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2.
明代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对中药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药性理论上既继承了《本经》与《内经》理论,又创造性的发展了中药基础理论;2.在采制理论上提出了“辨证异法”、“异法异效”的制药原则;3.在应用理论上总结出“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融历代医家辨证用药之精华,成“百病主治药”之巨篇。  相似文献   

3.
4.
我国栽培中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兹就《本草纲目》中有关中药栽培的记述对中药栽培事业的贡献略述如下:1 为中药栽培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科学资料《本草钢目》在集解项中,对中药的生态环境、生长习性、品种鉴定与选育、繁殖、栽培管理、采收及加工贮藏等都作了科学的总结和详细的记载,为我国近代中药栽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我们深入研究中药栽培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科学资料。引种栽培中药,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它的  相似文献   

5.
李时珍《本草纲目》对瘿病作出了系列贡献,主要表现为:提出了"靥属肺,气瘿从肺论治"的学术观点,进一步指出地理环境、饮水是导致瘿病的重要因素,并记载了预防的方药;对富碘海产品进行了系统总结;对动物甲状腺进行了具体描述,严格规定了动物甲状腺的炮制工艺,进一步明确了动物甲状腺治疗瘿病的实质;广录治瘿方药,喜单方验方,强调内外兼用,多用酒剂,食药同调;记载了有关瘿病的验案、医话及趣闻,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至今仍在指导着我们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一生著作甚丰,惜佚失者多,目前存世的包括《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及《本草纲目》等书,其中又以《本草纲目》最受后世重视.  相似文献   

7.
明代伟大医学家李时珍拟定《本草纲目》,他联系临床,以四时用药解说“必先岁气,毋伐天和”等阐发经旨,启迪后学。在“百病主治学”篇记载病名110余种,其中内科70种,提纲挈领。辨证论治,且继往开来,勇于创新,首次论述了人的胆石症,首创用冰块外敷降温,开物理降温之先河等,可见对中医内科学的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8.
9.
《本草纲目》对岭南地区民族医药的贡献何子强,唐代昌(中国中医研究院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530001)主题词《本草纲目》/历史,民族医药学/历史,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了不少有关岭南地区少数民族医药,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岭南...  相似文献   

10.
外治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妇女解剖和生理上的特点,外治疗法在妇科具有特殊意义,许多妇科疾病,其病变部位主要表现在前阴局部,外治法能使药物直达病所,取得疗效,具有内治等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妇科病的外治疗法首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如在《金匮要略·妇人脉证并治篇》中就有:“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散主之”的记载,后世医家不断补充,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已载有大量的治疗妇科病的外治法,如熏洗法、贴敷法、热熨法、纳药法、口畜鼻法、梳乳法、针刺法、按摩法、佩带法等等。现据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简要介绍了中药指纹图谱的原理,探讨了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对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标准的水平,加快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建立了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促进中药新药研制水平的提升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对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中药现代化是目前中药研究的发展方向,而中药的纳米化是其中最有前途的一个领域。在对目前国内中药领域的纳米化研究进行评述的同时,对研究现状表明了一些看法,提出了进行中药纳米化研究发展的新方向、新方法、新观点以及国外药物的纳米化方法可能在中药上的应用。新的研究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对中药纳米化研究中预计会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19.
开展中药生物转化研究意义深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国内外文献,结合笔者开展中药生物转化研究的体会,介绍了国内外中药生物转化的研究现状以及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意义,提出了开展中药全成分转化的思路并分析了进行中药全成分转化研究的可行性及一般方法,并就开展中药全成分转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加强的工作等进行了讨论。认为开展中药全成分生物转化研究对充分发挥中药的潜在价值和我国的中药资源优势开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转化研究体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药在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天然药物筛选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技术在中药现代研究中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可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和微卫星DNA等生物技术进行中药材的甄别和品种选育,利用遗传转化、组织和细胞培养进行药材资源的保护和有效成分或部位的大规模发酵生产。蛋白质组、生物芯片等高通量技术可应用于中药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从蛋白质图谱和基因表达的变化中寻找中药作用的靶点和途径。把机制研究成果应用于新药研发和中药的二次开发,将极大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