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高甘油三酯血症腰围表型(HTWC表型)与糖尿病肾脏病(DKD)的关系。方法 将753例T2DM患者以血甘油三酯≥1.7 mmoL/L、腰围男性≥85 cm或女性≥80 cm为切点,分为甘油三酯和腰围正常组、单纯高甘油三酯组、单纯腹型肥胖组、高甘油三酯血症腰围表型(HTWC)组,比较4组间DKD的发生率及各生化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TWC组患者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收缩压、空腹血糖、尿酸、甘油三酯、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较非HTWC组升高(均P<0.01);HTWC组DKD的发病率较其他3组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TWC表型是T2DM患者合并DKD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14,95%CI=1.183~3.625)。结论 HTWC表型是T2DM患者合并DK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 )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与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260例T2DM患者,依据尿白蛋白排泄量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41例(NA组,24 h尿白蛋白<30 mg)、微量白蛋白尿组118例(M A U组,24 h尿白蛋白30~300 m g )和大量白蛋白尿组101例(C A U组,24 h尿白蛋白>300 mg)。检测各组患者的24 h尿白蛋白定量并进行眼底检查,分析T2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与DR的相关性。【结果】NA组单纯性视网膜病变(NPDR)检出率为98.%,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检出率为48.%;MAU组NPDR检出率为43.2%,PDR检出率为16.1%;CAU 组 NPDR检出率为42.6%,PDR检出率为347.%;各组NPDR和PDR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 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与DR检出率呈正相关( P <00.5)。【结论】T2DM 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与DR的发生显著相关,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在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100例,按照入院ID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Mashall评分及血流动力学,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APACHEⅡ、Mashal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均高于正常水准,在采取治疗后患者的CEC含量逐渐下降(P0.05),但观察组CEC含量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TNF-α、IL-6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运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能够有效保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与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43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进行了24h尿白蛋白测定、眼底检查和详细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①DR的发生率随尿白蛋白排泄的增加而增加,正常、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患者,DR的发生率分别为11.7%、76.0%和83.3%,且增殖性DR发生率亦明显增高,分别为1.8%、14.7%和36.7%;同样,白蛋白尿的发生率亦随DR的出现和进展而明显增高;②有白蛋白尿,如不伴DR的患者,其白蛋白尿常由其它非糖尿病性疾病所致。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与DR的发生密切相关,DR的存在与否对其白蛋白尿的病因有重要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甘油三酯血症与2型糖尿病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甘油三酯血症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糖尿病组104例,随机抽取非糖尿病患者105例,测定其血甘油三酯以分析2型糖尿病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生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1)。2型糖尿病组高甘油三酯症随糖尿病发病时间的延长,其发病人数及血脂紊乱程度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可致血甘油三酯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 方法 测定45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及19例健康对照者(CON)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4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17例)与无视网膜病变(NDR)组(28例),比较各组间血浆总Hcy的水平;再将17例DR组分为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9例)和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8例),比较两组间血浆总Hcy的水平. 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中DR组的血浆总Hcy水平高于NDR组及CON组(P<0.01),NDR与CON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在DR组,PDR组的血浆总Hcy水平显著高于BDR组(P<0.01),以正常对照组的血浆Hcy均数+2个标准差作为高Hcy血症的诊断标准,PDR组高Hcy血症的发生率高于BDR组(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视网膜病变者血浆总Hcy水平升高,其中PDR组的血浆总Hcy又高于BDR组.血浆总Hcy水平升高,可能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血清总胆红素(TB)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将126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正常蛋白尿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比较三组血清TB水平及其他临床生化资料,探寻血清TB与UAER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DBP)、尿酸(UA)、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TB在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B与UAER显著负相关(r=-0.32,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MI和TB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89、0.850;P0.05、P0.01)。