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Survivi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对50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的Survivin蛋白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进行检测,并通过Warthin-Starry染色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检测.结果 Survivin蛋白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2%(21/50),而在胃癌组织中的74 %(37/5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及胃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对Survivin蛋白表达程度有明显关联.结论 病理上Survivin蛋白表达在胃癌中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胃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可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抽取同期到本院作健康体检的48例人员作为对照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阳性率77.1%,阴性率22.9%;对照组阳性率25%,阴性率7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5.4%, 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3.3%;对照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2.5%, 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4.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具备浸润关系密切,胃癌患者具有较高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值得关注及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各种胃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浅表性胃炎5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胃溃疡40例、胃癌37例。正常对照组56例。应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胃蛋白酶Ⅰ、Ⅱ(PGI、PGⅡ),ELISA方法检测血清幽门螺杆抗体。结果:浅表性胃炎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PGI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PGⅡ显著上升(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与对照组对比PGⅠ显著下降(P〈0.05),PGⅡ无明显差异(P〉0.05),胃溃疡患者血清PGⅠ,PGⅡ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浓度可以作为诊断各种胃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郭峰 《中国实用医药》2013,(26):119-120
本文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分析测定了各种胃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DOB值,并以胃活检组织尿素酶试验(RUT)作对照。结果表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胃溃疡患者的HP阳性率分别为84.1%、86.8%、96.1%和89%。胃癌患者的HP阳性率为66.6%。低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同时,作者观察了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患者的复查情况,发现经治疗后患者的DPM值相对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表明幽门螺杆菌经抗菌治疗后,效果显著,而且13C-UBT便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息肉的相关性。方法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296例患者血清中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尿素酶(Ure)和空泡细胞毒素(VacA)3种抗体,14C呼气试验,同时行胃镜下快速尿素酶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胃炎性息肉、胃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表达率分别为80.77%、75.00%和16.67%,胃底腺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低,分别与胃炎性息肉和胃增生性息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的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发生有关,而与胃底腺息肉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环氧化酶2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胃癌、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慢性浅表性胃炎各35例,检测环氧化酶2和检测幽门螺杆菌,比较各组环氧化酶2的阳性率以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的环氧化酶2的阳性率分别为8.57%、62.9%、77.1%、82.9%、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而且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其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分别为37.14%、57.14%、71.42%、68.58%、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环氧化酶2阳性率为47.14%,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环氧化酶2阳性率为24.29%,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环氧化酶2的表达受到幽门螺杆菌阳性表达的影响,环氧化酶2在癌前病变到胃癌的发展过程呈现过表达的强度不断增高,有助于早期的诊断胃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的变化。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胃癌患者56例作为胃癌组,并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将胃癌组患者按照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胃癌组患者接受胃镜检查、检测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组接受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胃癌组有门螺旋菌感染阳性者采取免疫组化sP法检测基质计算蛋白阳性表达率。结果胃癌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76.79%高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MMP-2和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严重者其胃癌局部浸润组织间基质蛋白增加,值得关注,并应加强预防,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诱生型环氧合酶(COX-2)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0例胃癌患者(A组)、6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B组)、3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C组),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组患者的胃黏膜COX-2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B组肠上皮化生(IM)患者的Hp阳性检出率最高,异型增生(Dys)与A组的Hp阳性检出率、COX-2阳性检出率次之。 A、B组的Hp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Ca、Dys、IM中均可检测到COX-2蛋白表达,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阳性在Hp阳性胃黏膜病变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Hp阴性胃黏膜病变(P〈0.05)。结论 Hp感染可促进胃癌细胞的COX-2表达,COX-2表达过度、Hp感染都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端粒酶基因(hTERT)、p5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130例石蜡包埋标本中的Hp感染、p53蛋白和hTERT mRNA的表达。结果①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非典型增生和胃癌患者中Hp的感染率分别为40%、60%、70%和72.5%。胃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病变中p5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5%、25%、50%、62.5%,其中胃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TERT 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0、10%、30%、78.75%,胃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非典型增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p感染阳性的胃癌病例,p53、hTERT mRNA阳性的表达率明显高于Hp阴性胃癌病例(P〈0.05);p53阳性的胃癌中端粒酶基因表达均为阳性,p53阴性的胃癌中有部分端粒酶基因表达阳性(66.7%)。