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体外反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观察了3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在进行了一疗程体外反搏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发现,糖尿病组治疗前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增高,治疗后下降,提示体外反搏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改善高粘血症等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对象:92例病例中,脑血栓形成患者72例。62例为住院病人,10例为门诊病例。72例中男58例,女14例,年龄36~70岁;50岁以下者8例,50~59岁者28例,60~69岁者35例,70岁1例。平均年龄56.8岁。另外有单纯脑动脉硬化者20例。接受治疗时病史最短3个月,最长达10年;治疗时间最长者达8疗程,最短1疗程。方法:采用广州医疗器械厂产WFB-Ⅱ_B型体外反搏装置,每天1次治疗1小时,12次为1疗程。压力为0.35~0.45kg/cm~2。耳垂脉搏监测使舒张期反流波大于收缩期叩击波20%~40%以上为准。反搏前后均详细记录病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68例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微循环检测,结果,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等都明显下降(P<0.01),甲襞微循环的微血管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大部分恢复正常(P<0.01),输入枝流速、输出枝流速加快(P<0.01),红细胞聚集、管袢数异常、白微栓等都明显改善(P<0.01),与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心功能好转呈同步变化,说明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有明显疗效,并简要从微循环-血流变学观点上解释体外反搏疗效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1资料与方法本组70例采用体外反搏治疗为观察组。男46例、女24例、年龄40~78岁 ,平均56.1岁。病程最短4d,最长10个月 ,平均2.5个月。主要症状与体征有失语或语言不清34例 ,眼球震颤3例 ,中枢性面瘫50例 ,吞咽困难3例 ,不同程度偏瘫60例。肌力按6级分类法 ,0~I级6例 ,II级11例 ,III级14例 ,IV级30例。另外 ,随机选择单纯药物治疗68例为对照组。男43例 ,女25例 ,年龄31~79岁 ,平均55.5岁 ,病程最短3d ,最长9.5个月 ,平均1.9个月。入院时有失语或语言欠清33例 ,眼…  相似文献   

6.
李桃  张妙丽 《临床荟萃》1999,14(19):873
脑梗塞是内科常见病,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我院1995年开始在药物治疗脑梗塞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并经CT证实确诊为脑梗塞,均为意识清楚的患者,无体外反搏禁忌证。共76例,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38~60岁,其中男52例,女24例,病程在1~10个月,上肢肌力0~Ⅰ级21人,Ⅱ~Ⅲ级38人,N 17人,下肢肌力0~Ⅰ级20人,Ⅱ~Ⅲ级40人,Ⅳ级12人,Ⅴ级4人。两组病情程度大致相同,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7.
人体动脉内血压随着心脏的搏动呈现周期性变化叫做动脉脉搏,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动脉脉搏波型改变——舒张压升高、收缩压下降的搏动称为反搏动,反搏治疗是指在心脏舒张期把血液从动脉远端驱回中心主动脉内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使体内各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流灌注压增加,同时降低收缩压减轻心脏后负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塞的病理生理与体外反搏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静忠 《临床》1996,3(2):112-115
  相似文献   

9.
一、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本组24例病人,均为本院住院病人;男性21人,女性3人;年龄34—60岁,平均年龄51.6岁;本组病人均患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程1—5年。2、治疗方法应用广州医疗器械厂产WFB—IV电脑控制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包扎小腿、大腿及  相似文献   

10.
体外反搏用于脑梗塞的临床治疗已得到广泛注意,但作为其理论基础的血流动力学研究依然停留在动物试验阶段。本文在反搏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颈动脉系统三个时相的血流进行了测量,发现反搏使颈内动脉血流量增加1.42ml(22.0%),舒张期血流峰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8次体外反搏时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发现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和后动脉平均流速分别增加8.9cm/s(12%)、6.5cm/s(13.6%)和5.72cm/s(14.7%),其舒张期峰速分别增加37.46cm/s(54.8%)、27.21cm/s(61.6%)及21.94cm/s(61.5%)。因此,为该治疗进一步提供了血液动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体外反搏作为一种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已10多年,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在心脏舒张期对四肢和臀部加压,以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从而达到使冠状动脉及脑动脉灌注量增加,降低主动脉  相似文献   

