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Th1/Th2极化改变与儿童cITP之间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1例cITP患儿治疗前后和28例健康者外周血CD3^+CD8^-细胞内IFN-γ和IL-4进行分析。结果:cITP患儿治疗前Th0、Th1细胞和Th1/Th2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Th0、Th1细胞和Th1/Th2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Th2细胞无明显差别(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cITP患儿Th0、Th1细胞增高(P〈0.05),Th2细胞和Th1/Th2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ITP患儿起病时表现为Th1减低,Th2相对优势表达,治疗有效者表现为Th1显著增高,Th2无改变,cITP起病时Th1分泌的IFN-γ分泌减少可促进产生自身抗体,糖皮质激素治疗主要通过增加IFN-γ的分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h1和Th2极化改变及相应分泌的细胞因子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26例ITP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和2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CD4+中Th1细胞和Th2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上述单个核细胞培养16 h后上清液中的IFN-γ、IL-4表达水平.结果 FCM检测显示ITP患儿治疗后Th1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增多,而Th2细胞比例在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ELISA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Th1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增高,而Th2分泌的细胞因子IL-4水平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激素治疗后Th1/Th2细胞极化改变及Th1分泌的IFN-γ增加与ITP治疗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中细胞因子IFN-γ/IL-4的含量,从细胞因子水平探索急性ITP患儿Th1/Th2细胞分化趋势,可望揭示其部分发病机理。方法:应用实验研究策略,选择急性ITP患儿发作期组30例,缓解期组28例,于同群体中选择健康儿童20名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血浆IFN-γ和IL-4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IFN-γ血浆含量发作期组(269.33±13.03)pg/ml明显高于缓解期组(178.84±7.22)pg/ml和对照组(149.26±10.66)pg/m,且缓解期组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5%可信区间内不包含1);②IL-4发作期组(12.34±1.14)pg/ml明显低于缓解期组(21.38±1.36)pg/ml和对照组(26.41±1.53)pg/ml,且缓解期组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5%可信区间内不包含1)。结论:血中IFN-γ增高,IL-4降低,显示儿童急性ITP存在明显的Th1优势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刘海涛  孟军  金呈强 《医学综述》2009,15(2):250-253
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类具有免疫调节和免疫抑制机能的CD4+CD25+T细胞,在多种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近几年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和Treg的研究进展,以及Treg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和治疗中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中Thl/Th2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GATA3mRNA的表达,可望揭示其部分发病机理。方法:选择急性ITP患儿发作期组30例,对照组20例。引入RT-PCR技术,测定血中T-bet和GATA3mRNA的表达。结果:①T-betmRNA的表达发作期组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且缓解期组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GATA3mR-NA的表达发作期组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且缓解期组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中T-betmRNA增高,而GATA3mRNA降低,显示儿童急性ITP存在明显的Thl优势分化现象,且可能与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调控作用有关;T-bet/GATA3与儿童急性ITP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病因。方法:对60例ITP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单疱病毒Ⅰ型及Ⅱ型、风疹病毒、肝炎病毒的检测,人微小病毒B19(HPVB19)检测采用多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检测的抗体为IgM。结果:检测发现ITP患者中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疱病毒Ⅰ型及Ⅱ型、风疹病毒、肝炎病毒、HPVB19抗体呈不同的阳性率。结论:小儿ITP与多种病毒感染有关,病毒感染致病机制为免疫介导。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胞质脱落下来的小块,表面有完整的细胞膜.血小板体积甚小,直径2~40 μm,呈双凸扁盘状;当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时,则伸出突起,呈不规则形.在血涂片中,血小板常呈多角形,聚集成群.血小板中央部分有着蓝紫色的颗粒,称颗粒区(granulomere);周边部呈均质浅蓝色,称透明区(hyalomere).细胞微颗粒也称为微囊泡,是各类细胞遭受一系列应激(包括凋亡)时从细胞浆膜囊泡上自发脱落的浆膜片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了解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30例ITP确诊患者为观察组,其中慢性ITP(CITP)组18例,急性ITP(AITP)组12例,以2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试对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用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 ITP组CD3+、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CD8+细胞百分比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ITP组变化幅度大于AITP组(P<0.05)。结论 IT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ITP免疫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2 4 (女 1 8,男 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ura,ITP)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首届中华血液学会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1 ] .病程 <6mo1 0例 ,>6mo8例 ,>1 2 mo6例 ,最长 1 5mo.初治者 1 0例 ,复治者 1 4例 .复治者为用泼尼松、达那唑或长春新碱无效或疗效不显著者 .各例均有较严重的皮肤、粘膜出血 ,包括皮肤出血点及瘀斑、口腔粘膜血泡及齿龈出血 ,以及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月经过多等 .2 4例均进行了骨髓涂片检查 ,骨髓增生均在正常范围内 ;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免疫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8例ITP患儿的Th1、Th2、Th17、Tre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ITP患儿的Th1、Th17升高、Th2、Treg下降、Th1/Th2比率异常。结论:Th1、TH2、Th17、Treg异常是儿童ITP发病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2.