结论Hp感染与p53基因的突变、hTERT活性密切相关;p53基因突变可导致端粒酶活化,但端粒酶激活可能不完全依赖于p53基因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疣状胃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东  楼正亮  季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0):2814-2815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疣状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疣状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4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四联抗Hp治疗(包括雷贝拉唑,枸掾酸铋,呋喃唑酮,阿莫西林),疗程2周.对照组接受硫糖铝或铝碳酸镁治疗.两组在接受治疗后6个月进行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治疗组中有17例(89.4%)患者Hp根除,其中9例(52.9%)胃黏膜疣状隆起消失,5例(29.4%)疣状隆起明显改变(数目减少或直径变小),有效率(82.3%).对照组患者Hp无改变,仅1例(5.8%)患者疣状隆起直径变小(P<0.01).结论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合并Hp感染的疣状胃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中老年各种不同类型胃炎、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5 11例胃镜检查患者的结果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老年各种不同类型胃炎、胃癌均有较高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 ,且阳性率有所不同 ,各种不同类型胃炎随病变程度、肠化、不典型增生及胃癌有逐渐升高趋势。结论 :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老年各种不同类型胃炎、胃癌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 2010年 4月~2012年 4月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共 15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同时给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评定后的总有效率为 90.7%,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评定后的总有效率为 6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有助于提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与中老年各种不同类型胃炎、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11例胃镜检查患者的结果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老年各种不同类型胃炎、胃癌均有较高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且阳性率有所不同,各种不同类型胃炎随病变程度、肠化、不典型增生及胃癌有逐渐升高趋势。结论: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老年各种不同类型胃炎、胃癌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p53表达与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聊城市人民医院疑似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黏膜标本及胃镜活检采取的胃黏膜标本140例,分为胃良性病变(BGL)组29例、胃癌前病变(GPL)组47例和胃癌(GC)组64例,采用Warthin—Starry染色法和快速尿素酶试验观察不同胃黏膜组织中Hp的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结果GC组和GPL组Hp感染率、p53阳性表达率高于B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Hp阳性患者p5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Hp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与细胞凋亡调控蛋白p53可能存在相互协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冯春  周磊 《淮海医药》2007,25(3):221-222
目的 观察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临床应用.方法 1 000例患者,其中浅表性胃炎497例,糜烂性胃炎152例,胆汁返流性胃炎89例,胃溃疡114例,十二指肠溃疡132例,胃癌28例.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结果 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31%,74%,75%,91%,94%,95%.结论 幽门螺杆菌与胃炎,胃溃疡,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外周血中前列腺素E_2(PGE_2)的表达水平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后PGE_2的水平。方法收集50例胃癌患者及5_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PGE_2的水平,对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呋喃唑酮及胶体果胶铋抗HP治疗,检测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患者外周血中PGE_2的水平,两两比较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PGE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胃癌患者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外周血中PGE_2高于未感染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外周血中PGE_2较根除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患者外周血中PGE_2水平也明显降低,较根除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HP感染可能促进PGE_2的表达,引起炎性反应。胃癌患者的PGE_2水平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胃癌的早期筛查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胃炎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三联疗法组)30例和观察组(克拉霉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g、呋喃唑酮0.1g,2次/d,疗程7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克拉霉素胶囊0.5g,2次,d,疗程7d。观察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情况,并对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拉霉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胃炎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2 357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抗菌素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2357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对患者胃黏膜组织进行增菌、分离培养、菌落涂片镜检、鉴定;Hp呈阳性者,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Hp阳性945例(40.09%)。胃癌、胃炎、消化性溃疡分别为70.27%(26/37),44.40%(737/1660),36.93%(154/417);胃癌与胃炎、溃疡之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胃炎与溃疡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男女性别总感染率分别为59.81%和57.81%,男女性别问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45~55岁为Hp感染多发年龄段。药物敏感试验左氧氟沙星全部敏感;克拉霉素、庆大霉素和痢特灵3种药物的敏感率均在81.90%以上;甲硝唑的耐药率是98.10%(927/945),阿莫西林的耐药率是70.48%(666/945);且存在多重耐药。结论:Hp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胃炎和溃疡发病因素。45~55岁之间属于Hp高感染阶段。在治疗时应注意Hp感染菌株对甲硝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等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9.
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确诊住院HSP患儿52例,非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儿50例为正常对照,分别行胶体金法测定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同时给予碳-13呼气测定,对胃肠型HSP者行胃镜检查.结果 52例HSP患儿血幽门螺杆菌抗体检出阳性45例(86.5%),50例非消化系统疾病患儿阳性8例(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2例HSP患儿碳-13呼气阳性40例(76.9%);胃肠型HSP患儿10例,胃镜检查显示胃肠黏膜充血、糜烂,2例呈重度糜烂、充血.结论 HSP患儿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阳性率明显增加,HSP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HSP胃肠型要重视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和血清CEA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0年3月~2011年3月36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和36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用幽门螺杆菌HE染色和抗体检测两组胃黏膜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检测两组血清CEA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HE染色、抗体检测阳性率、血清CEA阳性率分别为83.33%、88.89%、58.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EA和幽门螺杆菌可应用于胃癌的检测,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