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促进早产儿喂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早产儿1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并给予暖箱保暖,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静脉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分两次静脉滴注红霉素10 mg/(kg·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8.0±1.5)d]比对照组[(12.0±1.8)d]明显缩短,每日体重增长量[(55.0±0.7)g]也比对照组[(25.0±0.5)g]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能促进早产儿喂养.  相似文献   

2.
李成山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713-2714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经治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的儿科治疗,实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早产儿在治疗后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时体重所需时间。[结果]实验组早产儿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2.62±0.43)d、(2.21±0.41)d、(2.78±0.19)d、(8.68±2.43)d。而对照组分别为(4.32±0.73)d、(3.21±0.49)d、(3.93±0.37)d、(10.84±2.21)d,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有效地促进胃肠蠕动,对早产儿腹胀、呕吐、胃潴留的消失及体重的恢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早产儿胎龄30~31周52例和胎龄32~34周68例,分别在两个胎龄内各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均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其中用药组于生后第2天常规给予红霉素3 mg/(kg·d),1次/d,共10 d;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3 ml/(kg·d).结果 在胎龄30~31周早产儿用药组和对照组达全肠内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胎龄32~34周早产儿用药组与对照组达全肠内喂养时间[分别为(13.8±4.5)、(17.2±4.2)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分别为(10.5±1.6)、(13.8±1.5)d]、住院时间[分别为(28.5±6.8)、(35.5±7.2)d]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7.6%(6/34)、35.3%(1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对胎龄32~34周的早产儿是安全有效的,但对胎龄30~31周的早产儿效果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联合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在控制原发病、补液、静脉营养、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红霉素口服每次3 mg/kg,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每次1.5 ml/kg,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静脉营养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和总有效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对照组分别为(3.12±0.12)、(2.67±0.38)、(9.5±1.6)、(13.00±0.95)d,观察组分别为(2.32±0.53)、(1.95±0.43)、(7.8±1.3)、(10.3±0.8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418、8.948、5.900、15.384,均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78.0%,观察组9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1,P<0.05)。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联合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有协同作用,能促进胃肠动力,迅速恢复胃肠功能,提高新生儿喂养耐受性,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04月一2016年04月喂养不耐受早产儿6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20ml净脉滴注,1次/d,疗程7d.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51.6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0.05).结论 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动力,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促进早产儿喂养的临床疗效。方法早产儿1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并给予暖箱保暖,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静脉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分两次静脉滴注红霉素10mg/(kg·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8.0±1.5)d]比对照组[(12.0±1.8)d]明显缩短,每日体重增长量[(55.0±0.7)g]也比对照组[(25.0±0.5)g]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能促进早产儿喂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8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禁食、减少喂养量及静脉营养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5mg·kg^-1·d^-1分两次口服,疗效不佳者逐渐增加剂量,最大量为15mg·kg^-1·d^-1;对照组在给予禁食、减少喂养量及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增加腹部抚触。观察两组患儿奶量、腹围、体重及大小便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完全喂养量时间、住院天数,监测是否有肝功能损害及菌群失调。结果两组患儿治疗7天后奶量、腹围、体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5.75、6.78、4.00,均P〈0.05)。两组的症状消退时间、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完全喂养量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5.48、7.70、2.46、3.27,均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王峥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100-5101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口服联合暖箱遮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100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均采用口饲管喂养,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口服8 mg.kg-1.d-1,12 h 1次,疗程5~7天,同时配合暖箱遮光(暖箱外壁罩上深色布罩)。