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探讨了事故性钚钠混合气溶胶吸入病例的Ca-DTPA 治疗问题。动物实验资料表明钚钠混合氧化物气溶胶吸入后在前数周内由肺转移入血的量较单纯 PuO_2气溶胶高100倍。因此,作者设计了两个实验:1.比较 Ca-DTPA 对进入血流的枸橼酸钚复合物和可转移的钚钠混合氧化物的促排效应.  相似文献   

2.
实验观察是选用70±10天龄的纯种雌性大白鼠600多只进行的。仅容许鼻腔暴露吸入高温焙烧的~(239)PuO_2和氧化铍的气溶胶,30~180分钟。氧化铍的质量中值空气动力学直径是1.10±0.17微米。~(239)PuO_2的活性中值空气动力学直径是2.67±0.64微米。实验分为12组、两个对照组,共128只动物。吸入~(239)PuO_2气溶胶的三个组共181只动物,吸入  相似文献   

3.
大鼠吸入贫铀气溶胶后体内铀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贫铀(depleted uranium, DU)气溶胶吸入动物模型,观察气溶胶吸入后DU在重要组织器官的蓄积情况。方法 采用大鼠吸入DU气溶胶的实验模型,分别在吸入后的30、90、180、270、360和540 d,采用激光时间分辨发光分析法测定肺脏、肾脏、股骨、肝脏、心脏、脑、脾脏和胸腺等的铀含量。结果 DU气溶胶吸入后高低剂量组大鼠肺铀含量分别为(499 833.3±14 214.8)ng/g及(25 424.0±6193.4)ng/g,明显高于未吸入组(28.8±13.9)ng/g (P<0.05)。吸入30 d后,肺、股骨及肾中的铀含量明显升高,随时间逐渐下降;吸入60d起,肝脏、大脑、心脏、胸腺、脾脏中铀含量高于对照组,铀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两相分布。铀含量以肺脏、股骨、大脑、胸腺中较高,肾次之,肝、心脏、脾较少。结论 DU气溶胶吸入后,铀可在肺、肾、股骨、肝脏、大脑、心脏、胸腺、脾脏等分布,其中肺、股骨、大脑、胸腺及肾脏中高浓度铀的存在提示上述器官是DU损伤的潜在靶器官。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用于高毒化学品毒理学研究的全身暴露动态吸入染毒系统,并对其安全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价。方法首先通过正负压保护设计及密闭性设计完成实验室的安全性、规范性建设;然后通过改进和优化暴露染毒装置的关键技术单元,考察暴露舱内气溶胶浓度与推进速率、染毒时间、不同监测点等的关系。结果与结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实验室可以形成暴露舱、负压实验、正压保护等多重防护,实验环境安全规范;暴露舱内气溶胶浓度可实现稳定、可控、均一,空气呈动态流动性。全身暴露动态吸入染毒系统可满足高毒化学品的吸入染毒需求。  相似文献   

5.
~(238)PuO_2粒子被吸入以后,~(238)Pu转移入血的量受肺中直径1nm左右的粒子形成的影响,有的作者认为这些粒子是由于辐解碎裂所产生的。已经证实DTPA或其亲脂性衍生物Puchel的气溶胶吸入对排除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可转移的~(238)Pu和大部分滞留在肺泡巨噬细胞中的~(238)Pu有效。本文报告动物吸入多分散相的~(238)PuO_2气溶胶后延迟给药对排除~(238)Pu的效果。作者介绍了材料的准备及实验方法。用雄性田鼠做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动物吸入~(238)PuO_2气溶胶(AMAD  相似文献   

6.
目的 针对目前豚鼠实验模型气溶胶吸入接种途径相对局限的现状,研制一种手持式液体气溶胶豚鼠肺递送发生装置.方法 根据豚鼠的体型以及呼吸系统解剖结构特征,设计手持式液体气溶胶豚鼠肺递送发生装置,并对装置的成雾效果、气溶胶发生剂量准确性、气溶胶空气动力学粒径、生物活性损失率等性能进行测试验证,同时制定标准操作规程.结果 完成...  相似文献   

