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选穴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上从建库至2020年5月5日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处方,利用SPSS 24.0、IBM SPSS Modeler 18软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36篇。治疗方法频次最高的是针刺,其次是针刺+康复锻炼。频次应用较高的腧穴:主穴是合谷、三阴交、肩髃等,配穴是丰隆、太溪、太冲等。用穴频次较高的经脉:主穴是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经穴等,配穴是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经穴等。用穴频次较高的部位:主、配穴均是下肢、上肢、头颈部等。支持度最高的关联群:主穴是合谷-曲池,配穴是太冲-丰隆、太溪-丰隆;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群:主穴是三阴交-阴陵泉,配穴是地仓-颊车。聚类分析:主穴分为2类,尺泽、极泉、内关、三阴交、阴陵泉、照海、大陵、血海为第一类,合谷、曲池、外关、肩髃、手三里、阳陵泉、足三里为第二类;配穴分为3类,丰隆、太冲、太溪、气海、内庭、血海、风池、足三里为第一类,地仓、颊车、廉泉为第二类,合谷、丘墟、肩髃、曲池为第三类。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以阳经选穴为主,尤其是手、足阳明经,阳经或者阴经取穴大多单独使用,取穴部位多是四肢。主穴多选用特定穴,应用最多的是合穴,其次为交会穴、八脉交会穴、络穴,且多位于拮抗肌(群)肌腹或肌腱之间。配穴多是辨证取穴、随症取穴及按部位取穴,而辨证取穴多从风、痰、虚致病因素考虑。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石 《中外医疗》2009,28(31):90-90
针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第1组穴取“项丛刺”,第2组穴取大椎、曲池、郄门、三阴交。上肢配穴取八邪,合谷.中渚、腕骨,外关;下肢配穴取八风.解溪、丘墟,阳陵泉、阴市。每日针刺2次,上午针第1组穴,下午针第2组穴一结果痊愈34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4%,作者并进行了“项丛刺”前后的心电图对照,表明该组穴有明显的调整心率的作用,能起到益气养心的功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子宫、大赫、三阴交、次Liao、关元透中极为基本处方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病。气虚不能摄血加百会、阳池、中脘、足三里;血热妄行、冲任不固;加血海、曲池;瘀血内阻,血不归经中谷、太冲、血海;肝郁气中支沟、阳陵泉或外关、丘墟;月脂量多加灸隐白;痛经加灸地机、至阴、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脑梗塞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效果并为电针治疗脑梗塞认知功能损害提供可靠证据.方法:将59例脑梗塞认知功能损害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电针组和对照组均取四神聪,百会、神庭、风池、患侧的肩寓,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等穴;电针组加接G-6805II型电针治疗仪治疗,两组均予治疗前后进行P300检测.结果: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明显改善,电针组总有效率89.30%,单纯针刺组总有效率85.80%;P300检测显示各级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和单纯针刺治疗脑梗塞认知功能损害均有较好疗效,但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夹脊穴配合辨证取穴治疗中风20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夹脊穴为主(颈2~7夹脊,腰1~5夹脊,肺、心、膈、肝夹脊)配合辩证取穴(阴虚风动:百会、双太冲、双太溪;气虚血瘀:双足三里;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双支沟、丰隆。随肢体部位配穴:上肢:天宗、外关、合谷;下肢:环跳、阳陵泉、三阴交)治疗中风病200例,并与传统治疗方法取阳明经穴为主(合谷、曲池、肩髁、足三里、解溪、梁丘、骼关、阳陵泉、外关)作对照,结果治疗组200例中,基本痊愈82例,显效76例,  相似文献   

6.
治疗乙醇中毒后失语症尚未见报道。笔者曾用针刺法治愈一例乙醇中毒后失语8个月的患者。现报道如下。一、取穴与操作方法:取主穴:风池(双)、哑音、强音(双)、增音(双);头针:运动区(左)、言语一区(双)、言语三区(双)。配穴:合谷、足三里、曲池、外关、环跳、三阴交,均为右侧;百会。  相似文献   

7.
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9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针灸科门诊DPN患者92例,随机分为电针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6例,电针组穴取双侧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电针刺激,留针30 min,每日1次,30 d为1疗程;对照组46例,给予VitB1100 mg VitB12 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30 d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1疗程后观察疗效,包括肢体症状、体征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变化.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1.3%,优于对照组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DPN具有较理想的疗效,对患者的康复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史记》最早记载了针灸治疗消渴病的医案,以后历代皆有发展.建国后对以针灸治糖尿病有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专用穴位增至82个,大多接证循经取穴,常用主穴: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华佗来脊、太溪、中脘、膈俞等;配穴:风池、胰穴(6~8胸椎旁阳性压痛点)、肝俞、胃俞、命门、膀胱俞、曲池、尺泽、内关、列缺、合谷、神门、太渊、阳陵泉、地机、丰隆、悬钟、复溜、内庭、睛明、光明、金津、玉液、承浆、意舍、水道等.一般以针刺为主,或并用灸法.常用手法有平补平泻,  相似文献   

