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中药足浴治疗部队官兵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的足底筋膜炎军人患者19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两组均采用体外冲击波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外用中药足浴。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和3个月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1和3个月两组患者的VAS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1.71±1.37)分vs.(2.56±1.22)分、(1.01±0.89)分vs.(2.13±1.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95.83%vs. 91.67%),且长期疗效优于对照组(100%vs. 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药足浴对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疼痛减轻明显,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疗效持久,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47例腰椎术后并发椎间盘炎患者的诊治经过并随访,探讨其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分析2001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7例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患者病情,其中保守治疗25例,保守治疗1周无效而改行手术治疗5例(分析时归入手术组),一期手术治疗17例;运用VAS疼痛评分系统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1年以上随访,影像学提示植骨融合良好,未出现椎间盘炎复发;保守组治疗后1个月、1年VAS评分分别为(2.88±0.73)、(1.40±1.04)分,ODI指数分别为(22.12±4.10)%、(7.48±1.87)%,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治疗后1个月、1年VAS评分分别为(2.41±0.50)、(1.27±1.08)分,ODI指数分别为(14.27±3.76)%、(6.86±1.93)%,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1个月时手术组VAS评分及ODI指数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1年时这两项指标间的差异则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椎术后并发椎间盘炎,应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式,对于保守治疗≥1周无好转病例,应及时手术治疗;正确选择治疗方式,远期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泉州市某医院收治的12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封闭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封闭组患者采用局部封闭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ESWT进行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周及2个月时肘部疼痛程度,采用Das评分法评估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患者疗程结束半年内的重复就诊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周和2个月时肘部VAS评分低于封闭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封闭组患者,治疗结束半年后重复就诊率低于封闭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WT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行改良PVP治疗的OVCF患者19例(22个椎体),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拍摄正侧位X线片.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Cobb角以及术前、术后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估改良PVP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2.8±1.2)、(2.9±1.1)分比(7.9±1.0)分,P<0.05];术后1周、术后1年的Cobb角较术前明显降低[(21.5±4.2).、(22.2±3.8)o比(37.8±5.3).,P< 0.05];术后6个月ADL评分显著优于术前[(86.0±7.2)分比(43.0±8.7)分,P<0.05].3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无明显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改良PVP可以扩大椎体终板下骨水泥的填充空间,最大限度恢复了椎体的正常高度,可作为临床上OVCF的理想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 - 6月岱山县中医院骨伤科就诊的90例门诊和住院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玻璃酸钠组(对照组)和玻璃酸钠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组(观察组), 每组45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5周、6个月,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疼痛变化情况;同时,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5周、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 两组患者VAS评分[(7.4 ± 1.5)比(7.3 ± 1.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24, P = 0.812);治疗后5周[(5.3 ± 1.1)比(4.1 ± 1.2)分]、6个月[(4.0 ± 0.8)比(3.2 ± 0.9)分],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5.54、5.32, P均< 0.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5周、6个月VAS评分均较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治疗后5周,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44.4%(20/45)比48.9%(22/45)]比较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应用国产R-2000B射频消融器对112例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阶梯式升温法进行多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通过对比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疗效等级结果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 术前VAS评分(7.60±1.12)分,术后3 d(3.10±1.05)分,术后6个月(2.90±0.92)分,术前与术后3d、6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DI 47.6±8.3,术后3个月25.5±6.7,术后6个月23.7±6.2,术前与术后3、6个月O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优66例,良32例,可10例,无效4例,优良率为87.5%(98/112).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多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明显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玉成  邢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155+3158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网球肘的疗效。