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前列腺炎相关的性功能障碍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早泄(PE)和勃起功能障碍(ED)的患病情况,并分析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轻重与PE、ED轻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表(NIH-CPSI)、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5评分表(CIPE-5)、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评分表(IIEF-5)作为评定标准,采用和患者面对面交谈、询问方式,分别记录10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NIH-CPSI评分、CIPE-5评分以及IIEF-5评分。结果1000例中PE发生率为40.2%,ED发生率为15.8%。患者各年龄组PE的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ED患病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轻重和PE、ED轻重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PE和ED的发生率较高,且ED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但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轻重与PE和ED的轻重程度则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中医辨证论治慢性前列腺炎引起勃起功能障碍。方法我院于2007年至2011年近5年收治1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其中68例患者因慢性前列腺炎引起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中医药治疗,治疗完成后,通过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按照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评分表(IIEF-5)以及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表(NIH-CPSI),记录、分析6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NIH-CPSI评分和IIEF-5评分。结果 1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约32例出现早泄,占32%,68例引起勃起功能障碍,占68%;因慢性前列腺炎引起勃起功能障碍的68例患者,52例患者治愈,占76.4%;NIH-CPSI评分与IIEF-5评分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轻重和患者勃起功能障碍无明显相关性;中医药对于治愈因慢性前列腺炎引起勃起功能障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直肠微波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直肠微波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年龄在18~50岁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22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7例)和对照组(112例),治疗组采用经直肠微波照射前列腺联合左氧氟沙星(200 mg/次,2次/d)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左氧氟沙星(200 mg/次,2次/d)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并行前列腺液中WBC计数检查.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52.1%;总有效率为95.7%.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前列腺液中WBC计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经直肠微波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较单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和排尿症状,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李永伟  王春霞  何志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431-5432,5437
目的 探讨前列腺液中PGE2水平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在某院就诊的患者90例为实验组,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持续3个月以上.同时选择在该院体检的人群87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任何人无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结果 实验组的白细胞为(21.4±3.4)个/hpf,明显高于对照组(4.3±3.1)个/h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PGE2浓度为(263.5±23.7) pg/ml,高于对照组(121.4±20.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前列腺液中PGE2水平与NIH-CPSI中的疼痛不适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063,P< 0.01).实验组前列腺液中PGE2水平与NIH-CPSI中的排尿症状、生活质量无明显相关性.实验组前列腺液中PGE2水平与NIH-CPSI症状总评分呈正相关(r=0.534,P<0.01).结论 前列腺液中PGE2水平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并分析幔性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与其相关的因素.[方法]对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的612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年龄、身高、体重、民族、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②就诊次数、病程、前列腺液检查、性生活史以及治疗情况;③国际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量表(NIH-CPSI).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根据NIH-CPSI中疼痛不适与排尿症状两项的评分情况进行评定.[结果]①40岁以下的患者占70.4%,并且老年组患者的数目相对较少;②41.76%的患者病程在2年以上,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的严重程度逐渐增加,各病程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P>0.05);③患者就诊次数越多,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越重(χ2=35.51,P<0.01);④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QOL评分、就诊次数呈正相关(r=0.223,P<0.05;r=0.374,P<0.01);已婚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手淫情况无关(r=0.179,P>0.05),未婚者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手淫情况有关(r=0.552,P<0.01);与目前家庭的人均收入呈负相关(r=-0.202,P<0.05);而与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经济状况直接相关,疾病久治不愈以及未婚患者的频繁手淫都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6.
