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较稳定的指尖血糖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血糖结果.方法:选择2008-06/2009-01内分泌科37例住院患者,在指尖血糖监测示血糖相对平稳后佩戴雷兰动态血糖(DGMS).应用DGMS分析软件了解患者有无低血糖(<3.9 mmol/L)、高血糖(>11.1 mmol/L)、血糖漂移最大幅度.结果:血糖波动系数≤1.5组共9例,其中发生低血糖6例,高血糖2例,血糖漂移最大幅度为(6.82±1.85) mmol/L;>1.5组共28例,其中发生低血糖15例,高血糖25例,血糖漂移最大幅度为(10.9±3.22) mmol/L.两组比较,低血糖发生比例相近(P>0.05),发生高血糖及血糖漂移最大幅度在血糖波动系数>1.5组明显增多(均P<0.01),两组血糖漂移幅度最大患者均合并低血糖.结论:指尖血糖较好的患者仍须DGMS监测注意低血糖;高血糖和血糖漂移在血糖波动系数>1.5时显著增多;血糖漂移幅度越大越应注意有无低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变化趋势及治疗措施。方法测量并记录连续30例接受全麻手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变化趋势,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4、8、12、24、48h时间点的血糖数值及胰岛素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手术后24h内血糖较前明显升高,其中术后2h血糖升高最为明显[(12.63±2.78)mmol/L]。术后4h胰岛素用量最大[(5.47±1.25)U/h]。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明显波动,连续的血糖监测及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杨君  户瑞丽  王世进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3):3073-3074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妇科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方法。结果:术中术后将血糖控制在7.0~8.0 mmol/L较安全,伤口Ⅰ期愈合46例(95.8%),伤口感染致Ⅱ期愈合2例(4.1%),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①对无糖尿病病史的妇科手术患者,当首次空腹血糖为5.6~6.9 mmol/L时,应检查餐后2 h血糖或随机血糖,以便及时发现糖尿病、及时治疗;②围手术期血糖保持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87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不同消化道重建手术前后空腹血糖及体重的变化情况,其中行胃远端大部切除术并行毕Ⅰ式吻合48例(A组),行全胃切除术并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重建39例(B组).结果 A组手术前后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空腹血糖水平术后1个月[(6.7±0.8)mmol/L]、术后3个月[(6.6±0.6)mmol/L]、术后6个月[(6.8±0.7)mmol/L]与术前[(9.7±1.4)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术后l、3、6个月空腹血糖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为87.2%(34/39).两组手术前后体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各时间点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切除术后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重建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治愈作用,而且术后1个月即显效,并与体重下降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对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126例接受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69例(Billroth Ⅱ式组),Billroth Ⅰ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57例(Billroth Ⅰ式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变化及糖代谢改善情况.结果 Billroth Ⅰ式组术后1、3、6个月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 Ⅱ式组术后3、6个月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分别为(10.7±2.9)、(10.4±2.3)mmol/L和(12.4±2.6)、(12.0±3.2)mmol/L,与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14.1±3.2)、(13.4±3.8)mmol/L和(19.0±3.9)、(18.1±4.3)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Billroth Ⅰ式组糖代谢改善4例,无效53例,改善率为7.02%(4/57),Billroth Ⅱ式组糖代谢改善64例,无效5例,改善率为92.75%( 64/69),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对改善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具有明显的效果,并且采用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比采用Billroth Ⅰ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糖代谢的改善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人选当天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根据监测结果分为血糖高漂移组(25例)和血糖低漂移组(15例).同时测定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血糖高漂移组血糖标准差高于血糖低漂移组(t=5.662,P<0.01);血糖高漂移组8-iso-PGF2α浓度明显高于血糖低漂移组[(57.6±3.9)ng/L比(34.2±3.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21,P<0.01).血糖高漂移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标准差进入以8-iso-PGF2α为应变量的回归方程(P=0.023).结论 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氧化应激与血糖漂移相关,提示血糖漂移可能为氧化应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18,(3):459-461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基于血糖监测的护理干预对患者血糖管理及康复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非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常规护理+基于血糖监测的护理干预,48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48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血糖变化、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1 d和术后48 h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10 min、手术30 min、术后1 h、术后12 h及术后24 h干预组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腹胀、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基于血糖监测的护理干预可调控患者血糖水平稳定,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总结白内障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给予50例(59眼)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并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监控血糖、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50例(59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视力明显得到改善,术后视力≥1.0者21眼,0.8-0.9者18眼,0.5-0.7者15眼,0.1-0.4者5眼。