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直肠癌Mile手术(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和Hartmann手术(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行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开腹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45例、腹腔镜下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36例,比较两组患者造口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开放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组、腹腔镜下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组,造口手术时间分别为32分钟、38.5分钟,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组术后发生造口出血、缺血、水肿、周围皮炎分别为2、3、5、4例,总计14例,发生率为31.1%。腹腔镜下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组造口出血、缺血、水肿、周围皮炎分别为2、2、4、4例,总计12例,发生率为33.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腹内疝、造口旁疝、造口回缩、造口狭窄、造口脱垂等并发症。结论只要采取恰当的手术方法,在腹腔镜下进行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和开放性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同样能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iles手术中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64例接受Miles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术,观察组采用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对比2组造口时间及造口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造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les手术中采用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术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术,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培  郭云  唐宗江 《腹部外科》2007,20(5):301-302
目的对两种乙状结肠造口术后造口功能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自1996年~2006年行Miles手术腹壁永久性造口5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腹膜外结肠造口288例,发生造口并发症2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99%;经腹膜内结肠造口224例,发生造口并发症7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93%。经腹膜外结肠造口者术后2年造口功能优良率为56.25%,经腹膜内结肠造口者为30.80%(P<0.01)。结论经腹膜外结肠造口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经腹膜内结肠造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行经腹直肌乙状结肠造口对减少术后结肠造口旁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茂名市高州中医院行直肠癌Miles手术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腹膜内结肠造口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腹直肌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术进行治疗,观察二组患者周围炎、结肠旁疝、造口回缩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造口结肠旁疝(4.1%)、周围炎(2.0%)、造口回缩(2.0%)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4%、14.3%、18.4%),二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直肌乙状结肠造口术具有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等优点,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曹晖  陶元生 《腹部外科》2013,26(3):209-210
目的 评价腹腔镜Miles术中腹膜内及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腹腔镜Miles手术32例,其中14例行腹膜外隧道式造口,18例行腹膜内造口,比较两种造口方式并发症发生率及排便功能.结果 行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术14例中,发生造口狭窄1例(7.1%),获排便感12例(85.7%);腹膜内造口术18例中,发生造口狭窄1例、造口旁疝2例、肠脱垂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27.8%(5/18),获排便感6例(33.3%).行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术与肠造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与行腹膜内造口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1,P=0.138).术后患者获排便感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0,P=0.003).结论 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在腹腔镜辅助的Miles术中操作难度不大,具有排便控制功能较好的优点,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中选择不同的肠造口方法,以减少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对行直肠癌Miles术治疗的1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80例,采用Miles术经腹膜外隧道式、平坦型造口术;对照组80例,采用Miles术经腹膜内、隆起型造口术.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排便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直肠癌Miles术经腹膜外隧道式平坦型造口术, 减少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评价腹腔镜下经括约肌外直肠癌根治术(ELAPE术)中乙状结肠腹膜外隧道造口的临床应用效果。将行腹腔镜ELAPE术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行乙状结肠腹膜外隧道造口,对照组40例行传统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术。比较两组造口并发症和排便功能。随访3~24个月,平均13.5个月。实验组发生早期排便困难4例,1个月后症状缓解;无其他并发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6例获得排便感(90%)。对照组发生造口旁疝5例,结肠脱垂3例,造口回缩3例,造口狭窄3例,腹内疝1例,早期排便困难2例;并发症发生率42.5%,12例获得排便感觉(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ELAPE术乙状结肠腹膜外隧道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控便功能好,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的新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方法 随机选择直肠癌行Miles手术患者132例 ,分为两组 :A组 67例采用经腹膜外结肠插管端式造口术 ,B组 65例行常规夹闭结肠远端的腹壁造口 ,比较两种方法术后患者恢复情况。 结果 术后并发症如严重腹胀、主切口及造口感染、造口狭窄 ,A组分别发生 10、7、 4例 ,与B组的 2 4、15、 2 0例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外置肠管血运不良A、B组分别为 5例和 6例 (P >0 .0 5 )。结论 经腹膜外结肠插管端式造口术兼备腹膜外隧道法及结肠内插管端式造口的优点 ,克服了其缺点 ,手术简单易行 ,是一种永久性结肠造口的好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腹膜外结肠造口在直肠癌Miles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直肠癌Miles术中行腹膜外结肠造口者(治疗组,20例)和腹膜内结肠造口者(对照组,20例)资料,就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随访6~12个月,治疗组造口感染1例,其余造口愈合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对照组造口感染1例,造口回缩2例,腹腔内疝1例,造口旁疝5例,造口狭窄1例,肠梗阻1例。治疗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55.0%),P〈0.01。结果表明,与腹膜内结肠造口相比,直肠癌Miles术中行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更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肠造口术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Y  Li DC  Feng HY  Zhu Y  Liu LY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7):455-458
