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CDC6、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以探讨宫颈癌的发生机制,进一步寻找有利于宫颈癌诊断的新的分子标志物,以指导其诊断与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0例宫颈癌、2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20例CINⅡ-Ⅲ、20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CDC6、Survivin的检测,同时采用PCR技术检测HPV16/18感染情况.[结果](1)在宫颈癌组织中CDC6和Survivin表达的阳性率高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CDC6和SurvMn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C6、Survivin阳性表达率均与年龄分组、临床分期无关(均P>0.05). (2)HPV16/18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中的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无关(均P>0.05). (3)在宫颈癌组织中CDC6与HPV16/18感染呈正相关(P<0.05),Survivin与CDC6、HPV16/18感染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鲴织中CDC6、Survivin表达的改变可能与HPV16/18感染有关,且互相作用,共同影响CIN的发展及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接触性出血与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生殖道感染的关系,并探讨预防其发生的策略.方法 选择45例宫颈刮片异常的接触性出血患者(研究组)和45例无接触性出血但宫颈刮片异常患者(对照组)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同时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 DNA、支原体、细菌性阴道病(BV)、滴虫检测.结果 研究组宫颈癌、CIN发生率[8.89%(4/45)和26.67%(12/45)]明显高于对照组[0和17.78% (8/45)] (P< 0.05);研究组高危型HPV DNA、支原体检出率[ 35.56%(16/45)和24.44%( 11/45)]明显高于对照组[22.22%(10/45)和8.89%(4/45)](P<0.05),BV、滴虫检出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CIN患者高危型HPV DNA、支原体、BV、滴虫检出率高于宫颈炎(P<0.05).结论 接触性出血与宫颈癌关系密切;高危型HPV、支原体、BV、滴虫与宫颈癌及CIN发生有密切关系,积极预防及治疗生殖道感染是降低宫颈癌、CIN发生的关键环节;高危型HPV、支原体感染在接触性出血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控制这些因素的发生,可以降低接触性出血的发生概率,继而控制宫颈癌、CIN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R-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45例CINⅡ、53例CIN Ⅲ及68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的HR-HPV进行检测,并应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R-HPV各亚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CIN Ⅰ患者HR-HPV阳性率为75.00%(24/32),CIN Ⅱ患者HR-HPV阳性率为80.00%(36/45),CIN Ⅲ患者HR-HPV阳性率为84.91%(45/53),浸润性宫颈癌患者HR-HPV阳性率为89.71%(61/68).不同级别CIN患者与浸润性宫颈癌患者HR-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乳头瘤病毒(HPV) 16分布频率按CIN Ⅰ、CINⅡ、CIN Ⅲ的顺序递增[15.6% (5/32)、22.2%(10/45)、28.3%( 15/53)],OR值也呈递增趋势(3.23、5.34、6.23).结论 HPV16感染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颈疾病与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的相关性,以期为诊断与预测宫颈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9月诊治的232例宫颈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法(HC-Ⅱ)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 (HPV-D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病毒载量用相对荧光光度值(RLU)/阳性定标域值(CO)表示,并行阴道镜多点定位活检,所选患者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确诊标准,根据宫颈病理组织学结果和HR-HPV病毒含量作分组,分析宫颈疾病与生殖道HR-HP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232例患者中HR-HPV阳性检出72例,阳性率31.03%,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患者HR-HP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14%、61.54%、81.82%和100.00%,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患者10.27% (P<0.01);CIN和宫颈癌患者HR-HPV病毒载量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患者(P<0.01),但不同宫颈疾病病变程度与HR-HPV病毒载量大小各组分布不完全相符.结论 生殖道HR-HPV感染与慢性宫颈炎的发生关系不大,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影响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Fhit、Survivin在宫颈正常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与HR-HPV感染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SABC法检测Fhit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并于术前采用HC-Ⅱ法检测HR-HPV感染情况.结果 Fhit和Survivin表达成负相关(P〈0.05).Fhit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和淋巴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Survivin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相关(P〈0.05).Surviv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和HR-HPV感染率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而Fhit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以上两者成负相关(P〈0.05).结论 Fhit表达缺失发生在CIN期,Survivin则参与了宫颈癌发生、侵袭和转移的过程,并与HR-HPV感染导致的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FEZ1和p1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3例CIN组织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FEZ1、p16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宫颈组织、CIN Ⅰ、CINⅡ、CINⅢ中,FEZ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9/10)、67.9%(19/28)、36.0% (9/25)、22.5%(9/40),p1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 (1/10)、32.1%(9/28)、76.0%(19/25)、92.5%(37/40).FEZ1在CIN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16则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CIN Ⅰ与CINⅢ间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INⅡ与CINⅢ间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Z1与p16在CIN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12,P<0.01).