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我院7990例围产儿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围产儿死亡率为10.51‰。围产儿死亡前5位因素是早产及低体重儿、窒息、致死畸形、脐带因素、重度妊高征  相似文献   

2.
本对我院4685例围产儿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围产儿病死率为10.46%,围产儿死亡前5位因素是早产及低体重儿、致死畸形、重度妊度征,脐带异常和窒息。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院10年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围产保健工作。方法:按照1977年WHO的围产期Ⅰ的计算方法和我国1981年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会议总结的早产、死胎、死产和初期新生儿死亡的定义和标准,对我院10年125例围产儿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围产儿死亡率为1066‰。早产围产儿死亡率是13256‰,足月产是586‰。低体重儿围产儿死亡率是12745‰,正常体重儿是533‰。臀位分娩围产儿死亡率是17857‰,其它分娩方式是405‰。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显著差异。围产儿死因顺位为缺氧、畸形、肺部疾患、不明和其它。结论:降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率,加强围产保健,加强产前产时监测,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瑞安市2003~2009年围产儿死亡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围产儿出生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9年上报的围产儿资料及围产儿死亡资料,分析围产儿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6.95‰。其中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分别占68.12%、6.47%、25.41%,各年围产儿死亡率、死胎、死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产儿死亡原因中:死胎的前3位原因为先天畸形、脐带因素、死因不明;死产前3位原因为脐带因素、胎盘因素、胎儿窘迫;新生儿死亡前3位原因为早产和低体重儿、先天畸形、新生儿窒息。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本地围产儿死亡率;农村户籍、低学历者、产检次数少的孕产妇,其围产儿死亡率均高于城市户籍、高学历者、产检次数多的孕产妇。随孕周的增加与胎儿体重的增长,围产儿死亡率也降低。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工作,做好优生优育的宣教,减少出生缺陷,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以及新生儿科医疗质量水平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05年漯河市各县、区妇幼保健院上报的围产儿死亡表、评审表及各种监测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五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12.6‰,围产儿死亡的前三位原因为:出生缺陷、早产及低体重、新生儿窒息;可以避免和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占45.32%.结论 加强孕期监护,提高产检覆盖率,开展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儿、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臀先露是最常见的异常胎先露,臀先露分娩的围产儿死亡率和患病率比头先露高,尤其臀先露早产儿和/或足月低体重儿分娩的围产儿死亡率颇高。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监护及治疗技术的提高,低体重儿的成活率有所上升,臀先露低体重地分娩方式的选择是摆在产科医生面前的又一迫在眉睫的问题。资料与分析一、围产儿病死率:1990年3月21日至1993年3月21日在我院分娩总数4129例,无畸形,体重在2000g以下低体重儿(早产和足月低体重地)153例,其中臀先露(称小臀位)37例,死亡13例,死亡率3巳14%。头先露(称小头位)166例、死亡9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02例双胎妊娠进行研究,其中有20例因产儿死亡(99.01‰),围产儿死因的相关因素有体重、分娩方式及孕周。结果表明:低体重的围产儿,体重越低,病死率越高;分娩方式中以臀位助产的围产儿死亡率最高;与孕周的关系为孕周越小,围产儿死亡率越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线双报制度,对常州市2001年至2004年间每年围产儿的死亡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围产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及死亡原因,为进一步减少围产儿死亡提供对策。结果:4年来常州市围产儿死亡率依次为9.26‰、6.50‰、4.25‰、5.37‰,总体呈下降趋势,前三位死因分别为畸形、脐带因素及早产低体重儿,其中畸形是历年来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原因。提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在于采取三级干预措施,降低围产期畸形儿的发生率,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并发症,同时加强产前诊断和产时监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及降低围产儿死亡滤。方法对我区1997~2001年5年来的275例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围产儿死亡率为14.17‰;围产儿前5位死亡原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先天性畸性、早产、胎盘因素、脐带因素。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围产保健,积极治疗高危妊娠,加强高危新生儿的监护,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应用趋势面分析法,对我国省、市和自治区围产儿死亡率和足月低体重儿发生率进行地理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三阶趋势面方程能分别解释围产儿死亡率和足月低体重儿发生率的66.52%和86.32%变异,可较好地描述我国围产儿死亡率和足月低体重儿地理分布规律性。在全国范围内,围产儿死亡率以北部、东部、东北部和南部较低,西部较高,而西南部最高。足月低体重儿分布十分相似,以北部、东部和东北部较低,西南部最高。提示它们受共同因素的影响或可能存在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1.
