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56层CTA技术术前评价肾癌患者肾动脉解剖变异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3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肾动脉CTA资料,应用VR、MIP及MPR技术重建肾动脉图像,观察肾动脉的起始走行及解剖变异情况。结果:136例肾癌患者肾动脉变异率为36. 03%(49/136),其中副肾动脉25例,提早分支17例,混合型7例;肾癌侧肾动脉出现变异22例,变异率为16. 18%(22/136)例,患侧与健侧肾动脉变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肿瘤侧共发现副肾动脉15例、提早分支7例,发现4支副肾动脉及1例提早分支为肿瘤异常供血动脉。结论:256层CTA能够清晰显示肾动脉的解剖及变异,可做为肾癌患者术前评估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术中因游离、剪断胆囊管时损伤胆囊动脉9例(50%),分离胆囊床时损伤胆囊动脉分支出血4例(22.2%),胆囊变异血管出血3例(16.7%),胆囊穿支血管出血2例(11.1%),处理方法采用钛夹钳夹、电凝止血,全组病例无中转开腹,术后未发生继发出血,无胆管损伤.结论:胆囊动脉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常见原因,只要术者掌握腹腔镜手术技巧及相应处理对策,均能获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治疗直径≤4cm的小肾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行NSS治疗小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并发症和随访生存情况。结果2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100~500(197.9±69.72)ml。2例患者输血治疗。术中胸膜损伤3例,肾动脉分支损伤3支,肾盏损伤2例,术后继发出血1例。随访时间6-80(50.6±10.91)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NSS手术是治疗小肾癌安全有效的方法,控制出血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微造瘘取石术(mPCNL)并发大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对收治的4例mPCNL术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行肾动脉造影:3例肾动脉出血,其中假性动脉瘤1例,肾动静脉瘘1例,叶间动脉损伤1例,均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成功,出血停止,1例静脉出血,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手术中操作规范,术后准确判断出血的原因并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地防治mPCNL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卓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602-460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及处理对策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08年10月~2011年12月间收治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震动脉出血的原因、处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结果 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主要有游离胆囊管时损伤胆囊动脉(104例),胆囊动脉变异导致出血(31例),分离胆囊床时损伤胆囊动脉分支(11例),胆囊穿支血管出血(4例).在术中采用钛夹钳夹、电凝止血等方法进行止血.所有患者无中转开腹者,无术后继发出血者.结论 解剖Calot三角方法不当或三角处粘连、变异,分离困难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的主要原因.清楚解剖,正确处理Calot三角,出血后遵循耐心压迫止血,钳夹、电凝的处理原则,控制胆囊动脉出血,达到患者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术中因游离、剪断胆囊管时损伤胆囊动脉9例(50%),分离胆囊床时损伤胆囊动脉分支出血4例(22.2%),胆囊变异血管出血3例(16.7%),胆囊穿支血管出血2例(11.1%),处理方法采用钛夹钳夹、电凝止血,全组病例无中转开腹,术后未发生继发出血,无胆管损伤。结论:胆囊动脉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常见原因,只要术者掌握腹腔镜手术技巧及相应处理对策,均能获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胡文江  赵亚平  傅强  文莉 《医疗装备》2011,24(12):27-29
目的:探讨移植肾术后肾动脉闭塞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临床证实的肾移植术后动脉闭塞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3例肾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完全闭塞,2例移植肾内多支段动脉及其分支闭塞,仅见一支段动脉充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术后肾动脉闭塞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剔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6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双侧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剔除术(动脉阻断组),与腹腔镜下采用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后子宫肌瘤剔除术(缩宫素组)52例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形成.结果 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动脉阻断组分别为(93.5±26.9)min和(50.4±23.3) ml,缩宫素组分别为(92.7±19.8) min和(132.0±43.5) ml,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阻断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缩宫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阻断组术后无1例血肿形成,缩宫素组3例术后血肿.