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免疫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40例急性ITP患者同时测定血小板抗体及T细胞亚群,发现急性ITP的发病机制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紊乱有关。认为病毒感染致血小板膜结构及抗原性发生改变,直接或(和)依赖T细胞辅助而激活B细胞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这些抗血小板抗体介导单核巨噬细胞和补体破坏血小板,产生临床症状,在细胞免疫方面表现为T细胞总数下降,TS细胞功能下降,Tn细胞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讨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当患者血小板计数小于20×109/L时,指导患者卧床休息.若出现头痛、眼前发黑、心慌等症状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尽量避免肌内和皮下注射.必须注射时应选择号小的针头,各种穿刺点延长按压时间10~15min,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情况.  相似文献   

14.
沙林林 《当代医学》2008,(10):21-22
目的 加深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转归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90例ITP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急性型69例(63.8%),慢性型10例(11.1%),放弃治疗11例.(2)42例(46.7%)有前驱感染病史.(3)60例(80%)轻中度出血,6例(6.7%)重度出血.(4)就诊时35例(38.9%)血小板≤25×109/L,26例(28.%)≤10×109/L.(5)骨髓涂片66例,其中45例(68.2%)巨核细胞总数增多,21例(31.8%)巨核细胞数正常.结论 小儿ITP大多数为急性型,预后良好;病毒感染与小儿ITP发病关系密切;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小儿IT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王彦  王笑蕾 《医学综述》2008,14(3):445-44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机制参与而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和破坏增多的疾病。病毒感染是其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病毒感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直接作用于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免疫学机制和多因素联合作用等。病毒感染引起ITP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机体对病毒感染后的天然免疫反应,或因病毒感染改变了血小板抗原,导致自身抗体产生,使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  相似文献   

16.
郝彩霞  刘延香 《安徽医学》2009,30(2):208-209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单细胞定量分析的一种新技术,它通过对流动液体中排成单列的细胞或颗粒进行逐个分析、测定细胞或颗粒的光散射和荧光情况,以获取其大小、内部结构、DNA、RNA等理化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免疫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8例ITP患儿的Th1、Th2、Th17、Tre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ITP患儿的Th1、Th17升高、Th2、Treg下降、Th1/Th2比率异常.结论:Th1、TH2、Th17、Treg异常是儿童ITP发病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分析3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资料,重点就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等进行讨论。认为本病急性型与慢性型不能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常规检查前瞻性地区别,糖皮质激素有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9.
病毒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博 《医学综述》2001,7(6):373-37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 ,ITP的发病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近年来ITP的病毒病因学日益受到重视。现就与ITP发病有关的病毒感染、发病机制及针对病毒的治疗措施 ,综述如下。1 病毒感染与ITP的关系1 1 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 通过检测确诊为ITP患者血浆 (血清 )人巨细胞病毒HCMV IgG、HCMV IgM ,白细胞中HCMV DNA及病毒分离 ,说明部分ITP患者发病时有HCMV活动性感染 ,且可能是ITP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1 ,2 ] 。尤其在慢…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病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体免疫性出血综合征,急性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慢性多见于成年人,其发病与自身免疫发生的多个环节相关。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斑自身免疫学指标研究 1.1 骨髓像 血小板和巨核细胞有共同抗原,血小板抗体既可以与自身或同种血小板结合,又可与巨核细胞结合,不仅导致血小板的破坏,同时也影响巨核细胞对血小板的生成。何晓彤报道,骨髓巨核细胞观察示ITP者骨髓增生良好,幼稚巨核细胞及无血小板形成的巨核细胞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