生物反馈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前列腺炎分型标准分型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5例)均接受生物反馈治疗20次,每次20 min,同时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60例)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以NIH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和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细胞计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治疗组NIH-CPSI总分治疗前后分别为(26.65±6.32)、(10.34±5.07)分,平均降低16.31分,症状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19.76±4.77)、(7.25±3.38)分,平均降低12.51分;对照组NIH-CPSI总分治疗前后分别为(25.57±6.11)、(15.45±5.76)分,平均降低10.12分,症状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18.23±4.65)、(10.56±4.21)分平均降低7.67分.治疗组NIH-CPSI总分与症状程度评分的下降幅度均比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0.6%(77/85),总显效率67.1%(57/85),对照组总有效率66.7%(40/60),总显效率45.0%(27/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生物反馈联合药物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及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安全、有效,患者的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COX-2和PGE2在前列腺液中的含量,分析其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症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泌尿外科门诊前列腺炎患者,以前列腺按摩前后"两杯法"(PPMT)筛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48名,年龄20~42岁,平均(28.96±6.04)岁。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表(NIH-CPSI)进行评分。选择无临床症状、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正常的32名做对照,年龄20~39岁,平均(28.19±6.73)岁。检验前列腺液常规后,检测前列腺液中COX-2和PGE2含量,同时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NBP组前列腺液中平均每高倍镜视野下WBC计数与COX-2及PGE2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NBP患者前列腺液中COX-2及PGE2水平均与NIH-CPSI疼痛不适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853,0.679,P﹤0.01)。与NIH-CPSI症状总评分呈正相关(r=0.671,0.564,P﹤0.01)。而CNBP患者前列腺液中WBC计数与COX-2及PGE2水平和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性;CNBP患者前列腺液中COX-2水平与PGE2水平呈正相关(r=0.491,P﹤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疼痛或不适症状与前列腺液中COX-2及PGE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呈正相关。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疼痛或不适症状的产生可能与氧化应激诱导COX-2路径活化,导致PGE2产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病原菌的阳性率.方法 收集97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分别用16S rRNA基因PCR方法和细菌培养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 病原菌的敏感性.结果 97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PCR方法检测出58例,阳性率为59.79%,培养法检出10例,阳性率为10.31%,PCR方法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法(P<0.01).结论 16S rRNA基因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门诊就诊的60岁以上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86例,填写生活质量评分表、测定身高体重、进行6 min步行距离、血清T细胞亚群及肺功能的测定;分别对生活质量与年龄、体重指数、6min步行距离及肺功能,肺功能与体重指数,吸烟指数与T细胞亚群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生活质量总分数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P<0.01).生活质量总分数与6min步行距离以及第1s用力呼气量呈负相关(P<0.01).第1s用力呼气量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1).吸烟指数与CD8呈正相关(P<0.05),与CD4/CD8呈负相关(P<0.05).结论 生活质量评分表可以简便、快捷评估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具有可行性.吸烟指数可能长期影响COPD患者的T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增生也称前列腺肥大,常并发前列腺炎,是国内外中老年男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50~60岁发病率20~35%,61~80岁发病率50~70%,81岁以上达到83%,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等待、夜尿多和排尿困难,伴发阳萎、早泄.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卒中伴发心脏病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急性脑卒中伴发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31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50例伴发心脏病,分析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并统计7d内患者病死率.结果 31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脑出血159例,伴发心脏病34例,发病率为21.4%;蛛网膜下隙出血97例,伴发心脏病11例,发病率为11.3%;脑梗死55例,伴发心脏病5例,发病率为9.1%.脑出血患者伴发心脏病的发病率高于蛛网膜下隙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及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水平均明显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或<0.01),脑出血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而三者心电图变化的规律性不明显.急性脑卒中伴发心脏病患者7d内病死率为48.0%(24/50),高于无伴发心脏病患者的9.6%(25/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出血可能是急性脑卒中后伴发心脏病的最关键因素,其发病机制与急性脑卒中引起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过度诊断.前列腺炎的诊断主要是看症状和前列腺液检查.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表现是排尿症状(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分叉等)和疼痛症状(下腹、会阴、阴囊等疼痛),少数影响性功能,极少数会短暂影响生育.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增多者可以加做尿和前列腺液的细菌培养.某些医疗机构或医生将一些不相关的疾病和症状,如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精液不液化、弱精子症等,全都扯到"前列腺炎"身上,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又延误了原发疾病(如性功能障碍、不育症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白芷 《自我保健》2007,(9):47-47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之一,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据统计35岁男性发病率达35%~40%。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很复杂,与人种、性生活、生长因子、炎症介质及其他生化物质都有关系。目前,越来越多的调查表明,精神紧张也是慢性前列腺炎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慢性前列腺炎本身并无严重后果,不影响生命和工作,但伴随其出现的性功能与生殖障碍(如阳痿、早泄、不育等)所引起的精神负担,往往超过疾病本身。  相似文献   

14.
