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马小林 《养生月刊》2009,(7):614-614
传说有一位道士曾私下探问一位百岁长者:"汝何以长寿?"老者答日:"吾信‘三不知',不知世事,不知生死,不知有身."道士不由笑而叹服.笔者有一老友也总结出一条长寿经,听后不觉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整理出来,并加上自己的见解,概括为"三不知",即不知年龄、不知疾病、不知恩怨.  相似文献   

2.
刘振文 《气功》2010,(10):954-955
古时候有位道士,曾去请教一位一百多岁的老者:“汝何以长寿,秘诀何在?”老者答日:“大事明,琐事忘也。”道士不由得叹服。细想起来,此言与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有异曲同工之处,含有深奥的科学道理。它既有理智的处世之道,又是老人修心养性、健康长寿的良方。  相似文献   

3.
马小林 《气功》2009,(7):614-614
传说有一位道士曾私下探问一位百岁长者:“汝何以长寿?”老者答日:“吾信‘三不知’,不知世事,不知生死,不知有身。”道士不由笑而叹服。笔者有一老友也总结出一条长寿经,听后不觉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整理出来,并加上自己的见解,概括为“三不知”,即不知年龄、不知疾病、不知恩怨。  相似文献   

4.
明朝开国之初,太祖朱元璋召见二位老者,帝问他们从事何业?一老者答:"业医".帝问:"卿为医,可知蜜有苦而胆有甜乎?"答日:"蜂酿黄连花则蜜苦,猴食果多则胆甜."帝日:"是能格物者",遂升为太医院使.可见朱皇帝择医的标准是有道理的.所谓格物,就是推究事理.岐黄之道就是从各种事物现象中观察、归纳而推理总结出来的,此即格物致知的道理.善能格物者,必然致知,多知.  相似文献   

5.
正清代峨嵋山有位道士,善用奇方异术治病。当时的四川学政患了病,总是心慌心跳,心里害怕,睡眠不好,还做恶梦,请了很多大夫,都没治好。成都有一位将军去看望他,学政便向将军倾诉他的苦恼。将军听了,突然想到峨嵋道士,说道:"学政兄是否听说过有位峨嵋道士治病善用奇方异术的?他现在正在此地,何不请他前来给您看看病?"学政听了将军的话,立即派人前去请道  相似文献   

6.
宋春雷 《气功》1998,19(3):103-104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高僧,云游天南海北,想寻求佛法真谛。一日,高僧走到一处山脚下,发现一所茅屋紫气冲天,顿觉此屋内必有修炼之高人。高僧进得茅屋,见土炕上盘坐一老者,面色红润、满头鸟鱼,神采飞扬、紫气腾腾,一副安详恬静之态。高僧经过叩问方知,老者每日闲时必打坐默念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wt咪叶,已有二十余年。高僧让老者开口诵咒,竟发现老者将咒尾"冲'音念成了"牛",便加以纠正,并传授老者默念六字大明咒时每一音时真气在内脏各部位的运行路线。老者-一默记在心。3年后,高僧又路过昔日所经山脚下,却没有望见茅…  相似文献   

7.
有两位年轻人从乡下来到城市,历经奋斗,终于赚了很多钱。后来年纪大了,就决定回乡下安享晚年。他们在回乡的小径上,碰到了一位白衣老者,这位老者  相似文献   

8.
上次聚会,由众人的围观、讪笑,到一位女中学生以眼泪为我们解围(见本刊2005.06期),想及此,即使顽皮如陈老者,这次也不敢再选大观园那样大庭广众的地方了.相会于赵老书房,见案上有一资料,开门见山的第一句话便是:"千万不要死于无知".我说:"记得这是取自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口号,其大意为很多人是死于无知,即是被冤死的".  相似文献   

9.
5 苏东坡听到歌声不禁大喜过望 ,便顺着歌声传来的方向走去。走近一看 ,原来是一位须发如银、面目如童的道士在歌唱。道士见到苏东坡 ,便笑嘻嘻地请他坐下来谈谈。6 苏东坡向道士请教养生之法 ,道士告诉他自己已经九十多岁了 ,练的是胎息法。苏东坡要求传授胎息诀窍 ,道士哈哈大笑 ,说苏东坡舍近求远 ,自己的师傅已经一百多岁 ,就在苏东坡家的旁边。7 苏东坡按道士的指点找到了离他家不远的太白风小酒店 ,只见一位目光如电、精神抖擞的老道士正在用大瓢喝酒 ,见苏东坡过来 ,便对他说 :“小徒饶舌 ,我早知道居士一定要来找我了”。8 苏东…  相似文献   

