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CT对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男36例,女14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2.5岁。结果腰椎小关节异常的主要CT表现:(1)小关节突增生、肥大及骨赘形成,并导致关节间隙、侧隐窝、椎问孔及椎管狭窄;(2)关节面硬化,硬化骨质内囊样低密度区及关节面边缘缺损;(3)关节腔内“真空”现象,小关节不对称及关节半脱位;(4)下关节突间距(IAD)和小关节角(FJA)明显缩小。结论CT可充分地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为小关节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腰腿痛病人的CT片,表现腰椎小关节异常者85例。结果腰椎小关节综合征CT表现为小关节突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下囊变,关节内“真空”现象,关节囊钙化,侧隐窝狭窄等。结论CT可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对腰腿痛病人的合理施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扫描资料。结果: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为小关节增生肥大硬化、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关节面改变、关节囊钙化、真空、小关节半脱位、侧隐窝狭窄、退行性脊柱滑脱等。结论:CT是诊断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2 0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CT所见。结果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小关节异常主要表现为 :(1 )小关节突增生肥大、骨赘形成 1 0 3例 (85 83% ) ;(2 )关节间隙变窄86例 (71 6 0 % ) ;(3)关节面改变 35例 (2 9 1 7% ) ;(4 )小关节真空现象 2 1例 (1 7 5 0 % ) ;(5 )侧隐窝或 /和椎间孔狭窄 1 9例(1 5 83% ) ;(6 )关节囊钙化 9例 (7 5 % ) ;(7)椎小关节半脱位 6例 (5 % )。结论 CT扫描可清楚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 ,为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对改进临床诊断和治疗腰腿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扫描资料.结果: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为小关节增生肥大硬化、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关节面改变、关节囊钙化、真空、小关节半脱位、侧隐窝狭窄、退行性脊柱滑脱等.结论:CT是诊断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T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患者腰椎小关节进行CT扫描,采用骨窗与软组织窗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椎小关节肥大增生,关节间隙变窄,关节真空征,关节囊钙化,骨性关节面硬化囊性变,并发侧隐窝狭窄,同时并存椎间盘突出,许莫氏结节。结论CT图像能够清楚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为腰椎小关节病变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进一步提高了腰腿痛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腰椎小关节病的CT表现,评价CT对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45例因腰腿痛就诊的患者,通过CT检查确诊为腰椎小关节病108例。结果:CT能有效地显示关节突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骨性关节面改变,关节"真空"征,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关节囊钙化,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并存症椎间盘突出、膨出、真空现象,黄韧带肥厚,许莫氏结节,腰椎退行性滑脱。结论:CT为腰椎小关节病及并存症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面综合征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以提高对椎小关节病的重视。方法回顾170例腰椎小关节面综合征的CT表现。结果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160例;小关节面硬化145例;关节突肥大或骨赘形成129例;关节面下囊样骨吸收76例;关节“真空”征66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59例;关节周围钙化18例;椎间盘突出或膨出130例。结论腰椎小关节病发病率很高,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因素之一,CT可为椎小关节病的诊断提供直观、充分的影像学根据,是诊断小关节面综合征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波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进行聚焦超声波和电针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疼痛积分(2.41±0.55)相比治疗组疼痛积分(0.82±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缓解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疼痛;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超声波用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使用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CT测量植入椎弓根螺钉之椎体的椎弓根有关数据,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以保证螺钉的准确植入。方法本组20例病人术前均进行CT扫描,并测量植入螺钉之椎弓根有关数据:椎弓根横径、椎弓根深度,椎弓根在横切面上的外展角,椎弓根的矢状倾斜角。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均根据CT扫描所得数据确定植入的方向、深度,并依此确定螺钉的直径与长度。结果2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共植入椎弓根螺钉80枚,最高为T10,最低为S1。术后病人均拍摄植入椎弓根螺钉之区域的脊柱正侧位X光片,结果78枚(97.5%)植入无误,2枚穿破椎弓根上壁,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术前CT扫描测量植入椎弓根螺钉之椎体的椎弓根有关数据,可以为准确植入椎弓根螺钉、选择适当长度和直径的螺钉提供有利的参考,从而保证螺钉安全植入,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1)探讨CT值平均值与骨密度值之间的关系;(2)探索一种新的图像分割方法快速准确求解不同年龄段人群腰椎
CT值。方法随机采集202例腰椎薄层CT扫描数据为实验材料,按照性别及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各组数据输入至
Mimics14.0通过新的图像分割方法分割腰椎为各个独立蒙板文件,进行空洞填补并直接读取其蒙板文件的CT值平均值、最大
值及最小值。结果(1)男性21~70岁各年龄组的CT值平均值分别为424.94±52.23、405.59±53.60、361.76±53.50、344.17±47.76、
332.88±58.33 Hu;女性组分别为439.89±50.99、448.06±65.89、421.43±54.74、369.07±78.27、304.98±55.05 Hu;(2)统计学分析:男
性61~70 岁组与21~50 岁各组比较,P<0.05,与51~60 岁组比较,P>0.05;女性51~70 岁各组与21~50 岁年龄段各组比较,P<
0.05。结论(1)CT值平均值与骨密度值具有相关性;(2)通过新的图像分割方法可以快速准确获取感兴趣区域的CT值;(3)腰
椎CT值平均值具有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CT值。方法随机采集202例腰椎薄层CT扫描数据为实验材料,按照性别及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各组数据输入至
Mimics14.0通过新的图像分割方法分割腰椎为各个独立蒙板文件,进行空洞填补并直接读取其蒙板文件的CT值平均值、最大
值及最小值。结果(1)男性21~70岁各年龄组的CT值平均值分别为424.94±52.23、405.59±53.60、361.76±53.50、344.17±47.76、
332.88±58.33 Hu;女性组分别为439.89±50.99、448.06±65.89、421.43±54.74、369.07±78.27、304.98±55.05 Hu;(2)统计学分析:男
性61~70 岁组与21~50 岁各组比较,P<0.05,与51~60 岁组比较,P>0.05;女性51~70 岁各组与21~50 岁年龄段各组比较,P<
0.05。结论(1)CT值平均值与骨密度值具有相关性;(2)通过新的图像分割方法可以快速准确获取感兴趣区域的CT值;(3)腰
椎CT值平均值具有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CT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0例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结果:CT表现:小关节突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硬化、囊变及关节面边缘缺损;小关节真空征;小关节半脱位;关节囊钙化;两侧小关节不对称等。结论:CT可充分显示椎小关节解剖结果及病理改变,为椎小关节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根据。 相似文献
18.
针罐配合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在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中的作用。方法将135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针刺、拔罐配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治疗。结果观察组1次治愈率84.0%,对照组为55.0%。经x^2检验,两组疗效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罐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胸椎小关 节紊乱较单纯手法治疗见效快,且能节省人力,是治疗该病的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