9.
我祖自1958年底开始应用针刺疗法治疗急性荨麻疹,获得良好的效果,茲报告如下:治疗方法主穴——大椎、肩颙、曲池、三阴交。配穴——足三里、合谷、行间。每次治疗时取各主穴,并轮流取配穴1——2处,用捻旋进针,留针15分钟以上。每天或隔天一次,共3——5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100 Hz电针(EA)刺激不同穴位组合对人体NK细胞活性和吞噬指数的影响。方法:应用形态学和MTT方法,给予健康人每天2/100 Hz EA 30 min,观察电针刺激不同穴位组合对NK细胞活性和吞噬指数的作用。结果:2/100 Hz EA刺激右曲池-右中渚、左承山-左昆仑穴位组合后NK细胞活性和吞噬指数均无明显变化;而刺激大椎-右曲池、左足三里-左三阴交穴位组合,在末次EA的当天和停EA后第1 d的NK细胞活性和吞噬指数均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2/100 Hz EA刺激大椎、曲池、足三里和三阴交等穴位组合可加强NK细胞活性和吞噬指数,证实了电针调节免疫功能具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导师郑健刚博士临床上采用针刺夹脊穴,两侧膀胱经排刺,针刺百会、印堂、曲池、外关、合谷、上八邪、气海、关元、中极、大巨、水道、归来、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太冲、阿是穴,在感觉异常点配合刺血拔罐等方法,治疗脊髓空洞症,使病人自觉症状及临床体征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李钢 《中原医刊》2007,34(18):66-67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辨证分型治疗中风的临床意义。方法头针以取偏瘫肢体的对侧,头部的运动区,足运感区,语言区。常规取穴有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口眼歪斜加太阳、下关、颊车透地仓;失语加天突、廉泉、通里;痰湿阻络者加丰隆、中脘;肝阳上亢加百会、涌泉、太阳、风池、风府;气滞血瘀者加合谷、三阴交、血海等;肝肾阴虚者加太溪、肾俞、三阴交等;属虚寒者宜加灸足三里及神阙,然后根据病情分清补泻。结果两组痊愈,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配合辨证分型治疗中风疗效好,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3.
我们采用针刺神经干与循经取穴相结合的方法,无选择与不加任何辅助药物,为153例四肢骨折进行了闭合复位。性别:男112例,女41例。年龄;16岁以下22例,60岁以上5例,最大72岁,最小5岁。骨折部位及针麻穴位见下表。刺激方法一、电麻仪刺激:在上述穴位组,针刺有针感后,用71—4型针麻仪,从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通电诱导。诱导时间:一般20~30分钟,平均25分钟,复位开始,拔针(不留针)。电流强度:2~4毫安,个别不敏感者  相似文献   

14.
体针透穴治疗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治疗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的科学选经取穴方法,观察体针透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痉挛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体针透穴治疗,上肢瘫痪取健侧经穴,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后溪;下肢瘫取患侧经穴,太冲透涌泉.昆仑透太溪,绝骨透三阴交.阳陵泉透阴陵泉.施以提插、捻转、疾徐补泻相结合的综合针刺手法.结果:126例患者治疗3个月,痊愈77例(61.11%),显效21例(16.670%),有效15例(11.91%),无效13例(10.32%).总有效率89.68%.结论:上肢瘫透刺健侧经穴,下肢瘫透刺患侧经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信息可视化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隋唐至明清时期相关文献针灸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选穴规律及穴位配伍意义。方法整理隋唐至明清时期相关文献针灸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处方,经筛选后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Microsoft Access 2017建立数据库,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SPSS 22.0、Modeler 18.0对治疗本病穴位、经络等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获得隋唐至明清时期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针灸处方243条,涉及穴位163个,遍布所有正经及任、督二脉,穴位针刺的总频数为1 872次,其中针刺经穴频数排前3位的经络是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针刺频数排前10位的经穴为:曲池、足三里、昆仑、太溪、百会、阳陵泉、合谷、悬钟、环跳、委中;聚类分析获得5个有效聚类群:风市-足三里-百会、曲池-昆仑-太溪、昆仑-涌泉-太溪、风池-风府、环跳-委中-阳陵泉-风市-悬钟;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排前6位的有风市-足三里、合谷-悬钟、悬钟-曲池、合谷-风市、昆仑-太溪、曲池-阳陵泉;特定穴位的针刺频率高达91.29%,其中五腧穴使用频数最多,其次为两脉交会穴及原穴。结论运用信息可视化数据挖掘技术对隋唐至明清时期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针灸处方进行规律挖掘,发现其选穴范围较广,常选用四肢部位经穴,注重阳经经穴及特定穴的应用,选取经穴方法多以局部选穴、辨证选穴及循经取穴为主,可为研究中医药古代典籍、针灸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中医针灸治疟疾.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主穴:分为两组,第一组取大椎、陶道、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第二组取间使、后溪、足三里、太冲.两组主穴交替使用.配穴:在发作期使用配穴.发热、头痛者配风池、曲池;脑型恶性疟配风池、太阳、百会;过高热型恶性疟配风池、少商、商阳;厥冷型恶性疟配人中、涌泉;胃肠型恶性疟配天枢、公孙;疼痛者配阿是穴.  相似文献   

