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Kaller 1969年报告,冠心病死亡的60%为猝死,而全部猝死的61.4%是冠心病。为了研究冠心病猝死的病因,我们观察了50例因冠心病所致猝死的心脏小冠状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结合临床病理资料作初步研究分析。 材料与方法 本组50例猝死均系我科自1958~1982年间积累的尸检资料,尸检证实确系因冠心病致死并经法医  相似文献   

2.
由于心脏原因而造成的意外与突然死亡称为心脏性猝死(SCD),其中大多数是由冠心病所致,故又称为冠心病猝死。在美国每年约有30~40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我国北京宣武地区报告三年内SCD202例,占心血管病死亡总数的10.1%;首钢居民区1974—1980年急性心肌梗塞及冠心病猝死登记示猝死发生率,男性平均为10 5/10万,女性平均为3.6/10万。因此,SCD是目前对中、老年人生命的最大威胁之  相似文献   

3.
心脏性猝死是20~64岁自然死亡的首要原因。在美国,每分钟约有一例发生心脏性猝死,占所有心血管病死亡的1/2。其中男性比女性多3~4倍,且常发生于壮年。心脏性猝死定义心脏性猝死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病人已知或不知道有心脏病,在症状发作后即刻或一小时内死亡,死亡时间及方式不可预测。大多数猝死病人无症状,临床上未确定为冠心病,但多数猝死基本原因是心脏性死亡。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在院外心跳骤停而复苏的病人中,60~  相似文献   

4.
猝死(SD)是指突然死亡,多数定义为发病1h内死亡者,但也有人将发病<24h死亡者归为猝死。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h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心脏性猝死是当今心血管疾病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20年来各类心血管疾病发生比重的变化,冠心病患者逐渐增多,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现总结我院1997—2011年16例发生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病因,旨在为临床防范心脏性猝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突发性心脏猝死是冠心病(CHD)相关死亡中最常见的直接死亡原因。然而目前临床大部分实验检查主要用于评估特定的心脏疾病的发病风险,而对于突发性心脏猝死的风险评估却很少〔1,2〕。最新的研究显示静息性心电图QRS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突发性心脏猝死的风险预测指标,其持续时间的延长可以显著提高突发性心脏猝死的风险,而某些特定QRS波形态如左束支传导阻滞等均是突发性心脏猝死的危险信号〔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联合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检测对预测冠心病病人心脏猝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冠心病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按照有无心脏猝死情况分为猝死组(20例)与非猝死组(100例),记录两组动态心电图特征与QRS波持续时间,并检测血清CTGF含量,分析冠心病病人心脏猝死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猝死组QRS波持续时间与血清CTGF含量均明显高于非猝死组(P<0.05)。QRS波持续时间≥110ms的冠心病病人发生心脏猝死的风险OR值为0.68,预测的敏感性为73.9%,特异性为65.1%;CTGF≥350pg/mL病人发生心脏猝死的风险OR值为0.81,预测的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65.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QRS波持续时间与CTGF为影响心脏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心脏猝死的概率较大,动态心电图联合CTGF检测可以更高效地预测心脏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缺血—自律神经系统—心脏性猝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猝死是一种非常严重而并非少见的临床急诊,其确切定义是指症状开始后1小时内死亡的病例。根据目前获得的资料显示,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发现猝死发生的年龄偏轻,其冠脉血管病变并非严重狭窄。因而,心脏性猝死者无特异的危险因子,用冠心病的危险因于来预测心脏性猝死的价值不大。最近20年的研究业已证实,心脏性猝死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心肌生物电的不稳定性,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通过分析猝死病人的长程心电监护记录,发现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前均有短暂的心  相似文献   

8.
心脏性猝死(3)3冠心病猝死的病理基础冠心病猝死在各种心性猝死中常占首位,在我院冠心病死亡病例中约占29.6%,故是冠心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冠心病猝死的病理基础涉及面较广、机制也比较复杂,目前还不甚清楚。早在1966年Kuller认为,冠心病猝死常...  相似文献   

9.
心脏猝死     
心脏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和突然的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心脏猝死的定义是在起病后6小时以内死亡。我们认为应该是在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死亡者。在美国,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冠心病,其中65%是猝死。在所有死亡者中,32%是由于心脏病猝死,因此,这一问题比肿瘤更为重要。男女两性的平均寿命是男性70岁,女性76岁,主要是因男性猝死较女性高4倍。如果呼吸道疾病能被控制,则寿命可延长2年;如肿瘤能被控制,则可延长3年,如冠心病可被控制,  相似文献   