7.
气溶胶发生对质粒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气溶胶吸入方式对呼吸道进行基因转移有可能成为呼吸系统疾病基因治疗的一种重要的基因转移方法:本项工作应用于基因治疗的功体主要包括病毒和质粒,研究了质粒DNA耐受气溶胶发生的能力。方法:采用TK-2型气溶胶发生器对带有E.coliLacZ报告基因的pCMVβ质粒水溶液进行气溶胶发生实验,采用电泳,COS-7细胞转染和细菌质粒转化等方法检测,分析回流液及采样液中质闰的损伤情况,结果:当喷雾压力  相似文献   

8.
在放射性物质从人或动物下呼吸道清除中,吸入放射性气溶胶的生物滞留和它的溶解特性是重要的因素。已经表明,在适宜的介质中所完成的体外放射性气溶胶溶解度的研究能很好地近似体内在两肺中的溶解度。通常使用的液体介质是肺血清模拟液,其组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吸入不同水平的不溶性 1 4 4  Ce对小猎犬的非肿瘤效应。方法 :纯种小猎犬雌雄各 5 4只 (12~ 14月龄 ,体重 5 .9~ 12 .2 kg)经鼻吸入结合 1 4 4   Ce的熔融矽酸铝颗粒 (1 4 4   Ce FAP)气溶胶或结合稳定 Ce的熔融矽酸铝颗粒 (Ce FAP)气溶胶。1 4 4   Ce FAP气溶胶浓度为 0 .0 0 0 3~ 12 MBq/ L ,按不同吸入时间 (2~ 48min)分为 9个剂量组 ,预期使实验犬的初始肺负荷(IL B)达 1.9~ 0 .0 0 0 33MBq/ kg;吸入 Ce FAP的犬预期使肺内矽酸铝沉积约 10 0 μg。每只犬的 1 4 4  Ce IL B用全身计数器测量 ,1 4 4  …  相似文献   

10.
气溶胶沉降模拟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吸入颗粒物致病作用的评估,需要了解气溶胶颗粒在呼吸道中的沉积特征。由于气溶胶进入呼吸道引、发的呼吸道疾病致病机锏研究和临床药物气藩胶吸入治疗的需要,人们越发关注如气溶胶颗粒在呼吸道特定区域滞留率,研究气溶胶粒子在呼吸道中分布和沉降比例的关系。这些都需要借助沉降模型来模拟颗粒的区域沉积特征。沉降模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分析模型。计算机流体动力学(CFD)模拟技术的出现,让沉降模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该文综述了目前研究气溶胶沉降的主要方法和肺模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吸入DTPA 是一种有助于排除人体肺部沉积易转移锕系元素的方法。本研究是在仓鼠吸入~(241)AmO_2和~(241)Am(NO_3)_3后,比较吸入和腹腔注射Zn-DTPA排除体内~(241)Am 的效果。也对Puchel 的促排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用叙利亚雄性仓鼠,约4月龄,体重100~120克。用空气压缩装置使新配制的~(241)AmO_2悬浮液制成气溶胶[活性中值空气动力学直径(AMAD)1.56  相似文献   

12.
选用纯种猎犬,年龄为11~13个月。通过呼吸道(鼻腔)吸入活性中值空气动力学直径1.6~2.5微米的气溶胶颗粒。27只狗吸入可溶性的草酸~(95)铌气溶胶,6只狗吸入不溶性氧化~(92)铌气溶胶。吸入后即进行整体测量,测定体内~(95)铌的含量。在动物杀死之前每天收集大小便。从吸入后128天杀死的  相似文献   

13.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给出了估算吸入放射性活度向胃肠道转移分数的线性微分方程,这些方程是以3种不同类别气溶胶的生物清除常数为基础的。本文介绍的图解法能够在给定的吸入气溶胶类别时,确定胃肠道各区间发生的核衰变总数。这个方法涉及到同位素的放射性半衰期、肠吸收分数和气溶胶粒子的大小。ICRP修正了暴露于放射性气溶胶所污染的大气时,估算肺脏、胃肠道和选择性蓄积器官内放射性活度摄入量的肺模型,提供了估算呼吸道各区间的放射性活度向体内其它部位清除的微分方程。这些方程利  相似文献   