结论 FEZ1的异常低表达与p16的异常高表达参与了CIN的发生、发展过程,二者的联合检测可为CIN的诊断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前后的高危型HPV(HR-HPV)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432例CIN患者进行LEEP术治疗,术前检测HR-HPV,术后6个月复查HR-HPV、TCT、阴道镜.结果 432例CIN患者LEEP术前及术后HR-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73,P=0.000);CIN患者LEEP术后6个月HPV转阴率为89.8% (361/402),CIN Ⅰ HR-HPV转阴率最高,其次分别为CINⅡ和CINⅢ,CIN Ⅰ HR-HPV转阴率与CIN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9,P<0.05),但与CIN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患者术前HR-HPV负荷量1~<10 pg/ml者和10~<500 pg/ml者,术后6个月HR-HPV转阴率分别为100%,97.6%,两者HR-HPV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患者术前HR-HPV负荷量500~1000 pg/ml者和>1000 pg/ml者,术后6个月HR-HPV转阴率分别为75.4%,61.82%,两者HR-HPV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患者术前HR-HPV负荷量1~<10 pg/ml者和10~<500 pg/ml者,术后HR-HPV清除率高于HR-HPV负荷量500~1000 pg/ml者和>1000pg/ml者,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57,64.89,23.99,42.67,P=0.000);CIN患者行LEEP术治愈率为88.7%;术后复查发现的42例CIN患者,40例HR-HPV阳性,2例阴性,HR-HPV预测病变残留率为95.2%.结论 LEEP是治疗CIN、清除女性宫颈HR-HPV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前HR-HPV负荷量高低与术后病毒清除率有关,术前HR-HPV负荷量>500 pg/ml时清除率明显降低;术后检测HR-HPV对宫颈病变的残留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类染色体端粒酶RNA(hTERC)在甘肃地区不同程度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FISH)检测甘肃地区22例宫颈炎、7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27例浸润性宫颈癌脱落细胞hTERC的表达情况.结果 甘肃地区hTERC在宫颈炎、CIN 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22.9%,57.1%,72.2%和100%,CINⅡ、CINⅢ、宫颈癌组与正常组比较,hTERC基因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INⅠ与CINⅡ/Ⅲ、CINⅠ与宫颈癌比较、CINⅡ/Ⅲ与宫颈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hTERC基因表达率增加,hTERC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甘肃地区hTERC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提示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瘦素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于同济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42例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组织病理学结果将其分别纳入宫颈炎组(n=12)、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n=23)、CINⅡ组(n=25)、CINⅢ组(n=21)及宫颈癌组(n=58),分别测定各组瘦素表达强度及利用CD34标记宫颈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瘦素在宫颈炎组、CIN各组及宫颈癌组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且其余4组分别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瘦素和CD34表达与宫颈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宫颈癌组中MVD值随瘦素和CD34表达强度增强逐渐升高,且不同表达强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瘦素是宫颈癌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瘦素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陈金石  李隆玉  李凌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282-4285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HPV16/18)感染及多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宫颈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48例宫颈腺癌组织中HPV16/18 DNA及p1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腺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48例宫颈腺癌中HPV16/18感染阳性34例,HPV16/18感染率在不同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组织学类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强阳性表达34例,宫颈腺癌在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感染阳性患者中p16蛋白的强阳性表达率94.12%与HPV16/18感染阴性患者中p16蛋白的强阳性表达率1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V16/18的感染与宫颈腺癌的进展无关,p16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宫颈腺癌病程进展中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学类型有相关.p16蛋白强阳性表达可以作为宫颈腺癌筛查HPV16/18感染的一种免疫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医疗服务操作分类与编码是医学信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数据提取、分析和应用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多国一直致力于开发、更新和维护此分类与编码。我国此前一直沿袭美国准备在2014年停止使用的ICD-9-CM-3(卷3),中国需要结合国际主流设计思路,根据国情开发出适宜的多轴、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操作分类与编码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主要就引起卵巢黄体功能不健的因素 ,分别从激素调节、细胞因子 (VEGF、TNF α、BFGF、IFN γ、IGF)、C myc、Fas、SGP 2基因调控以及细胞连接、细胞粘附分子、NO等对卵巢功能的调节及对黄体细胞的凋亡影响进行阐述 ,认为卵泡发育不良、颗粒细胞、黄体细胞的凋亡与黄体功能不足有密切的关系。且多种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产物参与此过程的调控。