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与腹腔镜下采用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后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较,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采用腹腔镜经后腹腔途径对62例肾肿瘤患者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腹腔镜下用自制橡皮筋或用哈巴狗钳阻断肾动脉,距肾肿瘤边缘0.5~ 1.0cm以超声刀切开肾实质完整切除肿瘤.结果 62例手术均顺利取得成功,手术时间(90.04±32.12) min,热缺血时间(27.33±11.52) min;出血量(150.13±101.52) ml;术后住院时间(9.13±2.75)d.无漏尿、残腔感染、术中输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前、术后患者血肌酐无明显变化.术后病理确诊恶性肿瘤52例,良性肿瘤10例.随访3~26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对直径小于4.0 cm的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疗效.方法 选择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84例患者,其中采用传统开放手术36例(开放手术组),采用后腹腔镜手术48例(后腹腔镜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后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问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或<0.01).后腹腔镜组术中发生肾静脉分支损伤1例,术后发生皮下气肿5例、血尿4例.开放手术组术中发生肾静脉损伤1例,术后发生血尿9例、乳糜漏1例、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延迟愈合4例.开放手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腹腔镜组(X2=4.27,P<0.05).术后随访3~78个月,后腹腔镜组未见复发,开放手术组术后3例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近期疗效肯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淋巴管结扎彻底、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以及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治疗乳糜尿最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术前CTA评估锁骨下动脉及分支对咯血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咯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根据影像资料进行介入治疗,再行锁骨性动脉造影,以DSA影像为对照,分析术前支气管动脉CTA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的影像结果。结果:50例咯血患者术前CTA、术中DSA分别显示锁骨下动脉或其分支动脉发出前述咯血责任血管16支、18支,以术中DSA为金标准,术前CTA的诊断符合率为88.89%(P0.05),18支锁骨下动脉起源的出血责任血管均成功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后随访结果良好。结论:术前CTA能够对咯血患者锁骨下动脉及分支的起源的出血责任血管进行准确评估,可为咯血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促进介入治疗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后腹腔镜T1a肾肿瘤剜除术(不阻断肾动脉)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以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科接诊的T1a期肾肿瘤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两组。观察组实施后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不阻断肾动脉)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腹腔镜阻断肾动脉手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情况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和肾功能情况,同时分析术前、术后2周以及术后1年的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21.4±33.2)min与术后住院时间(8.8±5.8)d均比观察组(129.6±31.9)min/(10.2±4.6)d短,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142.4±96.8)ml比观察组小(176.8±75.6)ml,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以及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46.8±5.1)ml/min显著比对照组(42.2±5.4)ml/min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5例出现肾功能受损而观察组患者肾功能均良好,未受损(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不阻断肾动脉)术后1年的肾小球滤过率高,对肾功能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栓塞术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选择性插管肾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4例肾癌、11例症状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72例肾损伤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肾动脉造影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及供血动脉后,将导管插到病变供血分支血管近侧进行栓塞.结果 肾癌术前辅助栓塞后均顺利切除患肾,术中见肾周和肿瘤周围形成明显水肿界限,容易剥离.9例晚期肾癌姑息性治疗后症状缓解.11例症状性RAML在栓塞后6个月,瘤体缩小15%~65%,平均42%.68例肾损伤出血在栓塞后第1~4天出血停止,肉眼血尿消失;2例严重肾碎裂伤,肾周巨大血肿,栓塞后休克得以控制并顺利接受手术;2例栓塞后再发出血,经第2次栓塞后出血停止.