信息广场     
前列腺炎是男性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不但会导致性功能减退,更会影响生育能力。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性功能减退、阳萎早泄、不射精的患者中,因前列腺炎引起的占30%以上,在婚后不育的患者中因前列腺炎引起的占60%以上。 慢性前列腺炎常见于青壮年男子,发病较急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慢性前列腺炎(CP)/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患者前列腺液(EPS)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例前列腺炎ⅢA型患者(A组),20例前列腺炎ⅢB型患者(B组),1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三组患者EPS中IFN-γ、IL-10含量,并按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标准(NIH-CPSI)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IFN-γ在A组和B组EPS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4.92±7.85)ng/L和(13.74±5.96)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47±1.40)ng/L(P<0.05).IL-10在A组和B组EPS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16.40±33.65)ng/L和(223.70±45.21)ng/L,亦明显高于对照组(162.10±43.81)ng/L(P<0.05).但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S中IFN-γ、IL-10的水平与NIH-CPSI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EPS中细胞因子(IFN-γ、IL-10)在CP/CPPS的病理学改变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CP/CPPS的诊断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BI)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在MCI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检测均在正常范围的69例SBI患者(SBI组)与52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分别采用MoCA进行评分,并对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SBI患者的年龄、梗死灶数目、伴发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对MoCA评分的影响.结果 SBI组MoCA评分为(20.70±4.01)分,较对照组的(23.96±3.48)分显著降低(P<0.01);SBI组MCI发生率[85.5%(59/69)]显著高于对照组[48.1%(25/52)](P<0.01).SBI组中,年龄≥65岁,多发梗死灶,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MoCA评分显著降低(P<0.01或<0.05).结论 SBI患者中MCI发生率高,并与年龄、梗死灶数目及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有关.MoCA可在MMSE评分正常的患者中筛查出MCI.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手术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36例经钻孔引流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钻孔部位、引流管位置、术后颅内积气量、残留液及引流时间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36例患者中,单侧血肿177例,双侧血肿59例,共计295个血肿.复发27例,其中双侧血肿患者复发9例,单侧血肿患者复发18例.年龄、性别构成、酗酒、出血倾向、单双侧血肿、钻孔部位、引流管位置、术后颅内积气量和残留液与术后复发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术后复发率为9.2%(27/295).引流时间≥3 d患者复发率为3.5%(5/143),而引流时间<3d患者复发率为14.5%(22/1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60岁患者中,引流时间≥3 d患者术后复发率[3.4%(4/119)]显著低于引流时间<3d患者[16.2%(18/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年龄<60岁患者中,引流时间≥3d患者及引流时间<3d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1/24)比9.8%(4/41),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后的引流时间应延长至3d,而对较为年轻的患者则可缩短引流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状况与阴茎勃起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达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12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表将患者分为轻度组(18例)、中度组(72例)、重度组(30例)。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1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程度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程度、焦虑和抑郁水平。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程度越重,患者阴茎勃起功能障碍越重,焦虑和抑郁水平越重。合并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阴茎勃起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高于未合并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情越重阴茎勃起功能障碍越重。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慢性前列腺炎是好发于年轻男性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高达2.2%~9.7%^[1]。同时其临床表现多样,有尿路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不尽等,还有下腹部疼痛和不适,同时还有性功能障碍如早泄、勃起功能障碍等。现临床多根据前列腺特异标本的镜检和培养结果来分类采用1995年NIH组织在慢性前列腺炎讨论会上制定的标准。将其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I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Ⅱ型)、慢性盆腔部疼痛综合征(Ⅲ型,CPPS)、无症状炎症性前列腺炎(Ⅳ型)^[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Child-Turcotte-Pugh( CTP)评分对肝硬化患者手术预后的评估.方法 入选70例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的肝硬化患者,计算术前MELD评分和CTP评分,分析两者相关性及不同分组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衡量各评分的预测能力.结果 共23例(32.9%,23/70)发生术后并发症.并发症组(23例)MELD评分和CTP评分分别为(19.58 ±5.90)分和(8.84±1.87)分,无并发症组(47例)分别为(12.27±2.94)分和(6.10±1.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患者按MELD评分进行分组:< 14分组(30例)、14~ 23分组(28例)、>23分组(12例),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3/30)、35.7%(10/28)和83.3%(10/12),三组并发症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按CTP评分进行分级:A级(29例)、B级(25例)和C级(16例),三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3%(3/29)、36.0%(9/25)和68.8%(11/16),三级并发症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ELD评分与CTP评分有显著相关性(r=0.874,P< 0.01).MELD评分和CTP评分判断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 (95% CI:0.84~0.95)和0.852(95% CI:0.83 ~ 0.9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57,P>0.05).结论 MELD评分和CTP评分均能准确预测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临床应用宜相互结合,以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