5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为(5.5±1.8)d,术前空腹血糖经控制均〈8 mmol/L;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8.0%。结论加强白内障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普及糖尿病和白内障的相关知识,合理控制血糖,积极防治并发症,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方法及其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对36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12.6±1.8)mmol/L,术前应用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至6.0~7.8mmol/L后接受TURP,术中及术后继续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至基本正常水平。36例患者中仅1例术后出现感染,据药敏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后痊愈出院;余患者均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经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将血糖控制至基本正常水平后可耐受TURP,手术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动态监测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血糖波动及漂移趋势。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58例未经干预治疗的IGT患者进行连续72h的血糖监测。结果患者一天中血糖较低的时间段为夜间3点,以后血糖逐渐升高,进餐后2h血糖漂移至最高峰值,一天内血糖高于7.8及11.1mmol/L所占的时间构成比分别为(13.3±11.1)/和(0.3±1.2)/。一天内血糖最高与最低值的差值为(4.4±1.3)mmol/L。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为(4.86±0.19)mmol/L。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为(1.09±0.06)mmol/L。平均血糖水平与HbA1C及指端毛细血管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6,0.89,均P<0.01)。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详细显示IGT患者血糖波动及漂移趋势的特征,可对拟定干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低血糖生成指数(LoGI)膳食对妊娠期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的作用.方法 选取妊娠期高血糖患者364例,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GDM)或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将所有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化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180例(给予正常膳食)和观察组184例(给予LoGI膳食),观察6周,所有患者采用自我血糖监测(SMBG)法记录治疗6周内糖代谢情况,6周后再行75 g OGTT,测量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并比较.结果 治疗0周时,两组75 g OGTT空腹血糖和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时,75 g OGTT空腹血糖对照组为(6.7±0.6) mmol/L,观察组为(5.7±0.5)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血糖对照组为(9.3±0.7) mmol/L,观察组为(8.1±0.9)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6周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5.5±0.6)mmol/L比(6.5±0.8) mmol/L、(5.3±0.7)mmol/L比(6.3±0.6) mmol/L、(5.2±0.6) mmol/L比(6.7±0.8)mmol/L;餐后血糖:(8.0±0.7)mmol/L比(8.9±0.9) mmol/L、(7.7±0.9) mmol/L比(9.1±0.7) mmol/L、(7.8±0.8)mmol/L比(8.9±0.9)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115例GDM患者中42例(36.5%)转为GIGT,50例(43.5%)转为糖耐量正常(NGT),对照组133例GDM患者中69例(51.9%)转为GIGT,12例(9.0%)转为NGT.观察期间两组患者体重增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oGI膳食能有效调节妊娠期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水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郭榕  张玉敏 《现代医院》2010,10(6):74-75
目的探讨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者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将2005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134例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手术病人,根据围手术期空腹血糖控制程度不同分为两组,A组69例,术前、术中血糖控制为7.1~11.1mmol/L,术后血糖≤7.0mmol/L。B组65例,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为4.0~7.0mmol/L,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4例全部痊愈出院。两组未发现明显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者。围手术期A组发生较为严重低血糖反应1例,冠心病发作2例,共3例。B组发生上述并发症分别为7例和5例,共12例。两组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发生肺部感染4例,泌尿系感染7例,皮肤伤口2~3期愈合9例,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者术前、术中应保持轻度高血糖,术后血糖为中等或偏低水平,对降低较严重低血糖反应和冠心病发作并发症率有一定意义。早期加强抗炎等综合治疗对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 将2005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134例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手术病人,根据围手术期空腹血糖控制程度不同分为两组,一组69例,术前、术中血糖控制为7.1~11.1mmol/L,术后血糖≤7.0 mmol/L.二组65例,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为4.0~7.9 mmol/L,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4例全部痊愈出院.两组未发现明显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者.围手术期一组发生较为严重低血糖反应1例,冠心病发作2例,共3例.二组发生上述并发症分别为7例和5例,共12例.两组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发生肺部感染4例,泌尿系感染7例,皮肤伤口2~3期愈合9例,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者术前、术中应用轻度高血糖,术后血糖为中等或偏低水平,对降低较严重低血糖反应和冠心病发作并发症率有一定意义.早期加强抗炎等综合治疗对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14.
