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恩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9003-900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重建对原发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输尿管癌患者11例。所有患者常规行全尿路CT平扫及增强扫描,延迟8~120min行多次全尿路扫描,薄层重建数据应用AW4.3软件进行MPR、CPR、MIP及VR重建及三维成像,CPR选取动脉期、MIP及VR选取延迟期效果较好。结果 CT全部检出病灶。平扫显示病灶为输尿管腔内软组织肿块、管壁增厚及不同程度的扩张积水,增强扫描动、静脉期可见病灶呈不同程度强化。MPR从不同角度显示病变本身及病变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CPR通过动脉期重建对输尿管完整显示使病变整体形态范围变得更清晰。MIP、VR在延迟期能立体多方位显示输尿管充盈情况、局部梗阻形态等。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重建基本上对原发输尿管癌做出正确诊断,提高小病灶检出率,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是很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输尿管癌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的影像特点和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输尿管癌的MSCTU表现。18例均行MSCT平扫、增强动、静脉期扫描、多次排泄期扫描及薄层重建,且均行MPR、CPR、VR、MIP重组。结果:增强动、静脉期轴位图像及MPR、CPR重组能够清晰显示肿块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CPR通过尿液或造影剂对比,可连续显示整条输尿管及肿块;VR及MIP重组对充盈造影剂的输尿管管腔能很好显示肿块引起的不规则狭窄或截断。结论:MSCTU能够多平面、多方位、立体显示输尿管癌,并能客观评判双侧肾脏排泄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全面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原发性输尿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16例,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MSC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漫游技术(VRT)处理。结果:原发性输尿管癌轴位CT表现为管腔内软组织肿块伴管壁增厚,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增强峰值位于静脉期,MPR和CPR图像均清晰显示肿瘤侵犯的部位、范围、数目及输尿管壁增厚和周围侵犯情况,CPR图像能在一个平面上显示输尿管全程,MIP和VRT图像类似于静脉尿路造影(IVU)。结论: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原发性输尿管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骨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3例骨关节病变行MSCT扫描后,全部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显示(SSD)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并与病理及手术对照。结果:MPR结合横断位显示病变的二维形态及细节,作为诊断基础。MIP显示骨关节的立体形态,SSD及VR对病变的表面形态及细节有较好的显示。结论:MSCT诊断骨关节病变,以二维图像为基础,结合三维图像能全面反映骨关节病变的细节。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对泌尿系结核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MSCT)在泌尿系结核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及临床确诊的56例泌尿系结核,56例均行CT平扫检查,46例加做CT增强扫描,即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所有资料传至工作站行三维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结果双侧肾、输尿管同时受累者7例,其中同时累及膀胱者3例;一侧肾及输尿管均受累者41例,包括左侧23例,右侧18例,其中同时累及膀胱者8例;单纯一侧肾受累者8例。MSCT表现为肾髓质多发囊状低密影并围绕肾盂似"花瓣状"排列,肾盂、输尿管或膀胱壁增厚,管腔狭窄或扩张,肾皮质局部或普遍萎缩变薄,自病灶内逐渐出现的沙砾状、弧线状、斑片或结节样钙化,此外肾的体积增大或缩小、外形波浪状、积水或积脓及肾功能损害也是常见的继发改变。全尿路MPR及CPR图像均能清晰显示泌尿系结核的部位、范围、与周围组织关系,显示病灶能力优于MIP、VR图像。结论 MSCT多期动态扫描及三维后处理图像很适合检查泌尿系结核,对泌尿系结核的诊断及手术指导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有条件的医院及临床诊断需要时可同时取代静脉肾盂造影(IVP)。  相似文献   

6.
双源CT不同后处理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源CT不同后处理技术在肠系膜上动脉(SMA)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证实SMA狭窄患者的双源CT血管造影(CTA)图像进行分析,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对SMA进行显示。以手术及DSA为参考标准,统计双源CT不同后处理技术诊断SMA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双源CT各种后处理技术中,MPR、MIP、VR敏感度分别为75.00%、62.50%、43.75%,特异度分别为98.00%、92.22%、89.29%。MIP与MPR诊断SMA狭窄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与MPR诊断SMA狭窄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各种后处理技术在诊断SMA狭窄各有优势,结合各种技术有助于准确诊断病变。  相似文献   

7.
