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鸿轼 《临床荟萃》1992,7(7):311-312
现代研究表明,CHF的发生不仅与心脏收缩功能有关,而且与心室肌舒张障碍有关。高血压患者在高动力循环、心肌肥厚、冠心病、肥胖等诱因下并发CHF,可以是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障碍,或两者兼有。以射血分数下降为表现的收缩功能障碍是高血压心脏病的终末阶段,以左室充盈下降或延缓松弛为表现的舒张功能障碍则发生在高血压的早期阶段。确定高血压患者的CHF系“收缩衰竭”抑或“舒张衰竭”(或两者兼有)对治疗的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左室舒张功能异常(LVDD)是临床心力衰竭研究的重要课题,大量的研究表明,舒张功能异常可以独立地引起心功能衰竭,心衰症状也主要取决于舒张功能异常的程度。由于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主要导致左室舒张末压(LVEDP)增高而非收缩功能障碍,因而舒张功能异常所致心衰的治疗方案有别于收缩功能异常的心衰者。这就需要反复地评定左室舒张功能和估测LVEDP以指导治疗、评价预后。超声心动图在这一方面有着其它检查诊断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苏哲坦 《临床荟萃》1991,6(2):64-66
目前的研究证明,在充血性心衰综合征中原发性舒张功能不全占30%.因其治疗与收缩功能不全性心衰基本不同,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充血性心衰患者首先应区分是收缩功能不全还是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才能做到合理有效的治疗.肥厚型心肌病(HCM)的心衰基本上是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一、HCM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特点HCM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为原发性舒张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舒缓性能障碍和左室腔硬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前认为临床上约有三分之一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是由于左室舒张功能衰竭所致。而且在没有出现明确的心力衰竭症状之前,左心室的舒张功能已经出现障碍。我们对临床上诊断为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所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其舒张末期左室内经(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并计算R(radigo)、Th(Thickness)比值,以期探讨左室舒张不全心衰患者的R/Th比值的变化。 1 材料和方法 1.1 心衰组 临床上明确诊断为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所致心力衰竭患者24例。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62±14岁。其中冠心病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肥厚型心肌病4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初步评价多普勒组织显像(DTI)检测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DTI速度模式检测了114例正常健康组和40例左室收缩功能降低组(左室缩短率FS≤25%)二尖瓣后叶瓣环位及左室后壁心肌的运动速度以反映左空心肌的纵向和横向收缩和舒张功能。结果 反映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各参数在正常健康组男女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心功能降低组较正常健康组明显降低,P<0.001;正常健康组左室后壁心肌收缩速度与FS 有一定正相关(r0.8,P<0.001)。结论 用DTI的速度模式检测局部室壁运动速度是定量评价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一种简便直观、全面准确、有临床价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不同原因所致的各种心血管疾病心脏病的最终结果。美国心脏协会把心力衰竭定义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1]。近20年来的流行病学[2]表明,CHF中至少50%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正常,CHF的症状是由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所致。过去20多年SHF的生存率明显上升,DHF的生存率却没有改变[3],DHF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4]。经过大量研究,目前已达成共识,运动康复对心力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7.
流行病学[1]表明,心力衰竭(CHF)中至少50%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正常。CHF的症状是由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所致,即为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或接近正常,并排除其他瓣膜性心脏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HFPEF常合并房颤,其发生率高达30-40%[2]。大量研究[3]表明,运动康复对心力衰竭患者是安全的,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生活质量,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进展陈立军杨浣宜刘汉英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大多数心脏病人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早于收缩功能异常;在心衰中,30%~40%的病人收缩功能正常,而舒张功能异常系导致心衰的原因;且即使存在收缩功...  相似文献   

9.
<正> 心衰时舒张功能的作用在最近10年才引起临床的兴趣,在80年代已出现了许多关于舒张功能异常引起心衰的报道。其定义为,肺循环或体循环充血与主要由舒张期充盈异常(非由瓣膜病或心包病所致)引起的心力衰竭临床综合征称之为舒张性心力衰竭,而病因学方面为收缩性泵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减低。这一定义除外了由严重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引起的心衰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现已证实有30~40%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仅表现为舒张功能衰竭而无收缩功能衰竭,而且绝大多数心衰均有舒张功能障碍参与。Grossmnn归纳舒张功能不全引起的心衰有如下七个方面:(1)二尖瓣或三尖瓣狭窄。(2)缩窄性心包炎。(3)限制性心肌病。(4)急性容量过负荷(如主动脉瓣返流和/或二尖瓣返流等)。(5)混合性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如扩张型心肌病)。(6)心肌缺血。(7)心肌进行性肥厚:发生于心室压力过负荷状态,肥厚性心肌病等。 1 诊断条件 1.1 病因 高血压、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是舒张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而且在这些疾病的早期,舒张功能不全常常先于收缩功能异常。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限制性心肌病等亦可引起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1.
