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体会山东莱钢医院口腔科吴洪敏,陶书振1989年以来我科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agittalsplitramusosteotomy,SSRO)矫治下颌前突畸形1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对下颌前突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采用ARCUSdigma下颌三维运动轨迹描记仪,以髁突运动中心为参考点,研究30例正常受试者、14例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前后开口、前伸和左右侧向髁突运动的轨迹。用SPSSV11.0统计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和成组t检验。结果:下颌前突患者术前、术后、正常组左侧髁突的运动轨迹与右侧基本相同,左侧髁突与右侧的开口、前伸和侧方运动范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组与正常组髁突运动轨迹差别较大,术前开口、前伸和侧方运动范围均小于正常组(P<0.05);术后与正常组髁突运动轨迹接近,术后开口、前伸和侧方运动范围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前与术后组髁突运动轨迹差别较大,术前开口、前伸和侧方运动范围均显著小于术后组(P<0.05)。结论: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后,随着术后正畸治疗及咬合自我调整,建立了正常的咬合引导关系,使下颌功能运动趋向正常。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研究BSSRO后退术后下颌角区形态的变化。方法:通过38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BSSRO后退手术前后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及口腔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片对硬组织结构定点测量。结果:2种测量均显示术后下颌角角度较术前减小,下颌升支坡度亦减小;下颌骨的宽度将增加。结论:BSSRO术后下颌角变小,下颌骨宽度增加;将使患者的面貌变宽,咬合功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6.
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下颌前突畸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口内进路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小钛板内固定治疗重度下颌前突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9例上颌骨发育正常、下颌骨真性前突、严重反He关系的患者,行术前牙齿正畸治疗后,采用口内进路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小钛板内固定,术后正畸治疗,恢复尖窝咬He关系。结果所有病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获得协调的上下颌骨关系,术后随访1年,未见下颌前突复发。结论重度下颌前突畸形采用口内进路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及正畸治疗是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下颌前突患者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前后头颅正侧位定位片硬组织结构变化的洲量分析,评价手术对患者下颌骨宽度及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997年至2001年在我中心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的下颌前突患者18例,男性9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22.22岁,所有患者手术前、术后一周、术后一年拍摄静止位头颅正侧位定位片,在正位片上测量下颌骨宽度(Go-Go),并从头颅正侧位定位片上测量与下颌骨宽度变化有关的参数数值。结果①下颌骨宽度由107.30mm±5.84mm(术前)增加至109.24mm±5.72mm(术后一周)、109.31mm±5.66mm(术后一年),其中有4例宽度减小,1例保持不变。13例增加,②下颌骨宽度术前、术后一用、术后一年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差别有显著性。③分析表明下颌骨宽度变化与各参数变化之间没有线性相关。结论①下颌骨宽度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较术前有轻微增大,但对容貌没有大的影响。②下颌骨宽度变化机制可能与颞下颌关节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严重骨性下颌前突患者施行下颌升枝矢状劈开截骨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后,其舌骨位置及气道宽度的变化。方法:选择16例(男性5人,女性11人)严重骨性下颌前突,用固定矫治器治疗且只施行下颌SSRO术式的患者,对其正畸-正颌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性下颌前突患者施行SSRO后,气道宽度(P<0.05)、颏舌骨肌附着点间的距离(P<0.01)减小;而男性患者茎突舌骨肌附着点间的距离虽有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骨性下颌前突患者单纯施行下颌骨SSRO后,气道宽度以及舌骨与下颌骨颏部间的距离明显减小,但未发现舌体和气道明显的临床症状。提示下颌施行SSRO后,舌体以及气道软组织可能存在某种生理性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髁突复位钢板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防止正颌外科术后髁突位置变化引起颞下颌关节症状及畸形复发,作者对17例颌骨畸形患者行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中,应用髁突复位钢板记录和恢复髁突术前位置。结果提示,15例患者的30侧髁突位置术后检查未发生移位,仅2例患者各有1侧髁突发生了内侧旋转移位。作者认为,髁突复位钢板对于记录和恢复髁突术前位置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后骨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并行坚固内固定后骨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对进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后的15例患者于术后1周及术后1年摄头影测量侧位片,对其相关角度及线距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1年后的平均复发量为2.5mm,后退量>6mm组与后退量<6mm组两者变化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下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并行坚固内固定是矫正下颌前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BSSRO)对颞下颌关节(TMJ)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问题 ,且对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颞下颌关节是否发生形态改变和关节功能紊乱存在争议[1] 。本文通过 16例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的病例对颞下颌关节是否发生形态改变和关节功能紊乱进行了随访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共 130例正颌外科手术。从中选出 16例下颌双侧升支施行矢状劈开截骨术 (BSSRO)的病例进行随访研究 ,其中女 7例 ,男 9例 ,平均年龄 2 3.5 (18~ 2 6 )岁。下颌前突 11例 ,上颌后…  相似文献   