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肾移植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肾移植后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证实的肾移植后肺部感染患者的常规CT、HRCT以及后处理重建图像资料(MPR、MIP、MinIP、VR)胸部CT征象的显示及分布.结果 39例患者明确病原体,其中以混合感染(18/52)最多,细菌感染(13/52)次之,真菌(4/52)与CMV感染(4/52)较少.后处理重建图像的小结节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CT、HRCT(P均<0.05),对于其他征象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有助于病灶范围显示.结论 MSCT各种后处理重建有助于显示肾移植后肺部感染所致实质、气管、血管改变;增强后血管重建有助于曲霉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翼管部位病变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100例翼管部位的病变,其中骨折16例,骨纤维结构不良(FDB)26例,肿瘤55例,炎症3例。所有病例行MSCT轴位薄层扫描后均行工作站后处理重建,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容积显示(VR)。结果:MSCT轴位扫描及MPR重组图像满意显示骨折线及骨碎片移位情况。CPR最佳显示骨纤维结构不良对翼管的影响。严重的炎症使翼管内脂肪淹没,骨壁影响不大。翼管区肿瘤主要为继发性恶性肿瘤,使翼管骨壁消失,扩大。结论:MSCT可准确诊断并评价翼管部位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运用多排螺旋CT(MSCT)的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后处理方法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小肠病变22例.所有患者检查前大量口服2.5%等渗甘露醇液,行16排螺旋CT二期容积扫描,运用后处理软件重组后显示病灶.由两名经验丰富的腹部放射诊断医师分析比较单纯横断位以及横断位结合MPR、CPR图像,评价两种方法对病灶定位的准确性以及对病灶特征显示的完整性.结果 单纯横断位定位准确率为68.2%(15/22),而横断位结合MRP、CPR定位判断准确率为95.5%(21/22),有显著性差异(P<0.05).MPR、CPR能准确、完整地显示病变处肠腔内外结构及相邻组织、器官的关系.结论 MSCT对小肠病变是一种方便易行的检查方法,MRP、CPR重组方法对小肠病变的定位及诊断有明显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对气管支气管胸膜瘘(BP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和支气管造影证实的BPF患者行MSCT扫描后进行容积再现(VR)重建及多平面重组(MPR)重建,并与横轴位图像比较,探讨不同重建方法在BPF诊断中的优势与不足。结果:MPR能清晰显示瘘口,准确测量瘘口大小,气管、支气管直径、病变至气管隆突距离;VR可立体显示残端形态及周围解剖结构。结论:MSCT横轴位结合MPR和VR不仅可明确BPF诊断,并且测量及定位准确,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血管造影技术。方法:头颈部CT血管造影35例,对比剂注射速率4 ml/s,薄层重叠重建,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等图像后处理,显示头颈部动脉。结果:35例头颈部动脉血管显示良好,足以达到诊断要求。结论:选择合适的对比剂剂量、注射流率及扫描参数,熟练应用各种后处理方法可满意显示头颈部动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腹膜后纤维化(RPF)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征象,提高对此罕见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11例RPF病例的MSCT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49.6岁。11例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CT尿路造影(CTU)后处理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者CT平扫均表现为腹膜后不规则肿块或弥漫型软组织病变,其中肿块型4例,弥漫型7例,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有8例轻-中度强化,3例无明显强化;11例患者均不同程度包绕腹膜后大血管、一侧或双侧输尿管。结论 MSCT检查结合MPR、CPR和CTU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晰显示RPF的影像学征象及病变范围,对于提高RPF早期诊断正确率、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与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经胰腺多期增强扫描并病理证实的胰腺癌38例,分析其CT征象并运用VR、MIP、MPR、CPR技术行胰腺及胰周血管三维重建,判断胰腺癌周围浸润及血管侵犯情况,评估其手术可行性。结果多期扫描中动脉期肿瘤一胰腺密度差最大,为73±18HU,肿瘤检出率达100%。38例胰腺癌中,10例显示胰周一支或多支血管受肿瘤侵犯包绕。利用VR、MIP、MPR、CPR技术对病变及其周围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并结合薄层横断图像,对肿瘤手术可切除判断准确率可达82.1%。结论多排螺旋CT多期、薄层扫描,能获得高质量的CTA、MPR、CPR图像,清晰显示病灶各种征象、与胰腺及胰周解剖结构的关系;有利于病灶定位、定性及局部侵犯的评价,对肿瘤可切除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显示下肢血管损伤的优缺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下肢血管损伤的30例患者的血管重组图像,比较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下肢动脉损伤的显示效果,30例患者包括16例单纯动脉损伤,10例假性动脉瘤,4例动静脉瘘,其中8例为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10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同时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检查及破口修复术,15例单纯动脉损伤经手术证实,其余5例病例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检查和随访证实。比较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下肢动脉损伤的显示效果。