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讨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经过多导睡眠仪(PSG)监测确诊的101例OSAS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同时选择24例单纯鼾症患者组作为对照组。结果SAS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OSAS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21%,随着OSAS病情程度的加重,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逐渐升高,恶性程度逐步加重。结论OSAS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与AHI呈正相关,与SaO2min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张映松  姚青  张佳思 《重庆医学》2006,35(19):1768-1769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经多导睡眠仪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的OSAS 69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同时选择21例单纯鼾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OSAS组患者体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saturation,LSaO2)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OSAS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2.32%,并且随OSAS病情加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时间延长及恶性程度加重.结论 OSAS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低氧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多导睡眠图特征并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OSAS的短期疗效。方法 经多导睡眠图检查确诊OSAS患者46例,对照组(单纯鼾症组)12例,分析比较两组睡眠参数。对34例中重度OSAS患者进行睡眠时BiPAP辅助通气并比较治疗前后PSG参数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SAS患者夜间睡眠结构紊乱,主要为深睡眠减少、浅睡眠相对增加、快速动眼相(REM)睡眠减少、睡眠潜伏期缩短、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增加、夜间平均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P〈0.05)。34例中重度OSAS患者经BiPAP辅助通气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AHI、夜间平均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最长呼吸暂停时间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OSAS患者存在睡眠结构紊乱,BiPAP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睡眠结构,是治疗OSA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 ,OSAS)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经多导睡眠仪监测 (Polysomnography ,PSG)确诊的OSAS 4 9例行 2 4h动态心电图 (Holter)观察 ,同时选择 2 0例单纯鼾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OSAS组患者体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pneahypopneaindex ,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 (lowestsaturation ,LSaO2 )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P <0 .0 1) ;OSAS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5 1.11% ,并且随OSAS病情加重 ,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结论 :OSAS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低氧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入选的72例老年OSAS患者和23例非OSAS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后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OSAS组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轻、中、重度三组,比较三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所发生的心律失常的类型。结果:OSAS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OSAS组(P〈0.01),随病情程度加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P〈0.05),且重度OSAS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结论: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心律失常有很强的相关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OSAS病情加重而增高。  相似文献   

6.
王敏  章毅  古艳  黄伟华  刘远枚 《中外医疗》2011,30(23):11-12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80例采用l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系统,连续监测24h与8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40例行UPPP手术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有OSAS和无OSAS患者夜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有OSAS组患者夜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行PUUU手术治疗后夜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4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2者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必要时需行手术治疗,治疗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心律失常和ST段压低的关系。方法 对经多导睡眠仪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的OSAHS 38例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观察及夜间尿儿茶酚胺测定,同时选择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OSAHS组患者体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 index,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saturation,LsaO2)和夜间尿儿茶酚胺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OSAHS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2.63%。ST段压低发生率63.15%,并且随OSAHS病情加重,心律失常,ST段压低发生率升高。结论 OSAHS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低氧血症及交感紧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经多导睡眠图监测(PSG)诊断为OSAS的患者作为观察组(OSAS组),并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中、重度3组,20例经多导睡眠图监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并比较2组血浆CRP水平。结果 OSAS组与对照组比较,OSAS组CRP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CRP水平不全相同。OSA轻、重组的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S患者血清CRP水平较高,且血清CRP水平与OSAS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多导睡眠图特征并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OSAS的短期疗效.方法经多导睡眠图检查确诊OSAS患者46例,对照组(单纯鼾症组)12例,分析比较两组睡眠参数.对34例中重度OSAS患者进行睡眠时BiPAP辅助通气并比较治疗前后PSG参数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SAS患者夜间睡眠结构紊乱,主要为深睡眠减少、浅睡眠相对增加、快速动眼相(REM)睡眠减少、睡眠潜伏期缩短、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增加、夜间平均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P<0.05).34例中重度OSAS患者经BiPAP辅助通气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AHI、夜间平均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最长呼吸暂停时间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OSAS患者存在睡眠结构紊乱,BiPAP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睡眠结构,是治疗OSA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血压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6例睡眠打鼾患者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其中OSAHS168例,单纯打鼾患者38例,同时对30例无睡眠打鼾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行PSG检测,分别观测各组睡前、晨起血压变化,同时对OSAHS组晨起舒张压与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02)、夜间平均SaO:、SaO:低于90%时间(T90)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及单纯鼾症组相比睡前、晨起血压变化不明显;OSAHS各组睡前、晨起收缩压变化不明显,而舒张压晨起较睡前明显升高,晨起舒张压变化与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AHI、190成正相关,与夜间最低SaO2成负相关。结论OSAHS患者血压变化主要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睡眠呼吸紊乱对于OSAHS血压升高有着重要的意义,OSAHS可能为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