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沙生蜡菊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沙生蜡菊[Helichrysum arenarium(L.)Moench]全草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通过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等方法分离提纯,利用UV,1H-NMR,13C-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黄酮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kaempferol,Ⅰ)、槲皮素(quercetin,Ⅱ)、芹菜素(apigenin,Ⅲ)、柚皮素(naringenin,Ⅳ)、木犀草素(luteolin,Ⅴ)、蒙花苷(linarin,Ⅵ)、柯伊利素(chrysoeriol,Ⅶ)、4′,5,7-三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jaceosidin,Ⅷ),4′,3,5,7-四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spinacetin,Ⅸ)。结论化合物Ⅵ~Ⅸ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沙生蜡菊花中的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沙生蜡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柱色谱)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沙生蜡菊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1),芹菜素-7-O-β-D-龙胆二糖苷(apigenin 7-O-β-D-gen-tiobioside,2),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cetin 3-O-rutinoside,3),芹菜素-7,4'-二-O-葡萄糖苷(apigenin-7,4'-di-O-β-D-glucopyranasideside,4),山柰酚-3,4'-二-O-葡萄糖苷(kaempferol-3,4'-di-O-β-D-glucopyranoside,5),槲皮素-3,3'-O-二葡萄糖(quercetin-3,3'-di-O-β-D-glucopyranaside,6),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 methyl ester,7).结论:化合物2,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沙生蜡菊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柱色谱)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核磁数据分析并结合CD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沙生蜡菊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HelichrysinA(1)、(2R)-HelichrysinA(2)、Narin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3)、(2R,3R)-Dihydrokaempferol-7-O-β-D—glucoside(4)、HeliciosideA(5)、(2R)-Eriodictyol-5-O-β-D—glucoside(6)、(2S)-Naringenin-5,7-di—O-β-D—glucoside(7)、(2R)-Naringenin-5,7-di-O-β-D—glucoside(8)。结论:化合物1-8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2、3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南川斑鸠菊(Vernonia bockiana)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南川斑鸠菊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 -[4- hydroxymethacryloyloxy]- 10 - hydroxyhirsutinolide - 13 -O - acetate(1),piptocarphin F(2),lirioresinol B(3),山萘酚-3-芸香糖苷(kaempferol 3 -0 - rutinoside,4),咖啡酸乙酯(caffeic acid ethyl ester,5),槲皮素(quercetin,6).结论 化合物1、3、4、5、6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芙蓉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菊科芙蓉菊属植物芙蓉菊的全草中分离得到5个三萜、1个甾醇、1个碱基和1个六元环醇,经谱学分析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乙酯(1),蒲公英赛醇(2),α-香树脂醇乙酯(3),β-香树脂醇乙酯(4),β-谷甾醇(5),3β-乙酰氧基-12-乌苏烯-11-酮(6),尿嘧啶(7)和5-O-甲基-myo-肌醇(8)。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7.
松果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松果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GC-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从松果菊根挥发油中共分离出了24个成分,鉴定出了16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烯类(3.21%)、烷类(30.1%)、酸类(3.27%),其中甲基十六烷含量最高为28.15%。9,12-十八碳二烯酸单甘油酯、9,12,15-十八碳三烯酸单甘油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首次在该属植物中鉴定出。结论:为松果菊挥发油成分的系统分析提供了资料,特别是为我国松果菊质量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Zhang XG  Yan WQ  Lin YT  Liu XJ  Lin XY  Zhang YH 《中药材》2011,34(3):383-386
目的:对卤地菊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色谱法和波谱分析法对卤地菊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从卤地菊全草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映-贝壳杉-16-烯-19-酸(Ⅰ)、对映-贝壳杉-16α,17-二羟基-19-酸(Ⅱ)、对映-贝壳杉-15α-异戊烯酰-16-烯-19-酸(Ⅲ)、β-谷甾醇(Ⅳ)、豆甾醇(Ⅴ)、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和正二十六烷醇(Ⅶ)。结论:化合物Ⅰ~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筛选驱虫斑鸠菊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生物活性追踪的方式,采用溶剂法、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及柱色谱法对驱虫斑鸠菊成熟果实进行抗肿瘤化学成分的分离筛选。结果:分离并确定了4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紫铆素、紫铆查尔酮、5,6,7,4’-四羟基黄酮、圣草酚,其中化合物圣草酚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获得;同时经M1Tr法测定,紫铆素和紫铆查尔酮对黑色素瘤细胞株(B16、A375)均有抑制作用,且IC50值小于10uLg·mL^-1。结论:本文结果为进一步探讨驱虫斑鸠菊药材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小紫金牛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瑶族草药小紫金牛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小紫金牛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采用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的方法,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水杨酸(1),对羟基间甲氧基苯甲酸(2),没食子酸乙酯(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4),原儿茶酸(5),没食子酸(6)和儿茶素(7)。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
维药驱虫斑鸠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驱虫斑鸠菊的化学成分。方法驱虫斑鸠菊醇提物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反复柱层析、分离纯化,用有机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甘草素(1)、异甘草素(2)、紫铆亭(3)、紫铆花素(4)。结论化合物1~2均为首次从驱虫斑鸠菊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鲍雯雯  周国儿  胡华杰 《新中医》2016,48(9):213-214
正芙蓉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e(L)Makino]为菊科芙蓉菊属植物,性味辛苦,微温,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痛、胃脘冷痛~[1],具有祛风除湿、散结消肿、镇惊解毒的作用~[2],并能治疗风寒感冒、支气管炎、百日咳以及痈疽、疔疮等~[3],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作者主要介绍芙蓉菊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药理作用1.1抗氧化作用孟雪等~[4]研究芙蓉菊多糖体外的抗氧化活  相似文献   

13.