结果 30例患者CTA都能清晰显示下肢动脉损伤,与原始轴位和MPR/CPR相比,MIP及VR诊断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分别为70.59%(12/17),58.82%(10/17)。CTA对血管损伤的诊断与DSA、手术所见及MRA等相关检查随访完全相符,但CTA对下肢动脉损伤后血栓形成诊断的准确率为60.71%(17/28)。结论 64层螺旋CTA可准确、直观显示下肢动脉损伤情况。各种下肢血管后处理成像技术中,MPR/CPR结合原始轴位对下肢血管损伤显示最佳,VR对手术定位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血管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17例行CT主动脉夹层血管造影病例进行多种后处理重建,包括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 根据Debakey分型:Ⅰ型5例,Ⅱ型3例,Ⅲ型9例,综合运用多种血管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情况.结论 64排螺旋血管重建技术能够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显示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MPR、CPR、VR、MIP和SSD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破VI、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能力。方法39例拟诊为主动脉病变的患者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采用团注追踪法对所有患者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以3.5~4ml/s速率分别注射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和40~50ml生理盐水。39例病人均行MPR、CPR、VR、MIP和SSD重组,分别计算各种方法对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率,以及显示破口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MPR、CPR、VR和SSD对破口的显示率分别为80.9%、85.7%、19%和9.5%,对内膜瓣的显示率均为100%。MIP不能直接显示破口和内膜瓣。MPR、CPR、VR和SSD对真、假腔的显示率均为100%,MIP为76.2%。结论MPR和CPR对主动脉夹层显示的最好,VR和SSD次之,MIP最差。MPR和CPR显示主动脉夹层破口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VR和SSD。  相似文献   

17.
中央型肺癌MSCT三维重建、支气管镜及其病理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央型肺癌(CLC)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支气管镜及其病理组织学表现,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方法82例CLC患者,经MSCT平扫、增强动静脉期扫描、二维多平面及曲面重建(MPR及CPR)、三维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仿真内镜重建(CTVE)检查后,经支气管镜及其病理检查证实,52例又经术后病理证实。并将MSCT诊断结果与支气管镜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82例CLC的手术分型:腔内结节型7例,环状狭窄型27例,偏心狭窄截断型48例。MPR及CPR、MIP、CTVE诊断结果与横断扫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VR差异则有显著性。MSCT三维重建诊断结果与支气管镜及其病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SCT三维重建能准确分型诊断CLC,评价气管、支气管树肿瘤侵犯程度与范围,同支气管镜具有相同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对气管、支气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气管、支气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气管、支气管病变的CT表现,比较轴位、MPR、MinP、VR及CTVB对病变征象的显示差异。结果①中央气道病变:MSCT后处理技术均能显示气道的异常,以MPR显示管腔狭窄、截断,管壁增厚及管周改变最佳;②周围气道病变:MPR能准确显示病灶与支气管的关系,CTVB可以显示亚段支气管的狭窄、闭塞,但图像模糊,而VR、MinP对其显示不良。结论MSCT能够有效地评价气管、支气管病变,其有助于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尿路造影(CTU)对小儿泌尿系畸形的影像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例泌尿系畸形的患儿行CT平扫和肾实质期和排泄期扫描,将原始图像拆成0.625mm 70Kev单能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进入能谱处理获得显示泌尿道的最佳单能图像,应用最佳单能图像重建泌尿道MPR、CPR、VR、MIP图像。结果:40-45Kev显示泌尿管道效果最佳,特别是对于泌尿管道畸形应用宝石能谱最佳单能图像CTU成像可以很好地显示异常泌尿道走行。结论:宝石能谱最佳单能图像可以很好地增加泌尿道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特别是显示输尿管异位开口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对小儿泌尿道畸形的诊断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在泌尿系统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0例临床有泌尿道症状患者,行泌尿系常规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及排泄期尿路造影,原始数据传送至高级后处理工作站,使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重建(VR)等方法,获得完整排泄期尿路影像。结果 18例输尿管结石,3例肾盏结石;5例肾癌,2例肾盂癌;3例膀胱癌侵犯输尿管下段;1例子宫内膜癌术后输尿管粘连及肿胀致输尿管梗阻;1例结肠癌淋巴结转移包绕并侵犯输尿管下段致中上段梗阻积水;外压性输尿管狭窄3例;2例肾盏憩室;2例先天性肾发育异常。其中27例经手术证实,13例经临床证实。结论 16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范围广、层厚薄和图像质量高等优点,能多平面、多方位三维立体显示整个泌尿系统的病变,为临床明确病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