14.
作者研究了DTPA-Zn或DTPA-Ca疗法对大鼠肺内吸入大量~(239)Pu的生物学作用的影响。大鼠分为四组,一次吸入~(239)Pu(NO_3)_4气溶胶(肺中~(239)Pu的初始沉积量平均为13kBq)之后45分钟和3小时,第1组各吸入5%DTPA-Zn溶液气溶胶30分钟,然后腹腔注射此药〔25μmol/(kg·次)〕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模拟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实验操作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对实验室产生微生物污染风险进行定量研究,为实验操作人员危害评估和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黏质沙雷菌作为指示细菌,在实验室内对多种实验操作如吹吸混匀、培养瓶意外跌落、正常离心、离心管破裂、注射攻毒、解剖动物和安全柜泄漏等进行正常操作和意外事故模拟,使用定量空气采样和沉降平皿的方法对各种操作造成的微生物气溶胶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局部环境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差异较大。吹吸混匀、培养瓶意外跌落、正常离心、离心管破裂、注射攻毒、解剖动物和安全柜泄漏产生的最大源强分别为1409、9346、<10、138、>8232、<4和>801 CFU/m3。结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各种实验操作产生的气溶胶源强差异较大,在局部环境中可以产生较高的气溶胶污染,应加强实验技能的培训和一级呼吸道防护装备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潜艇内放射性气溶胶浓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估算艇员内照射剂量和评价吸入危害防护提供参数。方法用DK-2A空气采样器在艇内各舱室采样,通过α、β放射性计数测量并计算艇内放射性气溶胶的浓度,使用WM—2型级联撞击器测定了艇内Ⅲ舱和Ⅴ舱的放射性气溶胶粒度分布。结果潜艇水下航行时,艇内的放射性气溶胶逐渐升高;气溶胶粒度的活度中值空气动力学直径(AMAD)的平均值是(0.22±0.02)μm;几何标准偏差的平均值是(2.57±0.25)。结论潜艇水下航行的时间是影响艇员内照射剂量的重要因素;气溶胶粒度的谱型是由小粒子占优势的分布较窄的多分散相;气溶胶的粒度分布与其浓度的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7.
Health Phys 38(5):763~768,1980(英文)]作者用8~12周龄的大鼠30只,分做4组。第1组10只鼠,在麻醉状态下,经鼻吸入由0.3M 稳定的 In-DTPA 溶液(含有~(111)In-DTPA,比活性为15μCi/ml)发生的气溶胶50分钟,接着吸入清洁、干燥的空气10分钟。气溶胶粒径较大(活性中值空气动力学直径为8.7微米),以保证吸入后主要沉积于鼻咽区。  相似文献   

18.
99mTcDTPA气溶胶吸入法测定Ⅱ型糖尿病患者肺泡通透性孙晓光陈可靖陈绍亮修雁高鑫本研究对30例糖尿病患者及19例健康志愿者肺泡毛细血管用99mTcDPTA气溶胶进行通透性比较,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9例非吸烟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1组)...  相似文献   

19.
蒋南  周冬生  杨文慧 《军事医学》2021,45(7):553-557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在鼠疫已知的三种临床分型中,以气溶胶形式传播的肺鼠疫最为致命.开展肺鼠疫致病机制与防治研究需要稳定可靠的鼠疫耶尔森菌吸入感染动物模型.有报道构建鼠疫耶尔森菌吸入感染动物模型的攻毒方式多种多样,不同攻毒方式下建立的各种肺鼠疫动物模型展现出不同的特点.该文综述了鼠疫耶尔森菌吸入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实验观察是选用70±10天龄的纯种雌性大白鼠600多只进行的。仅容许鼻腔暴露吸入高温焙烧的239PuO2和氧化鈹的气溶胶,30~180分钟。氧化鈹的质量中值空气动力学直径是1.10±0.17微米。239PuO2的活性中值空气动力学直径是2.67±0.64微米。实验分为12组、两个对照组,共128只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