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萍  董蕊  刘彦涛  王秀丽 《河北医药》2010,32(20):2900-2901
外周伤害性刺激经脊髓、脑干和丘脑的传递和调制,最后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脊髓在调制伤害性信息传递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脊髓背角是中枢神经系统痛觉信息整合加工的重要部位,由初级感觉传入末梢、脊髓中间神经元、脊髓投射神经元和脊髓内的下行纤维组成,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是感觉信息传人的门户和整合的初级中枢。  相似文献   

2.
陆萍  王秀丽 《河北医药》2011,33(24):3782-3784
脊髓背角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痛觉信息整合加工的重要部位,是接受和调控伤害性信息由外周向中枢传递的关键部位。背角浅层含有大量的谷氨酸能、胆碱能、GABA能及甘氨酸能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及胞体上同时表达丰富的M胆碱能受体和GABAB受体,激活这些受体可调控兴奋性/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而在糖尿病神经痛的形成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突触周边γ-氨基丁酸(ambient GABA)通过GABAB受体调控骶髓后联合核(SDCN)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的机制。方法在急性切取的骶段脊髓薄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骶髓后联合核神经元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将GABAB受体用其特异性受体拮抗剂CGP52432阻断,观察谷氨酸突触终末上的GABAB受体被周边GABA作用的影响。结果在突触后GABAB受体被从胞内阻断的条件下,再灌流CGP52432阻断谷氨酸能突触前GABAB受体,可增加刺激引发的EPSCs(eEPSCs)幅度;改变配对刺激的两个EPSC比率(paired-pulse ratio,PPR),并激发沉默突触(silent synapse)。但CGP52432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无影响。结论位于SDCN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前的GABAB受体受周边GABA调控。这种影响参与调节谷氨酸释放并可能参与痛觉信息在脊髓水平的传递。  相似文献   

4.
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中分布广泛,发挥着主要的抑制功能,GABA发挥其重要生物学功能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与GABA相关受体的紧密结合,GABA究竟如何与其受体结合?如何发挥其生理功能?有何特点?对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是当今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我们课题所关注的焦点所在。目前的研究显示,GABA受体主要有GABAA、GABAB和GABAC三种类型,其中,GABAB受体为代谢型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发挥缓慢的、介导持续时间较长的抑制性生物学功能和效应,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体内多种非常重要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过程,发挥其主要抑制性功能。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GABAB受体的研究现状,包括GABA B受体的结构、作用机制、表达、分布、生理作用以及与应激性防御反应的关系等,有助于更深入了解GABA B受体的具体功能,加深我们对大脑功能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介质,通过与GABA受体结合而发挥功能。根据受体对兴奋剂和拮抗剂敏感性的不同,可将GABA受体分为3个药理学亚型——GABAA、GABAB和GABA[1]C;根据配体与受体作用的方式不同,可将GABA受体分为2类——离子型受体GABAA、GABAC和代谢型受体GABAB。GABAA受体是三者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因为:①约50%的中枢突  相似文献   

6.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介质,通过与GABA受体结合而发挥功能。根据受体对兴奋剂和拮抗剂敏感性的不同,可将GABA受体分为3个药理学亚型——GABAA、GABAB和GABA[1]C;根据配体与受体作用的方式不同,可将GABA受体分为2类——离子型受体GABAA、GABAC和代谢型受体GABAB。GABAA受体是三者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因为:①约50%的中枢突  相似文献   

