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菁 《山东医药》2010,50(26):69-70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一次性增强扫描在高危胸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高危胸痛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先平扫,再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后,当CT值为110-120 Hu时开始扫描),平面重建R-R间期各时相图像。采用专用软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应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观察冠状动脉(冠脉),应用电影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肺动脉,应用多平面重组(MPR)、CPR、VR重建并观察主动脉。结果本组27例均可获得肺动脉段以上分支、胸主动脉、冠状动脉左右主干及主要分支的清晰图像,共发现冠状动脉狭窄24例(42支),其中,狭窄位于左前降支11例(23支)、左回旋支3例(8支)、右冠状动脉7例(6支)、左主干2例(3支)、其他分支1例(2支);发现肺动脉栓塞2例、主动脉夹层1例。结论 16排螺旋CT一次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情况,在高危胸痛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不典型胸痛患者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72例不典型胸痛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再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SCA),以SCA为标准对64层螺旋CT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79%和90%;64层螺旋CT对中度以上狭窄和轻度狭窄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9%、58%(P<0.01);64层螺旋CT对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的判断能力相对较差。结论64层螺旋CT能够胜任不典型胸痛冠心病患者的筛查。  相似文献   

3.
快速识别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是广大临床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HEART评分可用于NSTE-ACS相关性胸痛患者的危险分层,能够减少低危患者留院时间和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次数,促进更合理的资源分配。本文就近年来HEART评分在评估ACS相关性胸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程唯一刚考完升高中的入学试,自己评估一下成绩还是不错,估计升入一些名校的高中是不成什么问题.正打算轻松一下,计划与同学们到附近城市旅游散心。熟料好事多磨,那天晚饭后不久,他的爸爸突然问胸痛起来,起初还是很轻的,渐渐的疼痛愈来愈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CT仿真内镜在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的64层CT仿真内镜表现,与血管造影进行比较。结果280段血管优良显示251段;196段正常血管中184段表现为均匀环形结构、伪彩一致,4处误诊为软斑,8处误诊为钙化;6处软斑伪彩色上难以与管壁区分,但可见管壁变形;55处狭窄检出42处,示管腔不同程度丢失,检出率为76.36%,对≥50%狭窄与DSA诊断中度一致(kappa=0.693,P=0.001);3处闭塞,表现为盲端;3处溃疡,表面毛糙;钙化36处,呈肉柱状或圆顶状凸起、光照增强;支架3枚,光照明显增强。结论64层CT仿真内镜能显示冠状动脉内腔,结合其他成像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心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5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临床诊断或疑似冠心病患者病历资料120例,全部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前后时间不超过2周。按照美国心脏学会(AHA)冠状动脉分段法将冠状动脉分为16段,采用目测直径法判断冠脉狭窄程度,以CAG为诊断冠心病(CHD)的"金标准",计算64排螺旋CT检出中度及中度以上(≥50%)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结果总计1920冠脉节段中有1857(97%)个节段可以同时在CAG与多层螺旋CT(multisli ce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上显示及评估。64排螺旋CT显示中度及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9%、98%、85%、98%、97%。结论 64排螺旋CT其对中度及中度以上的冠脉狭窄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基本能满足CHD的诊断需要,可作为CHD中危人群的一种初筛手段。  相似文献   

7.
