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1-01~2015-12收治的150例疑似椎动脉变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椎动脉CT造影(CTA)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椎动脉变异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椎动脉起点位置异常、单侧双支椎动脉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150例疑似椎动脉变异患者中,共有131例患者经椎动脉CTA诊断为椎动脉变异。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椎动脉变异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71%、89.47%、96.67%、98.46%、85.00%,其对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椎动脉起点位置异常、单侧双支椎动脉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72%、100.00%、100.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成像对老年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疑似先天性椎动脉变异老年患者150例均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以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研究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病患实施多排螺旋CTA成像技术检测的情况,对比诊断符合率,并针对CTA影像特征进行观察。结果确诊131例椎动脉变异,其中63例单侧椎动脉先天性狭窄,47例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21例椎动脉行径变异。多排螺旋CTA诊断老年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特异性89.47%(17/19),诊断敏感度为97.71%(128/131),准确性96.67%(145/150),阳性预测值达到98.46%(128/130),阴性预测值为85.00%(17/20),同椎动脉变异DSA诊断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利用Kappa一致性检验具备一致性。结论多排螺旋CTA技术诊断老年先天性椎动脉变异准确性良好,能够对椎动脉变异形态、特征做直观判断,减少漏诊或误诊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椎动脉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东芝AplioSSA-770A彩色超声诊断仪对460例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颅外段的走行、内径、管壁及血流速度、血流量进行检测。结果418例椎动脉发育正常,42例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为双侧,余为单侧。发育正常组两侧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不良组患侧与健侧内径及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可表现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CDFI可确诊该病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超声检测分析椎动脉走行变异与眩晕发作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椎动脉椎间段走行变异(椎动脉未经第6颈椎横突孔上行入颅)与眩晕症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54例有眩晕症状的患者为眩晕组,同期选择56例健康体检无心、脑血管病史及眩晕症状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椎动脉椎间隙段的走行变异类型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TCD检测颅内段椎动脉PSV,分析走行变异对颅内、外椎动脉PSV的影响以及与眩晕症状发生的关系。结果①眩晕组和对照组患者椎动脉走行变异发生率,分别为83%(45/54)和21%(12/56),P=0.001。②两组共57例椎动脉走行变异的患者,双侧变异者比单侧更容易发生眩晕(P=0.021);椎动脉走行高、低位变异(第3颈椎水平以上为高位变异)与眩晕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③走行变异者的椎动脉椎间隙段和颅内段的PSV分别为(56±10)和(53±10)cm/s,走行正常者分别为(59±12)和(56±11)cm/s,两者的椎动脉椎间隙段PSV比较,两者颅内段的PS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7和0.041);走行变异者椎动脉颅内段流速低于椎间隙段,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CDFI与TCD联合检测可客观分析椎动脉走行变异,该变异可能是引起眩晕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超对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 300例疑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颅外段椎动脉超声检查,利用二维及彩色血流观测椎动脉内径、走行、峰值血流速度及血流阻力指数.24例入横突孔位置变异病例同时检查CT血管成像(CTA).结果 1 300例病例中99例(115支)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发生率为7.6%,直接入C3,C4,C5分别占2.6%,25.2%和72.2%;入横突孔位置左侧变异46支(40%),右侧变异69支(60%);20支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伴先天椎动脉发育不全;入横突孔位置变异的椎动脉较位置正常椎动脉内径偏细(左侧2.77 mm±0.40 mm,3.51 mm±0.57 mm,P=0.000;右侧2.78 mm±0.42 mm,3.43 mm±0.58 mm,P=0.000),入口处血流速度偏快(左侧58.37 cm/s±10.53 cm/s,51.75 cm/s±10.00 cm/s,P=0.001;右侧58.26 cm/s±10.70 cm/s,52.28 cm/s±8.82 cm/s,P=0.003),血流阻力指数偏高(左侧0.70±0.06,0.63±0.06,P=0.000;右侧0.71±0.04,0.65±0.07,P=0.000);彩超诊断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与CTA诊断结果 符合率达100%.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准确率高,快捷且无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成像(CTA)对椎动脉先天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16排CTA诊断为椎动脉变异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原始图像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方法重建,观察椎基底动脉变异的起源、行径、管径异常、开窗畸形及远端吻合情况,综合评估椎动脉的变异。结果 50例椎动脉变异中,椎动脉发育不良26例(右椎动脉发育不良20例,左椎动脉发育不良5例,左右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椎动脉起源异常14例(左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12例,左椎动脉起源于左颈总动脉1例,右椎动脉起源于右颈总动脉1例);椎动脉行径异常3例(右椎动脉行径异常1例,左椎动脉行径异常2例);椎动脉窗式变异5例;椎动脉远端吻合异常2例。结论头颈CTA能快速、立体、准确显示椎动脉变异情况,是无创诊断椎动脉变异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椎动脉变异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头晕、眩晕、头痛、走路不稳,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患侧上肢麻木、感觉异常,症状较重的可表现为猝倒、肌力减退等。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临床确诊且超声资料完整的85例先天性椎动脉变异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6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2年加重1周入院,拟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后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2h因出现右上臂中部疼痛,遂行超声检查,显示:右侧腋动脉高位分出肱动脉浅、深两干(图1a),浅干内径为2.4mm,走行于上臂尺侧浅面,走行稍扭曲(图1b),横越肘窝浅面向下延续为桡动脉;深干内径为3.7mm,走行于上臂正中,经肘窝正中向下延续为尺动脉;上臂中部肌纹理不清晰,肌纹理间见一裂隙状液性暗区(图1c),内未见血流信号;于压痛最明显处肱动脉浅干后壁见一小破口(图1d),测及动脉频谱。  相似文献   

9.
