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黧黑斑”。刘怀珍教授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五脏密切相关,脏腑气血充盈,则皮肤光泽细腻;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能上荣于面,则发为此病。黄褐斑以五脏为根本,内治法宜疏肝理气、调和心脾、宣肺调气、滋补肝肾,佐以活血化瘀法,同时配合耳穴压丸、心理疏导及日常护防,内外联合,临床效佳。  相似文献   

2.
池雷 《江苏中医药》2016,48(12):45-46
黄褐斑的主要病因系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起面部气血不足或输布失常。所涉脏腑多责之肝、脾、肾,病性主要归咎于滞气和瘀血,病机包括肝火上炎、肾气不足、脾虚湿盛、气滞血瘀、气血不足等。临床治疗宜从脏腑、气血两方面入手,运用自拟祛斑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中医古籍对黄褐斑有较多的论述,当代中医普遍认为黄褐斑的发生责之肝、脾、肾功能失调,部分也与心肺功能失调及气滞血瘀痰湿等有关,多采用脏腑气血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陈勇  曲剑华 《北京中医药》2006,25(4):205-207
全国名老中医陈彤云根据中医藏象理论,认为黄褐斑的病机为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并强调三脏功能失调导致的气血瘀滞,运行滞涩不能上荣于面,使颜面失于荣养是发生本病的病机关键,提出:有斑必有瘀,无瘀不成斑"的学说.在治疗上,运用脏腑辨证的方法将黄褐斑分为肝郁气滞、脾失统摄、脾失健运、肾阴虚、肾阳虚五个证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强调无论病在何脏都要"治斑不离血",常使用行气活血、化瘀消斑的中药治疗黄褐斑.我们选择五种不同证型的黄褐斑医案各1例予以介绍,以见陈老师治疗黄褐斑的学术特色和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郑谅教授运用药线点灸结合脐环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经验。郑谅教授认为,黄褐斑虽病在肌肤,其病因病机主要在于肝、脾、肾功能失调,颜面部气血失和。临床上可归纳为肝郁血瘀、脾肾气虚、肾阴不足三种证型。治疗上局部与整体并重,辨病与辨证结合,以通调气血、兼理脏腑为宗,采用壮医药线点灸调和气血,同时结合脐环针调理脏腑,重视气血对黄褐斑的影响,强调面部皮损区点灸。药线点灸及脐环针均源自我国壮族民间特色疗法,其操作简便,取效迅速,两者结合可增强养颜消斑之效,减少黄褐斑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陈彤云治疗黄褐斑医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勇  曲剑华 《北京中医》2006,25(4):205-207
全国名老中医陈彤云根据中医藏象理论,认为黄褐斑的病机为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并强调三脏功能失调导致的气血瘀滞,运行滞涩不能上荣于面,使颜面失于荣养是发生本病的病机关键,提出:有斑必有瘀,无瘀不成斑”的学说。在治疗上,运用脏腑辨证的方法将黄褐斑分为肝郁气滞、脾失统摄、脾失健运、肾阴虚、肾阳虚五个证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强调无论病在何脏都要“治斑不离血”,常使用行气活血、化瘀消斑的中药治疗黄褐斑。我们选择五种不同证型的黄褐斑医案各1例予以介绍,以见陈老师治疗黄褐斑的学术特色和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王茜  孙亦农 《吉林中医药》2012,32(9):892-894
黄褐斑源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治疗中着眼于调理病变脏腑,调理气血,使气血上荣,淡化色斑.中医采用内治、外治及内外合治法治疗黄褐斑.同时要配合日常防护,调摄情志,避免滥用化妆品及紫外线照射等.  相似文献   