舒张性心力衰竭 (distolicheartfailure ,DHF)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 ,心室松弛性和顺应性减低 ,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和充盈压升高而导致的肺循环或体循环瘀血的临床综合征。但必须除外三种病因 :①心脏机械性梗阻 ,如二尖瓣狭窄 ;②心包病变 ,如缩窄性心包炎 ;③收缩性心力衰竭 (sys tolicheartfailure ,SHF)合并DHF既往心衰皆归因于SHF ,自 1984年Doughery等首次报道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衰以来 ,单纯的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引起的心衰 ,即DHF ,已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  相似文献   

12.
王栋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9):4688-4688
随着心衰研究进展表明,心衰的发生不仅与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相关,也与心脏舒张功能异常有关,当二者或其中之一出现障碍时均可导致心衰发生。1984年Doughterty等人首次报道一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即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为进一步对舒张性心力衰竭进行探讨研究,笔者对10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深入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根据心力衰竭及发生机理可分为两种类型既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据统计1/3心衰患者的左室心肌收缩功能正常,仅有舒张功能障碍,因为两者的治疗有显著不同[1].我们以2005年3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心衰患者65例,其中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明确为舒张性心力衰竭共3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 ,引起机体循环和代谢功能障碍及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的临床综合征。现在认为 ,CHF是由于心肌能量不足 ,造成基因表达异常而引起的一种超负荷性心肌病。因心脏储备力耗竭 ,它是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因。CHF治疗过去一直强调以改善血流动力学为主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治疗主张改善心肌细胞生物学性能。近年来强调改善心衰时的心室重构 [1 ,2 ] 。本文重点从心室重构方面说明心衰发展及治疗原则 ,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同左室构型的左室功能情况。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技术。结果正常构型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略减低。向心性重构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低。向心性肥厚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明显减低。离心性肥厚组:左室收缩功能减低;舒张功能明显减低。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舒张障碍先于收缩障碍,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 TDI)对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更敏感及准确。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Ve、Va和Ve/Va比值作为左室舒张功能参数 ,测定EF、FS作为左室收缩功能参数。结果 :缺血性心脏病组Ve、Va和Ve/Va比值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差异 ;按心功能分级不同 ,上述指标也有差异。结论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存在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且早于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可能是其早期心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 ,在治疗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评价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M型超声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应用Simpson法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应用脉冲多普勒测定二尖瓣口血流图早期充盈峰(E)、晚期充盈峰(A)、E/A比值以及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应用DTI测定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Sm)、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以及Em/Am,并计算E/Em;测定结果与38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DM组Em缩小(P<0.05)、E/Em增大(P<0.01),收缩功能指标EF、FS,Sm以及其它舒张功能指标E、A、E/A、IVRT和Am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2型DM患者虽然心肌收缩功能在正常范围.但在心肌病变亚临床期已存在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前言 所谓舒张不全性心力衰竭(心衰),是指心室舒张期伸展性降低为主因的心衰状态。心室舒张期伸展性降低阻碍血液在舒张期向心室流入,心室充盈压和心房压上升,肺及全身淤血,是呼吸困难、浮肿等心衰症状的成因。这种浮肿性心衰以往认为是缩窄性心包炎、限制型心肌病等少数疾病伴有的特殊症状。近年,相继报告认为不少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衰病例,随着各种非介入性方法对左室舒张期功能的评价蓬勃发展,目前提高了对舒张不全性心衰的关注。 但是,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衰病例中并非全是舒张不全性心衰,如瓣膜病变(瓣膜狭窄、急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评价肢端肥大症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价值. 方法 通过TDI研究62例肢端肥大症患者和30例对照者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进行参数比较. 结果 肢端肥大症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收缩期峰值速度(S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Em/A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肢端肥大症患者存在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TDI可定量分析其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为早期发现左室功能障碍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的指标较多,评价收缩功能的指标有左室射血分数(EF),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短轴缩短分率数(FS);评价舒张功能的指标有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和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峰值之比(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