7.
疼痛相关的酸敏感离子通道3(Acid-sensingion channels 3,ASIC3)主要分布在周围神经系统,是对pH值改变最敏感的酸受体。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在脊髓背根神经节(DRG)丰富表达的ASIC3,与痛觉及伤害性感受密切相关,在慢性炎性疼痛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在炎性痛模型中可以上调脊髓背角ASIC3在转录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阻断或敲除ASIC3基因(ASIC3-/-)能明显抑制炎症性关节痛。上述各点提示,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脊髓背角ASIC3对脊髓水平的感觉信息传递特别是痛觉的传导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可能是关节炎疼痛的治疗靶点。本文将ASIC3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它在关节炎疼痛和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基因敲除实验揭示了体内高亲和力甘氨酸转运子(GLYT)的功能。研究纯合型敲除小鼠发现,GLYT可能是调节抑制性甘氨酸神经传递的特异性临床靶标。杂合型小鼠的分子及行为学分析揭示,GLYT1抑制剂在治疗某些神经和精神疾病方面的潜力。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GLYT甘氨酸是CNS脊髓背侧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在中枢听觉神经元回路、视觉感觉区及脑干痛觉通路中,作用于特异性士的宁敏感的甘氨酸受体。甘氨酸还参与兴奋性神经传递,可与谷氨酸联合激动作用NMDA受体,结合于经修饰的NMDA受体位点(GSM),这对离子通道开放及受体内化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γ-氨基丁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GABA递质受体系统在伤害性信息传递和调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定位在突触前膜和神经胶质细胞的转运体GAT1是最重要的神经递质转运体之一,能快速摄取GABA从而终止其抑制作用。GABA转运体抑制剂已经被广泛用于癫痫研究,但是这种药是否对疼痛动物或人有镇痛作用仍然不是十分清楚。本实验目的是在大鼠神经病理痛模型建立前鞘内给予NO-711,观察其对大鼠热痛敏和触诱发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辣椒素受体对大鼠骶髓后联合核(SDCN)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在脊髓骶段横切薄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骶髓后联合核神经元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和γ-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s),比较激动辣椒素受体后上述突触电流的变化;观察激动辣椒素受体对SDCN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的影响。结果辣椒素受体被其特异性激动剂辣椒素(1μmol.L-1)激动后,自发EPSCs(sEPSCs)的频率和振幅均有明显增加(P<0.05,n=17)。在河豚毒素(0.5μmol.L-1)存在的条件下,辣椒素明显增加微小EPSCs(mEPSCs)的频率(P<0.01,n=13),但对mEPSCs的振幅无影响(P>0.05,n=13),提示辣椒素的作用在突触前。辣椒素也明显增加动作电位发放(P<0.05,n=19)。上述作用均可被辣椒素受体特异性拮抗剂capsazepine(10μmol.L-1)阻断。辣椒素也增加GABA能的自发IPSCs(sIPSCs)的频率(P<0.05,n=20),但对其不依赖动作电位的微小IPSCs(mIPSCs)的频率或振幅均无作用(P>0.05,n=9)。结论在SDCN,辣椒素受体主要表达于兴奋性突触终末;激动辣椒素受体影响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活动,并可能参与痛觉信息在脊髓水平的传递和调制。  相似文献   

