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平衡针联合药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1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倍他司汀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平衡针、药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18.75%,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痊愈率为9.37%,有效率为96.87%;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SI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联合药枕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减轻患者不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8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进而对葛根汤联合浮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9月到2021年3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68例视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以葛根汤来实施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葛根汤联合浮针治疗,将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如治疗效果以及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等。结果:在疗效方面,两组患者之间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症状与功能评分上,患者组间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在LVA上,患者组间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在RVA上,患者组间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在BA上,患者组间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且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患者组间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上对颈性眩晕患者采用葛根汤联合浮针治疗,可有效将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所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目前颈性眩晕的治疗主要以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以消除患者眩晕症状为主要目的,并达到临床痊愈。传统针刺疗法和针刀疗法是目前国内治疗颈性眩晕较为有效的常用疗法,但是两者均存在不足,传统针刺疗法的安全性虽较高,患者痛苦小,但见效较慢,疗程较长,且针刺部位较多,尚需留针;而采用针刀疗法治疗虽见效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平衡针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给予辨证中药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平衡针,C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3天、14天、1个月的中医证候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加用平衡针治疗组,具有起效快的优势,能较快且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效果愈显著。结论:经平衡针规范化治疗后,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评分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浮针配合颈舒颗粒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浮针组、颗粒组、治疗组各36例.浮针组给予单纯浮针治疗,颗粒组服用颈舒颗粒,治疗组采用浮针配合颈舒颗粒治疗.采用眩晕症状评分对比、血流动力学及视觉模拟评分作为临床观察指标,记录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d的动态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3、7...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行平衡针结合中药辨治颈性眩晕的疗效评价。方法纳入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根据辨证使用中药治疗,治疗组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平衡针治疗,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治疗组治疗后第3日和第7日评高于对照组;治疗第14日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疗法对颈性眩晕急性发作的症状及生活质量有一定改善作用;治疗组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杵针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杵针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与牵引进行治疗。治疗15 d后,观察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疗效和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优于对照组(81.7%)(P0.05);2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杵针具有疏通气血,调节阴阳的作用,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枕颈部肌筋膜痉挛是引起颈性眩晕的观点,并分析其临床特点、观察圆刃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颈性眩晕患者根据中医“经筋理论”选择五个结筋点,用圆刃针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27例(90%),好转3例(10%)。结论:枕颈部肌筋膜痉挛即“经筋理论”的“横络”卡压是颈性眩晕的主要成因,圆刃针解除肌筋膜痉挛即“横络”卡压是治疗本病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银质针导热联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银质针导热联合正骨推拿治疗与针刺配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银质针导热配合正骨推拿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配合正骨推拿治疗;银质针导热治疗1次、针刺和正骨推拿治疗10d为1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2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定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2周和1个月时,两组患者的ESCV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和6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进一步扩大;治疗组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银质针导热联合正骨推拿与针刺联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均有显著效果,但银质针导热联合正骨推拿治疗次数更少、疗效持续时间更长、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何智泉  肖落  曹哲  王大伟 《中医药研究》2011,(12):1446-1447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9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取腹针疗法,对照组采取体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均能减轻眩晕,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71.1%和47.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薄氏腹针疗法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治疗方法,疗效优于体针疗法。  相似文献   

11.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见中老年人。其中颈性眩晕在眩晕患者中最多见,有资料统计约占50岁以上老年眩晕的50训“。笔者自2012年10月至今,采用平衡针刀疗法行浅筋膜松解术治疗颈性眩晕25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颈五针穴微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黄石爱康医院中医科就诊的1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微针刀治疗和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27例,好转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0%(48/50);对照组治愈19例,好转2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8.00%(39/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五针穴微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刃针加艾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刃针在颈部松解加艾灸百会穴治疗;结果:治愈50例,占56.2%;显效30例,占33.7%;有效9例,占10.1%;总有效率100%。结论:刃针加艾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14.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颈部椎间盘变形、髓核突出、慢性劳损、外伤和炎症等因素刺激和压迫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引起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以头晕、恶心、呕吐及颈部不适为主症的一类病症.笔者采用温针配合电针治疗颈性眩晕41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良薇  伍蜀兰 《光明中医》2021,36(15):2581-2583
目的 观察杵针联合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方法 选取颈性眩晕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9例,治疗组采用杵针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中药热贴敷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ESCV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杵针联合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眩晕1号方治疗颈性急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眩晕1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DAR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1号治疗颈性急性眩晕可有效改善DARS评分,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正>颈性眩晕是针灸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尤其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常自觉颈椎活动受限,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甚至卧床不起。近几年来,笔者采取针刺、艾灸配合辨证分型论治内服中药治疗颈性眩晕6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多年来 ,笔者对颈性眩晕采用温针灸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及针刺对照组两组。治疗组 30例 ,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最小 30岁 ,最大 79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2 0年。针刺对照组 30例 ,男 1 6例 ,女 1 6例 ,年龄最小 2 9岁 ,最大 70岁 ;病程最短 1 5天 ,最长 1 8年。1 .2 诊断标准颈性眩晕 :呈发作性 ,常因体位变化 ,头部过度旋转、屈曲时诱发或加剧 ,发作时间长短不等 ,可一瞬间 ,也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 ,还可发生猝倒 ,旋颈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电针结合头皮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我院中医门诊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60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每组80例。观察组女性52例,男性28例;年龄20~70岁。对照组女性41例,男性39例;年龄22~60岁。对照组施以普通的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电针结合头皮针治疗。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5%(78/8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1.3%(65/8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头皮针治疗颈性眩晕有效。  相似文献   

20.
斜圆刃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斜圆刃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斜圆刃针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10d的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斜圆刃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