[方法]应用国产ESWO冲击波骨科治疗机治疗网球肘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以痛点为中心,行体外冲击波疗法;对照组行按摩、药物、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治疗后第4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8周和第12周,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SWT对网球肘所致的疼痛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冲击波与等离子刀用于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6月74例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7),分别给予体外冲击波与等离子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有效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7.2±0.4)、(7.4±0.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3.4±0.3)、(4.8±0.5)分],且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离子刀与冲击波均能有效缓解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等离子刀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对胫骨结节骨软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胫骨结节骨软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疗法;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减少运动量和充分休息局部制动.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胫骨结节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分别为(2.2±1.3)分比(7.9±2.4)分、(4.8±2.6)分比(8.2±2.5)分,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愈率[83.33%(25/30)]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疗法是胫骨结节骨软骨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共选取50例跖筋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给予超短波、磁疗、中频电疗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治疗时给予精心细致的护理。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4周,对2组患者疼痛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体外冲击波治疗组疗效显著,症状改善率及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能迅速缓解局部疼痛及改善功能,疗效稳定持久且优于物理因子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鼻腔冲洗及内镜下鼻腔清理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8例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采用每天鼻腔冲洗及定期内镜下鼻腔清理治疗6个月;根据慢性鼻窦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38例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Lund-Mackey鼻窦CT评分治疗前为(7.37±1.44)分,治疗后为(3.23±1.07)分,VAS评分治疗前为(8.21±1.57)分,治疗后为(3.01±1.16)分,两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腔冲洗及内镜下鼻腔清理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粘连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asl analoguescale,VAS)、Melle评分记录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对比并观察疗效。继续给予功能锻炼治疗,3个月后采用VAS、Melle评分记录前后症状积分变化,对比并观察远期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VAS0-VAS1(4.38±0.69)分,Melle0-Melle1(4.02±0.68)分;治疗3月后,VAS0-VAS2(6.40±0.80)分,VAS1-VAS2(2.02±0.79)分,Mella0-Mella2(6.40±1.12)分,Mella1-Mella2(2.38±0.96)分,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结论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是治疗肩周炎粘连前期的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脏大神经切断术治疗胰腺癌晚期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27例胰腺癌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和/或腰背部痛,其中治疗组16例患者在处理原发病的同时,行左侧内脏大神经切断术,对照组11例仅对原发病进行处理.结果 术后3、6个月为随访时限,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治疗组术前VAS评分(6.06±1.93)分,术后3、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2.67±1.68)、(2.69±1.7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前VAS评分(5.91±1.87)分,术后3、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5.11±2.03)、(5.33±2.2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均无副损伤,术后均未出现严重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需要处理原发病的胰腺癌晚期患者,左侧内脏大神经切断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缓解疼痛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氨基葡萄糖联合玻璃酸钠对大骨节病(KB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烟台山医院南院收治的膝关节KBD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置换组。对照组患者予以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置换组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6个月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采集患者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6个月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年龄为(53.76±7.33)岁;男19例,女2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54.18±7.06)岁;男20例,女22例。置换组患者年龄为(55.17±6.43)岁;男17例,女13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39/42)高于对照组(76.19%,32/42,χ2=4.459,P<0.05)。治疗后6周、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4.10±1.21)、(3.16±0.9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48±1.17)、(4.06±0.74)分,P均<0.05];治疗后6周,置换组VAS评分[(3.28±0.89)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6周、6个月,观察组WOMAC评分[(40.72±4.19)、(25.86±3.0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8.29±2.16)、(36.81±3.13)分,P均<0.05],置换组WOMAC评分[(29.68±4.22)、(23.57±3.86)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均<0.05)。治疗后6周、6个月,观察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9.28±2.74)、(6.85±2.27),(12.66±4.54)、(10.34±3.48)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78±2.79)、(10.36±2.63),(15.51±4.63)、(14.64±4.27)pg/ml,P均<0.05)],治疗后6周、6个月,置换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6.12±3.55)、(5.39±2.23),(10.42±3.13)、(8.19±3.15)pg/ml]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均<0.05)。