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移植术前MSCT血管造影检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肝移植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7例拟行肝移植术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多期扫描。分别于肝动脉期和门脉期进行血管 3D成像 ,重建方法包括MPR、SSD、VR系列图像显示。统计肝动脉期和门脉期各主要相关血管及其分支的显示率 ,并比较各 3D重建方法的优劣。结果 :肝动脉期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扫描范围内的腹主动脉、腹腔干及其分支 ,SSD和VR对胃十二指肠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肝左、右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 85 .9%和 64 .9%。门静脉期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情况 ,VR优于SSD。利用MPR能准确测量有门脉高压影像表现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门静脉系统管径 ,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肝脏MSCTA双期血管成像是了解肝脏供血动脉和门静脉系统情况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以VR血管成像最佳 ,MPR可提供必要的数据补充 ,联合应用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有关肝动脉和门静脉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癌介入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肝脏三期扫描肝动脉三维重建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53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介入治疗前行64层螺旋CT肝脏三期扫描,分析肝脏肿瘤肝内、外供血动脉三维重建的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肝动脉期VRT图像成像均能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起源、走行.其中肝动脉血管变异24例,肿瘤由肝右动脉及肝左动脉双重供血9例,肝外供血动脉37条.肿瘤肝内、外供血动脉显示与血管造影一致.结论 64层螺旋CT肝脏血管三维重建对指导制订介入治疗方案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诊断.方法对5例经多层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为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病例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MIP以及多平面重组(MPR).结果 5例CT增强扫描轴位仅能显示肝周围及肝内血管结构的扭曲、扩张改变.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供血动脉血管的迂曲扩张、扭曲;肝窦明显扩张、早显;肝静脉早显; 5例门静脉均未见早显,显示尚正常.不同的重组方法适合显示不同血管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A较轴位图像可以清晰详细地显示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血管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全程显示双下肢动脉、静脉的方法及相关技术问题.方法:15例临床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肘静脉注射高浓度非离子型对比剂后,采用CT密度跟踪技术对双下肢进行全程动、静脉期扫描,然后利用CT工作站进行多模式血管成像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动脉成像清晰,静脉成像基本满足诊断要求.双下肢动、静脉正常2例;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多个动脉分支闭塞8例;双侧股深动脉血管瘤1例;动、静脉瘘2例;小腿深静脉曲张1例;小隐静脉血栓1例.结论:16层螺旋CT双下肢动、静脉成像可靠性高、无创伤性,操作简便,是诊断下肢血管疾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移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病例组选择32例肝癌和肝硬化在移植前后行多层螺旋CT(MSCT)多期扫描,包括肝癌10例(肝癌组)、22例肝硬化CTP分级C级(肝硬化组).分别于肝动脉期和门脉期进行血管3D成像,重建方法包括MPR、MIP、VR.于MIP图像上分别测量腹腔动脉 (CA)、胃左动脉(LGA)、肝总动脉(CHA)、肝固有动脉(PHA)、肠系膜上动脉(SMA)及门静脉(PV)、脾静脉(SV)、肠系膜上静脉(SMV) 的管径.数据用SPSS10.0处理,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两两比较用q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肝动脉期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扫描范围内的腹主动脉、腹腔干,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右动脉及其分支;门静脉期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情况.病例组32例中有21例肝动脉及其分支解剖正常,MIP及VR所显示的正常解剖肝动脉无明显差异.病例组中11例、正常对照组6例显示肝动脉分支异常.于MIP像上能准确测量腹腔大动脉血管管径及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的管径,对照组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动脉管径无统计学差异,而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的管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MSCTA能准确显示血管解剖、变异及病变情况,对静脉、变异的肝动脉进行管径测量,掌握个体化肝脏血管变异及其血管大小信息,为手术方式、制订术中血管吻合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并监测术后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对97例肝癌患者行肝脏增强后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重组方法为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技术(VR),并与术中探查结果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做对照观察。