胎新生儿159 334名,其中男84 447名,女74 907名,平均出生体重(3 232±555)g,其中男性平均体重(3 271±576)g,女性平均出生体重(3 188±528)g.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数据的正态分布进行检验,结果提示胎龄和体重数据分布均不符合正态分布,BCT分布拟合度最优.用虫形图检测和拟合模型残差图检验,提示本曲线较好拟合了本研究的数据分布.采用同样的方法分别绘制男性新生儿和女性新生儿出生体重曲线.结论 对我国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参考值进行了更新,使用GAMLSS方法建立新生儿出生体重曲线,分性别制定不同参考曲线,制定的出生体重曲线经统计学检验提示较为准确拟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定中国出生胎龄24~42周新生儿体重身长比、体质指数和重量指数的参照标准及生长曲线,为新生儿出生时身体比例及营养状况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等13个城市调查出生胎龄24~42周单胎活产新生儿24375名,排除了影响参照标准建立的母亲和新生儿因素。采用基于位置、尺度、形状的广义可加模型构建出生胎龄24~42周男、女新生儿体重身长比、体质指数和重量指数的百分位数(P 3、P 10、P 25、P 50、P 75、P 90、P 97)参照值及生长曲线。将研制的参照标准与我国1988年数值、INTERGROWTH项目及美国相关参照值进行比较。结果:24375名新生儿中早产儿12264名(男7042名、女5222名),足月儿12111名(男6155名、女5956名)。研制出出生胎龄24~42周男、女新生儿体重身长比、体质指数和重量指数百分位数生长参照值及生长曲线。男新生儿体重身长比在不同出生胎龄P 10、P 50、P 90上比女新生儿高0~0.2 kg/m,男新生儿体质指数在不同出生胎龄P 10、P 50、P 90上比女新生儿高0.1~0.3 kg/m2。体重身长比和体质指数曲线在高百分位数上、重量指数曲线在高、低百分位数上与我国1988年数值均有较大差异,如体重身长比、体质指数、重量指数与我国1988年数值在P 90上的差值范围分别为-1.09~0.40 kg/m、-1.19~0.92 kg/m2、-0.64~0.81 kg/m3。体重身长比曲线与INTERGROWTH项目参照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在P 50上的差值范围-0.17~0.20 kg/m,出生胎龄≤32周时在P 90上低0.02~0.40 kg/m、在P 10上高0.13~0.41 kg/m。体质指数曲线与美国参照值差异较为明显,在P 50上的差值范围-0.47~0.17 kg/m2,出生胎龄≥37周时在P 90上低0.53~1.10 kg/m2但≤28周时高0.17~0.45 kg/m2。结论:建立中国出生胎龄24~42周新生儿不同性别的体重身长比、体质指数和重量指数的标准化参照值,可供临床及相关科研工作参照使用。  相似文献   

8.
深圳16 887例胎龄27~42周单胎新生儿考普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考普指数(Kaup index,KI)用于评估新生儿身体充实度和营养状况。该研究旨在调查胎龄27~42周新生儿出生时的KI值,制定其百分位曲线。方法 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抽样实况调查方法,于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在深圳市两家医院完成了16 887例胎龄27~42周单胎新生儿体重、身长的现场测量,用以计算KI值,并制定不同胎龄新生儿的KI百分位曲线。结果 获得了胎龄27~42周单胎新生儿男、女、性别混合三分组KI均数和标准差,并制定了其3rd~97th百分位曲线。胎龄27周者KI的50th曲线值最低,随着胎龄增加KI值不断增大;各胎龄组男性KI的50th曲线值高于女性。各胎龄组(除胎龄33周外)男性KI的均数高于女性,其中胎龄34周及36~40周KI均数男性与女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新生儿出生时KI值随胎龄增加而增大,提示随胎龄增加人体密度和充实度不断提高;男性新生儿出生时身体充实度好于女性。该研究制定的胎龄27~42周单胎新生儿男、女、性别混合三分组KI百分位曲线可为深圳新生儿出生时身体充实度和营养状况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标准化生长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制定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生长参照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供儿科临床及预防保健工作使用.方法 采用"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及"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九省市94 302名0~19岁(差1天未满19岁)城区健康儿童青少年的身高(3岁以下测量身长)、体重测量数据,应用LMS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修匀,获得所需要的百分位和标准差单位(Z分值)数值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结果 制定出0~18岁男、女儿童各自的年龄的体重、年龄的身高第3、10、25、50、75、90及97百分位及-3、-2、-1、0、+1、+2、+3倍标准差(SD)单位曲线图.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的生长标准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00年(CDC2000)标准进行比较,三者之间存在差异.男童15岁、女童13岁之前,中国儿童身高略高于美国及WHO标准,之后逐渐低于美国及WHO标准,18岁时男童身高低于美国3.5 cm,女童低于美国2.5 cm;体重在学龄期后差异明显,18岁时中国男童低于美国平均约5.9 kg,女童差别更大,8~18岁间差值约4.1~20.5 kg.结论 该套身高、体重标准图表具有国家代表性、年龄完整,可作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参照标准在儿科临床及公共卫生领域中使用,有利于生长异常的早期识别、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标准化生长曲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制定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生长参照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供儿科临床及预防保健工作使用.