急性胸痛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胸痛是患者到医院急诊部就医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对于急性胸痛,往往首先想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然而事实上仅15%~25%的急性胸痛患者被明确诊断为ACS[1],其中诊断的难点也就在于如何鉴别ACS与其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婕  李绍科  安毅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5):316-318,36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60名临床上具有高危因素的可疑及已确诊的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人,在有创血管造影前一天进行对比剂增强的64层CT检查,其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共780个节段中,712个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每例均对冠状动脉的13个节段进行分析),68个节段因严重钙化、运动伪影无法对管腔进行评价。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64层CT在检测狭窄程度方面,测定狭窄程度分别<50%、>50%、>75%的病变的敏感性分别是75%、81%、88%,特异性达97%。冠状动脉管壁钙化程度分析显示,同一年龄段人群,冠心病高危组钙化积分明显高于低危组,低危组钙化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与钙化积分结合可作为评价、筛查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2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在一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可用于评估的336支冠状动脉中,SCTCA显示病变共232支,经CAG证实226支;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7.8%,特异性为90.0%,阳性预测值为95.3%,阴性预测值为95.2%.64SCTCA和CAG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冠状动脉病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56%(46/82)患有冠心病(1支或1支以上冠脉狭窄>50%),44%(36/82)无明显冠心病或正常(其中<50%狭窄者29例,各支均正常者7例).结论:64SCTC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冠心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建设在主动脉夹层诊治中的作用。方法本院于2017年6月建设胸痛中心,按照中国胸痛中心标准运行,对所有胸痛患者登记诊疗时间节点和临床资料。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主动脉夹层患者7例,作为胸痛中心组;同时收集胸痛中心建立前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的主动脉夹层患者6例,作为胸痛中心前组,比较分析胸痛中心建立前后两组主动脉夹层患者一般资料、诊疗时间节点、临床特点及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胸痛中心组主动脉夹层患者平均首次心电图时间(2. 36±1. 69) min,平均肌钙蛋白检测时间(16. 76±3. 73) min,平均CTA完成时间(28. 61±5. 74)min,平均诊断时间(41. 76±21. 42) min,平均接受治疗时间(54. 74±27. 89) min。转归:5例成活,2例死亡,死亡率28. 57%。胸痛中心前组主动脉夹层患者平均首次心电图时间(36. 47±11. 37) min,平均肌钙蛋白检测时间(63. 76±13. 68) min,平均CTA完成时间(74. 93±18. 81) min,平均诊断时间(86. 37±26. 85) min,平均接受治疗时间(97. 67±31. 38) min。转归:3例成活,3例死亡,死亡率50. 00%。胸痛中心组患者各诊疗时间节点比胸痛中心前组明显缩短(t=3. 56~18. 48,P 0. 01);胸痛中心组患者死亡率低于胸痛中心前组(t=3. 91,P 0. 01)。结论胸痛中心建设能有效筛查和及时诊断主动脉夹层患者,显著缩短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诊疗时间,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心电门控的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特定工作站完成图像重建,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80例患者中共1200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1096个冠状动脉节段可供临床诊断分析,104(8.7%)个冠状动脉节段因图像质量差不能进行诊断分析。在所有可供分析的78例患者中MS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度分别是96.1%、85.2%、92%和92.3%。1096个可供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中MSCT识别直径狭窄≥50%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2%、89.3%、85.6%、95.2%和92.3%。结论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良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综述心电图在急性胸痛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精细化管理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6-12该院急诊科收治并接受常规管理的2 075例急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7-01~2017-12该院急诊科收治并接受精细化管理的2 146例急性胸痛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在急诊救治过程中的分诊评估、抢救处置、急诊观察等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将各流程中的每一环节进一步做精做细,对时间节点进行环节管控。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并对患者急诊治疗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从首次医疗接触到完成首份心电图的月平均时间、床旁肌钙蛋白检测从抽血到获得结果的月平均时间、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接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STEMI患者急诊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可提高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从而缩短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在评价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人选,分别用16排CT造影方法(CTA)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方法(CAG)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以CAG为标准计算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CTA能评价所有627个冠状动脉节段中的546个(87%)。