结果:97例中癌肿未侵犯邻近组织、血管者69例,肿瘤压迫邻近血管者19例,肝动脉变异38例(39%),肝动脉-门静脉瘘(HAPF)16例,门静脉癌栓11例,合并肝硬化者7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例,除30例患者行TACE治疗外,其余67例均行手术治疗,与术中探查结果相一致者63例,正确率95.5%。在30例同期行DSA检查的肝癌患者中,3级以下肝动脉分支与DSA无显著差异,对4级以上分支的显示不如DSA,在供血动脉、肿瘤血管及血管变异的显示上与DSA完全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可以很好的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累及范围,特别能精确判断肿瘤与肝脏血管的关系,充分了解肝脏血管变异情况,对指导外科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肺癌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与DSA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组对诊断与评价肺癌支气管动脉供血血管和血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肺癌同时行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三维重组和DsA检查,并对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三维重组和DSA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例肺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11支支气管动脉,其中图像质量优5支、良好6支;DSA显示10支支气管动脉.10例肺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肿瘤供血支气管动脉起源、形态及分支状况与DSA一致.10例肺癌16层螺旋CT血管VR彩色成像与DSA显示肿瘤染色及肿瘤内血供状况一致率为90%.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克服DSA一次检查不能显示其全部供血血管的缺点;对诊断和评价肺癌供血血管和血供状况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肝脏双期血管成像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多期扫描 ,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期血管成像的可能性及其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  14例正常者及 15例肝硬化患者 (包括 6例肝癌 )行MSCT多期扫描 ,准直 2 .5mm ,pitch 5 ,每期扫描时间约为 6~ 9s。分别于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进行血管三维成像 ,重建方式为容积再现技术 (VR) ,最大密度投影(MIP) ,表面遮盖法重建技术 (SSD)。统计 3种成像方法对胃十二指肠上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肝左、右动脉的显示率 ,并对门静脉显示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肝动脉期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扫描范围内的腹主动脉 ,腹腔干血管及其分支 ,VR、MIP及SSD对胃十二指肠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肝左、右动脉的总显示率分别为 85 .3% ,85 .3% ,6 6 .4 %。门静脉期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情况 ,正常人门静脉可显示 6级以上 ,VR及MIP优于SSD(P <0 .0 5 ) ,VR立体感强于MIP。结论 MSCT肝脏多期扫描 ,双期血管成像是了解肝脏供血动脉和门静脉系统情况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以VR血管成像最佳 ,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有关肝动脉和门静脉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出16层螺旋CT上腹部常规增强扫描对肝动脉系的显示能力,以及MSCTA后处理技术的合理应用.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肝脏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的动脉期MSCTA影像(肝细胞癌36例和肝海绵状血管瘤14例),评估其对肝动脉系的显示能力;对比分析MIP、VRT、SSD后处理技术的MSCTA所见. 结果MIP、VRT、SSD均可清楚显示腹腔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率均为100%);VRT、MIP可显示肝固有动脉和肝左、右动脉(显示率100%);肝动脉左、右支及其Ⅱ、Ⅲ级分支以薄层MIP显示最佳(显示率均为100%);薄层MIP可显示血管与病灶的关系(83个病灶,79个显示,显示率95%);VRT在显示血管形态和走行方面优于其他后处理方法,可提示血管与病灶的关系;SSD不作为MSCTA成像的首选方法. 结论16层螺旋CT上腹部常规增强扫描,利用3D后处理技术,可清楚显示肝固有动脉、肝左、右动脉、及其细小分支,准确评估血管变异及病灶与血管的关系;后处理方法以VRT结合薄层MIP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并发周围型肝动脉-门静脉瘘(APS)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12例经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确诊的肝血管瘤并发周围型APS,对肝动脉期CT血管成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重建法均可较好地显示周围型APS和肝实质一过性强化.APS血管成像可分为4种类型,类型Ⅰ:瘤周可见早显的门静脉分支,多有肝动脉支伴行,有时可见"双轨"征;类型Ⅱ:自瘤体发出数条纤细的早显小门静脉支,呈细线或虚线状,无肝动脉支伴行,早显的小门静脉支多位于短暂肝实质强化区中;类型Ⅲ:同时具备类型Ⅰ和类型Ⅱ的影像表现;类型Ⅳ:瘤周无早显的门静脉分支,仅显示楔形或片状浓染区.肝实质一过性强化表现为瘤周片状浓染区.