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水平,脑循环动力学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NFDS、mRS、血液流变学水平、R、Zc、Wv、DR及CP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和同期对照组(均P<0.05)。ADL、Vmean及Qmean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和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102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两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的标准治疗,他汀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分别观察两组在治疗后,脑梗死再发情况。结果在标准治疗完成后6个月,两组脑梗死再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随访2年时间,两组患者脑梗死再发生数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99,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还能调控血脂,不仅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还有减少脑梗死再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19)
目的评估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改善作用。方法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硬化斑块指数及日常生活能力(Brathel指数);评估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脂水平、颈动脉IMT、硬化斑块指数和Bra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颈动脉IMT和硬化斑块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ra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而且观察组颈动脉IMT和硬化斑块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ra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调节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5.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一、二级预防中可降低其发生率20%~34%。但是否能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尚不清楚。本研究即对此问题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选自2004年4~12月发病5天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100 mg/天、西比灵5 mg/天、维生素E和维生素C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药物的治疗,之后探究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时间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两组,给与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结果表明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心脏功能各项指标上均得到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得到治疗前的各项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但是...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所致.因此,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发生机制及寻找稳定斑块的有效治疗措施对防治CI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杜雄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98-9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在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脑梗死中的作用以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1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晚20mg,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片,每晚10mg。观察使用不同他汀片治疗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结果使用不同他汀片治疗一年中脑梗死发生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4.74,P<0.05);一年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10,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比阿托伐他汀具有较强稳定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减少了脑梗死的发生,而且在长期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肝功能出现异常的发生率要低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F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并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变化,评价其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经临床及头颅CT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阿托伐他汀每晚40 mg口服,连续3个月,观察其用药前后上述指标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TC、TG、LDL-C、Fb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APTT、PT、HDL-C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而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均下降(均为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调整血脂代谢,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TG、TC、LPL—C均显著降低;治疗后的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和IMT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80例入选患者被随机分成Ⅰ组(10mg阿托伐他汀组)和Ⅱ组(40mg阿托伐他汀组),各40例。治疗8周前后,详细记录两组颈动脉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面积、内膜-中层厚度(IMT);血TC、TG、HDL-C、LDL-C、hs-CRP值。结果8周后Ⅱ组斑块面积缩小、软斑及混合斑数量减小I、MT及hs-CRP减少有显著性意义(P<0.05),Ⅰ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TC、LDL-C显著性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在短期内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斑块面积,稳定斑块,减少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序贯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脑梗死治疗处理,观察组34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口服,20 mg/d,1次/d。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CRP和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经4周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对照组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的观察组T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CRP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近年住院治疗的心肌梗死病人137例。均开展常规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血脂指标水平高于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ATPIII,2001)冠心病二级预防标准的72例作为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余65例低于上述标准作为对照组,开展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入院时及治疗后4 w的血脂指标,并对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非降脂对照组治疗4 w后,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5.23±1.20)mmol/L、(1.94±0.48)mmol/L及(3.22±0.47)mmol/L,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均P<0.05)。急性心肌梗死非降脂治疗观察组4 w后TC、TG及LDL-C分别为(4.92±1.02)mmol/L、(1.45±0.33)mmol/L及(2.89±0.29)mmol/L,与入院时比较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死亡、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比例分别为4.2%、2.8%、6.9%及8.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心肌梗死发病后的治疗有潜在优势,早应用可早获益,高危病人尤其适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患者均使用阿托伐他汀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98.15%vs 85.19%,P<0.05)。治疗前,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衡(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所提高,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衡(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水平均衡(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Lp-PLA2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获得可观的临床效果,积极改善患者脑血... 相似文献
15.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服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将54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25例,并以26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正常组。ACI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14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1次/d,治疗14d。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血脂全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联素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CI患者治疗前TG、TC、LDL和hsCRP水平均升高,而脂联素水平降低(P〈0.05)。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TG、TC、LDL、hsCRP均下降,脂联素水平升高,NDS改善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除降低ACI患者的血脂水平外,还能降低hsCRP和升高脂联素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4例,根据其血浆LDL-C水平给予阿托伐他汀10~20 mg/d(平均13.65 mg/d),治疗1年.对照组为87例同期在心血管病房住院的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其他患者.于入院时及随访1年后以数字式放射吸收测量法测定左手第2、3、4手指中节指骨的相对骨矿物质密度(BMD),并检测治疗前后血TC及LDL-C浓度.结果:1年后,治疗组患者血TC浓度降低25.86%[(5.22±0.97)mmol/L:(3.87±0.42)mmol/L,P<0.01],LDL-C浓度均降低24.71%[(3.06±0.60)mmol/L:(2.26±0.41)mmol/L,P<0.01],手指BMD增加5.78%[(0.588±0.061)g/cm2;(0.622±0.046)g/cm2,P<0.01].对照组患者血TC浓度[(4.37±1.03)mmol/L:(4.67±0.49)mmol/L]及LDL-C浓度[(2.6l±0.61)mmol/L:(2.74±0.26)mmol/L,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指BMD降低0.13%[(0.596±0.062)g/cm2:(0.585±0.047)g/cm2.P>0.05].1年后BMD的变化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8%;-0.13%.P<0.01).结论: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降低血胆固醇水平的同时能增加老年冠心病患者BMD,改善患者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7.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42例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予以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治疗.用药4周后观察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从而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示阿托伐他汀短时间内可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hs-CRP水平.改善其预后,对预防脑血管疾病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伴2型糖尿病(T2DM)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98例伴T2DM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每日1次口服,记录入院时、治疗1 w及6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连续服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6个月后脑梗死复发及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情况。两组均未接受静脉溶栓或动脉取栓,均给予脑梗死急性期常规治疗及序贯的抗血小板,调整血压血糖,降尿酸,降同型半胱氨酸,康复及对症治疗。结果治疗1 w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轻(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与治疗前比较,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观察组脑梗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明显恢复,观察组有2例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一过性轻度升高,经保肝治疗均恢复正常,对照组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可促进伴T2DM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抑制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降低脑梗死复发率,无明显不良反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素(ET)的影响,分析其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神经保护剂、改善血液循环药物,对照组他汀类药物选择阿托伐他汀,20 mg/次,q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尤瑞克林治疗,0.15 PNAU/次,qd,连续治疗2 w,治疗前后进行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ET含量,分析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E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及TOAST分型是影响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疗法的影响因素,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降低,小动脉闭塞型(SAO)患者效果更佳,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OCSP分型对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疗法的疗效无影响。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ADL,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疗法,与其对抗血管收缩有关,其效果受糖尿病及TOAST分型影响,临床医师应考虑血糖控制及临床分型,规范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临床表现为瘫痪、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在导致脑梗死的诸多因素中,其中高血脂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因素[1].多项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并非单纯是一个脂类沉积的过程,系统性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开始和发展各个阶段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本文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