10.
<正>几载相扶借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从前勃窣翁。——宋.朱熹诗词赏析这首诗是南宋理学家朱熹赠给一位游方道士的。朱夫子晚年患有足疾,行动比较困难,靠竹杖扶助才能活动。后来,一位云游道士略施针术,他的足疾便奇迹般地好了。感激之余,他不但重酬道士,还题诗一首相赠。朱熹的诗虽然是赞誉之词,未免有夸大之说,但说明针灸在对一些疾病的治疗中确实有神奇的作用。【健康话题】有意思的是,朱熹赠诗道士不久后,他的足疾又发生了反复,他后悔给道士赠了诗,还扬言要收回来。看来,这位老夫子对针灸和疾病的认识都不够全面。就是用现代的观点去进行鉴定,疾病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1.
枸杞子是我国最早记载的一味女(妇)科用药,可滋阴养血、益肝补肾,能明目润肤、乌发养颜,抗衰老。说起枸杞子的抗衰老奇效,古时候还有个风趣的故事。盛唐时代,据说有一天,丝绸之路来了一帮西域商贾。傍晚在客栈住宿,看见一女子责打一老者。有位商人打抱不平上前责问:"你何故这般打骂老人?"那女子道:"我训诫自己的孙子,  相似文献   

12.
老兵 《科学养生》2007,(9):54-54
初夏时节,风和日丽,我随老伴到郊区爬真武山。"山友"中间有一位老者叫王立冬,今年80岁,红光满面,慈眉善目,精神矍铄,和蔼可亲。人们都戏称他"明星王"。原因是他老当益壮,海拔近600米的真武山,他一口气能爬到山顶。他每  相似文献   

13.
晶晶 《养生月刊》2005,26(5):422-423
每天清晨,在北京站往北的一条大街上,总是有一位老者很早便在这里散步了。这一带的人们,只要遇见他,都会满怀敬意地向他打招呼、问好。老者更是热情微笑地回敬着。他就是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  相似文献   

14.
2000年末,中央电视台<快乐大家庭>栏目做了一期特别节目,邀请了来自祖国各地的四个家庭,其中有一个家庭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在这个家庭中,登台献艺的是一位已经97岁高龄的老者.  相似文献   

15.
<正>太子参是一味药性平和、气阴兼补、老少皆宜的清补良药。相传春秋时期,郑国一位国王的儿子,年五岁,天资聪慧,深得国王垂爱。年迈的国王有意传位于他,但这位王子却体质娇弱,时不时生病,宫中太医屡治不效,国王为此愁心不已。于是张榜遍求补益之药,并悬以重赏。一时间,各地荐医献宝者络绎不绝,但皆是太医曾用的补药,未被采纳。一天,一位白发老者揭榜并献了药,声称非为悬赏,而为王子贵体与国家大计着想。国王对老者说:"尔诚心可鉴,然若  相似文献   

16.
话说薏苡     
相传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率兵转战至豫南地带,因天气炎热、连日降雨,他竟患了脚气、膝胫肿痛,行走不便。一天路过一座庙宇,李世民正想进去休息片刻,见位道士手持拂尘立于门外,口中喃喃地说:壮士有疾何不医治呢!李世民回答:我的脚气十分痛痒,望请道长赐予良方。于是道士告诉他,将寺内的薏仁米加东壁的黄土,炒后再用水熬成膏状,向患部敷即可,李世民依法用后果然见效痊愈。后来李世民当上皇帝,派人探寻那位道  相似文献   

17.
姜琳 《家庭中医药》2004,11(11):8-8
《神仙传》中记载:有一次汉武帝上嵩山,至山顶,忽见眼前一人,身高二丈,耳长垂肩,仙风鹤须,气度不凡。帝急忙屈万乘之尊,上前施礼并问道:"仙者是何方人士,怎么会来到这里?"老者答:"我乃九嶷山中人,听说中岳嵩山顶的石头上,生有一  相似文献   

18.
话说薏苡     
相传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率兵转战至豫南地带,因天气炎热、连日降雨,他竟患子脚气、膝胫肿痛,行走不便。一天路过一座庙宇,李世民正想进去休息片刻,见位道士手持拂尘立于门外,口中喃喃地说:壮士有疾何不医治呢!李世民回答:我的脚气十分痛痒,望请道长赐予良方。于是道士告诉他,将寺内的薏仁米加东壁的黄土,炒后再用水熬成膏状,向患部敷即可,李世民依法用后果然见效痊愈。后来李世民当上皇帝,派人探寻那位道长,始终没能找到,他便下令让群众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两版本"素问遗篇"的基本情况,为其他学者提供版本选择参考及更深入理解遗篇的思路。方法:通过挖掘古代医籍、查阅文献、比较归纳、逻辑推理等方法,介绍"素问遗篇"两版本的流传情况、成书年代、编著者、主要学术思想等内容并进行版本研究。结果:两版本"素问遗篇"内容完全不同,通行本现世较早约成书于宋初,可能是兼通道家思想的医家所作,与"运气七篇大论"的关系较为紧密,流传面广,饱受争议;高亿本清末现世,盖为三峰山道士或大愚子托名道士所作,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其他篇章的呼应关系明显,流传面较窄,研究者甚少。结论:两版本遗篇各有特色,主要内容与学术价值各有侧重,但都是非常珍贵的中医学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20.
正现在有关养生保健的文章可谓铺天盖地,其中大半虽有教益,但因内容庞杂,难以牢记。倒是有两句健康格言,言简意赅,过目不忘:"最好的药物是食物,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近我在医院接触了两个老者,他们的亲身经历证明:治疗自身疾病的最好医生有时确实是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