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肝血管瘤并发周围型APS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扫描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150例疑有肝脏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多期扫描。层厚7.5mm,螺距1.375,扫描时间0.8s/r,静脉团注对比剂80~120ml,分别延时23~28s、45~50s58~65s行肝动脉期(动脉早期)、门静脉流注期(动脉晚期)和肝静脉期(实质期)扫描,并对图像作回顾性分析,比较增强前后腹主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的CT值变化和后处理图像显示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的能力。结果: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扫描,肝脏血管增强后与增强前的密度差在91.9HU以上,VR、MIP、MPR图像上100%显示肝动脉(150/150),门静脉显示率为96.7%(145/150),肝静脉显示率为95.3%(143/150)。5例门静脉显示不清的病例中,3例为肝癌合并肝门区淋巴结转移,1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形成,1例为严重肝硬化合并腹水、脾肿大;7例肝静脉显示不清中有5例与门静脉显示不清的5例为相同病例,其余2例为严重肝硬化合并腹水。结论: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扫描对评估肝脏病变、肝脏血管的正常、变异以及病变对血管的影响有很大帮助,但是对于严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静脉狭窄、门静脉血栓(包括癌栓)形成的病例,显示门静脉和肝静脉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SCT)肝脏三期扫描,研究肝脏血管成像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75例怀疑或者已知肝脏肿瘤的患者行MSCT肝脏三期扫描,男性46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6岁,年龄范围24~77岁。其中肝细胞癌45例,血管瘤15例,腺瘤3例,肝转移癌12例,病理确诊51例(68%),其余24例(32%)经临床随访与治疗和实验室检查确诊。通过病人肘静脉以3ml/s速度注射90~120ml含碘对比剂,在注射对比剂后25s、50s、90s开始扫描,获得相应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图像。所有数据采用1mm薄层重组,0.5mm薄层间距,然后传输到工作站进行VR、MIP图像重组。结果:通过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血管成像和图像后处理,MSCT图像可清晰显示肿块和部分肿块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在肝动脉期,42例肝细胞癌病例清楚显示肿瘤血管及其供血动脉,其中20例DSA对照检查,MSCT图像分析结果与DSA相一致;9例动静脉瘘形成;门静脉期,16例显示门静脉癌栓,门静脉闭塞5例。在肝动脉期,14例肝血管瘤清楚显示肝动脉及其分支供血,与DSA所见一致,门静脉期均见其引流静脉及其小分支。3例腺瘤在肝动脉期明显强化,均见其供血动脉。10例肝脏转移癌在肝动脉期见肿块边缘有细小供血动脉。结论:MSCT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利用VR和MIP相结合的成像方法可提供更详细的肝脏肿瘤的血管信息,尤其在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肿瘤侵犯血管方面,为肝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MSCTA)和三维重建(3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患者的肝动脉进行了MSCTA成像,其中肝细胞癌22例,肝血管瘤12例,肝转移瘤12例,肝脏AVM1例,局灶结节样增生1例,肝内胆管腺瘤1例,同期15例肝癌患者行常规肝脏血管造影(DSA)与其对照。结果:MSCTA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肝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其变异,与常规血管造影无明显差别,同时还能很好地显示肝脏病变的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结论:MSCTA可以较好地显示腹主动脉和肝动脉较大分支处的复杂的解剖关系及变异,与常规血管造影相吻合,同时由于其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64层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动脉正常解剖和变异的显示及临床指导价值。方法:305例患者行肝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准直宽度0.625mm、螺距0.984,标准重建。成像方法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以Michels分型观察肝动脉的解剖与变异类型。结果:305例患者中,肝脏肿瘤190例,其他115例。Michels分型Ⅰ型255例,Ⅱ型30例,Ⅲ型19例,Ⅴ型1例。其中50例肝脏肿瘤患者的DSA表现与CTA对照,肝动脉解剖及变异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64层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能够准确的显示肝动脉解剖及变异,并能明确肿瘤血管异位侧支来源,对临床手术、介入治疗及肝脏移植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层螺旋CT外周动脉血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外周血管疾病中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1例临床怀疑周围血管疾病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扫描范围 1100~1200mm,层厚2mm,重叠50%,螺距0.75,准直16×1.5,球管旋转时间0.75s,智能跟踪自动触发扫描,扫描时间 20~35s.造影剂量100ml,注射速度3ml/s.对全部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并对图像进行评价.21例中3例行DSA检查,4例行手术治疗.结果:MSCT动脉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上肢动脉和腹主动脉及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股动脉、胫动脉、腓动脉的主干及分支.21例中,8例表现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动脉血栓2例,双侧髂总动脉瘤1例,外伤性假性动脉瘤1例,股动脉外伤性动脉损伤2例,医源性损伤1例,正常表现6例.