13.
根据体外反搏可能增加肝、肾血流量的原理,并根据临床上每次体外反搏治疗后病人尿量明显增多的事实,本室于1987年年底起,开始对体外反搏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先后共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33例,包括急性肝炎15例(其中重症肝炎恢复期4例、顽固型甲肝5例、顽固型乙型6例),慢性肝炎17例(其中迁肝9例、慢活肝8例),妊娠胆汁瘀积型肝炎1例。治疗目的是针对大多数病人持续高胆红素血症和高谷丙转氨酶血症;对部分病人则针对严重的失眠与全身不适,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本治疗效果十分满意,总有效率达63%,有望成为难治性肝炎病例的一种有效的新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14.
体外反搏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华 《中国康复》2001,16(3):172-173
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的效果颇有争议 ,体外反搏作为一种无创伤性辅助循环装置应用于临床 ,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我院自 1 995年 6月以来 ,应用这种装置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2 4例 ,疗效显著。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 995年 6月 - 2 0 0 1年 2月经 CT、MRI或脑血管造影确诊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48例 ,男 37例 ,女 1 1例 ;年龄 2 5 -76岁 ,平均 5 0 .5岁 ;临床症状体征为头昏、头痛、眩晕、语言不清、失语、失写、失读、视力下降、进食呛咳 ,嗜睡、偏盲或病理反射阳性等 ,大部分患者伴有偏瘫 ;48…  相似文献   

15.
体外反搏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永安  罗玉凤  冯毅  刘仁毅 《临床荟萃》1999,14(22):1030-1031
体外反搏(ECP)是一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除用于冠心病治疗外,临床上也广泛应用于脑、肾、眼、耳科等部分疾病。ECP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报道较多,但结果不完全一致。现报道一组采用无创性心阻抗法测ECP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体外反搏患者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平均47.88岁,最小29岁,最大62岁。其中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19例,其余分别为脑栓塞、突发性耳聋、视网膜动脉栓塞等疾病11例。1.2 方法患者仰卧于反搏床上,WFB-V型反搏机。每天反搏1次,每次1小时,4周为1疗程。首次与末次反搏时,采用心阻抗四电极法于反搏前、中、后各测一次心阻抗。疗程中,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对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采用苏氏眼压计测量25例患者EECP前和结束时双侧眼压。结果治疗结束时患者双侧眼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EECP治疗可降低眼内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研究体外反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试验组)及非体外反搏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相似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反搏室接受体外反搏治疗。通过观察两组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运动平板试验ST段下移时间以及随访统计病人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血管病住院率、死亡率等指标,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明显增高,运动平板试验试验组ST段下移1mm的出现时间的延长显著大于对照组,1年随访试验组的病人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血管病住院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病人接受体外反搏加药物治疗其心功能及近期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吴爱芝 《中国康复》1990,5(4):176-177
体外反搏是易为病人所接受的无创伤性辅助循环的治疗方法.它的治疗范围广泛,对不少疾病有一定疗效,但有效率高低不一。通过我院140例治疗的经验,体会到即使使用同一种类型的反搏仪,同一压力条件,由于操作方法的不同所产生的动脉压变也会出现很大差异,影响疗效,而在反搏过程中认真观察病人情况,随时调整有关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我院从1982年起应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WFB-Ⅰ型四肢序贯式体外反搏仪,1988  相似文献   

19.
体外反搏(External Counterpulration)简称ECP是一项新的疗法。在国外用它治疗冠心病已有20年历史了。我国自1977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发展甚快,除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1)之外,目前已扩大应用范围,用以治疗脑动脉供应不足疾病(2),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缺血性视神经萎缩症,并获得了可喜的疗效,而且全国各地正掀起使用体外反搏之热潮,如何正确使用体外反搏技术,护理工作怎样配合上去乃本文之目的。体外反搏器结构与机制简介体外反搏器实质上就是一台机械的循环辅助装置,它由三部份组成:(1)反搏衣:由八个气囊袋  相似文献   

20.
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50例脑梗塞患者予以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脑梗塞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前者在全血低切比粘度、全血高切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等多项指标均比后者增高,且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50例患者接受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后,这些增高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载脂蛋白B水平在接受治疗后也有下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