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tic purpura,ITP)患者血小板的功能。方法:应用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血块收缩试验(CRT)和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活性测定(PF3aT)共三个试验检测105例ITP患者的血小板,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部分ITP患者对二磷酸腺苷(ADP)和肾上腺素诱导的PAgT比对照组增高,但个别患者减低;ITP患者血块收缩百分率和血小板3因子活性均减低。结论:ITP患者血小板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出血症状不仅与血小板的数量相关,还与血小板的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占小儿出血性疾病的70%左右,主要表现是皮肤黏膜广泛出血。我院收治2例临床表现少见的、无出血现象的婴儿ITP,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免疫功能。采用ABC-ELISA法、间接推数法等方法检测了32例ITP患儿及20例正常小儿的免疫功能情况。结果表明,ITP患儿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显著升高,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下降、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增高、T细胞亚群有不同程度变化。提示ITP患儿不但存在细胞、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也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说明ITP患儿免疫内环境发生紊乱。  相似文献   

4.
何丽雅  佟莉贞 《广东医学》2002,23(7):696-697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mbocytopenia purpura,ITP)与血小板无力症的发病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方法 用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方法检查56例确诊ITP的患儿父母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 44.6%(25/56)的患儿父母亲双方均患有血小板无力症;39.3(22/56)为父母中一方是血小板无力症患者,仅16.1%(9/56)为父母亲血小板聚集功能正常。结论 血小板无力症患者儿并没有因为GPⅡb/Ⅲa的缺乏而降低了ITP发生的可能性;并且不排除血反无力症患儿及其基因携带患儿的血小板膜上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具有刺激抗血小板抗体产生的抗原,或致这种抗原活性增强而诱发ITP的可能性。血小板无力症可能是影响ITP预后的潜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及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自身抗血小板抗体致血小板在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内破坏过多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本组疾病包括两大组:一组为自身抗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一组为同种异型抗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本文重点简述ITP的治疗及进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105例 ITP 临床分析,就近年来有关 ITP 发病机理的探讨、骨髓象分析在诊断中的应用以及治疗方法的探讨作了重点讨论。全部病例均采用综合疗法,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强的松2mg/kg/日)。105例中痊愈74例(70.5%),好转25例(23.8%),未愈6例(5.7%)。  相似文献   

7.
王彦  王笑蕾 《医学综述》2008,14(3):445-44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机制参与而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和破坏增多的疾病。病毒感染是其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病毒感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直接作用于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免疫学机制和多因素联合作用等。病毒感染引起ITP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机体对病毒感染后的天然免疫反应,或因病毒感染改变了血小板抗原,导致自身抗体产生,使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  相似文献   

8.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2 4 (女 1 8,男 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ura,ITP)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首届中华血液学会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1 ] .病程 <6mo1 0例 ,>6mo8例 ,>1 2 mo6例 ,最长 1 5mo.初治者 1 0例 ,复治者 1 4例 .复治者为用泼尼松、达那唑或长春新碱无效或疗效不显著者 .各例均有较严重的皮肤、粘膜出血 ,包括皮肤出血点及瘀斑、口腔粘膜血泡及齿龈出血 ,以及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月经过多等 .2 4例均进行了骨髓涂片检查 ,骨髓增生均在正常范围内 ;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当患者血小板计数小于20×109/L时,指导患者卧床休息.若出现头痛、眼前发黑、心慌等症状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尽量避免肌内和皮下注射.必须注射时应选择号小的针头,各种穿刺点延长按压时间10~15min,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情况.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病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体免疫性出血综合征,急性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慢性多见于成年人,其发病与自身免疫发生的多个环节相关。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斑自身免疫学指标研究 1.1 骨髓像 血小板和巨核细胞有共同抗原,血小板抗体既可以与自身或同种血小板结合,又可与巨核细胞结合,不仅导致血小板的破坏,同时也影响巨核细胞对血小板的生成。何晓彤报道,骨髓巨核细胞观察示ITP者骨髓增生良好,幼稚巨核细胞及无血小板形成的巨核细胞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1.
病毒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博 《医学综述》2001,7(6):373-37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 ,ITP的发病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近年来ITP的病毒病因学日益受到重视。现就与ITP发病有关的病毒感染、发病机制及针对病毒的治疗措施 ,综述如下。1 病毒感染与ITP的关系1 1 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 通过检测确诊为ITP患者血浆 (血清 )人巨细胞病毒HCMV IgG、HCMV IgM ,白细胞中HCMV DNA及病毒分离 ,说明部分ITP患者发病时有HCMV活动性感染 ,且可能是ITP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1 ,2 ] 。尤其在慢…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占出血性疾病的30%,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认为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有关,国内有学研究提示HP感染是急性ITP的病因,有报道,部分ITP患在HP根治后,血小板计数较前升高,尤其是难治性ITP。  相似文献   

13.
庄万传 《安徽医学》2010,31(10):1272-127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被国际ITP工作组正式统一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thrombocytopenia),仍简称ITP。本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致其数目减少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主要以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加致血小板短暂或持久减少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皮呋黏膜瘀点、瘀斑、月经量多、尿血,严重者可因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4.
朱美仙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0):905-90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 epilepsy,ITP)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其以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数量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我院儿科于 1 996年 3月~ 1 999年 6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 P)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 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 2 0例 ,疗效显著 ,且较安全。1 临床资料对照组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组 ) 1 5例 ,男 8例 ,女 7例 ;年龄 6个月 1例 ,1岁 4例 ,3岁 5例 ,6岁~ 1 2岁 5例。皮肤出血点、紫癜 1 5例 ,鼻出血 7例 ,呕血、黑便 1例 ,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 4例。血小板计数 :1 0× 1 0 9/L 8例 ,2 5~ 5 0× 1 0 9/L 7例。骨髓检查 8例 ,符合 ITP表现。治疗组 (肾上腺皮质激素 IVIG治疗组 ) 2 0例 ,其中男 1 1例 ,女 9例 ;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对45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血小板数值正常的住院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测定.结果 治疗前,ITP组的BPC、PCT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ITP(AITP)的PDW、MPV明显增加(P<0.05),慢性ITP(CITP)组PDW、MPV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AITP组PDW、MPV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CITP组BPC、PCT仍明显减少,MPV呈明显增大(P<0.05),PDW呈分布宽度差异性变大.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作为ITP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属祖国医学的“发斑”、“葡萄疫”等范畴。近 40年免疫学发展,已公认本病是一种由于体内产生自身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过多,数量减少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主要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本病西医治疗多以激素、脾切除及免疫抑制剂为主,免疫球蛋白、干扰素、抗 Fc- r受体单克隆抗体、人白细胞因子、血浆置换、联合化疗等治疗方法也有报道,但并未使 ITP的治疗出现根本性改观。近年来,文献报道中医临床应用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两大方法治疗 ITP取得很好疗效,有效率高达 80%~ 90%,本文仅就近期中医药治疗 ITP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静注丙种球蛋(IVIG)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ITP患JD57例分为静注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治疗组27例及泼尼松(强的松)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8.9%和43.3%(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止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虚不摄、瘀血阻络4型,分别给予清热解毒、凉血消瘀,滋阻清热、宁络止血,健脾养血、益气摄血,活血祛瘀、宁络止血疗法。结果:显效5例,良效6例,进步6例,无效3例,结论:辨证论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