本组病例在栓塞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栓塞术可用于肾癌术前辅助治疗、晚期肾癌姑息性治疗及RAML和肾损伤出血的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脏破裂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肾脏破裂出血患者,行腹主动脉和肾动脉造影,明确肾动脉损伤或肾脏破裂的位置及程度,应用聚乙烯醇( PVA)颗粒和金属弹簧圈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20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后均明确肾动脉出血部位,2支以上肾动脉分支断裂3例,单支肾动脉分支断裂8例,假性动脉瘤5例,动静脉瘘4例.20例患者经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后,13例24h内肉眼血尿消失,5例48 h后肉眼血尿消失;2例肉眼血尿持续1周后消失,止血成功率100%.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除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又出现血尿外,其余患者均无血尿复发.介入治疗后1周16例患者血红蛋白> 110g/L,4例患者血红蛋白在60~ 110 g/L.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脏破裂出血,疗效确切,创伤小,安全性高,可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CTA)对腰动脉的显示情况,分析腰动脉的影像学解剖特点。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仪和静脉注射碘对比剂,对100例患者进行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使用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血管三维重建,观察腰动脉起源、与腹主动脉的交角、腰动脉间距以及追踪腰动脉的细小分支Adamkiewicz动脉(AKA)、第5对腰动脉的显影率及起源与走行。结果 100例患者CTA共检出778支腰动脉,其中,752支腰动脉起源于腹主动脉背侧,26支腰动脉共干;腰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374支腰动脉以直角发出,再向上向后行走于腰椎两侧缘(<20o);194支呈正常型;210支例呈垂直型。相邻腰动脉的间距分别为:(30.88±5.76)mm、(28.74±5.65)mm、(24.42±3.88)mm。结论 MSCTA能够准确地、非损伤地显示腰动脉的解剖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微创经皮肾镜取石(MPCNL)术后出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8例MPCNL术后出血患者行肾动脉造影,并采用不同栓塞材料对出血动脉行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分析其肾动脉造影表现、栓塞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结果 48例患者经肾动脉造影后均可明确肾动脉出血部位,造影剂外渗伴假性动脉瘤28例,血管破裂对比剂外渗20例.经超选择插管明胶海绵颗粒或弹簧钢圈栓塞后均能有效止血,其中采用聚乙烯醇颗粒(PVA)+弹簧钢圈12例、明胶海绵+弹簧钢圈24例、PVA+明胶海绵+弹簧钢圈12例.栓塞后造影显示出血动脉中断闭塞,对比剂外溢出血染色现象消失,术后1~2d肉眼血尿消失.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肾功能等独特的优越性,可以作为MPCNL术后严重肾出血的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盂输尿管结石伴重度肾积水26例,肾萎缩8例,肾结核8例,肾癌4例,肾盂癌2例.结果 48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10-205min,平均(167.5±20.4min;术中出血100~780 ml,平均(187.5±28.7)ml;2例术中输血200 ml和400 ml,术后住院时间5~9 d,平均(7.9±2.7)d;术中、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随访5~76个月,4例肾癌和2例肾盂癌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可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经验,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的肾癌患者39例.结果 37例手术获得成功,中转开放手术2例.手术时间(115.37±23.18)min,出血量(94.25±10.87)ml,术后住院时间(9.28±1.33)d.1例输血400 ml,3例发生皮下气肿,5例腹膜破裂,2例背部穿刺切口渗血.术后随访(34.69±4.71)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创伤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及联合侧支动脉栓塞控制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143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单纯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B组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后经髂外动脉造影发现有侧支动脉,再行侧支动脉栓塞,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血压、心率。结果:A组89例患者中有2例手术失败,手术成功率为97.75%,B组54例患者,无手术失败,手术成功率为100.00%。A组手术时间(46.91±7.86)min,B组(58.55±8.19)min,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t=-0.448,P<0.001),A组术后血压(116.30±12.75)/(72.57±6.19)mmHg,术后心率(90.23±11.65)次/min,与B组(118.31±11.37)/(76.25±5.97)mmHg,(88.38±10.71)次/min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9,P=0.897;t=1.606,P=0.111)。结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联合侧支动脉栓塞可以有效控制产后出血,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出血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友庆 《工企医刊》2001,14(3):89-90
我院自1995年12月~2000年2月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750例,因术中对应该切断的血管止血不完善或损伤了与胆囊无关的血管导致术中或术后大量出血4例。其中3例因胆囊动脉出血中转开腹,另1例术后引流管渗血腹腔镜再次检查确定为胆囊床渗血,吸净血块后明胶海绵压迫止血而痊愈。现就出血这一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的经验报告如下。 1 LC并发出血的常见原因 1.1 胆囊动脉出血 LC发生出血的常见原因:(1)胆囊动脉在其起源、行程、数目等的解剖变异较多,事先无法了解,有时解剖三角时未发现胆囊动脉,而剥离胆囊时胆囊动脉切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