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下换血疗法治疗极危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需要在机械通气环境下进行换血治疗的比较危急的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采用常规的治疗,实行换血手术,仔细观察患儿换血前后的凝血功能、胆红素、血钙、血气以及血小板等指标,并注意观察机械通气环境之下进行换血的效果及其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研究中,新生儿无一例死亡,换出胆红素的概率大约为49.6%,出现的最为明显的现象是血小板低下以及不良反应82%,统计换血前后胆红素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碳酸氢根离子、血钙离子、活化部分、p H值、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在进行换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下换血疗法治疗极危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学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对5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全自动换血疗法,观察换血前后血常规、生化及血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换血后血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较换血前显著降低(P<0.01),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9.7%.换血后血钙、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下降 (P<0.01或P<0.05),但血红蛋白、血糖较换血前明显升高(P<0.01或P<0.05),换血前后血钾、血钠及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对机体内环境有一定影响,但这些影响不对新生儿构成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双通道快速同步换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4例,给予双通道快速同步换血术治疗,观察换血后患儿相关血液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换血后2 h,患儿总胆红素、直接胆经素和间接胆红素浓度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H值、K+浓度均显著低于入院时,红细胞计数Ca2+浓度均显著高于入院时(P<0.05).结论:双通道快速同步换血术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胆红素和血常规指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90例,分析换血疗效和护理方法。结果换血治疗前血清钾(K+)为(5.04±0.91)mmol/L,换血治疗后血清K+为(3.67±0.39)mmol/L,经换血治疗后,患儿的血小板(PLT)和K+水平明显降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和血清钙(Ga2+)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换血疗法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安全有效,护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比较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血常规、血糖、血气分析及血电解质等,分析换血相关并发症。结果 30例患儿经换血后,总胆红素水平下降显著(P<0.001);血常规中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较换血前均有显著下降(均P<0.00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较前升高;血电解质中血钾、血钙和血钠与换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部分换血不良反应是无症状、可治愈的。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护理方法.方法 监测患儿换血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血生化结果、生命体征,总结我院9例新生儿患者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9例新生儿患者换血后黄疸消退时间平均2.44天,换血前平均胆红素浓度482μmol/L,换血后平均胆红素浓度为206μmol/L,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安全、有效.其中换血治疗前物品、人员、环境的充分准备,顺利建立动、静脉通道,治疗中患儿情况的密切观察是保证换血疗法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换血疗法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血胆红素水平及心肌酶水平。结果治疗后,患儿总胆红素(220.41±20.46)μmol/L、间接胆红素(206.45±16.45)μmol/L、直接胆红素(14.86±3.45)μmol/L均低于治疗前的(488.86±30.40)、(465.12±24.53)、(23.64±6.4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22.53±4.12)U/L、乳酸脱氢酶(LDH)为(112.43±12.74)U/L、肌酸激酶(CK)为(42.85±10.44)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为(14.56±4.85)U/L均低于治疗前的(63.53±8.12)、(243.56±20.41)、(211.55±25.46)、(42.58±8.4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换血疗法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胆红素水平及心肌酶水平,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25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换血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及胆汁酸、血常规、血生化、血糖及C反应蛋白(CRP)、血气变化情况。结果换血治疗后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较换血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换血治疗后动脉血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较换血治疗前显著升高,而白细胞和血小板较换血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换血治疗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根、碱剩余较换血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换血治疗后胆汁酸、血生化、血糖、CRP水平、p H值及血氧分压较换血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张晓丽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11):1647-1648
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后血液内环境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某院新生儿一病区就诊并因重度高胆红素血症须进行换血术的新生患儿9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行换血治疗后,对比患者换血治疗6d后血液内环境变化情况。结果:患儿治疗后总胆红素及血常规的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患儿治疗后血生化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后血液内环境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其适应症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96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比较其换血前后血常规、胆红素、电解质、凝血功能及血糖水平的变化,监测换血后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血常规、胆红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换血术后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下降48.6%,以间接胆红素为主,白细胞、血小板、血钾均有下降(P<0.01),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糖明显上升(P<0.01),血钙、钠、镁及氯无明显变化(P>0.05),纤维蛋白原下降(P<0.01),异常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术中有个别病例发生呼吸减慢及心血管功能障碍,术后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疗效好,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但术中术后的严密监测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临床病症,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可快速清除血中游离胆红素、致敏红细胞、抗体,减少核黄疸发生.现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采用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比较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换血术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白细胞、血小板均有下降,红细胞、血红蛋白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周动静脉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可靠,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安全性、疗效及内环境的变化.方法 对32例新牛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术中监测生命体征,换血前后行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血糖等检查,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换血前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缸素的平均换出率分别为52.5%、51.7%,换血后血红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12例患者,在换血治疗过程中,换血时间在1.5~3.5小时之间,平均换血时间(2.5±0.34)小时;患者黄疸消退时间在4~9天之间,平均黄疸消退时间(6.5±0.4)天;患者经治疗均痊愈,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状。同时患者在实施换血治疗后,患者血清的间接胆红素以及总胆红素均有显著下降。结论:换血疗法对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以及换血对机体内环境影响.方法 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2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并观察患儿换血前后胆红素、血常规、电解质、血糖等变化.结果 换血前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换出率分别为53.76%,5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红蛋白及血钾、钠、钙、血糖无明显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血小板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具有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前后血液内环境变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取换血术治疗。观察分析其换血前后血液内环境变化情况。结果:经换血后,50例患儿血清游离钙、血清胆红素、血小板、血白细胞等较换血前显著降低,且P0.05;而患儿换血前后血糖、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钾、血钠等比较差异不显著,且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行换血术治疗可对其血小板、白细胞、血钙等产生影响,但对血钾、血钠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下,采用留置针头行外周动脉抽血,外周静脉输血,速度4-5ml/min,换血前后行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血培养等检查。结果 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分别下降了50.80%、50.52%(P<0.01),平均换血量150ml/kg;迅速改善了机体内环境。结论 外周同步换血疗法较好,副作用少,安全、经济,值得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达换血标准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比较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血糖的变化。结果换血后总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换出率分别为52.6%、52.0%,换血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换血前后血钾、血钠、血氯及血钙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换血后血红蛋白水平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下降,血糖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内环境较稳定,虽造成白细胞及血小板水平下降,血糖升高,但无临床意义,可自行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加强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25例顺利安全完成换血治疗,未发生并发症,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下降明显。结论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输液泵控制的外周动静脉换血法简单、实用、安全,大大优于人工控制。优良的护理对提高换血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血液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对2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经外周动静脉进行同步换血疗法,并对换血前后电解质、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及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结果 本组血清总胆红素换血前、后分别为(595.28±134.44)μmol/L和(275.17±74.05)μmol/L,有明显下降(P<0.01),总胆红素换出率53.77%.换血后血电解质稳定,血糖暂时性升高,可有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下降,但在24 h内自行恢复至正常.换血过程中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波动,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具有较高的胆红素换出率,疗效肯定,操作简便,安全,内环境的影响较小,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