方法 采用"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及"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九省市94 302名0~19岁(差1天未满19岁)城区健康儿童青少年的身高(3岁以下测量身长)、体重测量数据,应用LMS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修匀,获得所需要的百分位和标准差单位(Z分值)数值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结果 制定出0~18岁男、女儿童各自的年龄的体重、年龄的身高第3、10、25、50、75、90及97百分位及-3、-2、-1、0、+1、+2、+3倍标准差(SD)单位曲线图.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的生长标准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00年(CDC2000)标准进行比较,三者之间存在差异.男童15岁、女童13岁之前,中国儿童身高略高于美国及WHO标准,之后逐渐低于美国及WHO标准,18岁时男童身高低于美国3.5 cm,女童低于美国2.5 cm;体重在学龄期后差异明显,18岁时中国男童低于美国平均约5.9 kg,女童差别更大,8~18岁间差值约4.1~20.5 kg.结论 该套身高、体重标准图表具有国家代表性、年龄完整,可作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参照标准在儿科临床及公共卫生领域中使用,有利于生长异常的早期识别、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制胎龄24~42周单胎新生儿出生体重曲线,并探讨其地区差异特征。 方法 在中国11市(海口、广州、深圳、柳州、桂林、泉州、重庆、成都、长沙、宁波、连云港)选择年分娩量7 000例以上的11家妇幼保健院,纳入其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分娩的全部活产单胎新生儿进行出生体重曲线研制。 结果 纳入了11市合计93 720例胎龄24~42周单胎新生儿进行研究。建立了中国11市合计及各市单胎儿出生体重3rd~97th百分位数参考值,并绘制了出生体重百分位曲线图。深圳市和泉州市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水平与中国11市合计单胎儿水平基本相同;海口市、广州市、桂林市、柳州市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水平略低于中国11市合计单胎儿水平;重庆市、成都市、长沙市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水平略高于中国11市合计单胎儿水平;宁波市和连云港市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高于中国11市合计单胎儿水平。中国11市合计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与中国协作网2011~2014年单胎儿出生体重曲线非常接近。 结论 制定了中国11市合计及各市单胎新生儿出生体重3rd~97th百分位数参考值,可作为该区域新生儿宫内生长评价的参考标准。部分地区新生儿宫内生长水平与全国水平有差异。 引用格式: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5):482-491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维尔维克指数(VI)主要反映人体的胸廓发育、体型和营养状况。该研究旨在调查胎龄27~42周新生儿出生时的VI值,制定其百分位曲线。方法 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抽样实况调查方法,在深圳两家医院完成了16 865例胎龄27~42周单胎新生儿体重、身长、胸围现场测量,用以计算VI值,并制定不同胎龄新生儿的VI百分位曲线。结果 获得了胎龄27~42周单胎新生儿(男、女、性别混合)三分组的VI均数,并制定了其3rd~97th百分位曲线。胎龄27周者VI的50th曲线值最低,随着胎龄增加,VI的50th曲线值不断增大,胎龄42周者50th曲线值最大。各胎龄组女性VI的50th百分位曲线数值均略高于男性。结论 新生儿出生时VI值伴随胎龄增加而增大。女性新生儿出生时胸廓发育、体型、营养状况可能略好于男性。该研究制定的胎龄27~42周单胎新生儿(男、女、性别混合)三分组的VI百分位曲线可为深圳新生儿出生时胸廓发育、体型和营养状况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analyze linear growth of very low birth weight (VLBW),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 < 10th percentile) preterm infants from birth as to catch-up or no catch-up growth. STUDY DESIGN: VLBW SGA preterm infants (n = 46) with primarily symmetric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from the Bonn Longitudinal Study were compared with 62 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 (AGA) VLBW preterm and 73 term infants and with their parents. RESULTS: Forty-six percent of VLBW SGA (21 of 46) had complete height catch-up by adult age, and most became taller than target height (TH) (15 of 21; 71%). The others did not catch up; most of them remained shorter than TH (18 of 25; 72%) after initial catch-up followed by catch-down growth. Mean adult height z-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for birth length. Mean body mass index was similar in the catch-up and no catch-up groups (21.8 and 21.3, respectively) and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s (23.2). Approximately 1/2 of the head circumference (HC) catch-up children achieved height catch-up as well. CONCLUSIONS: Height catch-up extended beyond age 6 years, independent of HC growth. We could not predict height catch-down or successful catch-up.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