结论血清TB与2型糖尿病肾病呈负相关,其可能成为糖尿病肾病的一种新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嵇玲  徐继扬 《临床急诊杂志》2015,(2):131-133,137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临床诊断为CLS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必净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Cr)、总胆红素(TBIL)、MACR、APACHEⅡ分值,以及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总病死率。结果:治疗前2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必净组第5、7天TM、vWF、MACR较对照组同期下降显著(P0.05);血必净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总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及MACR均显著高于存活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CLS有一定的疗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可能是其对CLS的作用机制;MACR是判断病情严重性较为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探讨其对2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按病情给予胰岛素治疗,治疗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120ml/d,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变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开始前,治疗组每日应用胰岛素平均量28U,胰岛素抵抗指数为6.63,对照组胰岛素平均用量为29U,胰岛素抵抗指数为6.74,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胰岛素平均量为20U,对照组为28U,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为4.36,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为6.57,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发挥对2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对2型糖尿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血压正常、血糖控制稳定的伴高胆固醇血症和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患者25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d,共三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脂、血压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辛伐他汀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压、血清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尿白蛋白排泄率降低(P〈0.01)。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可降低高胆固醇血症的2型糖尿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提示他汀类调脂药对糖尿病肾病可能具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凝血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RD)患者的凝血功能。方法选择T2DM确诊患者154例,根据患者眼底检查结果分为无DR(NDR)组、DR组,DR组患者分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组和非PDR(NPDR)组。采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等指标水平。对各研究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研究组间FPG、HbA1c、CHOL、TG、HDL、LDL、PT、APTT、TT、DD、FD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FIB水平高于NDR组(P0.05),NPDR组、PDR组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DR患者FIB水平升高,FIB可能在T2DM合并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与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6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和149例健康对照者(NC组),2型糖尿病患者中不伴视网膜病变(NDR组)190例、伴视网膜病变(DR组)170例,检测各组腰臀比、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 c)、Cys C等指标,分析Cys C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组FBG、TC、TG、LDL-C、HbA1 c、Cys C高于NC组(P<0.05);DR组血清Cys C水平明显高于NDR组(P<0.05);同时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 表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除了与年龄和糖尿病病程等呈正相关外,还与血清Cys C水平呈正相关(β=0.791,P<0.05).结论 高血清胱抑素C水平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观察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DR)各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对113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进行检测,其中2型糖尿病无DR患者30例(DM组)、2型糖尿病合并DR背景型患者45例(BDR组)、2型糖尿病合并DR增殖型患者38例(PDR组)和健康对照30例(NC组).结果 (1)DM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R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DM组、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DR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BDR组、DM组、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相关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TG、TC、LDL-C成显著负相关,而与HDL-C成显著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 2型糖尿病合并DR后血清脂联素水平更低.脂联素可作为判断2型糖尿病合并DR损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1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DR组(NDR组)、背景型DR组(BDR组)、增殖型DR组(PDR组).以6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NC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受试对象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DR组D-D、FIB、vWF及hs-CRP水平高于NDR组和NC组(P<0.05或P<0.001);DR组t-PA水平低于NDR组和NC组(P<0.001).与BDR组比较,PDR组D-D、FIB、vWF及hs-CRP水平升高,而t-PA水平降低(P<0.05或P<0.001).