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聊城市高唐县2个镇8个幼儿园共735名3~6岁学龄前农村儿童,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儿童家庭养育情况调查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对其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困难问题检出率为16.5%,高于非留守儿童的14.3%。留守儿童在品行,多动问题方面的评分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看护人对养育负担的心理感受较轻(OR=0.652,95%CI=0.463~0.919)以及注意培养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OR=0.676,95%CI=0.478~0.955)是影响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 留守问题会对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湛江市320例3~6岁在园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调查儿童行为问题,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因素。结果 320例儿童检出行为问题儿童67例,检出率为20.94%;经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教育方式、儿童睡眠时间、胎儿窘迫以及父亲抽烟程度为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教育方式、儿童睡眠时间、胎儿窘迫以及父亲抽烟程度是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濮阳市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发生率及相关社会学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濮阳市5个县区共60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监护人进行自编问卷及Conners父母用量表进行调查,了解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状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次共回收有效问卷3 683份,其中1 210名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占32.85%。留守儿童中296名儿童存在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4.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孩(OR=3.770,95%CI:2.469~5.757)、主要看护人为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他(OR=2.162,95%CI:1.246~3.750)、一般的家庭氛围(OR=1.675,95%CI:1.168~2.403)是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独生子女、母亲高学历、家庭收入高以及仅父亲出去打工为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 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在对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中,应重点关注男童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此外,留守问题如若不可避免,则尽可能避免母亲角色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状况及个性特征,为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教师版)、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和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以广西扶绥县、武鸣县、田东县8所小学在校3~6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留守儿童入选的标准为父亲和(或)母亲在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外出务工时间超过6个月,或者2007年12月以前外出时间超过或者等于2年的:结果共调查儿童1161人,其中男性640人,女性521人;留守儿童271人,非留守儿童890人.1161名儿童中有行为问题的共135人,总检出率为11.63%。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8.5%,高于非留守儿童的9.6%(P〈0.05);留守儿童在E分量表、L分量表得分上与非留守儿童的得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在P分量表和N分量表的得分上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有留守时间(OR=3.540)、性别(OR=3.904)、个性内外向类型(OR=1.528)、个性情绪稳定类型(OR=1.723)。结论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分析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状况及家庭综合环境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学龄前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Conners父母用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安徽省池州市1 512名农村幼儿园3~5岁在园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学龄前儿童留守率为31.9%,留守和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8.7%和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5,P>0.05);心身障碍(5.0%)和学习问题(3.7%)是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较突出的行为问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较为落后县区、单亲照看、男童是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较为多见.行为问题的干预要侧重经济落后家庭,并重点关注男童的行为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成都市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成都市新津县、郫县及简阳市的483例学龄前留守儿童及其主要监护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根据有无缺铁性贫血将调查对象分为2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缺铁性贫血的影响.[结果]483例学龄前留守儿童中共有41例(8.49%)...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县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该县402名0~6岁学龄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该县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年龄别身高(HAZ)、年龄别体重(WAZ)、身高别体重(WHZ)分别为-1.75±1.64、1.07±1.53和-0.35±1.00;生长发育迟缓率为20.15%、低体重或消瘦率为6.22%、超重或肥胖率9.95%、贫血率为23.88%。多因素分析显示:生长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是父亲文化程度、父亲打工时间、三餐能否保证、贫血及与看护人的关系;超重或肥胖的影响因素是生活情况、出生后6个月内喂养方式、三餐能否保证;低体重或消瘦的影响因素为母亲打工时间。结论该县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问题相对突出,减少父母外出打工时间、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可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全国妇联发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称,0~5周岁农村留守儿童占全部农村同龄儿童的30.46%,他们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四川、安徽、河南、湖南、江西、贵州7个人口流出大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数量均超过100万,7省留守儿童占全国学龄前留守儿童65.97%。  相似文献   

9.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妇联发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称,0~5周岁农村留守儿童占全部农村同龄儿童的30.46%,他们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四川、安徽、河南、湖南、江西、贵州7个人口流出大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数量均超过100万,7省留守儿童占全国学龄前留守儿童65.97%。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陕西省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不健康饮食行为特征,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培养学龄前留守儿童良好的进食习惯、提高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选取陕西省3区县6所农村托幼机构512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学龄前留守儿童最常见的不健康饮食行为是主动进食能力、挑食、过饱响应以及外因性进食等。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可知,年龄(OR=0.69)、是否独生子女(OR=0.65)、家庭人均年收入(OR=0.64)、家庭人口数(OR=1.9)是影响儿童饮食行为的主要因素。结论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年龄越大、非独生子女、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家庭人口数越少儿童饮食行为表现越好。因此在学龄前留守儿童喂养的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年龄较小的学龄前儿童和独生子女,家庭应该建立统一、科学的抚养观念,在提供良好抚养条件的同时,避免对儿童的溺爱,减少儿童挑食、过饱响应以及外因性进食,培养儿童自主进食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nnet's量表教师问卷(TRS)和自拟影响因素问卷,对乌鲁木齐市835名学龄前儿童的教师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4.0%,男童为4.4%,女童为3.7%,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1)。男童多动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女童(P〈0.01),4岁儿童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其他年龄(P〈0.01)。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带养人、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父母工作繁忙否、儿童的分娩情况和发育情况等。结论家庭环境和生物因素对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措施干预对幼儿心理行为问题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A 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分别对儿童行为问题和社会生活能力进行评定,比较给予社区综合措施干预的实验组和一般带养的对照组的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和社会生活能力水平,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儿童干预后行为问题检出率为7.63%,低于对照组的1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6,P〈0.0010);实验组儿童社会生活能力正常率76.58%好于对照组的61.25%(χ2=21.30,P〈0.001),结论:社区综合措施干预可减少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有效地提高儿童的社会生活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上海3~5岁儿童的饮食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上海各选国家一级一类幼儿园3所,用分层抽样方法选择3~5岁儿童1620人,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调查儿童中约44.5%偏食,50.1%挑食,87.5%吃零食,70.3%喜欢喝含糖饮料。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OR=2.11,95%CI:1.55-2.87)、就餐时提示孩子吃某种食物(OR=2.25,95%CI:1.65-3.05),就餐时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OR=1.73,95%CI:1.21-2.48)与儿童挑食、偏食行为均相关;母亲文化程度(OR=2.11,95%CI:1.55-2.87)与儿童喝含糖饮料相关。结论偏食、挑食及喜欢喝含糖饮料是学龄前儿童存在的主要饮食行为问题,在宣传科学喂养的同时,要培植家长正确的育儿理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芜湖市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随机抽取芜湖市7所幼儿园,采用基本信息问卷、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家长版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儿童情绪和行为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困难总分异常发生率为8.72%,其中多动(17.04%)、同伴交往问题(20.81%)较为突出,除...  相似文献   

15.
