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鹏程 《中国校医》2010,24(10):744-744
目的了解新生儿心脏彩超的特征、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有心脏杂音以及不明原因紫绀等可疑先天性心脏病病例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本组64例患儿卵园孔未闭20例(32%),动脉导管未闭18例(28%),室间隔缺损13例(21%),房间隔缺损13例(21%);3个月随访复查25例自然愈合,6个月复查15例自然愈合。结论卵圆孔和动脉导管未闭在新生儿期最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成为最多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彩超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68例疑似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对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 68例患儿中房室隔缺损的患儿占比20.6%;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占比17.6%;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占比29.4%;卵圆孔未闭的患儿占比32.4%。68例患儿均在出生后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进行复查,其中自愈占比67.6%;手术后康复患者占比23.5%;手术没有治愈但是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占比8.9%。结论动脉导管未闭和卵圆孔未闭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中最为多见,采用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进行诊断具有较大的意义,可以较早的发现疾病,及时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监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发病情况和预后,为幼儿先心病的保健管理提供资料。 【方法】 2008-2010年在宁波市海曙区出生的足月活产儿8 259例中,经心脏彩超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221例进行定期随访跟踪。 【结果】 婴幼儿先心发病率居前4位的分别为室间隔缺损(占24.89%),卵圆孔未闭(占22.62%),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占13.57%),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卵圆孔未闭(占13.57%);221例先心病患儿均在1岁前确诊。 【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开展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监测和随访,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台州市立医院听诊发现杂音的4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同期4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心脏腔室内径、左右室壁厚度、主动脉窦部及肺动脉主干内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观察组新生儿中的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效果,比较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与对照组的心房、室各测量值。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共检出27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占67.50%。其中房间隔缺损10例,占37.04%;室间隔缺损5例,占18.52%;动脉导管未闭6例,占22.22%;肺动脉狭窄2例,占5.41%;法洛四联症2例,占5.41%;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占3.70%;房室间隔缺损1例,占3.70%。房间隔缺损的10例新生儿右心房、室各内径与肺动脉主干内径测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室间隔缺损的5例新生儿左心房、室各内径与肺动脉主干内径测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动脉导管未闭的6例新生儿左心房、室各内径(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长径、左心房短径)、右心室前壁厚度与肺动脉主干内径测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腔室和大动脉内径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临床介入治疗策略探讨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心导管介入治疗的病例选择、手术方法、疗效、安全性及评价。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接受同期介入治疗的11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3例,女性为8例,平均年龄为(4.08±2.64)岁,最小为5个月,最大为10岁。本组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类型包括:3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3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2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其中1例为同期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复合畸形的顺序为: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或主动脉球囊扩张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试验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1例患儿均成功封堵,手术顺利。术后X射线心脏造影及彩超提示,封堵器成形好,未见残余分流。术中、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室间隔缺损术后心电图提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后,心电图复查正常。结论介入治疗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技术目前比较成熟,成功率高,但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同期进行介入治疗,其操作较复杂,技术难度较高。本研究证明,若掌握恰当手术指征,制定合理操作策略,手术过程仔细、谨慎,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是较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院》2015,(1):152-154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住院新生儿心脏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为以后建立全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防治网络提供参考证据。方法选择在中山市博爱医院住院的新生儿14 565例,对所有新生儿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筛查方法选择心脏听诊+肢体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只要新生儿有任何一项筛查结果为阳性,即进一步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类型、并发症和预后。结果住院病人先天性心脏病的总发生率为25.13%,发生率最高的均为房间隔缺损,第二位为动脉导管未闭,第三位为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3.88%患儿需行介入手术治疗或开胸手术治疗,1.25%因心脏血管畸形复杂、病变严重而死亡。结论了解本地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还可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对改善这些患儿的生存质量和降低死亡率有利。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如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瓣膜狭窄:一是先天性,多见于婴幼儿,如  相似文献   

8.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是一类复杂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其患者往往需伴有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或动脉导管未闭(PDA)方能存活.近几年来,国内外开展新生儿TGA动脉调转术(Switch),我院于2001~2003年共矫治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手术9例,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与母儿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娩的55例先心病孕妇及胎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孕妇先心病类型前4位依次为房间隔缺损32.7% (18/55)、动脉导管未闭18.2%(10/55)、室间隔缺损16.4%(9/55)和二尖瓣脱垂14.5%(8/55)。25例发生不良事件,其中心脏不良事件5例,产科不良事件20例。发生不良事件的前3位依次为房间隔缺损48.0%( 12/25)、动脉导管未闭20.0% (5/25)和室间隔缺损20.0%(5/25)。产科不良事件中,子痫前期4例,早产5例,胎儿生长受限3例,新生儿需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4例,新生儿轻度窒息3例,新生儿先心病1例。结论妊娠合并不同类型先心病中房间隔缺损可能会增加母儿不良结局风险,尤其合并肺动脉高压孕妇,但大部分母儿结局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调转术前筛查、超声诊断指标及术后随访意义。方法将17侧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7例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均为心室右伴大动脉右转位,心房正位。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8例(47.1%)、房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7例:41.2%)、单纯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11.8%)、2例冠状动脉畸形(11.8%)。