在该546个冠状动脉节段中,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和NPV分别是94%、95%、82%和99%;CTA对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其近中段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和NPV均高于冠状动脉远段和分支血管。结论:CTA能较准确地评价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尤其是近、中段)的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5.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现有临床影像诊断技术中分辨率最高的成像技术,它可以识别斑块类型特征,也可以识别体内巨噬细胞以及血清学炎性生物标记物(外周血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本文讨论了OCT检测易损斑块,巨噬细胞对于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痛症状及其联合辅助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9847例入院疑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或排除冠心病的患者,分为有胸痛组8156例和无胸痛组1672例,不能明确有无胸痛病例19例。将除冠状动脉造影外的相关辅助检查分别与胸痛症状构成不同诊断组合,比较不同组合诊断冠心病效率差异。并对冠心病患者不同人群在胸痛特征方面的差异及冠心病患者不同胸痛特征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 (1)冠心病发病率65.2%。胸痛症状联合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度及约登指数均最高(分别为95.1%、43.6%、76.3%及0.560)。胸痛症状联合运动负荷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特异度及漏诊率均最高(分别为74.9%及89.8%),灵敏度、误诊率、阳性预测值、符合度及约登指数均最低(分别为10.2%、25.1%、36.9%、6.0%及-0.149)。胸痛症状联合负荷核素心肌显像的灵敏度及误诊率均最高(分别为95.7%及98.4%),特异度、漏诊率及阴性预测值均最低(分别为1.6%、4.3%及20.0%)。心电图4种组合中,胸痛症状联合运动负荷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特异度较高(74.9%),胸痛症状联合除运动负荷心电图外其他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均较高。(2)冠心病有胸痛组女性患者比例高于无胸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胸痛组的吸烟史比例高于有胸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胸痛组冠脉病变平均支数、三支病变比例及冠脉病变平均总积分均高于无胸痛组,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1)负荷核素心肌显像检查是筛查的较好方案。运动负荷心电图检查及CT冠状动脉成像是确诊的较好方案。静息心电图、发作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是心电图检查中筛查的较好方案。(2)女性冠心病患者更多表现为有胸痛,有吸烟史的患者更多表现为无胸痛。(3)有胸痛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仿真内镜(64-CTVE)在冠心病人群中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接受64-CTVE检查疑诊冠心病、并于2周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6~71岁,平均(64±5)岁。使用Digimizer图像分析软件,判断64-CTVE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结果 114例同期行CAG检查病例,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将1322个血管单元,按0%~10%(无明显狭窄)、11%~50%、51%~70%、71%~99%、闭塞分组,进行相关性分析:χ2=3284.23,χ20.01,16=32,P<0.01,Kappa=0.8172,提示CTVE和CA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进行诊断效能分析:Kappa值分别为0.90、0.63、0.76、0.81、0.87,提示对于诊断无明显狭窄和完全闭塞的准确率最高,而对于轻中度狭窄的准确率较低。结论 CTVE定性及定量分析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负荷方面优势显著,能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方法学的佐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评价64排螺旋CT(MS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在3周内行64排MSC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临床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两项检查平均间隔时间9d)114例,其中男性62例,平均年龄65岁。将MSCT和CAG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管腔狭窄≥50%定义为明显狭窄。结果在114例患者中,CAG检出至少有1处明显狭窄的患者106例,其中单支病变占33%(38例),多支病变占60%(68例)。MSCT检出其中的104例(诊断准确度95%)。按节段分析,MSCT诊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96%、86%、96%。以各冠状动脉分析,MSCT诊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4%、95%、96%。MSCT与CAG在发现冠状动脉明显狭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较高,作为一种冠心病诊断的无创筛查手段,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对置入支架后即刻和中远期的反应。方法20例冠心病患者,有22支血管在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后进行OCT成像。同时获取23个支架OCT成像,在23个支架中有15个为支架术后4~35个月随访,其中7个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8个为金属裸支架,另外8个为支架置放后即刻成像。结果入选的2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OCT检查,并获取22支血管和23个支架满意的图像。通过OCT成像清晰地显示8处纤维斑块、3处钙化斑块、9处富含脂质斑块、2处血栓形成、斑块破裂3处及血管壁上夹层、粥样硬化斑块微小裂口和夹层等。7个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后OCT随访,均未发现有明显再狭窄,支架表面有少量内膜覆盖,部分支架表面没有内膜覆盖,其中1个支架血管出现瘤样扩张、支架与血管壁分离、支架表面没有内膜覆盖,有1个支架没有充分扩张。8个金属裸支架后用OCT随访发现,所有置入金属裸支架后支架表面内膜增殖明显,其中有3个支架因为内膜过度增殖而出现再狭窄,并再次接受介入治疗。8个支架术后即刻OCT检查显示,与血管贴壁均良好、支架扩张充分有3个支架,4个支架充分扩张,但可见到斑块裂片通过支架网眼突入管腔,1个支架支撑杆分布不均,可见支架与血管壁分离,在8个支架中有2个为支架内套叠支架。结论OCT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各种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情况,并可用于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痛”是急诊科或心内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多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和张力性气胸等,快速、准确地鉴别诊断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