结论:MSCT血管成像是一项高度准确的成像技术和侵袭性小的检查方法,已成为临床诊断外周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周广金  刘剑羽   《放射学实践》2012,27(5):524-52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技术在肾移植供体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亲属供肾者行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技术进行肾血管重建,评价供肾血管情况,将影像学表现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结果:40例供肾者1次屏气完成扫描,均获得满意的轴面图像,应用VR、MIP、MPR等后处理技术重建肾血管,可清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其2~4级分支。9例单侧肾由副肾动脉供血,其中8例单侧肾见单支副肾动脉,1例双侧肾各见1支副肾动脉;9例存在肾动脉分支过早,其中1例双肾动脉均为肾动脉分支过早,共10支血管距离肾动脉开口在1.5cm以内;2例显示肾静脉解剖变异。CT血管成像对供肾动静脉主干、副肾动脉、肾动脉分支过早、肾静脉主干变异的显示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是肾移植术前评价活体供肾血管的一种无创、安全、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MSCT血管成像对肝动脉解剖变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动脉解剖变异诊断的准确性.方法:430例肝移植患者,均于术前行3期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并利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积(VR)技术行肝动脉血管成像.根据Michels分型对肝动脉解剖进行分型.所有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结果均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430例患者中MichelsⅠ型316例(73.49%),肝动脉解剖变异114例(26.51%),其中MichelsⅡ型20例(4.65%),Ⅲ型48例(11.16%),V型2例(0.47%),Ⅵ型3例(0.70%),Ⅷ型1例(0.23%),Ⅸ型4例(0.93%).另外36例肝动脉变异难以包括在Michels分型中,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显示所有血管成像诊断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病例均与手术结果相符,但在诊断为正常型的病例中3例手术结果显示存在迷走肝左动脉起自胃左动脉.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对肝动脉解剖结构及变异进行准确的判断,应作为相关手术前肝动脉检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肠系膜上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CT血管成像不同后处理技术显示肠系膜上动脉(SMA)分支的能力.材料和方法:正常上腹部20例用16层CT动脉期追踪扫描,进行图像后处理,得到多平面重建(MPR)、血管外型观察(VS)、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评价三种方法对SMA的显示情况.结果:中结肠动脉各级分支,显示情况MPR优于MIP或VS.空、回肠动脉1、2、3级分支三种方法显示情况相似,4级分支的显示率MPR>MIP>VS,显示程度均差.SMA 4级以上分支MPR显示率超过50%.结论:多层CT血管成像可获得良好的SMA图像.MPR结合VS或MIP能很好地显示SMA的细小分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腹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40例腹部CT血管成像(CTA)分为2组,A组:采用300 mg I/ml对比剂剂量为100 ml、生理盐水30 ml;B组:采用400 mg I/ml对比剂剂量为60 ml、生理盐水30 ml.注射流率均为4 ml/s.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MIP)像,评价两组病例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肾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程度;并测量动脉内对比剂的浓度.结果:两组病例均清晰显示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及其分支;两组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虽然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肾动脉及其分支显示程度评分,B组明显优于A组,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使用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20.
MSCTA对肝癌TACE治疗插管操作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MSCTA)在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中指导插管操作的意义.方法:应用东芝16层螺旋CT机,对40例肝癌患者均行MSCTA检查并用MIP和VRT进行重建,所有患者均行DSA造影.并将两者的图像进行对比,比较两者在显示肿瘤供血血管的起源、走行及变异情况,以及腹腔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方面的信息.结果:MSCTA中MIP和VRT对二级及二级以上肝动脉的显示率达100%, MIP和VRT对三级及三级以下肝动脉的显示率分别约90%,75%.CTA与DSA对二级及二级以下肝动脉显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及三级以下肝动脉的显示MIP重建图像与DSA图像无显著性差异(P>0.05),VRT重建与DSA有显著性差异(P<0.001).显示肝动脉变异11例,寄生动脉10支,DSA漏诊2例.CTA对肿瘤变异和寄生供血血管的显示以及腹腔动脉与腹腔干动脉的夹角显示;与DSA对比有高度一致的符合率.结论:MSCTA能三维清晰的显示肝动脉分支的起源、走行;检出肝癌供血动脉及肝外寄生供血动脉,清晰显示腹腔干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与DSA相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TACE介入治疗中指导插管操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