深入的研究这一调控机制 ,对于进一步了解卵巢卵泡生长发育、卵泡闭锁及黄体细胞凋亡的内在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环境中双酚A的污染及降解去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10年来随着科学与社会的发展,环境雌激素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双酚A是环境雌激素的一种,用途广泛,但具有多方面的毒性。对其毒理、污染及降解去除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该文拟对上述几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HIS与PACS软件融合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实现PACS与HIS的系统集成。方法:使用Powerbuilder设计电子申请系统,利用Oracle存储过程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同步。结果:完成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PACS/HIS软件融合,经临床应用,反应良好。结论:系统集成应根据医院需求,由信息科牵头,多方论证,遵循高可用性、低耦合度的原则,在保证软件实用、流程合理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地压缩新旧流程的共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明确2002~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备资产配置变化情况。方法全国系统抽样调查省市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各类设备配置种类和数量,计算设备资产,和标准比较得到缺口。结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设备资产配置明显增加,但缺口仍然很大,就A类设备缺口达到50·2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合成的依布哂啉(Ebselen Ebs)的纯度、杂质并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方法 Ebs测定采用自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杂质(苯胺)采用比色法,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成年大鼠1次性灌胃,观察24h内死亡率。结果 Ebs纯度为99.95%~99.99%,苯胺含量为0.00017%~0.00019%,大鼠1次经口的LD50为2355.05mg/kg。结论 Ebs质量可靠,安全性高,可供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我国卫生部把伤害纳入疾病预防控制的内容,明确该项工作包括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三部分.那么,伤害的定义是什么?伤害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其预防控制工作的对象又是什么?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够知晓伤害预防与控制的目标和预防医学在伤害控制工作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依布哂啉的稳定性及杂质和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合成的依布哂啉(Ebs)的稳定性和杂质及急性毒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8℃及室温下和0-4年中的Ebs的含量;亚硝酸盐氮和苯胺分别用比色法测定,成年小鼠3次/24h灌胃的死亡率。结果Ebs在2-8℃中可保存3年,亚硝酸盐氮和苯胺的含量为4.83μg/kg和1.78mg/kg,小鼠3次经口的LD50为2355.05mg/kg。结论Ebs质量可靠,性能稳定,安全性高,可供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20.
A group of 101 women, aged 40-65 years consisted of 48 premenopausal subjects and 53 postmenopausal ones living in Daegu and Gyeongbuk area in Korea were evaluated with their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lifestyle factors, nutrient and phytoestrogen intakes, blood and urinary indices concerning antioxidant status and bone metabolism. Body mass index (BMI), waist hip ratio (WHR)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of the postmenopausal wome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23.8, 0.86, and 126.9 mmHg, respectively) than those of the premenopausal women (22.6, 0.82, and 115.9 mmHg; respectively). Nutrient intakes of the postmenopausal and premenopausal groups were not different except lower fat intake and higher dietary fiber and iron intakes in the postmenopausal group. Daily total phytoestrogen intak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ostmenopausal group (48.54 mg) than the premenopausal (31.41 mg) and was resulted mostly from higher intakes of daidzein and genistein from soy and soy products (45.42 mg vs 28.91 mg). Serum genistein level and excretion of enterolactone, major lignan metabolite, were not ver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erum retinal and α- tocopherol levels were higher in the postmenopausal group but TBARS levels were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erum osteocalcin (7.18 ng/mL) and urinary deoxypyridinoline (7.15 nmol/mmol creatinine), in the postmenopaus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premenopausal group (4.80 ng/mL, 5.95 nmol/mmol creatinine). Urinary excretion of enterolacton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rum osetocalcin in premenopausal women and serum genistein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urinary DPD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Dietary phytoestrogen intak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rum level of TBARS in all subjec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ffect of total phytoestrogen intake is beneficial on body antioxidant status in all middle-aged women regardless of menopause but the effect on bone metabolism appears different by the type of the phytoestrogen and the menopausal st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