12.
13.
《口腔医学》2017,(4):380-384
下牙槽神经(inferior alveolar nerve,IAN)损伤是下颌正颌手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患者和术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其发生率报道不一。有关其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解剖因素与手术因素。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作为最常用的下颌正颌外科术式,术中操作技巧与IAN损伤密切相关。IAN损伤的主要症状是患侧下唇、颏部、牙龈的感觉缺失,少数患者出现持续疼痛,触痛以及咬合疼痛或不适。该文对正颌术后IAN损伤的发病特点、影响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与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相关的下颌管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走行和位置关系,为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提供指导。方法 选用30具完整的干燥下颌骨标本,分别在第二磨牙远中的垂直线,磨牙后三角尖至下颌角连线及下颌孔下3mm呈冠状锯开下颌骨,观察测量下颌管的解剖位置。结果 下颌管是下颌骨睁骨松质内较薄的骨密质骨管。下颌管在下颌第二磨牙后缘切面的位置靠内侧型占87%,中间型占13%;在连线切面的住置内侧型占92%,中间型占8%;在下颌孔下3mm平面内侧型占98%,外侧型占2%。越接近下颌孔,烦侧骨皮质越厚。结论 了解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位置及比邻关系,可避免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中下齿槽神经血管束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分析骨性下颌前突患者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咽腔气道的变化,为术后保持与防止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骨性下颌前突患者20例,均接受口内入路的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6个月拍摄标准颅颌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通过治疗前、后对照,比较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咽腔气道的改变。采用SPSS 17.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周与术前1周相比,软腭长度显著增加,咽腔气道显著减小;术后6个月咽腔气道有所恢复,与术后1周相比软腭长度显著减小,咽腔气道显著增加;术后6个月与术前1周相比,软腭长度及咽腔气道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骨性下颌前突患者行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短期内咽腔气道较术前显著减小,可能加大发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几率。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织适应和改建后,咽腔气道有恢复至术前宽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正畸快速建立咬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快速建立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患者咬合关系的方法。方法:37例术前未做正畸治疗的下颌前突患者,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第2日即开始用固定矫治器快速正畸,利用带钩方丝托槽行颌间牵引建立咬合。结果:3~7个月内患者基本上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恢复咬合功能。结论:!下颌前突患者行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立即开始正畸治疗可以快速建立咬合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下颌支矢状劈开术与下颌管位置关系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重要行径和位置关系。方法:选用带软组织50具完整的头颈标本,分别在下颌第三磨牙后缘的垂直线,磨牙后三角尖至下颌角连线呈额状位锯开下颌骨,观察下颌管的解剖。结果:下颌管是下颌骨的骨松质内形成较薄的骨密度骨管,下颌管在下颌骨第三磨牙后缘切面的位置靠内侧型占90%,中间型占10%,在连线切面的位置靠内侧型占84%,中间型占16%。结论:了解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重要毗邻关系,可以  相似文献   

18.
下颌支矢状劈开术与下颌管位置关系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重要行径和位置关系。方法选用带软组织50具完整的头颈标本,分别在下颌第三磨牙后缘的垂直线、磨牙后三角尖至下颌角连线呈额状位锯开下颌骨,观察下颌管的解剖。结果下颌管是下颌骨的骨松质内形成较薄的骨密质骨管。下颌管在下颌骨第三磨牙后缘切面的位置靠内侧型占90%,中间型占10%;在连线切面的位置靠内侧型占84%,中间型占16%。结论了解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重要毗邻关系,可以减少因下牙槽神经损伤造成口裂以下粘膜和皮肤的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19.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对下牙槽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Obwegeser首次报道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SSRO)以来 ,该手术现已成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正颌外科技术。但是常见的并发症就是术后可能导致下牙槽神经功能紊乱。本文就SSRO术后下牙槽神经功能受损的病因、神经功能紊乱的检测方法、预防及治疗方面综述如下。1 发生率SSRO术后立即出现下牙槽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生率为 5 4%~ 10 0 % [1] ,大多数病人的神经功能在术后 3~ 6个月可得以恢复 ,但也可遗存永久性神经损伤。这与采用检测神经功能方法不同、检测神经功能时缺乏有效对照、以及术者操作技巧等有关。2 SSRO后下牙槽神经功能紊…  相似文献   

20.
<正> 正颌外科的坚强内固定技术是在借用了外伤骨折处理中的钢板螺钉固定方法的基础上,为了保证正颌外科术后截骨块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防止术后复发而发展起来的,并成为正颌外科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者于1996年6月~2003年3月采用坚强内固定技术进行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28例,现就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