菊叶千里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对菊科千里光属植物菊叶千里光Senecio chrysanthemoides全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薄层制备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NMR和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菊叶千里光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千里光菲林碱(1),千里光碱(2),1,2-dihydrocacalohastine(3),桉叶醇-4(15)-烯-1β,6α-二醇(4),7,11,15-三甲基-3-亚甲基十六烷-1,2-二醇(5),款冬二醇3-O-棕榈酸酯(6),马尼拉二醇3-O-棕榈酸酯(7),款冬二醇(8),马尼拉二醇(9),β-香树脂醇(10),α-香树脂醇(11),自桦脂醇(12),loranthol(13),(+)-丁香树脂酚(14),1-羟基-4-酮-环己烯-1-乙酸酯(15),2,6-二甲氧基对苯醌(16),豆甾-5,22-二烯-3β-羟基-7-酮(17),豆甾-5,22-二烯-7-酮(18),豆甾4-烯-3-酮(19),豆甾-4,22-二烯-3-酮(20),β-谷甾醇(21),豆甾醇(22),胡萝卜苷(23),十一烷酸甘油酯(24)和十一烷酸甲酯(25).讨论:化合物5~9,13,17~20和24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顶羽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研究顶羽菊Acroptilon repen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 9β-二羟基去氢木香内酯(1),cynaropicrin(2),芹菜素(3),豆甾醇(4),4′-羟基汉黄芩素(5),咖啡酸乙酯(6),对甲氧基桂皮酸(7),木犀草素(8),胡萝卜苷(9),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0),丁香苷(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11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三种松果菊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松果菊是菊科Compositae松果菊属Echinacea植物,分布在北美洲,该属植物约有9种[1] ,主要药用种是狭叶松果菊E .angustifolia ,紫花松果菊E .purpurea和淡紫松果菊E .pallida。松果菊的治疗用途十分广泛,可以治疗各种炎症和感染,其疗效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的肯定[1~4] 。对松果菊的研究也日趋深入,有关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现将其化学和药理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1 化  相似文献   

16.
了哥王芳香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欢  薛珺一  李药兰  岑颖洲 《中药材》2008,31(8):1174-1176
目的:对了哥王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从了哥王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化合物,采用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的方法,确定它们的结构.结果:共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Ⅰ)、对羟基苯甲酸甲酯(Ⅱ),2,4,6-三羟基苯甲酸甲酯(Ⅲ)和芫花素(Ⅳ).结论: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亦首次从瑞香科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矮丛风毛菊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藏药矮丛风毛菊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对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八烷醇(1)、正三十六烷醇(2)、伞形花内酯 (3)、东莨菪素(4)、异东莨菪素(5)、1,3,7,8-四羟基酮(6)、肉桂酸(7)、豆甾醇(8)、菜油甾醇(9)、胆甾醇 (10)、β-谷甾醇(11)、芹菜素(12)、刺槐素(13)、deacylcynaropicrin(14)、kandavanolide(15)、acetylation of kandavanolide(16)及robustaflavone 4’,4’-dimethyl ether(17)。结论:化合物1-13、15-17均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六棱菊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棱菊属植物在民间广泛用于清热解毒,我国有3种,分别为六棱菊Laggera alata、假六棱菊L.inter-media和翼齿六棱菊L.pterodonta。现代临床医学研究显示翼齿六棱菊(臭灵丹)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10余年来,对本属化学成分的研究已鉴定100余种化合物。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本属植物,作者就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褐煤蜡树脂是精制褐煤蜡工业生产中从褐煤粗蜡里脱除的大量副产物,目前尚无有效利用途径.为实现褐煤蜡树脂的合理开发,本实验首次采用现代化学分离方法和波谱学方法,对云南峨山产褐煤中树脂成分进行了深入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3-酮基-木栓烷酮(1),3-羟基1-木栓烷醇(2),3-羟基-齐墩果内酯(3),24(R)-3β-豆甾醇(4)邻苯二甲酸-二(3-甲基-已烷基)酯(5),已烷酸甲酯(6),十六烷酸甲酯(7),十四烷(8),十二烷(9)和庚烷(10).以上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褐煤蜡树脂中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细梗紫菊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细梗紫菊Notoseris gracilipe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抗菌活性测试。方法 以甲醇室温提取,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NMR等波谱数据鉴定结构。按常规方法进行抗菌活性的定性测定。结果 从细梗紫菊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2个化合物,其中8个为倍半萜内酯:jacquilenin(Ⅰ),scorzoside(Ⅱ),ixerisosideD(Ⅲ),austricin(Ⅳ),notoserolideA(Ⅴ),crepidiasideB(Ⅶ)和lactusideB(Ⅷ)。另外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7-二羟基香豆素(Ⅸ),野莴苣苷(Ⅹ),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Ⅺ)和胡萝卜苷(Ⅻ)。倍半萜内酯的抗菌实验表明化合物Ⅰ和Ⅱ对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 cereus AS.1.1688)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 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