11.
胍丁胺对炎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及对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胍丁胺对炎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及其对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研究胍丁胺的镇痛作用是否与激动咪唑啉受体或影响受体前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释放有关。方法应用福尔马林致大鼠炎性疼痛模型,观察胍丁胺镇痛和增强吗啡镇痛的作用。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胍丁胺对脊髓切片孵育液中谷氨酸和GABA基础释放量及对高钾诱发神经元去极化引起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结果单侧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使大鼠出现明显的双相伤害性行为反应。胍丁胺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第二相疼痛行为反应及痛觉过敏,并增强吗啡对第二相疼痛的镇痛作用,但在第一相疼痛过程中,无明显镇痛和增强吗啡镇痛的作用。咪唑啉受体拮抗剂咪唑克生不能拮抗胍丁胺镇痛及增强吗啡镇痛的作用。1~1000μmol.L-1胍丁胺对脊髓谷氨酸和GABA的基础释放量和高钾诱发谷氨酸和GABA释放量的升高均没有影响。结论胍丁胺对炎性疼痛具有明确的镇痛作用,并明显增强吗啡的镇痛效果,其镇痛机制可能与咪唑啉受体无关,也不是通过在受体前水平抑制谷氨酸或促进GABA释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蛋白激酶C与躯体内脏痛觉调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 ,PKC) 1997年被Nishizuka首次发现 ,其存在于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许多组织中 ,是一种可被水解而激活的酶。PKC在神经元兴奋性的调节、信号转导、神经递质的释放、突触可塑性等过程中发挥生理作用。近年来 ,PKC在感觉传入 ,特别是痛觉传导中的作用倍受关注。躯体内脏相关及其作用机制是中、西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新近的研究表明 ,躯体、内脏痛觉可以在脊髓和脊髓上中枢发生会聚和整合。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的文献资料 ,对PKC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躯体、内脏痛觉传入会聚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背角浅层内GABA能神经元与P物质受体(SPR)阳性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SPR包埋前免疫电镜结合GABA胶体金技术.结果:SPR样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脊髓背角Ⅰ层和Ⅱ层背侧部的内侧半.电镜下,浅层内SPR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体和树突.免疫反应产物在树突呈片或颗粒状,常常与线粒体外膜表面、粗面内质网、高尔基氏体、树突膜、胞浆膜内面和核膜外表面等相连.双标记显示SPR样免疫反应树突接受GABA样免疫金标记的轴突传入,形成对称性轴-树突触.此外,GABA还可与SPR共存于同一树突中.结论:GABA和P物质受体在脊髓背角神经元的突触联系,为以往GABA调制脊髓伤害感受功能的药理学研究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N-甲基-D-天门冬氨基酸(NMDAr)受体竞争拮抗剂AP-5和非N-甲基-D-天门冬氨基酸(Non-NMDAI)受体拮抗剂CNQX,研究脊髓背角NMDAr和Non-NMDAr受体在DRG炎性损伤所致的伤侧肢体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家兔42只。实验分为:Ⅰ组(AP-5);Ⅱ组(CNQX)Ⅲ组(0.9%生理盐水)。测定用药前后动物神经和脊髓背角Glu和ASp含量变化。结果:DRG炎性损伤造成脊髓背角EAAS(Glu,Asp)释放增加。结论:NMDAr和Non-NMDAr受体的激活,在伤侧肢体痛觉过敏的形成和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Non-NMDAr受体主要介导温度性痛觉过敏,而NMDAr受体在机械性刺激和温度性痛觉过敏中均具有重要作用。Ap-5和CNQX蛛网膜下腔注射,能显著减轻DRG炎性损伤所造成伤侧肢体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5.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在神经精神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介导抑制性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通过GABAA、GABAB和GABAC三种亚型受体介导广泛的生理效应。GABAA受体亚型是GABA受体中占主导地位的亚型,可介导GABA的大部分功能,由来自8个亚基族(α,β,γ,δ,θ,ε,ρ和π)的不同亚基组成,而最典型的GABAA受体结构是由5个异质性多肽亚基(两个α、两个β和一个γ)组成的五边形寡聚体。不同亚基尤其是不同α亚基组成的亚型介导的生理和药理学效应有所不同。GABAB受体对焦虑、抑郁、癫痫以及记忆障碍等不同的神经精神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可能是这些疾病防治药物的作用靶标。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已证明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一种强力的生理性抑制介质,尤其对心血管自稳机制的中枢调节起重要作用。本文的目的是阐明中枢GABA 在心血管调节中的生理作用以及调节GABA 的功能如何能以适当的方式改变心血管系统。换言之,将GABA 激动作为发展新降压药物的对象。GABA 在循环控制中的生理作用目前,对GABA 的合成、贮存、释放和降解已很了解,并且对GABA 及其受体在各脑区包括心血管调节的重要部位,如下丘脑、脑干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ollybistin在痛觉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染色,观察collybistin在脊髓中的分布;利用行为学实验,评估collybistin在痛觉传递中的作用;利用电生理实验,研究collybistin对抑制性突触传递的影响。结果 Collybistin分布于脊髓神经元中;通过转染针对collybistin的shRNA (shRNA-collybistin),发现shRNA-collybistin能够诱发正常小鼠的痛觉敏化(P<0.05);脊髓过表达collybistin,可明显缓解外周神经损伤诱发的痛觉敏化(P<0.05);ShRNA-collybistin也可明显降低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中的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 mIPSCs)的幅值和频率(P<0.05);脊髓过表达collybistin,可逆转外周神经损伤对mIPSCs的降低作用(P<0.05)。结论 Collybistin参与外周神经损伤诱发小鼠痛觉敏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 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作用于GABA受体,使GABA受体复合物发生构型改变,从而发挥其生理作用。中枢GABA受体可根据其对荷苞牡丹碱(bicuculli-ne)敏感性不同而分为GABA_A型和GABA_B型,这2种受体亚型的激动剂分别为muscimol和baclofen。GABA_A受体激动,可导致神经细胞膜上的Cl~-通道开  相似文献   

19.
陈桂英 《辽宁医药》2001,16(3):26-28
氨酪酸,化学名γ-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抗焦虑、抗惊厥及镇痛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GABA在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具有营养作用…,如在神经系统发育的早期GABA可作为一种化学信号影响神经胚的运动,刺激神经朊的迁移;用GABA处理的鸡胚神经细胞、视网膜细胞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及神经管密度均增加,同时致密囊泡和包被囊泡也大量增加;GABA对一些细胞器,尤其是对涉及合成与转运整合膜蛋白的细胞器影响较大,故可促进整个蛋白膜的合成,包括GABA受体以及一些与神经相关的蛋白及酶的合成。值得注意的是GABA作为  相似文献   

20.
氨酪酸(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内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只有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才可以发挥生物学活性。突触间隙内的GABA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细胞间信号的传递。位于突触前膜上的γ-氨基丁酸转运体(γ-aminobutyric acid transporter,GAT)可以逆浓度梯度将GABA重吸收回细胞内,因此可以维持突触间隙内GABA的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