8.
痹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营卫气血失调和脏腑功能紊乱是痹病发病的内在基础,六淫外感是外在的致病因素,从外感六淫之邪、营卫气血失调、脏腑功能虚报对痹证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黄褐斑是好发于颜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常见于育龄期女性。本病总因脏腑功能失调、面部气血失和所致,对女性患者来说,黄褐斑的产生与她们的月经密切相关。中医调经法通过整体调理、辨证施治,平衡机体的内环境,使脏腑阴阳调和、气血调达,不仅可淡化色斑,还可改善月经不调等症状,且停药后复发率低。临床上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方法联合运用,均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中医辨治疾病十分重视脏腑的气血阴阳 ,认为气血阴阳是维持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阴阳失调是脏腑病变的根本原因和脏腑病机的主要内容 ,因而调理气血阴阳是治疗脏腑疾病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中医辨治疾病十分重视脏腑的气血阴阳,认为气血阴阳是维持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阴阳失调是脏腑病变的根本原因和脏腑病机的主要内容,因而调理气血阴阳是治疗脏腑疾病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张兰教授认为黄褐斑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主要病机;从肝、脾、肾论治,肝郁脾虚逍遥散加减,肝郁肾虚四逆散和六味地黄汤加减,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加减。有斑必有瘀,张师以经典方为主,随证加减补血活血之品,临床疗效显。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黄褐斑为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滞涩所致。黄褐斑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外风、内风皆会夹杂其他病理因素而致病,不同的病因在面部的色素斑表现也会有差异。从“风”论治黄褐斑,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围绕“祛风理气”进行拟方,以“风”药引经,走皮肤肌理,调理脏腑气机,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9,(12):1740-1744
黄褐斑为中青年女性多见的面部对称性黄褐色色素沉着斑,影响容貌美观,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中医认为本病标在气血瘀滞致颜面部生色沉,本主要是脏腑功能的失调引起。现代医学认为导致黄褐斑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主要的原因有紫外线照射、化妆品、妊娠、内分泌紊乱、种族及遗传等。本文分别从从中医、西医两方面对黄褐斑的机制及治疗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脏腑病机,是指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失调的内在机理。任何疾病的发生,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都势必造成脏腑生理功能的紊乱和脏腑阴阳、气血的失调。因此,脏腑失调的病机,在病机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一、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 (一)、心的阴阳,气血失调 1.心阳、心气的失调,主要表现为心的阳气偏盛和偏衰的两个方面。心的阳气偏盛,即为心火。由邪热、痰  相似文献   

16.
气血在胎孕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陈瑞雪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总结,认为先兆流产伴宫腔积血是热、瘀、虚、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情志异常等因素诱发了机体的气血失调而致,治疗时重视调和气血、补益脏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标本兼顾,在临床上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病位在心,其发病与多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心功能失调可影响其它脏腑,其它脏腑有病亦可影响及心。冠心病五脏症侯均可见到,据症侯从肝论治冠心病常收到较好效果。1 冠心病从肝论治依据1.1 心肝失调是冠心病发病根本  肝藏血、主疏泄,以血为本,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肝的疏泄联系着全身的气机变化,协调着人体气血运行,其疏泄以藏血为物质基础。心主血脉,为气血运行的基本动力,肝藏血,调节人体循环血流量,心肝互相协调则心有所主,肝有所藏,脉道充盈,气血运行有序,脏腑组织营养充足,机体功能正常。正如王冰云:“…  相似文献   

18.
梁未末  叶进 《河南中医》2022,42(1):46-49
玄府既是外邪侵袭机体的入口,又是气血津液流通于体表的通道,还是脏腑经络功能失调形于体表之病所,机体诸因所导致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其病理改变必通过玄府表现于皮肤.外邪袭表,玄府阻滞,致皮肤出现瘙痒、灼热、疼痛等;脏腑之玄府郁闭,开阖失常,则致脏腑失和,形成水疱、疱疹;气津不布,肌肤、脏腑失于濡养,又可化燥、生风,...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肾虚为其根源,并与心、肝、脾诸脏腑的功能关系密切。病机由肾虚导致心、肝、脾等脏腑的功能及气血阴阳失调。气血阴阳之间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致使临床表现错杂多变,往往以某种症状为主诉。根据病因病机应用中医辨证施治、同病异治的特色,分五型辨证治疗,减少了用HRT治疗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总结名老中医黄明河教授治疗不寐症的临床经验与用药体会,黄师认为不寐症之成因主要是情志失调,病机重点是脏腑功能失调,以致阴阳失交,气血不和而成不寐。治疗重点是疏肝解郁,养阴益肝,调和脏腑、阴阳、气血。并制定相关治疗方药,经临床应用,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