125例低体重胎儿,包括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先兆早产胎儿、产前采用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氨基酸相结合治疗。结果在分娩前宫底高度,出生时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均有明显的增加,减少了低体重儿的出生,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重度妊高征524例(其中先兆子痫410例,子痫114例)。其低体重儿62例,发病率为11.83%。围产儿死亡总数28人,死亡率为53.44‰。以早产及原发性高血压并妊高征者围产儿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臀位是常见的异常胎位之一,占分娩总数的4%左右。臀位产的围产儿死亡率一般比头位产高4倍,超体重儿和低体重儿尤为显著。臀位分娩的三种方式臀牵引、臀助产及剖宫产对围产儿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分娩方式的选择与围产儿损伤率及死亡率关系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选择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新生儿窒息20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以脐带因素占首位,且早产、过期产及阴道手术产的新生儿窒息率最高,低体重新生儿窒息率与正常体重儿及巨大儿比较,差异有显性。结论 产前超声尽力提高对脐带因素的检出率,加强产程中胎儿的监护,正确判断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缩短第二产程,及早发现异常情况,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同时防治早产及妊高征,有望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病率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对驻济省市级医院2006年1月至11月分娩的231例早产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胎膜早破多胎妊娠、胎位异常、妊高征、胎儿畸形等占据早产病因前五位;早产对胎儿的影响是婴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较高。早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积极防治早产是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简称ICP)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56例ICP产妇的新生儿与1622例非ICP产妇新生儿的情况,并比较其围产儿死亡率、早产率、窒息率、患病率及低体重儿率。结果早产率ICP组显高于非ICP组(χ^2=17.63,P<0.01),窒息率两组有差异(χ^24=41,P<0.05);围产儿死亡率、患病率、低体重儿率两组无显差别(P>0.05)。结论ICP是造成围产儿窒息、早产的高危因素,对ICP产妇要加强产前、产时的监护,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4—2009年宁波市围产儿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为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一些参考数据。方法依托三级保健网,资料来源于全市各县(市、区)妇保院(所)上报的围产儿死亡个案表、评审表及各种监测报表,并经质量控制保证监测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结果 6年中共监测围产儿360986例,发生围产儿死亡4243例,其中本市户籍的围产儿死亡率为7.67‰,非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率为20.73‰,本市户籍及非本市户籍后3年围产儿死亡率均较前3年下降。本市户籍死因顺位的前5位依次为畸形、不明原因、早产、其他脐带因素及新生儿窒息;非本市户籍前3年死因顺位的前5位依次为早产、畸形、新生儿窒息、胎盘早剥及脐带脱垂,后3年依次为畸形、早产、新生儿窒息、其他脐带因素及胎盘早剥。本市户籍≥孕36周围产儿死亡构成比后3年(35.09%)较前3年(44.61%)下降,非本市户籍≥孕36周围产儿死亡构成比后3年(46.14%)较前3年(47.38%)下降不明显。结论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不断提高孕期保健及产科质量是降低户籍人口围产儿病死率的主要措施;让流动孕妇接受规范孕期保健及住院分娩是降低非本市户籍人口围产儿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围产儿的影响及孕期监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按重度、轻中度进行分析,并选择同期正常单胎40例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重度妊高征的早产发生率、低体重儿、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均较轻中度妊高征及对照组明显增加,说明重度妊高妊对围产儿危害极大。通过加强孕期预防和监测,并积极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减少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对157例足月体重≤2500g宫内发育迟缓儿的分娩方式与围产儿转归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生出体重愈低,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愈高。剖宫产组围产儿死亡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新生儿窒息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胎吸和产钳助娩组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臀位助娩和臀位牵引的亲手儿窒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故对宫内发育迟缓儿应加强围产保健和  相似文献   

20.
应用趋势面分析法,对我国省、市和自治区围产儿死亡率和足月低体重儿发生率进行地理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三阶趋势面方程能分别解释围产儿死亡率和足月低体重儿发生率的66.52%和86.32%变异,可较好地描述我国围产儿死亡率和足月低体重儿地理分布规律性。在全国范围内,围产儿死亡率以北部、东部、东北部和南部较低,西部较高,而西南部最高。足月低体重儿分布十分相似,以北部、东部和东北部较低,西南部最高。提示它们受共同因素的影响或可能存在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