17例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术前心功能正常。16例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1例细小动脉导管彩超未查出。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早期明确诊断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心尖四腔心切面观室间隔位置居中,胸骨旁短轴切面观显示室间隔突向右室面,手术效果好。超声心动图对新生儿早期进行大动脉转位调转术前手术时机选择和筛选及术后随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柳州市2009~2013年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监测结果,了解其发生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对五年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五年共监测围产儿239343例,发现先天性心脏病886例,平均发生率为3.70‰,呈现上升趋势(趋势χ2=142.809,P=0.000)。城镇发生率明显(5.04‰)高于乡村(2.76‰),发生率无性别差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其他缺陷的118例(13.32%),位于前五位的类型为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房室间隔缺损。结论柳州市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城乡发生率差异显著。须加大三级预防控制力度,避免和减少先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住院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先天性心脏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收住的2 344例先心病患者病案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 34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1.49;患者以成年人和1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居多。位居前三位缺陷依次为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2011—2015年间,1岁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比例逐年增加,其平均增长速度为28.50%;1岁及以上、7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数所占比例与年份的增加呈负相关,平均下降速度为6.32%;7岁及以上至18岁以下的患者所占比例逐年减少,其平均减少速度为20.67%。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以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最为常见、多发;18岁及以上的成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建议加强先天性心脏病的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早产儿心脏超声及头颅影像学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早产儿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部分相关因素。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396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早产儿心脏超声及头颅影像学筛查结果,及其与胎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396例早产儿中卵圆孔未闭发生率为72.0%(285/396),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为15.7%(62/396),房间隔缺损发生率为2.3%(9/396),室间隔缺损发生率为0.5%(2/396),瓣膜病变发生率为2.0%(8/396)。但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及不同性别早产儿之间上述不同类型心脏结构异常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396例早产儿中硬膜下出血发生率为2.8%(11/396),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为12.9%(51/396),脑实质出血发生率为6.8%(27/396),脑室内出血发生率0.3%(1/396)。头颅影像学筛查结果显示男性早产儿硬膜下出血发生率较女性早产儿高(P<0.05),而男性早产儿脑实质出血发生率则较女性早产儿低(P<0.05)。但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之间上述不同类型颅内出血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分列早产儿心脏结构异常前三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硬膜下出血分列早产儿颅内出血前三位。且部分类型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与性别相关。  相似文献   

14.
<正>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常见的主要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法洛四联症~([1])。1房间隔缺损是由于原始心房间隔发育、融合、吸收等异常所致。该病的发病率约为活产婴儿的1/1 500,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5%~10%。也是成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男女性别比例为1:2。1.1病理解剖根据胚胎发生,房间隔缺损可分为以下4个类型。1.1.1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也称为Ⅰ孔型房间隔缺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患者在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异常形成的,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该病患者的主要表现是心脏功能不全、紫绀、(面部或身体上出现青紫)和发育不良。常见的先心病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法乐四联症和完全性大血管错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新生儿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5月~2007年1月本院出生活产儿9612例,其中临床疑诊为先心病225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疑或明确诊断病例出院后继续定期随访观察。结果:发现非青紫型135例,其中室间隔缺损43例(31.9%),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54例(18例明确为房间隔缺损,36例为房间隔缺损可疑),动脉导管未闭35例(25.9%)。38例室间隔缺损患儿随访发现缺损自闭及变小12例,无明显变化16例,扩大10例,15例明确为房间隔缺损患儿随访发现缺损自闭或变小2例,31例房间隔缺损可疑患儿随访发现自闭或变小26例。29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在3个月内随访发现自闭或变小22例。在随访后确诊为先心病患儿共69例,检出率为7.1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作为诊断新生儿非青紫型先心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征 ,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近 10年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或尸体解剖确诊的 13 4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临床特征。结果 :初诊原因依次为气促、紫绀、窒息、咳嗽、喂养困难、早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心脏杂音、紫绀、气促、窒息、心衰、喂养困难。单一畸形 82例 ,复合畸形 5 2例 ;房间隔缺损98例 ,室间隔缺损 3 6例。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表现不典型 ,以杂音、青紫、气促最常见。分娩窒息是值得重视的首发症状。病理类型以房间隔缺损最多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诊断轻度房室间隔缺损型心脏病方面有较大优越性。轻型房、室间隔缺损均有自然闭合倾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我院施行小儿心血管手术31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30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龄4—15岁,体重14.5—48kg。病种:动脉导管未闭9例,室间隔缺损7例,房间隔缺损6例,肺动脉瓣狭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立医院将开展为100例3-14周岁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实施免费手术的活动。此次免费手术的病种有四种,包括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按照去年安徽省卫生厅《安徽省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并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参加新农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只需支付总费用的30%,而此次活动,安徽省立医院将免除以上四个病种新农合参合患儿的所有医药费用。先天性心脏病是胚胎时期心脏发育异常所致的疾病,目前已成为危害儿童生命健康的一种高危疾病。动脉导管未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新生儿心脏结构变化和早期临床特征,探讨其潜在危害性。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68例先天性单纯性房间隔缺损患儿与82例正常新生儿心脏各腔室的大小,分析其早期临床特征。结果进行心脏彩超检查的原因以心脏杂音、紫绀、宫内窘迫或分娩窒息、呼吸急促、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最常见。房间隔缺损有房间隔水平存在异常分流但探测不到回声失落的无缺损型34例;回声失落直径<0.5 cm的小缺损型21例;回声失落直径≥0.5 cm的大缺损型13例。三种类型对室间隔、左心室、主动脉、左室后壁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的影响程度与缺损直径有显著正相关。只有大型房间隔缺损型导致左心房扩张。结论新生儿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以轻型最多见,并导致新生儿心脏结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