10.
心理行为应激促发的心源性猝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源性猝死(SCD)的定义是指在心脏发病后6h内突然死亡,在SCD中冠心病占首位,多数心脏专家们主张冠心病猝死的定义应以1h为宜。Fabre等[1]报道,在英国453例成年猝死者中发现有59.3%死者的心脏结构是正常的,40.7%的死者被证实有心脏异常,但并非冠心病所致,主要有心肌病(23.6%)、特发性心肌纤维化、心肌炎和心脏结节病等。作者呼吁应对SCD者心脏结构正常这一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组织和基因学方面的筛查以明确存在的潜在异常。Uchiy-ama等[2]报道,对1615例日本40~65岁的雇员跟踪观察了5.6年,共发生了38起SCD,总结引起猝死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11.
心理行为应激促发的心源性猝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源性猝死(SCD)的定义是指在心脏发病后6 h内突然死亡,在SCD中冠心病占首位,多数心脏专家们主张冠心病猝死的定义应以1 h为宜.Fabre等[1]报道,在英国453例成年猝死者中发现有59.3%死者的心脏结构是正常的,40.7%的死者被证实有心脏异常,但并非冠心病所致,主要有心肌病(23.6%)、特发性心肌纤维化、心肌炎和心脏结节病等.作者呼吁应对SCD者心脏结构正常这一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组织和基因学方面的筛查以明确存在的潜在异常.Uchiyama等[2]报道,对1 615例日本40~65岁的雇员跟踪观察了5.6年,共发生了38起SCD,总结引起猝死的原因有:(1)死者生前有高血压史;2)与死者生前的工作过分紧张劳累有关,但与工作时间的延长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2.
全世界糖尿病的患病人数1995年为1.35亿,到2005年已达到3亿。糖尿病患者有75%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包括各种类型的冠心病:如心绞痛、无痛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心脏猝死等。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糖尿病患者还多伴有冠心病的多种危险  相似文献   

13.
<正> 冠心病猝死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在工业发达国家发生。近30年来,我国由传染病引起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心血管死亡率显著升高,成为首要死亡原因,其中冠心病猝死似有增加趋势。1984年1月1日至1984年12月31日,我们在实施WHO MONICA方案同时,在北京70万自然人群中登记核实冠心病猝死125例,其中心肌梗塞猝死16例,现分析如下: 诊断标准及收集方法我们采用WHO Monica方案制定的冠心病死亡的诊断标准,以急性症状发作后24小时内死亡为冠心病猝死,并包括急性心肌梗塞的猝死。监测总人数709,977人,25~74岁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血清果蝇母性DPP同源物(serum small mother against decapentaplegic,Smad)2、Smad3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脏猝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住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根据冠心病患者有无发生心脏猝死分为猝死组(21例)和未猝死组(11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Smad2、Smad3浓度。采用动态心电图仪详细记录患者QT间期、PR间期、QRS波持续时间。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QRS波持续时间联合Smad2、Smad3对冠心病患者心脏猝死的诊断价值。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冠心病患者心脏猝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与未猝死组相比,猝死组患者QRS波持续时间[(116.74±14.58)ms vs.(88.42±10.67)ms]、血清Smad2[(286.42±38.71)μg/L vs.(164.93...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猝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人猝死是指年龄>60岁的老年人急性发病1h内发生的非人为因素性的、自然发生的、未预想到的突然死亡。老年人猝死的病因,90%以上为心脏性病因且冠心病占70%~90%。诱发老年人猝死的因素很多,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为最主要的诱因。意识丧失伴抽搐、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到、呼吸断续至停止为老年人猝死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为老年人猝死最多见的心电图表现。迅速而高素质连续不间断的心肺复苏(CPR)、积极的心脏紧急救治(ECC)和正确的复苏后处理是老年人猝死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住院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为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999年10月-2006年6月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心内科住院死亡的126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病例的病因以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主,分别为59.5%和28,6%;心力衰竭后总的生存期为5年(2年~10年),男性生存期4年(1年~10年),女性生存期5年(2年~15年);死亡方式依次为:泵衰竭死亡56例(44.4%)、猝死36例(28.6%)、脑梗死死亡12例(9.5%),其他并发症死亡22例(17.5%);死亡月份集中于1月份。结论心力衰竭住院死亡病例的病因以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主;泵衰竭和猝死是心力衰竭的主要死亡方式;心力衰竭死亡月份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在冬季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7.
心源性猝死及心肺脑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猝死是指平素身体“健康”,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称为心源性猝死。猝死的定义,在发病时间至死亡时间上有分歧,有主张以发病24小时或6小时以内死亡作为标准。目前较多的人,特别是心脏病学家主张以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作为猝死标准。发病至死亡时间愈短,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愈大。有资料表明,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者90%是由冠心病引起,其它尚有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急性巨大肺动脉栓塞,巨大动脉瘤破裂,Q-T期间延长综合征,重度电解质紊乱等。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机制猝死死于室颤(Vf)者占绝大多数,冠心病监护病房所提供的资料表明,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约50%的死亡发生在发病后6小时以内,大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猝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人猝死是指年龄>60岁的老年人急性发病1 h内发生的非人为因素性的、自然发生的、未预想到的突然死亡.老年人猝死的病因,90%以上为心脏性病因且冠心病占70%~90%.诱发老年人猝死的因素很多,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为最主要的诱因.意识丧失伴抽搐、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到、呼吸断续至停止为老年人猝死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为老年人猝死最多见的心电图表现.迅速而高素质连续不间断的心肺复苏(CPR)、积极的心脏紧急救治(ECC)和正确的复苏后处理是老年人猝死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貌似健康人或在原心脏病病情显著改善过程中,突然由于心脏原因而即刻死亡者。WHO规定起病后6小时之内死亡的谓之猝死。SCD的病因分心脏性及非心脏性两类。心脏性又分冠状动脉性和非冠状动脉性两类,前者冠心病约占80%以上,其中约1/4以上病人的首发症状为猝死,冠状动脉畸形等则极少见,且多为年青人;非冠状动脉性约占10%,见于心肌病(特别肥厚性梗阻型IHSS),瓣膜性、先天性心脏病及左室流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在医院外发生心脏猝死常见,但动态心电图记录猝死个过程则较少见。现将我院1例医院外冠心病患者佩带动态心电图记录器期间发生心脏性猝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