17.
<正> 几年来作者用电针配合隔姜灸治疗20例肱骨外上髁炎和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为7天,最长为4年,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取穴:主穴为痛点、肘膠、曲池、列缺、经渠、阳溪;配穴为手三里、上廉、外关、合谷、太渊。治疗方法:针刺至出现酸、麻、胀及重感后,接G6805治疗仪,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通电30~40分钟。先用持续波,频率为120次/分,15~20分钟后改用断续波,频率为40次/分,同样通电15~20分钟。电针完毕即接着用隔姜炙,切取如硬币厚的老姜片置于痛点上,然后所艾绒捏成枣核大的圆锥形艾  相似文献   

18.
脑血栓恢复期“颞三针”加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我们对脑血栓病患者恢复期采用“颞三针”加康复锻炼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对象 40例脑血栓病恢复期患者,男31例,女9例,45~60岁25例,61~80岁15例。肢体功能障碍左侧28例,右侧12例合并程度不等的面瘫及语言障碍。 方法 (1)电针主穴取颞三针(偏瘫对侧),四关穴(太冲双)、(合谷双)。下肢穴:阳陵泉、足三里、太冲、三阴交、委中、环跳。配穴:面瘫加地仓透颊车;语言障碍加舌三针。每次选4~5组穴位或交替选穴。电针选用广州DⅡ-8606治疗仪,疏密波,每次30分钟:(2)肢体功能锻炼,以揉、捏瘫肢、活动关节,先大关节,后小关节,作各方向的被动运动,幅度逐渐增加,肌张力高,着重做与挛缩倾向相反的动作,充分牵伸肌肉,能独立行走,以双手揉球,下肢踏功率自行车,蹲起训练,全身以展翅提跟的静站与推拉弹簧的活动相结合,每次30分钟;(3)超短波治疗:采用上海CDB-1超短波机,板状电板置于患肢近端与远端,温热量为宜,每次15~20分钟。  相似文献   

19.
坐骨神经痛是指正气不足,风寒湿邪客于经络,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部区内发生疼痛,为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临床分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采用6805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3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左侧10例,右侧20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5岁;病程1~6个月11例,1~2年15例,2年以上4例。2 治疗方法 主穴:环跳、委中、阳陵泉。配穴:殷门、风市、承山、昆仑、悬钟、肾俞、腰部华佗夹脊穴。针刺手法:用泻法。操作:针刺后若原发性坐骨神经痛,选取环跳、阳陵泉通电;继发性坐骨神经痛,选取腰华佗夹脊穴通电。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笔者用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发病以入冬到春初较多。治疗方法 (1)选穴:面颊部以足阳明经络与经筋分布最广,以该经为主筛选出主穴、透穴、配穴共20余个穴位进行治疗。在治疗中,以针法为主,它法次之。①主穴:地仓、颊车、下关、四白、迎香、合谷、攒竹、阳白、风池、翳风、人中、承浆。②透穴:地仓透颊车(亦可互透)、阳白透鱼腰、攒竹透晴明、迎香透四白、承浆透地仓。③配穴:听会、瞳子髎、足三里、内庭、丝竹空、颧髎、太冲、太阳。主穴可以交替使用,配穴可根据病情加减.(2)手法:局部取穴弱刺激用补法以扶正,远端取穴强刺激用泻法以祛邪。颜面取穴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