结论氨基葡萄糖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于膝关节KBD患者有一定的炎症缓解作用,改善疼痛及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但与膝关节置换比较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聚焦超声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给予聚焦超声波治疗.采用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VAS)、Lsholm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评定患者的康复疗效.结果 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1、2、4周后膝关节疼痛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5.9±1.6)分、(59.7±7.5)分、(35.1±8.3)°,(3.2±1.7)分、(69.3±8.1)分、(85.2±8.6)°,(1.5±1.3)分、(89.6±8.5)分、(106.5±9.8)°]均较治疗前[(7.8±1.9)分、(36.9±7.4)分、(11.8±7.6)°]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聚焦超声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价值.方法 CT引导下对42例症状性椎体血管瘤患者的49个病变椎体行经皮穿刺后进入椎体并注入骨水泥.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段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使用止痛药物评分及远期综合疗效WHO标准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2例患者(49个病变椎体)手术成功率为100.0%( 42/42),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 18( 12.50±1.15)个月,所有病变椎体影像学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和椎体塌陷.VAS评分由术前的(7.64±1.29)分降至术后l~3 d的(4.82±1.21)分和术后3~6个月的(0.22±0.19)分(P<0.05);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的(3.4±0.9)分降至术后1~3 d的(2.1±0.6)分和术后3~6个月的(1.0±0.3)分(P<0.05);使用止痛药物评分由术前的(1.9±0.6)分降至术后l ~3d的(1.1±0.2)分和术后3~6个月的(0.2±0.1)分(P<0.05).术后远期综合疗效WHO标准评价:有效率为97.6%(41/42).结论 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有效缓解椎体血管瘤引起的疼痛,增加椎体的稳定性,改善运动功能,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较C型臂X线机引导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双侧注入小剂量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特点与疗效.方法 共收治OVCF患者136例(172个椎体),均采用PKP双侧注入小剂量骨水泥治疗.术中记录注入骨水泥的量,术后72 h及3个月随访时观察VAS评分的改善率、骨水泥向椎体外渗漏率、患者日常活动功能障碍的变化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172个椎体均穿刺成功,骨水泥在椎体内左右对称均匀分布.手术时间为30 ~ 40 min/椎,无穿刺并发症.骨水泥注射量3.0 ~6.0(3.3±0.2)ml/椎.无骨水泥渗漏及栓塞等并发症.术后72 h[(2.4±1.5)分]及3个月随访时[(1.1±1.0)分]的疼痛VAS评分较术前[(8.2±1.3)分]明显改善(P<0.01),且术后3个月时的改善程度较术后72 h更明显(P<0.01);术后72h[(76.9±5.4)分]及3个月随访时[(93.2±5.2)分]的日常活动能力BI评分较术前[(52.4±6.5)分]明显改善(P<0.01),且术后3个月时的改善程度较术后72 h更明显(P<0.01).结论 经皮穿刺双侧注入小剂量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采用Herbert螺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Herbert螺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26例,观察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摄X线片以及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判断术后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患侧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顺利,术中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等组织结构的损伤,手术时间25~45 (27±6)min,出血量(25±9) ml,手术切口(2.5±1.2) cm.术后患者疼痛均立即得到缓解,患者住院时间(4.5±1.7)d.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 13.4±0.4)个月,骨折愈合以骨折全部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为标准.患者术前Constant-Murley评分为(49.78±2.30)分,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69.22±2.44)、(77.87±1.03)、( 80.42±2.05)、(88.72±2.85)分,术后各时间点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 采用Herbert螺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住院时间短、创伤小、操作安全、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杨红艳 《中国校医》2021,35(5):351-353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肱骨干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给予观察组快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2组VAS评分、住院时间及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1、3、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3.23±1.25)分、(1.74±0.76)分、(1.06±0.43)分,对照组1、3、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4.73±1.41)分、(3.52±1.17)分、(1.72±0.63)分,观察组在干预后各时间段的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干预1、3、6个月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86.22±4.25)分、(91.72±4.55)分、(95.23±3.40)分,而对照组干预1、3、6个月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81.73±5.80)分、(85.45±5.15)分、(88.72±4.60)分,观察组干预后各时间段的Lysholm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肱骨干骨折患者的疼痛症状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颈椎动态稳定器植入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3例,观测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脊柱功能单位高度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H/h)及活动范围(ROM)、患者颈部神经恢复情况的JOA评分、患肢疼痛的VAS评分的改变.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12(7.5±1.9)个月.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植入节段的H/h比较(2.5 ±0.3 vs 2.6±0.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ROM(10.3°±3.1°vs7.1°±1.9°,P <0.05)、JOA评分[(8.5±2.3)分vs (14.3±3.7)分,P<0.05)]、局部疼痛的VAS评分[(7.4±2.1)分vs (0.8 ±0.2)分,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动态稳定器植入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能恢复和维持椎间隙高度和椎间活动度,并能恢复局部神经功能,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