学龄前儿童气质与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儿童气质与行为的相关性,预防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用NYLS《3-7岁儿童气质质量表》家长评定问卷(PTQ),日本S-M社会适应能力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艾森格人格问卷(成人)对杭州市542例3-6岁入托儿童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气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无差异。启动缓慢型行为问题发生率最高18.18%,难养型12.07%,易养型8.57%。分裂强迫发生率各气质类型有明显差异(P=0.0003),启动缓慢型最高21.7%,其次为难养型11.4%。不同气质维度与行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儿童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结论:启动缓慢型、难养型儿童易发生行为问题,但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应重视此类儿童的教育及改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性心理教育现状及评价相应的幼儿性心理教育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福田区3所托幼机构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PRECEDE—PROCEED模式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的性心理问题及家长、教师对儿童性心理教育的知识、态度、行为。采取知识讲座、发放健康宣传册、座谈等方式进行9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家长和教师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和儿童性行为的变化。结果共调查514名家长和102名教师,干预前,69.65%的家长和85.29%的教师不知如何回答孩子提出的性问题;43.00%的家长及27.45%的教师认为应从3~5岁开始性教育;40.55%的家长及3.92%教师表示进行过有意识的早期性教育;在家中观察到不同程度性相关行为的儿童占61.09%。干预后,家长和老师对开展早期性教育的知识、态度、行为均有所改善,其中有意识进行性教育的比例分别提高到59.84%和50.46%(均P〈0.01);在家庭表现出性相关行为的儿童比例减少,为34.59%(P〈0.01)。结论深圳市福田区家长和老师对儿童早期性教育的认知不足,对家长和老师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有利于提高家长和老师对早期性教育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7.
张建化 《现代预防医学》2020,(14):2555-2558
目的 了解长沙市部分学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长沙市2 24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饮食行为问题和监护人喂养行为问题的调查。结果 长沙市部分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为72.9%。各项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经历充沛胃口不好占53.5%、外因进食占48.6%、偏食挑食占40.1%、进食习惯不良占36.5%、父母过度关心占23.9%、情绪进食占10.1%、害怕进食占2.4%。饮食行为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7.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学历高是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OR值95%CI为0.81(0.71~0.93);家庭收入低、家庭成员有饮食行为问题、独生子女、存在不恰当的喂养方式、喂养时存在焦虑情绪是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21(1.01~1.43)、1.94(1.49~2.49)、1.67(1.25~2.26)、4.28(2.52~7.29)、5.13(3.02~8.71)。结论 长沙市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今后应加强家庭教育,促进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学龄前儿童气质特征与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以及气质对行为的影响。方法在5所幼儿园选择4~5岁反复呼吸道感染学龄前儿童145名为研究组,同龄健康儿童244名作为对照组,采用"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进行儿童气质和行为测评。结果研究组气质类型中22.07%难养型高于对照组4.10%(P0.01);男童、女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研究组为29.11%、39.39%与对照组10.00%、14.9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难养型的行为问题检出率78.13%高于其他气质类型20.35%(P0.01),其男童间、女童间行为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RTIs学龄前儿童的气质特点与正常儿童不同,难养型比例高于正常儿童,行为问题也更严重;难养型气质的儿童易发生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顺义区部分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营养健康状况,制定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5所幼儿园999名1~7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采用WHO和卫生部标准评估学龄前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结果999名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正常的占77.8%,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分别占总调查儿童的5.71%和16.51%。平均血红蛋白125.86g/L,贫血16人.检冉率为1.60%,铁不足者占19.52%。结论要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水平,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个体幼儿园管理.加强对幼教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监督幼儿园落实各项卫生保健制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和行为现状,分析家长文化程度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行为的影响。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按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潍坊市城区700名学龄前儿童,对其家长进行面对面现场调查。采用构成比、率和x。检验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9%的家长主要通过广播、电视及网络获取口腔保健知识。有90.2%的儿童家长认为口腔健康很重要,但家长对部分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并不高。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口腔保健知识越好,口腔保健态度和行为也越好(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存在问题,家长的文化程度影响其口腔保健知识和行为,应通过提高家长口腔保健知识和行为水平来提高儿童口腔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