阿卡波糖与诺和灵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漂移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阿卡波糖(拜糖苹)与诺和灵强化治疗后血糖漂移情况.方法 将97例T2DM患者分为拜糖苹与诺和灵联合组(30例)、诺和灵组(67例),在血糖稳定后用CGMS对其进行72 h血糖监测,其间监测指端血糖谱并输入CGMS以校正,根据血糖测定图谱观察各组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拜糖苹与诺和灵联合组低血糖发生率为3.33%(1/30),诺和灵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2.39%(1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6,P=0.019).拜糖苹与诺和灵联合组早、午、晚餐后2 h血糖[分别为(7.90±0.80)、(8.20±0.43)、(7.80±1.03)mmol/L]较诺和灵组[分别为(11.10±0.38)、(10.90±1.03)、(11.05±0.68)mmol/L]明显降低(P<0.05).结论 拜糖苹联合诺和灵强化治疗T2DM可显著减少血糖漂移幅度,减少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导致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治疗并分析相关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检查后确诊的184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2例,试验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对策,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免疫功能情况及炎性指标水平。分析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分析总结相关治疗及围术期护理对策。结果 184例白内障患者,发生感染性眼内炎27例,发生率为14.67%。年龄、糖尿病史、手术时间、玻璃体溢出及手术切口位置是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P0.05),无菌操作是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保护因素(P0.05)。184例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25.00%(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IL-8、白细胞计数(WBC)分别为(9.05±5.56)d、(5.59±2.61)mg/L、(9.53±1.03)ng/L、(7.17±1.43)ng/L、(8.01±2.11)/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中,应针对上述相关因素给予相应的围术期护理对策,降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对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择期胸部肿瘤手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麻醉诱导后行双腔管气管插管,切皮前氯胺酮组静脉注射氯胺酮50 mg,继以静脉输注0.2%普鲁泊福和氯胺酮等复合液,对照组静脉注射芬太尼50μg,继以静脉输注0.2%普鲁泊福和芬太尼等复合液,间断吸入恩氟烷和追加阿曲库铵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TNF-α、IL-6、IL-8浓度变化;两组术后均同时实施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记录术后4、24、48 hVAS.结果 氯胺酮组在手术开始后30min、手术开始后4 h、术毕24 h血清TNF-α浓度[(1.40±0.22)、(1.46±0.22)、(1.36±0.13)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1.54±0.09)、(1.58±0.17)、(1.47±0.22)μg/L](P<0.05);氯胺酮组在术毕48 h血清IL-6浓度[(30.53±3.35)ng/L]低于对照组[(34.64±2.61)ng/L](P<0.05);两组各时间点血清IL-8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组术后24、48hVAS[(3.2±0.2)、(3.1±0.7)分]低于对照组[(3.7±0.5)、(3.5±0.7)分](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开胸手术患者,可抑制其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产生,术后24、48 h VAS降低,减轻围手术期炎性反应,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管理质量。方法 将2022年1月—2022年12月的102例行预住院手术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健康管理,试验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血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情况、术前自我血糖监测频率符合率、手术取消率(含推迟)。结果 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术前静脉血糖、手术取消率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术前自我血糖监测频度符合率较对照组患者高(p<0.01);本次住院完成手术的患者中,试验组患者围手术期最高餐后2小时血糖、术日当天晚餐后2小时血糖、术后第一天空腹血糖较对照组患者低(均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围手术期出现餐后血糖高、术后第一天空腹血糖高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低(均p<0.05)。