结果:治疗后两组在胃残留量(每次喂奶前)、腹胀消失、恢复出生体重、喂养耐受、达到经完全经胃肠喂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口服联合暖箱遮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加速胃排空,促进肠蠕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并分析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除使用常规静脉输液及护理干预方式外,予以10%葡萄糖溶液5 mL加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d)进行静脉滴注,1次/d,连续滴注7d,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输液及护理干预方式,针对两组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 观察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可以有效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47例早产儿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5mg·kg-1.d-1,浓度不超过0.1%,缓慢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在开奶期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对两组自行吸吮喂养时间及达全胃肠喂养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自行吸吮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红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9):1304-1304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体位治疗+饮食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霉素5mg.kg-1.d-1,分2次静脉滴注,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呕吐症状、食管钡餐造影、体重增长等方面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体位治疗+饮食疗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充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早产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0例诊断为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早产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左甲状腺素(5μg/kg·d)口服。比较两组早产儿在甲状腺功能、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FT3水平(1.5±0.4)p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1±0.3)pmol/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早产儿早期给予短疗程、小剂量补充左甲状腺素可以促进胃肠成熟,优化胃肠道管理,缩短住院日,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红霉素对喂养困难早产儿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 40例喂养困难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用小剂量红霉素进行干预。 【结果】 红霉素治疗组总有效率 90 %,对照组总效率 60 %,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组肠道营养达 418kJ/(kg .d)的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1)。  【结论】 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46例符合喂养不耐受标准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5mg·kg-1.d-1,治疗3天,观察两组患儿每日完成的奶量、呕吐及腹胀情况、体重增长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呕吐、胃潴留缓解、体重增长情况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将63例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小剂量红霉素干预治疗.结果 红霉素治疗组每天在进奶量增加、残奶量减少、体重增加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为163±42mL·kg-1·d-1,2.30±0.55mL/次,1.57±0.43kg;对照组为100±22mL·kg-1·d-1,5.30±2.04mL/次,0.82±0.30kg,均P<0.01).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作为胃肠动力药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新生儿抚触、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2006年10月-2011年10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90例喂养困难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均给予保暖、体位疗法、部分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新生儿抚触,疗程3~5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日静脉泵入,疗程3~5 d。【结果】 两组患儿在疗程、呕吐情况、胃残余量、日增加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抚触治疗与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相当,临床可提倡新生儿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减少药物对早产儿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口腔按摩对非营养性吸吮和腹部按摩为干预基础的早期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义乌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4例早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早产儿留置胃管接受胃肠内营养,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腹部按摩,干预组早产儿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口腔按摩,观察两组早期早产儿喂养进程、喂养效率、喂养不耐受、不良反应及康复时间。结果 干预组早产儿留置胃管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过渡时间及完全经口喂养时间[(12.10±4.23)d、(10.04±3.58)d、(15.05±4.97)d及(21.50±4.75)d]均短于对照组[(15.32±5.10)d、(13.45±3.94)d、(18.32±5.05)d及(25.34±4.9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27、5.044、3.634及4.389,均P<0.05)。干预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时的摄入奶量和喂养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早产儿呕吐、胃潴留、腹胀及持续3 d实际摄入奶量不增加或减少等喂养不耐受发生率(9.68...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8例VLBWI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儿均以常规护理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5 mg/(kg.d),疗程7~10 d];监测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时间、达全量胃肠喂养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3、6个月体重、身长及其赶上生长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以降低极低VLBWI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同时对其早期体格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莉 《工企医刊》2009,22(2):27-27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胃肠蠕动的影响。方法:对37例有胃肠不耐受的早产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小剂量红霉素静滴,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结果:治疗组于2天~4天后呕吐、呛咳、腹胀等消失,逐渐耐受胃肠道喂养,平均5.6天停鼻饲;对照组于5天~6天逐渐耐受胃肠道喂养,平均7.5天停鼻饲。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能促进胃肠蠕动,缩短胃肠不耐受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给予安慰奶嘴吸吮对其喂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5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在鼻胃管喂养时吸安慰奶嘴(无孔橡皮奶头),对照组单纯给予鼻胃管喂养,两组均给予部分静脉营养。观察两组早产儿体重、喂养耐受情况、胎粪排出时间和排尽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结果: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体重下降最大限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胃潴留发生率(12.00%)较对照组发生率(40.00%)明显降低;观察组胎粪排尽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早产儿在鼻胃管喂养期间辅以安慰奶嘴吸吮是一种适宜的辅助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