目的分析和探讨肠造口术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51例行术前放化疗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直肠癌综合治疗中肠造口术的选择和肠造口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放化疗后64.9%的患者T期下降,病理完全缓解率21.6%,37例直肠癌患者接受了肠造口手术,其中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29例,回肠袢式造口术8例,3例患者因术前放化疗过程中出现肠梗阻症状而先期接受了远、近端结肠分别造口术以暂时转流粪便,全组术后出现造口旁疝和造口狭窄各1例,造口旁感染2例,无造口相关手术死亡。结论在直肠癌综合治疗过程中,结肠造口术可减低梗阻肠段压力,解除肠道梗阻,确保综合治疗的顺利完成;而回肠造口术可促进综合治疗后保肛手术中远端结直肠吻合口的愈合,减少吻合口漏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133例接受Miles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72例)实施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术,对照组(n=61例)采取传统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术。比较2组造瘘时间及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造口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2组均未发生造口肠段坏死、狭窄、回缩并发症;观察组造口肠段水肿3例,对照组为4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造口旁疝、造口脱垂等并发症发生率及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癌Miles术中应用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术,操作简单易行,可有效降低术后造口旁疝及造口脱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乙状结肠造口术,是将近端乙状结肠经腹腔提出腹壁造口,其并发症往往是严重的,如肠管回缩、腹腔污染和内疝等.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自1984年以来,我们对12例病人采用了腹膜外隧道行乙状结肠造口术,认为效果满意,术后恢复平顺,兹介绍如下.手术方法(见图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损伤的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19年间收治的125例结直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肠和腹膜内直肠破裂69例中,初期缝合或切除吻合56例(81.16 %),行造口术11例,“损伤控制外科”术式2例。腹膜外直肠破裂18例中,14例行乙状结肠近端造口并骶前引流,4例一期修补未造口;其余38例非全层损伤患者,均做简单修补。全组死亡8例(6.40 %),6例术中、1例术后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术后5 d死于胸腔感染。术后并发症包括局部感染6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均治愈。 结论:多数结肠和腹膜内直肠损伤可一期手术,应配合围手术期正确使用抗生素尤其甲硝唑。腹膜外直肠伤应分期手术,为阻断远端污染,应行乙状结肠近端造口而不选择襻式造口。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直肠癌Miles与Hartmann根治术腹膜外隧道结肠造口术的疗效,回顾分析38例行该术式治疗的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造口肠管脱出、回缩,无坏死出血、造口周围感染、造口狭窄、内疝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直肠下段恶性肿瘤行Miles、Hartmann根治术腹膜外隧道结肠造口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前Miles手术仍是部分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患者的标准术式,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术亦不可避免.1958年Goligher首先报告采用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并被广泛采用,其造口的功能虽优于传统结肠造口术,但仍有一定缺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膜半包埋式乙状结肠造口在Miles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Miles术中采用改进后的腹膜半包埋式乙状结肠造口术的临床资料。造口时将造口用乙状结肠置于预先剪开的壁层腹膜中间,两侧剪开的腹膜分别与乙状结肠两侧浆肌层缝合,对乙状结肠形成半包埋。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3~27个月,26例(81.25%)术后2个月排便规律,余6例大便不成形或腹泻,但4~6个月好转。仅1例术后出现造口狭窄,经造口重建后治愈,无与造口有关的远期并发症。结论经改进后的腹膜半包埋式结肠造口术可有效地避免腹内疝、造口旁疝、造口回缩等并发症,为永久性结肠造口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术式是Miles(1908)首创的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此手术要求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良好的造口不仅有利于近期术后恢复,而且有利于远期生活质量的提高.然而传统的结肠造口方法控便功能差,造口并发症较多.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我们在进行Miles手术时采用腹膜外结肠造口方式治疗287例低位直肠癌、肛管癌患者,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院普外科自1988~1997年共收治直肠癌624例.行乙状结肠造口术438例,发生造口并发症28例,因造口术后并发症自外院转人6例,共34)例,现报道分析如下。IIk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32~74岁,平均49岁,均为直肠癌患者,其中择期手术29例,急症手术5例,乙状结肠单胜造口28例,双腔造口6例,治愈30例,好转4例。2并发症种类及防治2.l造口周围皮炎为结肠造口术后最常见并发症。本组15例均因造口初期排便稀薄,肛袋胶圈与造口肠管包绕的凡士林纱布接触不严密,粪便与肠液接触皮肤致其糜烂,经及时清洁,局部应用氧化锌软膏后治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腹膜外结肠造口并一期开放在直肠癌Miles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 2 18例直肠癌Miles手术的临床资料 ,其中 150例 (治疗组 )行腹膜外结肠造口并一期开放术 ,68例 (对照组 )行传统的腹膜内结肠造口分期开放术。 结果 所有病例经 2年以上的随访 ,治疗组有 4例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炎 ,1例发生造口旁疝 ,并发症发生率为 3 .3 3 % ,55例病人获排便感觉。对照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 3 3 .8% ,其中造口周围皮肤感染 1.47% (1例 ) ,造口回缩 4.41% (3例 ) ,造口狭窄 14 .71% (10例 ) ,腹腔内疝 4.41% (3例 ) ,造口旁疝 4.41% (3例 ) ,造口脱垂 4.41% (3例 ) ;无一例病人有排便感。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及排便感觉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Miles手术时采用腹膜外结肠造口并一期开放术 ,较传统术式并发症少 ,术后管理容易 ,排便功能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直肠癌术后发生乙状结肠造口旁沟疝患者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临沂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断乙状结肠造口旁沟疝并行手术治疗的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将造口段乙状结肠系膜与左侧壁层腹壁连续缝合固定。手术耗时46~210min,手术出血量均不多,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未再出现乙状结肠造口旁沟疝。结论 乙状结肠造口旁沟疝是结肠造口术后的一种罕见并发症,应根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尽早进行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并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