陈树宝 《山东医药》2005,45(22):77-7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技术发展迅速。熟悉并合理应用先心病诊断技术将对提高先心病诊断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与椎动脉解剖学因素(走行变异、管径和起源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11 255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根据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和PSV起始段/PSV椎间隙段]确定VAOS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率<50%)、中度(狭窄率50%~<70%)、重度(狭窄率70%~99%)狭窄及闭塞,并依据VAOS的程度将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分为VAOS组(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与正常组(无狭窄)。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椎动脉解剖学因素,包括椎动脉走行变异、起源异常、椎间隙段(V2段)内径;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肥胖(BMI≥28 kg/m2)。最终统计分析时,若涉及侧别,各组以侧数进行统计,其中双侧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别计入左侧和右侧;若未涉及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椎动脉起源异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3393例患者诊断椎动脉起源异常情况。结果 3393例患者中,椎动脉起源异常123例,左侧122例,右侧1例,总发生率3.63%。椎动脉起源主动脉弓为123例,包括单独起源异常3例,起源异常合并走行变异77例,起源异常合并走行变异、发育不良43例,且合并走行变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无创性诊断椎动脉起源异常、发育不良等变异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用超声多普勒观察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超声多普勒诊断仪 ,探头频率 7 5MHz,检测 2 9例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 (VA) ,观察其形态、结构变化 ,检测收缩期峰值流速(MAX) ,舒张末期流速 (MIN) ,内径 (D) ,与 2 8例健康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变组椎动脉弯曲显著增多。D、MAX、MIN与健康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左右差增大。结论 颈椎病所致VA形态与结构改变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解剖学基础 ,而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失衡状态则导致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例先天性心脏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资料,提高临床医师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认识,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的检查与治疗.方法 对200例临床疑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多切面扫查,观察心脏各房室大小,判定有无肺动脉高压形成等.结果 2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年龄6~68岁,男89例,女儿1例;18岁以下者54例(27%),18~44岁者115例(58%),45岁以上者31例(15%).房间隔缺损62例,室间隔缺损55例,动脉导管未闭19例,室间隔膨出瘤15例,其他类型先天性心脏病49例.47例进行经食管超声(TEE)检查.38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或介入治疗.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诊断各种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有助于临床进行介入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900例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对胎儿期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1989年 11月~ 2 0 0 0年 11月对 90 0名高危孕妇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孕妇年龄 2 2~ 39岁 (2 7 9岁± 3 9岁 ) ,孕期 2 0~ 42周 (33 4周± 4 8周 )。首先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 (2DE)探察 ,横切胎儿胸部取标准四腔切面作为基础切面 ,旋转探头方向获取五腔心、大动脉短轴、左室长轴、主动脉弓长轴、下腔静脉长轴等切面 ,在清晰的切面图像上叠加彩色多普勒信号 ,观察心内有无异常血流 ;以脉冲多普勒记录主、肺动脉瓣及二、三尖瓣血流频谱或异常湍流频谱。结果 胎儿期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3 78% (34 / 90 0 ) ,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 92 %、特异性 95 %、阳性预测值 91%、阴性预测值96 %。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高 ,为妇产科及儿科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应作为高危孕妇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指胆总管局部的囊性扩张,属先天性发育畸形,由于认识不足,常难以及时确诊。超声检查简便易行,费用低廉,对囊肿诊断敏感性高,超声引导下穿刺造影能迅速明确诊断,可避免延误诊断。现将介入超声在3例最后经手术证实的胆总管囊肿病例中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000例孕20~40周的孕妇常规行胎儿四腔心,左、右室流出道,主动脉弓及动脉导管的观察。结果发现心脏畸形24例;经尸检及出生后心超证实。合关心外畸形7例。漏诊9例。结论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可行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E)的临床应用,提高了超声诊断先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心血管内血流状态的观察和血流紊乱的确定具有重要的价值。为证实之,本文将我院近年来经PDE检查并手术证实的46例先天性心脏病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97年 10月至 2 0 0 0年 6月我院超声科应用彩超仪检查 46例正常孕妇胎儿和 9例高危孕妇胎儿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孕妇资料46例正常孕妇 ,年龄 2 2~ 3 2岁 ,平均年龄 2 9.5岁 ,检查时孕周 17~ 42周 ,平均 2 4.6周。 9例高危孕妇 ,年龄 2 8~ 3 6岁 ,平均年龄 3 1.7岁 ,检查时孕周 2 5~ 42周 ,平均 2 8.7周。1.2 检查方法仪器为 ATL 公司 HDI-3 0 0 0彩超仪 ,探头 3 .5 MHz及5 .0 MHz。孕妇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应用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明确胎儿心脏解剖结构 ,判断各房室、大血管位置和房室瓣结构有无异常 ,对结构异…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治疗,证实为冠状动脉瘘的超声心动图的声像图表现,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8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AF)患者,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18~68岁,平均3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活动后气短、心慌、容易疲劳及劳力性呼吸困难等。临床体检均发现胸骨旁第2或第3肋间闻及双期连续性杂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超声多普勒观察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超声多普勒诊断仪 ,探头频率 7.5MHz,检测 2 9例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 (VA) ,观察其形态、结构变化 ,检测收缩期峰值流速 (MAX) ,舒张末期流速 (MIN)、内径 (D) ,与 2 8例健康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变组椎动脉弯曲显著增多。D、MAX、MIN与健康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P<0 .0 1 ) ,左右差增大。结论 颈椎病所致 VA形态与结构改变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解剖学基础 ,而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失衡状态则导致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