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以“五脏皆有气血”,“脏腑同有阴阳”,“气分阴阳”,“肝肾同源”等理论为依据,阐释肝、肾在气、血、阴、阳四方面的密切关系,认为肝肾之气血阴阳息息相通,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2.
中医辨治疾病十分重视脏腑的气血阴阳 ,认为气血阴阳是维持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阴阳失调是脏腑病变的根本原因和脏腑病机的主要内容 ,因而调理气血阴阳是治疗脏腑疾病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李康铭  刘力红 《光明中医》2008,23(6):741-743
郑钦安乃清末名医,扶阳学派之鼻祖,以其临证善用温热之品,誉满医林。郑氏倡先后天之说,认为阴阳应分为“先天”与“后天”作考虑。本文试归纳郑钦安著作中的有关内容,略述郑钦安对先后天阴阳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郑钦安之先后天阴阳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钦安乃清末名医,扶阳学派之鼻祖,以其临证善用温热之品,誉满医林。郑氏倡先后天之说,认为阴阳应分为“先天”与“后天”作考虑。本文试归纳郑钦安著作中的有关内容,略述郑钦安对先后天阴阳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吕直 《天津中医药》2002,19(5):52-53
<素问@天元纪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素问@举痛论>又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相似文献   

6.
从阴阳气血失调辨治不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不寐的症状不一,轻者入眠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严重者整夜不能入寐。不寐的病因很多,气郁化火,扰动心神;胃气不和,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思虑劳倦,内伤心脾;心胆气虚,神摇善惊等等,均可影响心神,而致不寐。七情所伤,精血内耗日久,也可转为虚实相兼,每多成为顽固性不寐。不寐病因虽多,但往往不外阴阳气血失调。气属阳,血属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故宜从阴阳气血失调考虑不寐的治疗。1 阴虚不寐女,38 岁。因头胀痛,不寐,月经期间彻夜不眠,耳鸣,颈强…  相似文献   

7.
情志疾病的气血阴阳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直 《天津中医》2002,19(5):52-53
  相似文献   

8.
"人以胃气为本"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的主要学术思想,后世称他是"脾胃派"的创始人.李东垣认为脾胃为阴阳气血之根缔.现将其学术思想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9.
郭礼 《湖南中医杂志》2010,26(5):113-114
偏瘫,即半身不遂,中医古称“偏风”、“偏枯”,偏瘫的记载始于民国后,可能与西方医学的传人有关。偏瘫最常见的原因是中风,是中风病的一个重要症状。其次是外伤,然后是脑瘤、脑炎等其他疾病。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关于左右侧偏瘫的一些记载,历代医家对左右侧偏瘫的阐述不多,而中医理论对人体左右生理病理差异的论述已十分精辟。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之阴阳概念,有医学阴阳与哲学阴阳的区别,而医学阴阳又有人体医学阴阳与环境医学阴阳之分。医学阴阳与哲学阴阳的内涵存在本质差异,二者应予区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医阴阳气血理论入手,从病因病机、气血阴阳、现代研究几个角度对月相盈亏与不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阐述,说明月节律对人体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并详细阐述了中国古代医家利用月节律治疗不寐的理论依据,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和更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阴阳气血配穴法治疗顽固性失眠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不得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症.有轻重之分,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西医多采用镇静安神药物治疗,虽可得到暂时缓解,但远期疗效欠佳,经常复发,产生耐药性、治标不治本.针灸治疗顽固性失眠效果显著.现将近两年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脏腑的气血津液及脏腑阴阳这两个不同角度对脏腑气血阴阳的概念进行了分类论述。认为脏腑气血津液是对脏腑中具有生理活性的精微物质按其存在的状态进行的分类;而脏腑阳阴则是按阴阳属性对脏腑中的精微物质和脏腑功能进行的分类。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通过对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汉传中医的深入研究,从对中医学的证据,筛选,推荐等方面进行探讨,最后得出汉传中医是最古老的循证医学的结论,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医汉传医学的综合循证概念,对于指导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阴阳学说,是古代朝鲜族哲学思想之一。《天机大要》说:“太极生两仪”“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度阴合四象生焉。”朝医学把这一阴阳变化规律的哲学思想应用于医学,来说明太少阴阳人的脏局大小和维持有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功能,创立了以“天、人、性、命”的整体观作为基础,以四维之四象结构为主要内容的朝医学。  相似文献   

16.
中医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涉及脏腑、气血、阴阳等方面。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心失所主、肝失疏泄,均可因影响人体气机、血脉、阴阳的正常循行,从而出现寤寐规律失常而致失眠。顽固性失眠的临床治疗以通血脉、调阴阳、行气血为法。应用血府逐瘀汤使气血阴阳正常运行,并通过临证化裁、服药方法的变通而增强疗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探源壮医学天阴阳理论,总结黄瑾明教授的学术成果和经验,对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天阴阳针法的理论和临床特色进行阐释。此针法是以壮医学"三气同步"理论和天阴阳理论为指导,以"三道两路"学说为基础,以调气为法、调神为本,患者调息静息后采用微针浅刺术针刺脐环穴为主以达到调神治本目的的综合性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8.
对《类经》中以气血论述阴阳的内容进行辨析,认为"以气血论阴阳"之阐述将"阳"等同于"气",将"阴"等同于"血",有以偏概全之误;同时《类经》中存在"以寒热论阴阳"的观点,与"气血论阴阳"相比,以"寒热"辨阴阳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9.
戴思恭在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有余便是火”之论的基础上,对气血生理、病理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指出气血之失常与某些疾病的关系,并对气血盛衰的病机统于阴阳之变,对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进行了补充,使之更为全面而具体,对后世气血理论的发展也很有影响。1  相似文献   

20.
白彦铭  梁爽  周波 《光明中医》2022,(15):2709-2712
依古人“天人合一”的观点,自然之气与人身之气息息相关,先天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后天之气是脏腑之精气的供给,两者在人体内相互转化,互相补充,对其他脏腑的新陈代谢,运动变化,提供动力。笔者从自然之气和人体先后天之气的来源与形成,自然之气在人体中的作用,以及对人体的调理及病理,治疗方面切入,来探究自然之气在先后天之气阴阳平衡或失衡中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