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作业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腕关节背伸能力的疗效。方法: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穴位注射联合作业疗法,比较治疗前后上肢肌张力和腕关节被动背伸活动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上肢肌张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1),观察组上肢肌张力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腕关节被动背伸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其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联合作业疗法能降低上肢肌张力,改善腕关节背伸度,提高患儿上肢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蒸气浴结合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72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蒸气浴结合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功能训练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张力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和功能独立性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2%,对照组为75.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肌张力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和功能独立性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蒸气浴结合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肌张力,提高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分析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从而探讨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对2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肱二头肌与下肢腓肠肌进行表面肌电测评,观察治疗前后积分肌电值的变化,从而探讨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结果:常规康复治疗加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肱二头肌与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全部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可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说明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引导式教育治疗痉挛型脑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风池穴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风池穴注射和功能训练,对照组单用功能训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肌张力方面,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池穴注射能够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与单用功能训练治疗比较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观察两组患儿CSS评分、ROM、GMFM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SS评分、ROM、GMFM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电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中风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现代康复疗法,治疗组另加电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上、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上肢肌张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下肢肌张力记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Fugl-M eyer运动功能记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电针结合现代物理训练疗法,可明显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较单纯物理康复疗法为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肉功能定位水针注射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张力障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脑瘫下肢肌张力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前者采用综合康复加肌肉功能定位注射治疗,后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按修订Ashworth量表评价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肌肉功能定位水针注射治疗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障碍疗效好,且针对性强,适宜脑瘫患儿多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锥体区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6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仅用现代康复疗法,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针刺锥体区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GMFM-88评分及综合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shworth痉挛分级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针刺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疗效。方法:对42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此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儿肌张力进行评级,并对内收肌角、胭窝角、足背屈角进行测量,以评定肌张力的改变情况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对治疗后患儿肌张力、内收肌角、胭窝角、足背屈角的改变进行疗效评价,其总有效率分别为83.3%、83.3%、81.0%、73.8%;治疗后肌张力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收肌角、腰窝角、足背屈角均较治疗前增大,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中药熏洗结合点穴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降低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提高脑瘫患儿下肢肌力、肌张力的疗效。方法:将52例下肢肌力2级以上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运动疗法、站立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减重支持系统训练,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下肢肌力及肌张力变化。结果:试验组肌力、肌张力恢复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下肢肌力2级以上的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力及肌张力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都修波  马丙祥  李华伟  周正  曹会婷 《光明中医》2008,23(10):1522-1522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2%,对照组总有效率71.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肌肉电生理及影像学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组(治疗组)及非穴位注射组(对照组),治疗组89例,对照组90例。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加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治疗前后进行腓肠肌肌肉超声、表面肌电图及GMFM量表评分比较。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1在表面肌电图比较中,治疗组腓肠肌波幅均值有提高,腓肠肌肌电积分值有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在超声比较中,治疗组中腓肠肌肌肉纤维结构紊乱好转4例;对照组中肌肉纤维结构紊乱好转3例;治疗组中肌肉回声增强好转3例;对照组中肌肉回声增强好转2例,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GMFM评分比较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均有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能够使痉挛型脑瘫患儿肌肉收缩时参与的肌纤维数量增加,超声影像显示肌肉纤维走行及回声有好转趋势。提示该疗法能够改善肌肉萎缩程度,提高肌肉电活动,增加肌肉收缩、舒张活性,进而使脑瘫患儿运动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 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改良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刀疗法能降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肌张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探索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随机将7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针刺拮抗肌治疗,分别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oworth分级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Ashoworth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Ashoworth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5%,对照组总有效率5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增高优于传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头针配合肌肉定位注射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1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莉  翟红印  苏春娅 《河南中医》2009,29(7):660-662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肌肉定位注射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运用基础治疗+头针配合肌肉定位注射方法;对照组60例,采用基础治疗+上田法。连续治疗3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3月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CDCC智力评分、修订的Ashworth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肌肉定位注射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朱慧军 《河北中医》2009,31(7):1022-102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常规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穴位按摩和隔药灸法等中医疗法。2组均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年龄与总有效率的相关性。结果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且2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与患儿年龄呈负相关(P〈0.01),患儿年龄越小,疗效越好。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疗效确切,患儿年龄越小,疗效越好,应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史华 《世界中医药》2013,8(7):796-79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7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瘫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刺联合补肝益肾方外洗治疗,2组均治疗3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肌张力变化情况和粗大运动发育情况。结果:3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肌张力变化情况和粗大运动发育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94.1%,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8%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肌张力,促进大运动的发育,改善病情效果显著,从而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背按摩治疗痉挛型脑瘫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8例重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脊背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GMFM88评分高于对照纽(P〈0.05)。结论:脊背按摩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躯干异常肌张力,提高运动能力,无毒副作用,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66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以中药熏蒸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运用综合康复训练。9个月后,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肌力评定表(MMT)评定疗效。结果 9个月后,治疗组患儿下肢的肌张力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肌力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中药熏蒸可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的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观察埋线结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 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6 月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住院病房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 12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40 例和对照组 80 例 (对照组分为甲组、乙组,每组各 40 例)。三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甲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鼠神经生长因子穴 位注射治疗;乙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埋线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埋线结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 注射治疗。三组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 3 个月后应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及应用改良 Ashworth 量表(MAS)进行肌张力的评估,比较三组患儿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高于甲组、乙组,差异均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三组患儿 GMFM–88 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M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 患儿的 GMFM–88 评分显著高于甲组与乙组,MAS 评分显著低于甲组与乙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埋线、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在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方面有显著疗效,而两者结合的治疗较之两 者单独使用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