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132例(138眼)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分析术后发生浅前房的25眼的原因及治疗。结果 25眼发生浅前房,其中I度浅前房16眼,II度浅前房7眼,III度浅前房2眼,经保守治疗23眼恢复,2眼手术治疗。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容易引起术后浅前房,但经过积极的保守治疗大多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处理及其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164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处理及最终结果。结果 共行青光眼手术164眼,43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26.22%,,其中行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的小梁切除术20眼,发生率32.79%;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行小梁切除术22眼,发生率28.57%;小梁切除加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1眼,发生率3.85%。其中,滤过过强33眼,滤过泡漏2眼,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2眼,脉络膜脱离5眼,原因不明1眼。39眼浅前房经保守治疗前房形成4眼经手术治疗前房形成。结论 浅前房是青光眼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多数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必要时需手术干预。术前、术中、术后采取有效措施,可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25例(416眼)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416眼手术后32眼发生浅前房,其中滤过过强12眼,结膜瓣渗漏6眼,脉络膜脱离5眼,恶性青光眼2眼,原因不明6眼。采用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前房均形成。结论及时找出青光眼小梁术后浅前房的原因,针对不同病因作出相应处理可形成前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对93例青光眼(140只眼)患者中20眼发生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浅前房发生率14.2%,其中滤过过强10只眼,脉络膜脱离2只眼,恶性青光眼1只眼,其他7只眼。结论 滤过过强是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浅前房经保守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5.
阙鹏志  梁品琪  梁策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36-2137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16例(139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浅前房26只眼,发生率18.7%.引流过畅、房水渗漏、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是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结论: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一般经过保守治疗可治愈,少数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形成机制及治疗,寻找手术并发症出现的原因,提高手术质量,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各种治疗方法中积累经验。方法回顾2007年7月~2010年7月287例425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分析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各种原因及处理方法,为今后的手术及治疗累积经验。结果 425眼中64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占15.1%。结膜切口渗漏,通过修补结膜瓣恢复,滤过过强者通过加压包扎恢复,炎症反应者通过抗炎治疗恢复,经治疗均恢复前房。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总结术后浅前房出现的原因在今后的手术中尽可能的避免再次发生,术后及时发现、早期治疗对前房的恢复剂视功能的保护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方正权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35-1536
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我院2001~2003年共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186例280只眼,其中发生术后浅前房42只眼。现就浅前房发生原因及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探讨其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98例(103眼)施行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程度及治疗方法。结果发生浅前房22眼,其中滤过过强15眼,结膜切口渗漏3眼,虹膜睫状体炎症3眼,脉络膜脱离1眼。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复杂,术后正确的观察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13例(250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结果 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21.2%.其中房水滤过过畅30眼(56.6%),睫状体脉络膜脱离12眼(22.6%),结膜瓣渗漏9眼(17.0%),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2眼(3.8%).大部分通过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保守治疗效果显著,少数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龚星星  王贞  李定章 《江西医药》2009,44(12):1234-1235
目的总结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于2005年12月~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162例(189只眼)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9只眼中15眼发生浅前房,其中滤过过强12例,恶性青光眼1例,原因不明2例。结论及早找出青光眼小梁术后浅前房的原因,给予及时相应的处理,使其形成前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闪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316例(375只眼)青光眼病人行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其中55只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14.7%。浅前房发生在术后1-7日,其中滤过通畅31只眼(56.4%),结膜瓣渗漏16只眼(29.1%),睫状体脉络膜脱离5只眼(9.1%),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3只眼(5.4)。结论: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病人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少数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5月就诊于本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65例,其中,211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0.4g/L。对术后浅前房50例(58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统计。结果:本组165例(211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均下降,发生浅前房50例58眼(27.5%),其原因为:房水滤过过强29眼(50.0%),结膜瓣渗漏16眼(27.6%),睫状体脉络膜脱离10眼(17.2%),恶性青光眼3眼(5.2%)。保守治疗44眼,手术治疗14眼。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较常见,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青光眼滤过性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不同类型的青光眼196例244眼均施行小梁切除术。结果本组244眼滤过性术后发生浅前房38眼,占15.57%。经过综合治疗,均在术后7~15d前房逐渐形成,眼压控制理想,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浅前房不能完全预防,可减少发生,如果发生浅前房应寻找原因、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4.
王新力  王凯 《安徽医药》2008,12(10):944-945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分析108眼小梁切除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108眼中发生浅前房的34眼,发生率为31.48%。滤过过强21眼(61.76%),结膜瓣及角巩膜瓣渗漏10眼(29.41%),脉络膜脱离2眼(5.88%),睫状环阻滞1眼(2,94%)。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引起浅前房主要原因是滤过过强、结膜瓣渗漏,大部分病例可以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的原因,进一步指导临床,争取进一步降低手术失败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6年5月到2007年5月收治的术后眼压失控的病例;对其第一次抗青光眼手术前后的情况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首次在我院接受小梁切除术的病例23例,24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3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恶性青光眼1例,开角型青光眼2例,先天性青光眼婴幼儿型1例;术前眼压14~24mmHg者7例,25~34mmHg者8例,35~60mmHg者9例,平均眼压33.4mmHg;术前闭角型青光眼房角除2例外均窄IV关闭;术后发生浅前房者9例。结论术前高眼压状态,房角功能差,切除的小梁组织范围小,术后浅前房的发生与术后眼压失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凯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7):1171-1172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68例196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针对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196眼发生浅前房39眼占20%。房水渗漏、引流过畅、脉络膜脱离、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是滤过性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手术结束时前房重建、术后及时发现及治疗浅前房,效果满意。结论术后浅前房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应尽早明确病因及时治疗,对保护视功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发病病因及其防治方法,总结其处理效果及临床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186例(236眼)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对其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236眼)中,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并发症有18例(18眼),占7.63%,采取保守治疗后痊愈有16例,治愈率为88.9%,余下2例疗效欠佳,后改为行切口修补术治疗,皆治愈出院,还有1例改为行前房重建术治疗,也治愈出院,随访半年,无再次并发低眼压性浅前房案例。结论低眼压性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应术后给予积极预防,一旦发现,应给予对症处理,可先采取保守治疗,疗效不理想可对酌情给予手术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88眼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病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47眼实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2例41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2组术后前房深度、眼压、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发生率及滤过泡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8.51%,对照组34.1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发生率观察组为0眼,对照组3眼(7.3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观察组42眼(89.36%)、对照组28眼(68.29%)眼压控制在21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发生功能性滤过泡观察组43眼(91.49%)、对照组29眼(70.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术后早期浅前房及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生率及术后滤过道疤痕化的发生,提高了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手术疗效。方法 52例52眼青光眼患者采用改良小粱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前房、眼压、滤过泡、泪膜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眼压控制好,手术后有38只眼压为优,有6只眼压为良,优良率为84.62%。功能滤过泡形成佳,前房形成快,滤过泡渗漏、低眼压、浅前房、前房积血、脉络膜脱离手术并发症减少。结论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创伤小,手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