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20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和口服西药两种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穴位埋线,依据脏腑辨证的规律性,对20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并设药物治疗组对照观察,分别比较治疗前后各种体征和临床症状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多有显著改善,愈显率达81.5%,总有效率达97.5%,对照组愈显率为53.33%,总有效率为86.66%(P<0.01),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优于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2.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涓 《广西中医药》2006,29(3):33-33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近年来,慢性胃炎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有增长趋势.有资料显示,成年人80%以上具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在各级医院消化科门诊中,因慢性胃炎前来就诊患者比例也很高[1].同时,慢性胃炎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肠型胃癌的发生、发展模式"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已得到公认[1].如何控制胃粘膜的炎症病变,防止萎缩性胃炎向胃癌转变,以及预防胃炎复发,仍是临床中的难题.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物理、化学、生物性、免疫等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即可引起此病.病因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即可形成慢性病变.笔者于2003年9月-2005年9月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笔者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慢性胃炎3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11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痞"范畴,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愈后易复发等特点。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或其他可吸收蛋白线通过针体注入穴位,通过长时间的持续温和性刺激相关穴位,调整机体自我修复和代谢平衡,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近年来,穴位埋线用以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明确,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简要综述近年来穴位埋线在慢性胃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厚朴温中汤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厚朴温中汤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53例,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13例,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5%。结论:厚朴温中汤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可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本症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胃痞等范畴。一般认为慢性胃炎发病与饮食不当,或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情志郁怒,或外感风寒,或素有脾胃虚寒等因素有关。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  相似文献   

8.
穴位埋线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8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慢性胃炎发病率逐年升高,寻找安全有效、长效、副作用较少、治疗频次少的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法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复习近年来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从单纯穴位埋线、穴位埋线配合针灸、火针、针刀、耳穴疗法角度,发现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耳穴压豆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雷贝拉唑治疗(若Hp阳性患者需同时加予克拉霉素和呋喃唑酮,服用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穴位埋线(主穴:中脘、梁门、天枢、足三里、胃俞、脾俞)和耳穴压豆(脾、胃、肝、神门、交感、皮质下)治疗,均治疗6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耳穴压豆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疗效,省时易行。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25-229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朱西杰教授结合其临床二十余年的研究,通过虚实关联动态辨证,即虚实的盈亏,将正气与邪气进行具体形象化和量化,分为早、中、晚三期。通过病情发展的不同时期,根据虚实变化采用针对性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鲜龙葵治疗慢性腹泻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民间偶得一治腹泻验方 ,用鲜龙葵一小把 (约30~ 50 g) ,热性腹泻加白糖 ,寒性腹泻加红糖 ,寒热并存者加红白糖 ,煎服。笔者用此方从 1 998年~ 1 999年共治疗慢性腹泻 4 8例 ,除 2例中断治疗外 ,其余全部治愈。举其中典型病例一例如下。曹某 ,男 ,68岁。 1 999年 7月 2 0日就诊。主诉从 1 994年 3月开始腹泻 ,每日 4~ 5次 ,得温则缓 ,便中有粘液。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肠炎、功能性肠炎等 ;中医诊为脾肾阳虚性腹泻。曾用西药土霉素、氯霉素、苯乙哌啶、长效磺胺、泻痢停、易蒙停等及中药附子理中丸、四神丸、归脾丸、补中益气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旋覆代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方法]对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使用加味旋覆代赭汤(旋覆花18g,代赭石6g,党参12g,炙甘草18g,半夏12g,生姜30g,大枣30g)随症加减,1剂/d,取汁450mL,分3次饭后服用。治疗1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9.50%。[结论]加味旋覆代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自拟方健脾和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方健脾和胃汤(炒白术、党参、木香、砂仁、陈皮、茯苓、生山药、半夏)加减治疗慢性胃炎120例,7天为一疗程,连服3个疗程,疗程结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总有效率为98.2%.结论 运用健脾和胃汤治疗慢性胃炎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朱鸣琴 《光明中医》2012,27(7):1355-1356
目的 观察自拟方健脾和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方健脾和胃汤(炒白术、党参、木香、砂仁、陈皮、茯苓、生山药、半夏)加减治疗慢性胃炎120例,7天为一疗程,连服3个疗程,疗程结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总有效率为98.2%.结论 运用健脾和胃汤治疗慢性胃炎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605-1606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反映全身的气血津液的变化。单兆伟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发展都能在舌诊上反映,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阶段的舌诊特点各有不同,舌诊对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几年来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 ,采用内病外治的方法 ,用健康猪躯干毛发行膻中穴穴位埋线 ,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 ,收到很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及治法35例患者年龄 1 3~ 53岁者 2 8例 ,54~ 63岁者 7例 ;病程 1个月~ 5年。取健康猪躯干部毛发少许 ,以不枯黄 ,不开叉者为好 ;从发根部剪断 ,清理干净进行高温煮沸消毒 ,取出放入 75%酒精中浸泡 2 4 h,再次高压消毒。治疗时患者坐位 ,膻中穴局部消毒。将已消毒好的猪毛发从注射针头尾部穿入 ,从针尖穿出 ,剪去毛发开叉部分。用手提起膻中穴皮肤 ,使皮肤重叠 ,然后…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 1 995年 3月~ 2 0 0 0年 7月应用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的方法治疗普外手术后病人腹胀及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0例中男性 1 8例 ,女性 1 2例 ;年龄 1 8~ 78岁。均系术后 2~ 3天肠蠕动未恢复 ,或腹胀明显者。其中行胃大部切除术者 1 7例 ,胆系手术者 9例 ,肠梗阻手术者 4例。治疗方法患者仰卧 ,选双侧足三里 ,常规消毒皮肤后取7号 5ml注射器 ,抽取新斯的明 0 .5mg,将注射针快速刺入穴位 ,轻微提插 ,得气后回抽无血则将药液缓慢注入。同法在对侧足三里穴作穴位注射。治疗效果30例经穴位注射全部获效 ,…  相似文献   

19.
笔者根据中医学经络学说的理论 ,自 1 993年以来采用定喘穴注射确炎舒松 -A治疗哮喘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8例中男性 2 0例 ,女性 4 8例 ;年龄 2 7~ 65岁 ;病程 4~ 3 5年 ,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诊断 ,符合以下条件 :1反复发作性胸闷气短 ,咳嗽咯痰 ,痰多为白色泡沫样 ,遇感冒而作时可咳黄痰 ,发作时喉中有哮鸣声 ,呼吸困难 ,甚则张口抬肩 ,不能平卧或唇甲紫绀 ;2多因感冒、气候突变、吸入煤烟、油烟、油漆等异味 ,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 ;3多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 ,可伴湿罗音 ;5…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近几十年来应用针灸治疗疟疾120例,并与常规治疗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220例,随机分为针灸组120例及西药对照组100例。针灸组中男性70例,女性50例;少年18例,青壮年82例,老年20例;对照组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少年14例,青壮年78例,老年8例。治疗方法针灸组:根据疟疾发病规律,于发作前2小时进行治疗。针刺大椎、陶道、曲池(双)、足三里(双)、间使(双);并行温灸,使针穴四周皮肤潮红,全身肌肉放松,且微微出汗为佳。留针20~30min,每3~5min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为1个疗程。少数仍有疟疾发作者可肌肉注射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