结论 对预住院DR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血糖管理,有利于手术开展,且能更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腺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与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0年4月共4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胰腺术后患者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术后应用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术后空腹血糖>8.3 mmol/L的患者死亡率、术后胰漏、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7.0%、23.7%、9.7%、15.1%)显著高于术后空腹血糖≤8.3 mmol/L的患者(2.7%、11.9%、4.0%、6.6%)(P;0.037、P=0.002、P=0.020、P=0.005).术后空腹血糖≤6.1 mmol/L的患者死亡率和术后出血的发生率(6.2%、8.6%)显著高于术后空腹血糖6.1~8.3 mmol/L的患者(0.7%、1.4%)(P=0.023、P=0.011).术后空腹血糖≤6.1 mmol/L的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情况显著增加(7.4%比0.7%,P=0.009).结论 通过术后持续静脉滴注葡萄糖+普通胰岛素治疗可以有效平稳控制血糖,实现围手术期预定目标下的血糖管理.胰腺手术围手术期的目标血糖定为6.1~8.3 mmol/L是安全合理的,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前口服5%葡萄糖及0.9%氯化钠(简称糖盐水)对食管癌患者围麻醉期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50例拟行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常规禁食、禁饮,试验组术前2h口服糖盐水300 ml,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前1d、麻醉前、术毕的血糖、胰岛素浓度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两组麻醉前血糖、胰岛素浓度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术前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毕血糖、胰岛素浓度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术前1d显著增高[对照组:(10.82±1.23) mmol/L比(5.21±0.32)mmol/L、(51.36 ± 13.68) mU/L比(9.65±1.82)mU/L、24.70±7.47比2.24±0.26;试验组:(9.36±1.35)mmol/L比(5.12±0.21) mmol/L、(32.13±9.71) mU/L比(9.66±1.49) mU/L、13.37±5.82比2.20±0.14](P< 0.05);对照组术毕血糖、胰岛素浓度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试验组高(P<0.05).结论 术前口服糖盐水不影响食管癌患者围麻醉期血糖水平,并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0.
曲马多对不同创伤程度手术围手术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曲马多对不同创伤程度手术围手术期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在全麻下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普外科和妇科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曲马多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曲马多组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曲马多1.5 mg/kg,继以0.5 ms/(kg·h)泵入直到手术结束;对照组相应给予等量0.9%氯化钠,术中瑞芬太尼以0.1 μg/(kg·min)静脉维持.根据手术创伤评分(POSSUM评分)将曲马多组和对照组患者分为Ⅰ、Ⅱ、Ⅲ三个亚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o)、手术结束时(T1)、术后第2天清晨(T2)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进行比较.结果 曲马多组的各亚组间血糖、胰岛素、ISI在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内T1、T2的血糖、胰岛素均较T0升高[T0分别为(4.74±0.43)mmol/L、(15.25±1.22)U/L,T1分别为(5.35±0.47)mmol/L、(17.74±1.45)U/L,T2分别为(6.55.4±0.53)mmol/L、(18.59±1.56)U/L],IS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曲马多组的各亚组在T1、T2时血糖、胰岛素均较低,ISI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与手术创伤程度相关,随着手术创伤程度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下降,IR增大;曲马多可减轻手术创伤引起的围手术期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