结论 血栓前状态标志物D-D、FIB、t-PA、vWF及hs-CRP检测有助于DR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江旭  刘尚全 《临床荟萃》2020,35(1):54-58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3 404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眼科会诊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非DR组(A组/NDR组)2 562例,DR非增殖期组(B组/NPDR组)716例,DR增殖期组(C组/PDR组)126例。得出DR的患病率,比较3组患者之间临床资料及临床指标的异同,及其与DR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达24.7%,与甘油三酯(OR=1.110,P=0.000)、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1.087,P=0.000)、血尿酸(OR=1.003,P=0.000)、病程(OR=1.002,P=0.000)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为24.7%,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病程长为DR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发现糖尿病、早期治疗糖尿病、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尿酸,对于减少DR的发生及延缓DR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王翠英  任丽萍  王战建 《临床荟萃》2009,24(23):2049-205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与血脂和脂质比值的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分为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60例(B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60例(C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60例(D组),并选择正常对照组100例(A组),检测各组血脂并计算脂质比值。结果B、C和D组与A组比较,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分别为TC(4.85±0.53)mmol/L(5.24±0.90)mmol/L、(5.75±0.89)mmol/Lvs(4.4l±0.66)mmol/L,TG(1.93±1.26)mmol/L、(2.15±1.69)mmol/L、(2.02±1.16)mmol/Lvs(1.04±0.34)mmol/L,LDL-C(2.68±0.43)mmol/L、(2.93±0.68)mmol/L(3.44±0.76)mmol/Lvs(2.41±0.47)mmol/L(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降低,(1.17±0.30)mmol/L、(1.17±0.24)mmol/L、(1.11±0.15)mmol/Lvs(1.37±0.19)mmol/L(P〈0.01);TC/HDL-C、LDL-C/HDL-C和TG/HDLC的对数转换值(lgTG/HDL-C)水平均明显升高,分别为TC/HDL—C4.36±1.09、4.64±1.11、5.25±0.87vs3.26±0.56,LDL—C/HDLC2.45±0.75、2.60±0.70、3.13±0.64vs1.80±0.43,lgTG/HDL—C0.16±0.31、0.20±0.29、0.21±0.23VS-0.14±0.17(P〈0.01)。B、C和D组间TC、LDL-C水平依次增高(P〈0.01或〈0.05)。与B、C组比较,D组TC/HDL-C、LDL-C/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TC和LDL—C增高是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脂质比值TC/LDLC、LDL—C/HDL-C增高在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93例,依据眼底检查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n=14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n=147),将DR组分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n=103)、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n=44)。对NDR、NPDR、PDR 3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依据总胆红素四分位数分为Q1、Q2、Q3、Q4组,分析总胆红素与DR患病率的关系。结果 与NDR组比较,NPDR组和PDR组中的病程、收缩压均升高(P<0.05),且PDR组中的病程、收缩压高于NPDR组(P<0.05)。与NDR组比较,NPDR组和PDR组中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餐后2小时C 肽(2 h CP)均减低,且PDR组中TBIL、DBIL、间接胆红素(IBIL)、2 h CP低于NPDR组(P<0.05)。与NDR组比较,PDR组中IBIL低于NDR组(P<0.05)。与NDR组比较,NPDR组和PDR组中FPG、2 hPG、HbA1c、TC均升高,且PDR组中FPG、2 hPG、HbA1c、γ GGT高于NPDR组(P<0.05)。与NDR组比较,PDR组中γ GGT高于NDR组(P<0.05)。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TBIL、2 h CP是DR的保护性因素;病程、收缩压、FPG、2 hPG、HbA1c、γ GGT是DR的危险因素。不同TBIL水平DR的患病率存在差异,随着TBIL水平的升高,DR的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P<0.05)。结论 TBIL水平的降低与DR发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可作为预测DM患者发生DR风险的潜在性生物标志物。对于血清胆红素偏低的患者,密切监测2 h CP水平以及加强监控管理血糖、HbA1c、SBP、γ GGT,对DR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视网膜病变组75例,无视网膜病变组83例,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脂蛋白α、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等因素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脂蛋白α、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血糖、血脂以及血清脂蛋白α等均是发生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之间的关系。方法 789例T2DM患者,按照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分为正常尿白蛋白组(尿白蛋白〈30 mg)、微量尿白蛋白组(尿白蛋白30~300 mg)和临床尿白蛋白组(尿白蛋白〉300 mg),并以168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之间血清胆红素的差异,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DKD的关系。结果 T2DM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0.05)。微量尿白蛋白组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较正常尿白蛋白组下降(P〈0.01或〈0.05),而直接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尿白蛋白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其他两组(P〈0.01)。将尿白蛋白与血清胆红素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白蛋白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108,P〈0.01;r=-0.068,P〉0.05;r=-0.106,P〈0.05。3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相关性分别为r=0.196,P〈0.01;r=0.074,P〉0.05;r=0.12,P〈0.05。结论胆红素可能是T2DM患者肾脏的保护性因子。糖尿病早期采取积极的抗氧化治疗对防止DKD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